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6143发布日期:2020-09-23 00:2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洗剂乳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乳化装置。



背景技术:

清洗剂是一个很大的范畴,种类繁多,包括无机清洗和有机清洗两大类,有机清洗剂与无机清洗剂的区别简单地说,有机清洗剂就是含碳的化合物制成的清洗剂,无机清诜剂就是不含碳的化合物制成的清洗剂,因此它们属于无机物,乳化是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乳化是液-液界面现象,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在容器中分成两层,密度小的油在上层,密度大的水在下层,若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在强烈的搅拌下,油被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该过程叫乳化,

在使用者对清洗剂进行加工时,需要对清洗剂原料进行乳化处理,然而现有的乳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可对多种原料进行同步搅拌,同时原料在乳化过程中,不能对原料液体进行均匀混合,降低原料之间的乳化效果,进一步影响清洗剂的生产质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乳化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乳化装置,解决了现有乳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可对多种原料进行同步搅拌,也不能对原料液体进行均匀混合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乳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栓接有原料混合箱,所述底座顶部的四周均竖向栓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左端栓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支撑柱的顶端横向栓接有固定箱,所述原料混合箱和固定箱的内腔均设置有原料混合机构,所述底座的右侧栓接有乳化箱,所述原料混合箱和乳化箱相向的一侧设置有称重输送机构,所述乳化箱右侧的中心处栓接有固定架,所述乳化箱和固定架的内腔均设置有乳化机构。

优选的,所述原料混合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搅拌轴、主动轮、皮带、从动轮和从动搅拌轴,所述固定箱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一主动搅拌轴,所述第一主动搅拌轴的顶端从上至下依次栓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远离第一主动搅拌轴的一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内腔竖向栓接有从动搅拌轴,所述第一主动搅拌轴和从动搅拌轴的底端均贯穿至原料混合箱内腔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称重输送机构包括称重传感器、连通歧管、增压泵、输水管和布水器,所述底座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嵌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位于原料混合箱的底部,所述原料混合箱内腔的底部连通有连通歧管,所述连通歧管远离原料混合箱的一端连通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出水口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远离增压泵的一端贯穿乳化箱并连通有布水器。

优选的,所述乳化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第二主动搅拌轴,所述固定架右侧的中心处栓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顶端和底端均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腔横向栓接有第二主动搅拌轴,所述第二主动搅拌轴的左端贯穿至乳化箱内腔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乳化箱内腔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泄管,所述乳化箱正面的中心处嵌设有钢化玻璃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连通歧管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连通有控制阀,且控制阀的数量和原料混合箱的数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主动搅拌轴的搅拌叶呈错位状分布,所述第二主动搅拌轴搅拌叶的表面竖向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形状设置为条形形状。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乳化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乳化装置,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机提供驱动来源,接着通过第一主动搅拌轴、主动轮、皮带、从动轮和从动搅拌轴的配合,继而对多种原料液体进行预先混合,通过称重传感器的配合,可对加注的原料液体进行称重处理,接着通过连通歧管、增压泵、输水管和布水器的配合,继而将原料混合箱内部的混合原料输送至乳化箱内,通过第二电机提供驱动来源,通过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第二主动搅拌轴的配合,继而对多种原料进行充分混合乳化,增强原料之间的乳化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泄管,可对乳化完成的原料液体进行排放,通过钢化玻璃观察窗,便于使用者从乳化箱外侧观察内部情况,通过控制阀,可分别对多个原料混合箱内部液体的流动进行开合或关闭控制,通过第二主动搅拌轴的搅拌叶呈错位状分布,增强第二主动搅拌轴对多种原料之间的混合效果,通过通孔的形状设置为条形形状,扩大原料液体与搅拌叶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原料液体的乳化均匀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乳化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原料混合箱和固定箱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乳化箱和固定架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标号:1、底座;2、原料混合箱;3、支撑柱;4、控制面板;5、固定箱;6、原料混合机构;61、第一电机;62、第一主动搅拌轴;63、主动轮;64、皮带;65、从动轮;66、从动搅拌轴;7、乳化箱;8、称重输送机构;81、称重传感器;82、连通歧管;83、增压泵;84、输水管;85、布水器;9、固定架;10、乳化机构;101、第二电机;102、主动齿轮;103、从动齿轮;104、第二主动搅拌轴;11、排泄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乳化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原料混合箱和固定箱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乳化箱和固定架的结构剖视图,一种乳化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栓接有原料混合箱2,所述底座1顶部的四周均竖向栓接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左端栓接有控制面板4,所述支撑柱3的顶端横向栓接有固定箱5,所述原料混合箱2和固定箱5的内腔均设置有原料混合机构6,所述底座1的右侧栓接有乳化箱7,所述原料混合箱2和乳化箱7相向的一侧设置有称重输送机构8,所述乳化箱7右侧的中心处栓接有固定架9,所述乳化箱7和固定架9的内腔均设置有乳化机构10。

所述原料混合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61、第一主动搅拌轴62、主动轮63、皮带64、从动轮65和从动搅拌轴66,所述固定箱5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第一电机61,所述第一电机61的输出轴栓接有第一主动搅拌轴62,所述第一主动搅拌轴62的顶端从上至下依次栓接有主动轮63,所述主动轮63远离第一主动搅拌轴62的一端通过皮带64传动连接有从动轮65,所述从动轮65的内腔竖向栓接有从动搅拌轴66,所述第一主动搅拌轴62和从动搅拌轴66的底端均贯穿至原料混合箱2内腔的底端,继而对多种原料液体进行预先混合。

所述称重输送机构8包括称重传感器81、连通歧管82、增压泵83、输水管84和布水器85,所述底座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嵌设有称重传感器81,可对加注的原料液体进行称重处理,所述称重传感器81位于原料混合箱2的底部,所述原料混合箱2内腔的底部连通有连通歧管82,所述连通歧管82远离原料混合箱2的一端连通有增压泵83,所述增压泵83的出水口连通有输水管84,所述输水管84远离增压泵83的一端贯穿乳化箱7并连通有布水器85,继而将原料混合箱2内部的混合原料输送至乳化箱7内。

所述乳化机构10包括第二电机101、主动齿轮102、从动齿轮103和第二主动搅拌轴104,所述固定架9右侧的中心处栓接有第二电机101,所述第二电机101的输出轴栓接有主动齿轮102,所述主动齿轮102的顶端和底端均啮合有从动齿轮103,所述从动齿轮103的内腔横向栓接有第二主动搅拌轴104,所述第二主动搅拌轴104的左端贯穿至乳化箱7内腔的左侧,继而对多种原料进行充分混合乳化,增强原料之间的乳化效果。

所述乳化箱7内腔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泄管11,可对乳化完成的原料液体进行排放,所述乳化箱7正面的中心处嵌设有钢化玻璃观察窗,便于使用者从乳化箱7外侧观察内部情况。

所述连通歧管82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连通有控制阀,且控制阀的数量和原料混合箱2的数量相同,可分别对多个原料混合箱2内部液体的流动进行开合或关闭控制。

所述第二主动搅拌轴104的搅拌叶呈错位状分布,增强第二主动搅拌轴104对多种原料之间的混合效果,所述第二主动搅拌轴104搅拌叶的表面竖向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形状设置为条形形状,扩大原料液体与搅拌叶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原料液体的乳化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乳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使用者将多种原料分别注入原料混合箱2内,接着称重传感器81对原料混合箱2内部加注液体进行精准称重,通过控制面板4进行精准控制,防止原料的比重出现错误,接着第一电机61通过输出轴分别带动第一主动搅拌轴62和两个主动轮63进行转动,接着两个主动轮63通过两根皮带64分别带动两个从动轮65进行转动,接着两个从动轮65带动两根从动搅拌轴66进行转动,继而单根第一主动搅拌轴62对中间位置的原料混合箱2内部原料进行混合搅拌,两根从动搅拌轴66分别对两侧位置的原料混合箱2内部原料进行混合搅拌,接着增压泵83向连通歧管82内部施加吸力,继而多个原料混合箱2内部的原料液体依次经过连通歧管82和输水管84由布水器85均匀供入乳化箱7内,接着第二电机101通过主动齿轮102带动两个从动齿轮103进行转动,接着两个从动齿轮103带动两个第二主动搅拌轴104进行转动,继而两根第二主动搅拌轴104对多种原料进行均匀搅拌,继而增强原料之间的乳化效果。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乳化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机61提供驱动来源,接着通过第一主动搅拌轴62、主动轮63、皮带64、从动轮65和从动搅拌轴66的配合,继而对多种原料液体进行预先混合,通过称重传感器81的配合,可对加注的原料液体进行称重处理,接着通过连通歧管82、增压泵83、输水管84和布水器85的配合,继而将原料混合箱2内部的混合原料输送至乳化箱7内,通过第二电机101提供驱动来源,通过主动齿轮102、从动齿轮103和第二主动搅拌轴104的配合,继而对多种原料进行充分混合乳化,增强原料之间的乳化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