一种自动加料的合成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1952发布日期:2020-09-04 11:54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加料的合成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加料的合成反应釜。



背景技术:

一般的,pi生产薄膜时,首先需要制备聚酰胺酸溶液。在合成的时候,二胺溶解在ac中,再与均酐反应成聚酰胺酸溶液。在均酐加入的过程当中液料的温度粘度性能均需要精准的控制。料液在反应釜内,采用人工加工均酐。通过反应釜的加热和搅拌完成加工过程。采用传统的方案加工出的薄膜质量不稳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现有的方案,采用将料液加入反应釜内,通过加料口加入物料。通过反应釜的加热和搅拌完成生产。这样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加入的均酐物料成团状,在料液中分散较差,反应不完全;(2)加入的物料量不稳定,合成的溶液性能也不一致,造成薄膜质量不稳定;(3)无法将料液和物料搅拌完全,合成反应不完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加料的合成反应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入的均酐物料成团状在料液中分散较差反应不完全、加入的物料量不稳定合成的溶液性能也不一致造成薄膜质量不稳定和无法将料液和物料搅拌完全合成反应不完全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加料的合成反应釜;

包括釜体、安装在所述釜体内的搅拌装置、驱动所述搅拌装置的第一动力装置、连通所述釜体进料口的加料管道、连通所述加料管道的料仓、移动物料的送料装置和驱动所述送料装置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安装于所述釜体的下端;围绕所述釜体内设置有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内流通有热介质;所述送料装置安装在所述加料管道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热管道上设置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围绕所述加热管道的外表面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端的搅拌杆和围绕所述搅拌杆设置的搅拌片;所述搅拌片的外端设置有刮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搅拌片为螺旋形;所述刮板为圆弧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端的输送杆和围绕所述输送杆设置的输送片;所述输送杆靠近所述釜体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料管道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所述釜体进料口;所述连接管道内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靠近所述加料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盖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自动加料的合成反应釜采用搅拌装置搅拌釜体内的物料。采用送料装置进行加料。用于高压油轨加工的夹具带来了如下效果:(1)通过驱动板将物料打散,再通过风机将物料吹散,使得物料和料液反应完全;(2)通过风机避免蒸汽和物料接触,避免物料成团状;(3)通过送料装置使得可以控制物料的量,使得合成的溶液性能一致,改善了薄膜质量;(4)通过搅拌装置使得可以搅拌完全,使得合成反应完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釜体;2、搅拌装置;21、搅拌杆;22、搅拌片;23、刮板;3、第一动力装置;4、加料管道;5、料仓;6、送料装置;7、第二动力装置;71、输送杆;72、输送片;73、驱动板;8、加热管道;81、加热片;9、连接管道;91、风机;92、盖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加料的合成反应釜。图中x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上端,图中y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右端。自动加料的合成反应釜包括釜体1、安装在釜体1内的搅拌装置2、驱动搅拌装置2的第一动力装置3、连通釜体1进料口的加料管道4、连通加料管道4的料仓5、移动物料的送料装置6和驱动送料装置6的第二动力装置7。第一动力装置3安装于釜体1的下端。围绕釜体1内设置有加热管道8,加热管道8内流通有热介质。送料装置6安装在加料管道4内。

釜体1内为中空结构。加热管道8上设置有加热片81。加热片81围绕加热管道8的外表面设置。

加热管道8为螺旋状设置于釜体1内。加热片81为螺旋状设置于加热管道8的外表面。加热片81的内端连接加热管道8的外表面。加热管道8内流通的热介质产生的热量,通过加热管道8传递给加热片81。通过加热片81增加物料的加热面积,通过加热片81可以缩短物料的加热时间。优选的,热介质为导热油。

釜体1的下端安装有第一动力装置3。第一动力装置3的驱动端连接搅拌装置2。第一动力装置3的上端为第一动力装置3的驱动端。优选的,第一动力装置3为电机。

搅拌装置2包括连接第一动力装置3驱动端的搅拌杆21和围绕搅拌杆21设置的搅拌片22。搅拌片22的外端设置有刮板23。优选的,搅拌片22为螺旋形。优选的,刮板23为圆弧形。

优选的,搅拌杆21为圆柱形。第一动力装置3的驱动端穿过釜体1的下端。搅拌杆21的下端连接第一动力装置3的驱动端。搅拌片22呈螺旋状围绕搅拌杆21的外表面设置。搅拌片22的内端连接搅拌杆21的外表面。刮板23为竖直设置。刮板23的内端连接搅拌片22的外端。

第一动力装置3驱动搅拌杆21旋转。搅拌杆21带动搅拌片22和刮板23旋转。通过刮板23使得釜体1内物料靠近搅拌片22,搅拌片22带动物料向上移动。物料移动至搅拌杆21的上端然后落下,完成物料的充分搅拌。

第一动力装置3为电机,电机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ye2-90s-4的电机。

釜体1内加热管道8的物料最先受热,通过搅拌装置2使得加热后的物料均匀散开,使得釜体1内靠近的物料可以均匀受热。

送料装置6包括连接第二动力装置7驱动端的输送杆71和围绕输送杆71设置的输送片72。输送杆71靠近釜体1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板73。优选的,第二动力装置7为电机。

送料装置6设置于釜体1的上端。加料管道4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加料管道4右侧的上端连通料仓5的下端。输送杆71设置在加料管道4内。输送片72呈螺旋状围绕输送杆71的外表面设置。驱动板73设置于输送杆71的左端。驱动板73围绕输送杆71外表面的左端设置。输送杆71的左端连接第二动力装置7的驱动端。第二动力装置7的右端为第二动力装置7的驱动端。第二动力装置7的驱动端穿过加料管道4连接输送杆71的左端。

第二动力装置7为电机,电机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ys-90l-6的电机。

加料管道4通过连接管道9连通釜体1进料口。连接管道9内设置有风机91。风机91靠近加料管道4的一端设置有盖斗92。

连接管道9的上端连通加料管道4的左端。连接管道9的下端连通釜体1进料口。连接管道9的上端连接加料管道4左侧的下端。连接管道9的下端连接釜体1的上端。

风机91水平设置在连接管道9内。风机91的上端设置有盖斗92。优选的,盖斗92为锥形。盖斗92对风机91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风机91的电机受到损伤。

料仓5内储存有物料,料仓5内物料进入加料管道4的右端。第二动力装置7驱动输送杆71旋转,输送杆71带动驱动板73转动和输送片72转动,输送片72将物料从加料管道4的右端移动至加料管道4的左端。驱动板73将物料打散后,物料进入连接管道9内。物料通过风机91后,物料快速分散的进入釜体1内。

釜体1内物料加热后,会产生上升的蒸汽。为避免加料管道4内物料接触蒸汽。通过风机91向下吹风,不仅可以将物料均匀的落入釜体1内,同时也避免了蒸汽进入加料管道4内。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热介质为导热油,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热介质。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动力装置3为电机,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动力装置7为电机,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动力装置。

此外,本说明书中,使用了“螺旋形”、“圆弧形”、“圆柱形”和“锥形”等词语,它们并不是精确的“螺旋形”、“圆弧形”、“圆柱形”和“锥形”,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大致螺旋形”、“大致圆弧形”、“大致圆柱形”和“大致锥形”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