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6506发布日期:2021-05-11 17:08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装置是去除空气中所含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的装置。通常,空气净化装置主要使用固体过滤方式,即,将从外部流入的空气通过由纤维制造的hepa过滤器(hepa: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bsorber),以去除空气中所含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

但是,固体过滤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由于其hepa过滤器对直径小于2.5μm的超细灰尘的过滤率下降,因此,存在其净化效率下降的问题。

另外,固体过滤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由于其hepa过滤器的净化容量较小,因此需要频繁地更换hepa过滤器,还有因hepa过滤器的高成本而除了购买装置的成本以外,还需要很多的维护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空气净化装置,以提高对超细灰尘和其他污染物的净化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空气净化装置,以减少维护所需的时间以及维护成本。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具备有:内部空间,用于将收集空气中含有的污染物的收集液填充至预设的水位,供应管,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至所述内部空间,以便在所述内部空间形成旋转气流,从而能够在填充至所述内部空间的收集液中形成涡流,排出管,用于将被容纳在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引导到外部;以及收集网,其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其为形成多数网孔的网状结构,并绕着中心轴旋转驱动,使得在所述内部空间流动的空气通过所述网孔。

优选地,所述收集网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的预设的位置上,使得被所述旋转气流散开的所述收集液的液态粒子至少到达部分所述收集网。

优选地,所述排出管的入口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以便从所述收集液的水面沿着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

以预设的距离隔开,所述供应管的出口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以便相较于所述排出管的入口,沿着所述重力方向以预设的距离隔开。

优选地,所述排出管的出口贯通所述内部空间的底面并延伸到外部。

优选地,还包括:风扇,其用于送风,以便使容纳在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沿着预设的流动路径流动。

优选地,所述收集网与所述风扇的旋转轴通过轴来连接。

优选地,所述收集网被设置为,受到沿着所述风扇旋转时的离心力的作用而向半径方向展开。

优选地,所述风扇和所述收集网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以分别与所述排出管形成同心。

优选地,所述收集网具备有第一收集网,其被设置为,相较于所述风扇,离所述排出管的入口更远。

优选地,所述收集网还具备有第二收集网,其被设置为,相较于所述风扇,离所述排出管的入口更靠近。

优选地,所述收集网具有与所述风扇相同的直径,或者具有相较于所述风扇,小于预设比例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风扇被设置为,通过所述风扇被吹送的空气中,部分空气流入至所述排出管,与此同时,其余的一部分沿着排出管的外周面流动。

优选地,所述风扇具有相较于所述排出管,大于预设比例的直径。

优选地,还包括:收集液供应单元,其用于将被填充至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收集液供应到所述收集网。

优选地,所述收集液供应单元,其包括:收集液泵,用于抽取被填充至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收集液;收集液供应管,将通过所述收集液泵抽取的所述收集液供应到所述收集网的预设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收集液是水、可去除细菌的灭菌物质或者在所述水中添加收集物质以收集预设的污染物质的溶液中的任一个。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他优选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具备有:内部空间,供应口,其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至所述内部空间,排出口,其用于将被容纳在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引导到外部;收集网,其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其为形成多数网孔的网状结构,并绕着中心轴旋转驱动,使得在所述内部空间流动的空气通过所述网孔;以及收集液供应单元,其用于将收集空气中所含有的污染物的收集液供应到所述收集网的预设的位置。

优选地,在所述内部空间将所述收集液填充至预设的水位,所述收集液供应单元,其包括:收集液泵,用于抽取被填充至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收集液;收集液供应管,将通过所述收集液泵抽取的所述收集液供应到所述预设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供应口和所述排出口分别形成为,从被填充至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收集液的水面以预设的距离隔开。

优选地,还包括:风扇,其用于送风,以便使容纳在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沿着预设的流动路径流动。

优选地,所述收集网与所述风扇的旋转轴通过轴来连接。

优选地,所述收集网设置在所述供应口和所述风扇之间。

优选地,在所述内部空间将所述收集液填充至预设的水位,所述风扇用于送风,使所述空气与填充至所述内部空间的收集液的水面接触,所述排出口将通过所述风扇与所述水面接触的空气引导到外部。

优选地,所述收集液供应单元,包括:收集液储存室,其用于储存所述收集液;收集液泵,用于抽取被储存在所述收集液储存室的所述收集液;收集液供应管,将通过所述收集液泵抽取的所述收集液供应到所述收集网的预设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具有如下效果。

第一,本发明利用以可收集各种污染物的水为基础构成的收集液作为液体过滤来净化空气,这里的污染物包括颗粒大小明显小的超细灰尘、霉菌、花粉等有害物质和亚硫酸气体、氨气等水溶性有害气体,从而能够提高空气净化效率。

第二,本发明利用以通过收集液湿润的状态旋转驱动的收集网来将空气和收集液频繁接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效率。

第三,本发明利用旋转气流旋转收集液,使空气和收集液频繁接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效率。

第四,本发明以具有较大的净化容量和低价格的水为基础构成收集液,因此能够延长更换过滤器的周期,从而能够提高维护管理的便利性,并且能够使更换过滤器的单价下降,从而降低维护所需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图2是在图1中示出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在图1中示出的空气净化装置的驱动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图4是在图1中示出的收集网的平面图;

图5是在图4中示出的收集网的部分扩大图;

图6是在风扇和收集网中空气与收集液接触的状态图;

图7是在图1中示出的空气净化装置与气帘装置连接的状态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图9是在图8中示出的空气净化装置的驱动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图13是在图12中示出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平面图;

图14是在图12中示出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图16是在图15中示出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最优选的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附图对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对各附图的构成要素所标记的参考符号理应注意,对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其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也尽可能地使用了相同的符号来对此做了标记。另外,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时,如果对与之相关的公开功能或者结构的详细说明,其妨碍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时,将省略对相关内容的详细说明。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时,可以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的术语。这些术语仅是为了将构成要素与其他构成要素区分,因此相关构成要素的本质,或者序次或顺序不受该术语的限定。另外,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这里使用的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在内的所有术语具有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对在字典中已有定义的常用的术语,理应理解为,其具有与相关技术的前后以及上下文中的含义相同的意思,除非在本申请中做出明确的定义,否则不能以理想的含义或者过度形式化的含义来加以解释。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部分剖面图,图2是在图1中示出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在图1中示出的空气净化装置的驱动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100),其包括:壳体(110);风扇(120),其用于送风,以便使容纳在壳体(110)内部空间(112)的空气(a)沿着预设的流动路径流动;收集网(130),其被设置为,绕着中心轴旋转驱动,使得在所述内部空间(112)流动的空气(a)通过,收集液供应单元(140),其用于将收集液(lc)供应到收集网(130)。

首先,壳体(110)是提供空间以净化空气(a)的装置。

如图1所示,壳体(110)可以具备有:内部空间(112),用于将收集液(lc)填充至预设的水位,供应管(114),用于将壳体(110)外部(以下简称为“外部”)的空气(a)引导至所述内部空间(112),排出管(116),用于将内部空间(112)的空气(a)引导到外部。壳体(110)的外部是指设置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室内空间。此外,外部的空气(a)是指设置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室内空间的室内空气。

对这种壳体(100)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壳体(100)可以具有中空的圆筒形气缸的形状。

内部空间(112)形成在壳体(110)的内部,以便能够形成后述的旋转气流(s1)和涡流(v1),并且具有设置风扇(120)、收集网(130)等空气净化装置(100)所具备的各种构成要素所需的大小的容积。在所述内部空间(112)可以将收集液(lc)填充至预设的水位。

收集液(lc)是用于收集在通过后述的供应管(114)供应的空气(a)中所含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以便从空气(a)中将其去除的液体物质,其相当于液体过滤器。对作为这种收集液(lc)可使用的液体物质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收集液(lc)可以是水、可去除细菌的灭菌物质或者在水中添加收集物质以收集预设的污染物质的溶液中的任一个。

优选地,壳体(110)被设置为,对这种收集液(lc)可以进行更换或者再填充。例如,如图1所示,壳体(110)可以构成:下部壳体(110a),其上面开放,且能够将收集液(lc)填充至预设的水位;上部壳体(110b),其下部开放,且可通过钩以及其他连接方式与下部壳体(110a)拆卸式连接。在该下部壳体(110a)和上部壳体(110b)接触的界面可以设置有o型圈和其他密封构件(未示出),以防止收集液(lc)、空气(a)等向外部流出。

供应管(114)与内部空间(112)连通,以便将外部空气(a)引导至内部空间(112)。因此,被容纳在内部空间(112)的空气(a)通过后述的风扇(120)向外部排出,从而对供应管(114)产生负压,使得外部的空气(a)能够通过供应管(114)供应至内部空间(112)。

对这种供应管(114)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如图1所示,供应管(114)可以连接至壳体(110)的外缘面,以便通过入口(114a)从外部流入的空气(a)被排出的出口(114b),其在低于收集液(lc)的水面的高度上与内部空间(112)连通。这样,能够使外部的空气(a)通过供应管(114)供应至收集液(lc)的水中。由此能够增加通过供应管(114)供应的空气(a)与收集液(lc)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从而能够提高空气净化装置(100)的空气净化效率。

另外,优选地,将供应管(114)设置为,能够在内部空间(112)形成旋转气流(s1)。例如,如图2所示,供应管(114)可以连接至壳体(110)外缘面,以便能够使其沿着内部空间(112)的切线方向延伸。这样,如图3所示,在内部空间(112)形成旋转气流(s1),即,通过供应管(114)供应至内部空间(112)的空气(a)沿着内部空间(112)的内周面旋转而形成旋转气流。

此外,如图3所示,填充至内部空间(112)的收集液(lc)受到从旋转气流(s1)具有的旋转力而旋转,从而形成涡流(v1)。如此,形成涡旋(v1)的收集液(lc)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从而形成朝向内部空间(112)的内周面使其水位越来越上升的“u”字形剖面形状。这样,在内部空间(112)的内周面侧上,旋转气流(s1)中的空气(a)和涡流(v1)中的收集液(lc)彼此充分混合,从而能够实现旋转气流(s1)中的空气和涡流(v1)中的收集液(lc)频繁接触。由此,空气(a)中所含的灰尘、其他污染物以尚未被空气气泡包裹的状态可直接与收集液(lc)接触。因此,沿着内部空间(112)的内周面旋转的收集液(lc)能够充分收集空气(a)中所含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并将其从空气(a)去除,从而对空气(a)进行第一次净化。

排出管(116)与内部空间(112)连通,从而能够将被容纳在内部空间(112)的空气(a)引导至外部。例如,如图1所示,排出管(116)的入口(116a),即容纳在内部空间(112)的空气(a)流入的入口从供应管(114)的出口(114b)沿着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以预设的距离隔开,同时,从排出管的入口(116a)流入的空气(a)排出的出口(116b)可以连接至壳体(110)的下部,即下部壳体(110a),以便能够贯通内部空间(112)的底面并延伸至外部。

如此设置排出管(116)时,如图3所示,能够使容纳在内部空间(112)的空气(a)通过排出管(116)向外部排出。但是,排出管(116)的入口(116a)相较于供应管(114)的出口(114b)位于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位于其上侧方向,从而使得通过供应管(114)在内部空间(112)形成的旋转气流(s1)具有旋转上升气流的状态。如图3所示,容纳在内部空间(112)的空气(a)通过旋转气流(s1)向内部空间(112)的上端上升。优选地,壳体(110)具有朝向上端直径逐渐变小的圆锥形状,从而可以强化这种旋转气流(s1),但不限于此。

另外,优选地,排出管(116)的入口(116a)从填充至内部空间(112)的收集液(lc)的水面向与重力方向的相反方向以预设的距离隔开。从而能够防止填充至内部空间(112)的收集液(lc)流入到排出管(116)。

还有,风扇(120)是提供驱动力以吹送容纳在内部空间(112)的空气(a)的构件。

优选地,风扇(120)被构成为可朝向轴方向吹送空气(a)的轴流风扇,但不限于此。

风扇(120)被设置为,能够吹送容纳在内部空间(112)的空气(a),使其沿着预设的流动路径流动。例如,风扇(120)可以被设置为,将容纳在内部空间(112)的空气(a)吹送至排出管(116)的入口(116)。为此,如图3所示,风扇(120)可以设置在内部空间(112),以便从排出管(116)的入口(116a)向与重力方向的相反方向以预设的距离隔开,且与排出管(116)形成同心。也就是说,风扇(120)可以被设置在内部空间(112),使得风扇(120)的旋转轴(122)和排出管(116)的中心轴位于一个直线上。风扇(120)可以将内部空间(112)的空气(a),更具体地,通过旋转气流(s1)上升至内部空间(112)的上端的空气(a)吸入后将其吹送至排出管(116),并且通过风扇(120)被吹送的空气(a)通过排出管(116)排出至外部。这样一来,通过风扇(120)将被容纳在内部空间(112)的空气排出到外部时,对内部空间(112)及供应管(114)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外部的空气(a)能够通过供应管(114)再次供应至内部空间(112)。

但是,通过供应管(114)供应到内部空间(112)的空气(a)虽然能够形成旋转气流(s1),但是其中的部分空气(a)可以以从旋转气流(s1)中脱离的状态流动。因此,从旋转气流(s1)中脱离的空气(a)中的部分空气(ad)沿着排出管(116)的外周面流动时,以仍含有灰尘和其他污染物的状态通过排出管(116)排出到外部,因此有可能降低空气净化装置(100)的空气净化效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风扇(120)可以被设置为,通过风扇被吹送的空气(a)中,部分空气流入至排出管(116),与此同时,其余的部分沿着排出管(116)的外周面流动。如图3所示,如果设置壳体(110)从而形成沿着内部空间(112)的内周面上升的旋转气流(s1)时,从旋转气流(s1)中脱离的空气(a)中的部分空气(ad)可以沿着排出管(116)的外周面上升。此时,风扇(120)可以被设置为,通过风扇(120)被吹送的空气(a)中部分空气(ae)通过排出管(116)排出至外部,与此同时,其余的部分(ac)沿着排出管(116)的外周面下降。这样,通过风扇(120)沿着排出管(116)的外周面流动(下降)的被吹送的空气(ac)(以下称为“防止脱离的空气(ac)”)以及从旋转气流(s1)中脱离的沿着排出管(116)的外周面流动的空气(ad)(以下称为“脱离路径的空气(ad)”)彼此相反的方向流动。因此,防止脱离的空气(ac)可以将脱离路径的空气(ad)挤到排出管(116)的入口(116a)侧,从而使其不再流动。这样,防止脱离的空气(ac)和被防止脱离的空气(ac)挤出去的脱离路径的空气(ad)经由排出管(116)和内部空间(112)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后,汇流至旋转气流(s1)中。因此,防止脱离的空气(ac)可以起到气帘的作用,从而防止脱离路径的空气(ad)以尚未进行净化的状态直接流入到排出管(116)。由此,通过风扇(120)减少未被收集液(lc)过滤的状态排出至外部的空气(a)的流量,从而能够提高空气净化装置(100)的空气净化效率。

关于设置风扇(120)以形成前述的气帘的方法,不进行特别的限制。例如,如图3所示,风扇(120)可以具有相较于排出管(116),大于其预设比例的直径。这样一来,在风扇(120)的整个区域中,从与排出管(116)相对的中心区域中被吹送的空气(a),能够主要通过排出管(116)排出至外部,而从没有与排出管(116)相对的外围区域中被吹送的空气(a)则主要沿着排出管(116)的外周面流动,从而形成前述的防止脱离的空气(ac)。

对这种风扇(120)的驱动源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如图3所示,风扇(120)通过其旋转轴(122)轴连接至驱动电机(150),从而可通过驱动电机(150)旋转驱动。优选地,驱动电机(150)设置在内部空间(112),但不限于此。也就是说,驱动电机(120)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外部。优选地,驱动电机(150)以1500rpm至2000rpm的速度旋转驱动,但不限于此。

另外,风扇、泵、其他风机(未示出)追加设置在排出管(116)或者连接至排出管(116)的管道等时,风扇(120)由于受到通过这种风机向外部排出内部空间(112)的空气(a)时所形成的气流而能够自动旋转。因此,此时可以省略驱动电机(150)。此外,在供应管(114)可以设置有辅助风扇(120)的辅助风机(未示出),以便将外部空气(a)供应至内部空间(112)。

图4是在图1中示出的收集网的平面图,图5是在图4中示出的收集网的部分扩大图,图6是在风扇和收集网中空气与收集液接触的状态图。

其次,收集网(130)是引导空气(a)与收集液(lc)接触的装置。

如图3所示,收集网(130)的中心轴可以通过轴连接至风扇(120)的旋转轴(122)。这样,收集网(130)能够与风扇(120)一同旋转,并且与风扇(120)和排出管(116)形成同心。收集网(130)可以通过轴连接至除了前述的驱动电机(150)以外的其他驱动电机(未示出),以此取代通过轴连接至风扇(120)的旋转轴(122),从而能够独立地旋转驱动。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收集网(130)的中心轴通过轴连接至风扇(120)的旋转轴(122),从而风扇(120)与收集网(130)一同旋转的情况为准,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对收集网(130)的设置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如图3所示,收集网(130)可以设置在预设的位置上,使得涡流(v1)上的收集液(lc)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散开形成的收集液(lc)的液态粒子(lcp)至少到达部分收集网(130)。此时,收集网(130)不仅通过后述的收集液(lc)供应单元获得收集液(lc),而且还通过旋转气流(s1)获得收集液(lc)的供应。因此,根据收集网(130)的设置位置以及其他环境条件,可以省略收集液供应单元(140)。

对收集网(130)的设置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如图3所示,收集网(130)可以具备有,至少一个第一收集网(131),其通过轴连接至风扇(120)的旋转轴(122),以便相较于风扇(120),离排出管(116)更远;至少一个第二收集网(133),其通过轴连接至风扇(120)的旋转轴(122),以便相较于风扇(120),更靠近排出管(116)。此时,第一收集网(131)设置在内部空间(112)的上端和风扇(120)之间,第二收集网(133)设置在风扇(112)和排出口(116)之间。

另外,将第一收集网(131)和第二收集网(133)分别设置多个时,第一收集网(复数,131)和第二收集网(复数,133)向旋转轴(122)的轴方向以预设的间隔来设置,且可以分别通过轴连接至旋转轴(122)。

参考图3,如上所述,设置第一收集网(131)和第二收集网(133)时,被风扇(120)吸入的空气(a)将依次通过第一收集网(131)、风扇(120)以及第二收集网(133)。

对收集网(130)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如图4所示,收集网(130)可以具有圆板形状。另外,优选地,收集网(130)具有与风扇(120)同一的直径,或者具有相较于风扇(120),小于预设比例的直径,但不限于此。也就是说,收集网(130)可以具有大于风扇(120)直径的直径。此外,在收集网(130)的中心可以形成有插入孔(132),以插入并固定旋转轴(122)。这样,将旋转轴(122)插入并固定至插入孔(132),从而能够将收集网(130)通过轴连接至旋转轴(122)上。

如图5所示,收集网(130)可以具有形成多数网孔(135)的网状结构。所述多数网孔(135)具有能够通过空气(a)的大小和形状。

优选地,所述收集网(130)由具有良好的可湿性(wettability)的材质制造。另外,收集网(130)可以由能够改变其形状的柔软材料制造。例如,如图5所示,收集网(130)可以是由纤维制造的经编(137)和纬编(139)形成的织物。这种收集网(130)在未旋转时因受其重力而呈下垂的形状,当旋转驱动时,由于受离心力的作用而以圆板形状展开的状态旋转。但是,不限于此,收集网(130)可以被形成为,未旋转时也能够保持一定形状的状态,以抗其重力。例如,收集网(130)可以将合成树脂、金属以及其他材料通过成型和铸造等加工方法来制造,从而形成一体。

其次,收集液供应单元(140)是向收集网(130)供应收集液(lc)的装置。

对收集液供应单元(140)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如图3所示,收集液供应单元(140)可以包括:收集液泵(142),用于抽取被填充至内部空间(112)的收集液(lc);收集液供应管(144),将通过收集液泵(142)抽取的收集液(lc)供应到收集网(130)的预设的位置。

收集液泵(142)被设置为,至少其部分收集液泵浸入到填充至内部空间(112)的收集液(lc)中,从而能够抽取收集液(lc)。对作为所述收集液泵(142)可使用的泵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收集液泵(142)可以由用于抽取液体物质使用的常规的泵来构成。

优选地,收集液泵(142)被设置为,当收集网(130)旋转驱动时,能够与收集网一同驱动,但不限于此。

收集液供应管(144)连接至收集液泵(142)的吐出口,且延伸至能够向收集网(130)的预设的位置吐出通过收集液泵(142)抽取的收集液(lc)的位置上。例如,如图3所示,设置第一收集网(131)和第二收集网(133)时,收集液供应管(144)可以被设置为,能够将收集液(lc)朝向通过风扇(120)吸入的空气(a)率先到达的第一收集网(131)的中央部吐出。另外,可以在收集液供应管(144)的端部安装喷嘴(146),以便向第一收集网(131)的中央部喷射收集液(lc)。

下面,参考附图,对在收集网(130)中净化空气(a)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驱动驱动电机(150)和收集液泵(142)。此时,风扇(120)和收集网(130)一同被旋转驱动,喷嘴(146)则将收集液(lc)向第一收集网(131)的中央部喷射。因此,如图3所示,在内部空间(112)形成旋转气流(s1)和涡流(v1),从而使沿着旋转气流(s1)上升的空气(a)在内部空间(112)的内周面侧上频繁地与通过涡流(v1)旋转的收集液(lc)进行接触。在这样的接触过程中,空气(a)中所含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被通过涡流(v1)旋转的收集液(lc)收集,从而对空气(a)进行第一次净化。

在收集液(lc)被旋转气流(s1)旋转的过程中,涡流(v1)中的部分收集液(lc)向风扇(120)和收集网(130)散开。此时,被旋转气流(s1)散开的收集液(lc)的液态粒子(lcp)供应到风扇(120)和收集网(130)上,特别是在第一收集网(131)的中央部,还追加供应由喷嘴(146)喷射的收集液(lc)。

首先,如图6所示,从旋转气流(s1)和喷嘴(146)向第一收集网(131)供应的收集液(lc),由于受到第一收集网(131)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收集液从第一收集网(131)的中央部向其外围铺开,从而均摊到第一收集网(131)整个区域上。这样一来,第一收集网(131)整体被收集液(lc)浸湿的状态旋转。但是,第一收集网(131)随着风扇(121)以1500rpm至2000rpm的速度快速旋转。因此,以浸湿第一收集网(131)的状态随着第一收集网(131)旋转的收集液(lc)频繁地与被风扇(120)的吸入力而到达第一收集网(131)的空气(a)接触。不仅如此,如图5所示,受到作用于第一收集网(131)的离心力而使收集液(lc)从第一收集网(131)散开而形成的收集液(lc)的液态粒子(lcp),或者通过到达第一收集网(131)的收集液(lc)与第一收集网(131)的网状结构碰撞而形成的收集液(lc)的液态粒子(lcp),也频繁地与到达第一收集网(131)的空气(a)接触。在这样的接触过程中,空气(a)中所含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被收集液(lc)收集,从而对空气(a)进行第二次净化。

另外,在第一收集网(131)得到第二次净化的空气(a)通过第一收集网(131)的网孔(135)后向风扇(120)移动。此外,在供应至第一收集网(131)的收集液(lc)中的部分收集液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沿着内部空间(112)的内周面散开,之后因自身重力而掉落,从而再次填充至内部空间(112),供应至第一收集网(131)的收集液(lc)中的其余部分被风扇(120)吸入而向风扇(120)的方向移动。

其次,如图6所示,从旋转气流(s1)和第一收集网(131)向风扇(120)供应的收集液(lc),由于受到风扇(120)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收集液从风扇(120)的中央部向其外围铺开,从而均摊到风扇(120)的整个区域上。这样一来,风扇(120)整体被收集液(lc)浸湿的状态旋转。因此,以浸湿风扇(120)的状态随着风扇(120)快速旋转的收集液(lc)频繁地与到达风扇(120)的空气(a)接触。不仅如此,受到作用于风扇(120)的离心力而使收集液(lc)从风扇(120)散开而形成的收集液(lc)的液态粒子(lcp),或者通过到达风扇(120)的收集液(lc)与风扇(120)碰撞而形成的收集液(lc)的液态粒子(lcp),也频繁地与到达风扇(120)的空气(a)接触。在这样的接触过程中,空气(a)中所含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被收集液(lc)收集,从而对空气(a)进行第三次净化。

另外,在风扇(120)得到第三次净化的空气(a)被风扇(120)吹送到排出管(116)的方向。此外,在供应至风扇(120)的收集液(lc)中的部分收集液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沿着内部空间(112)的内周面散开,之后因自身重力而掉落,从而再次填充至内部空间(112),供应至风扇(120)的收集液(lc)中的其余部分与被风扇(120)吹送的空气(a)一同向排出管(116)的方向移动。

其次,如图6所示,从旋转气流(s1)和风扇(120)向第二收集网(133)供应的收集液(lc),由于受到第二收集网(133)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收集液从第二收集网(133)的中央部向其外围铺开,从而均摊到第二收集网(133)整个区域上。但是,第二收集网(133)随着风扇(121)以1500rpm至2000rpm的速度快速旋转。因此,以浸湿第二收集网(133)的状态随着第二收集网(133)旋转的收集液(lc)频繁地与被风扇(120)吹送到第二收集网(133)的空气(a)接触。不仅如此,如图5所示,受到作用于第二收集网(133)的离心力而使收集液(lc)从第二收集网(133)散开而形成的收集液(lc)的液态粒子(lcp),或者通过到达第二收集网(133)的收集液(lc)与第二收集网(133)的网状结构碰撞而形成的收集液(lc)的液态粒子(lcp),也频繁地与吹送到第二收集网(133)的空气(a)接触。在这样的接触过程中,空气(a)中所含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被收集液(lc)收集,从而对空气(a)进行第四次净化。

另外,在第二收集网(133)得到第四次净化的空气(a)通过第二收集网(133)的网孔(135)后被吹送至排出管(116)侧,从而通过排出管(116)排出到外部。但是,在供应至第一收集网(131)和风扇(120)的收集液(lc)中的大部分收集液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在第一收集网(131)和风扇(120)中沿着内部空间(112)的内周面散开,从而再次填充至内部空间(112),只有未能受到离心力而被第一收集网(131)和风扇(120)回收的少量的剩余收集液(lc),被供应到第二收集网(133)。由此,在第二收集网(133)中,收集液(lc)因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沿着内部空间(112)的内周面散开,因此在这里主要产生对再次填充至内部空间(112)的收集液的回收,而利用收集液(lc)的空气净化作用相对偏低。在第二收集网(133)可以回收尚未被第一收集网(131)和风扇(120)回收的其余收集液(lc),因此,第二收集网(133)可以起到阻断网以及过滤器的作用,从而防止收集液(lc)以液体的状态通过排出管(116)排出至外部。因此,空气净化装置(100)即使被长时间工作,也能够使收集液(lc)的数量恒定地维持在预设的标准范围内,从而能够设置较长的收集液(lc)更换周期,并且由于收集液(lc)以液体的状态排出至外部,因此能够避免细菌污染以及其他卫生问题的出生。

在传统的固体过滤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由于hepa过滤器的特性,难以去除颗粒大小明显小的超细灰尘、霉菌、花粉等有害物质和有害气体。与此相反,空气净化装置(100)利用以可收集各种污染物的水为基础构成的收集液(lc)作为液体过滤来净化空气(a),这里的污染物包括颗粒大小明显小的超细灰尘、霉菌、花粉等有害物质和亚硫酸气体(so2)、氨气(nh3)等水溶性有害气体,从而能够提高空气净化效率。另外,收集液(lc)以水为基础构成,因此能够比hepa过滤器具有更大的净化容量和较低的价格。因此,空气净化装置(100)能够延长更换过滤器的周期,从而提高维护的便利性,且可降低更换过滤器的单价,从而降低维护所需的成本。

通常,液体具有以下特性:当与之接触的气体的流速较快,或者与气体的接触增加,或者大气压越低,都会促进液体的自然气化。而在空气净化装置(100)中,收集液(lc)不仅与通过风扇(120)而快速加速的旋转气流(s1)接触,而且与沿着风扇(120)或收集网(130)快速旋转的同时快速通过风扇(120)或收集网(130)的空气(a)接触。由此,在内部空间(112),在收集液(lc)中含有的水因空气(a)而充分产生自然气化。通过这种水的自然气化生成的水蒸气与空气(a)混合,空气(ae)因这种混合的水蒸气而以加湿的状态通过排出口(116)排出至外部。因此,空气净化装置(100)可以被用作同时兼有空气净化功能和空气加湿功能的空气滤清器(airwasher)。

另外,供应至风扇(120)和收集网(130)的收集液(lc)受到风扇(120)和收集网(130)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而从风扇(120)和收集网(130)脱离,从而再次填充至内部空间(112)。也就是说,收集液(lc)并没有长时间积滞在风扇(120)和收集网(130)中,而是短暂地浸湿风扇(120)和收集网(130)后再次被回收。因此,风扇(120)和收集网(130)能够被通过旋转气流(s1)或者收集液供应单元(lc)持续供应的新的收集液(lc)而反复地得到清洗。由此,空气净化装置(100),其风扇(120)和收集网(130)长时间被收集液(lc)积滞,从而能够防止细菌的增殖。

图7是在图1中示出的空气净化装置与气帘装置连接的状态图。

参考图7,空气净化装置(100)的排出口(116)可以通过空气供应线(610)连接至设置在各种设施出入口的气帘装置(600)上。这样,从空气净化装置(100)中排出的空气(ae)供应至气帘装置(600)上,使得在用于防止室外空间的外部空气流入至室内空间的气帘周围的空气,用在空气净化装置(100)中得到净化的干净的空气(ae)来形成。由此,能够提高设置气帘装置(600)的室内空间的内部空气。

因此,除了将空气净化装置(100)与气帘装置(600)结合使用的这一用途以外,空气净化装置(100)还可以以各种用途来使用。也就是说,空气净化装置(100)可以在住宅设施、商业设施、工业设施、道路设施、交通工具和电子产品等各种领域中,与空气净化器、室外空气供应器、加湿器、空气滤清器等净化器等各种产品组合使用。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部分剖面图,图9是在图8中示出的空气净化装置的驱动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200),其在壳体(210)的结构、风扇(220)和收集网(230)的设置位置等变更的这一点上,区别于前述的空气净化装置(100)。下面,以这种区别为中心,对空气净化装置(200)进行说明,对与前述的空气净化装置(100)重复的内容,将进行省略或者简单提及相关内容。

例如,如图8所示,供应管(214)可以连接至壳体(210)的外缘面,以便使通过入口(214a)从外部流入的空气(a)被吐出的出口(214b)在高于收集液(lc)的水面的位置上与内部空间(212)连通。这样,能够使外部的空气(a)通过供应管(214)供应至收集液(lc)的水面的上方空间。另外,排出管(216),其入口(216a),即内部空间(a)的空气流入的入口位置低于供应管(214)的出口(214b),且高于填充至内部空间(212)的收集液(lc)的水面,同时,排出管可以连接至壳体(210)的上部,即,从入口(216a)流入的空气(a)排出的出口(216b)能够贯通内部空间(212)的天花板面并延伸至外部。

另外,风扇(220)被设置为,能够吹送容纳在内部空间(212)的空气(a)沿着预设的流动路径流动。例如,风扇(220)可以被设置为,将容纳在内部空间(210)的空气(a)吹送至外部空气排出管(216)的入口(216a)。为此,风扇(220)可以设置在填充至内部空间(212)的收集液(lc)的水面和排出管(216)的入口(216a)之间,且设置在内部空间(212),以便与排出管(216)形成同心。风扇(220)可通过其旋转轴(220)轴连接至内部空间(212)或者设置在外部的驱动电机(250)。因此,风扇(220)可通过驱动电机(250)旋转驱动。

收集网(230)可以具备有,第一收集网(231),其设置在填充至内部空间(212)的收集液(lc)的水面和风扇(220)之间;第二收集网(233),其设置在风扇(220)和排出管(216)的入口(216a)之间。优选地,第一收集网(231)的中心轴和第二收集网(233)的中心轴可以通过轴分别连接至风扇(220)的旋转轴(222)。但不限于此,收集网(230)可以通过轴连接至除了前述的驱动电机(250)以外的其他驱动电机(未示出),从而能够独立地旋转驱动。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收集网(230)的中心轴通过轴连接至风扇(220)的旋转轴(222),从而风扇(220)与收集网(230)一同旋转的情况为准,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当驱动电机(250)和收集液供应单元(240)的收集液泵(242)驱动时,风扇(220)随之旋转驱动,从而使容纳在内部空间(212)的空气(a)通过排出管(216)排出至外部,而由于对内部空间(212)及供应管(214)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外部的空气(a)能够通过供应管(214)再次供应至内部空间(212)。这样,再次供应至内部空间(212)的空气(a)形成沿着内部空间(212)的内周面旋转的同时下降的旋转气流(s2)。受到这种旋转气流(s2)的作用下,在填充至内部空间(212)的收集液(lc)中形成涡流(v2)。因此,沿着内部空间(212)的内周面旋转的空气(a)与收集液(lc)能够彼此充分接触,从而在收集液(lc)中收集空气(a)中所含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的同时,能够诱导在收集液(lc)中含有的水的自然气化,从而对空气(a)进行第一次净化和加湿。

另外,随着旋转气流(s2)下降至内部空间(212)的下端空气(a)受到由风扇(220)施加的吸入力而从内部空间(212)的下端的中央部向风扇(220)的方向上升。此时,向风扇(220)的方向上升的空气(a)将依次通过第一收集网(231)、风扇(220)以及第二收集网(233)。所述空气(a)被通过旋转气流(s2)和收集液供应单元(240)的喷嘴(246)供应到第一收集网(231)、风扇(220)以及第二收集网(233)的收集液(lc)得到进一步净化和加湿后,通过排出管(216)排出至外部。

此外,未说明的附图标记“244”是指收集液供应管,其用于将通过收集液泵(240)抽取的收集液(lc)供应到喷嘴(246)。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300),其在壳体(310)的结构、风扇(320)和收集网(330)的设置位置等变更的这一点上,区别于前述的空气净化装置(100、200)。下面,以这种区别为中心,对空气净化装置(300)进行说明,对与前述的空气净化装置(100、200)重复的内容,将进行省略或者简单提及相关内容。

首先,壳体(310)可以具备有:内部空间(312),其用于将收集液(lc)填充至预设的水位;供应口(314),其用于将外部空气(a)引导至内部空间(312);排出口(316),其用于将内部空间(312)的空气(a)引导到外部。优选地,所述壳体(310)可以具有中空的圆筒形气缸的形状,但不限于此。

供应口(314)通过打开壳体(310)的上面以与内部空间(312)连通而形成。对供应口(314)的设置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在壳体(310)可以开放地形成有至少一个供应口(314)。

排出口(316)通过打开壳体(310)的外缘面以与内部空间(112)连通而形成,且可以位于低于供应口(314)的位置上。对排出口(316)的设置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在壳体(310)可以开放地形成有至少一个排出口(316)。

其次,风扇(320)被设置为,能够吹送容纳在内部空间(312)的空气(a)沿着预设的流动路径流动。例如,风扇(320)可以被设置为,将容纳在内部空间(312)的空气(a)吹送至填充至内部空间(312)的收集液(lc)的水面上。为此,风扇(320)可以设置在内部空间(312),以便使其位于供应口(314)和排出口(316)之间的高度,且与收集液(lc)的水面彼此相对地设置。优选地,风扇(320)可以被设置为,风扇(320)的旋转轴(322)和供应口(314)形成同心。旋转轴(322)通过轴连接至内部空间(312)或者设置在外部的驱动电机(350),因此,风扇(320)可通过驱动电机(350)旋转驱动。风扇(320)可以向收集液(lc)的水面吹送被容纳在内部空间(312)的空气(a)。

其次,收集网(330)与风扇(320)的旋转轴(322)通过轴来连接。

但不限于此,收集网(330)可以通过轴连接至除了前述的驱动电机(350)以外的其他驱动电机(未示出),从而能够独立地旋转驱动。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收集网(330)的中心轴通过轴连接至风扇(320)的旋转轴(322)的情况为准,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对收集网(330)的设置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收集网(330)可以设置在内部空间(312),以便使其位于供应口(314)和风扇(320)之间。但不限于此,可以将收集网(330)设置在风扇(320)和收集液(lc)的水面之间,以此取代供应口(314)和风扇(320)之间的设置,或者在风扇(320)和收集液(lc)的水面之间可以增设其他收集网。

收集液供应单元(340),其可以包括:收集液泵(342),用于抽取被填充至内部空间(312)的收集液(lc);收集液供应管(344),将通过收集液泵(342)抽取的收集液(lc)供应到收集网(330)的预设的位置。对收集网(330)的预设的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收集液供应管(344)可以被设置为,能够使其向收集网(330)的中央部吐出通过收集液泵(342)抽取的收集液(lc)。另外,可以在收集液供应管(344)的端部安装喷嘴(346),以便向收集网(330)的中央部喷射收集液(lc)。

下面,参考附图,对在收集网(330)中净化空气(a)的状况进行说明。

首先,驱动驱动电机(350)和收集液泵(342)。此时,风扇(320)和收集网(330)一同被旋转驱动,喷嘴(346)则向收集网(330)的中央部喷射收集液(lc)。

从喷嘴(346)向收集网(330)供应的收集液(lc),由于受到收集网(330)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收集液从收集网(330)的中央部向其外围铺开,从而均摊到收集网(330)整个区域上。这样一来,收集网(330)整体被收集液(lc)浸湿的状态旋转。因此,以浸湿收集网(330)的状态,随着收集网(330)旋转的收集液(lc)频繁地与被风扇(320)的吸入力而到达收集网(330)的空气(a)接触。不仅如此,受到作用于收集网(330)的离心力而使收集液(lc)从收集网(330)散开而形成的收集液(lc)的液态粒子(lcp),或者通过到达收集网(330)的收集液(lc)与收集网(330)的网状结构碰撞而形成的收集液(lc)的液态粒子(lcp),也频繁地与到达收集网(330)的空气(a)接触。在这样的接触过程中,空气(a)中所含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被收集液(lc)收集,同时诱导在收集液(lc)中含有的水的自然气化,从而对空气(a)进行第一次净化和加湿。

另外,在收集网(330)得到第一次净化的空气(a)通过收集网(330)的网孔(135)后向风扇(320)移动。此外,在供应至收集网(330)的收集液(lc)中的部分收集液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沿着内部空间(312)的内周面散开,之后因自身重力而掉落,从而再次填充至内部空间(312),供应至收集网(330)的收集液(lc)中的其余部分被风扇(320)吸入而向风扇(320)的方向移动。

其次,从收集网(330)向风扇(320)供应的收集液(lc),由于受到风扇(320)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收集液从风扇(320)的中央部向其外围铺开,从而均摊到风扇(320)的整个区域上。这样一来,风扇(320)整个被收集液(lc)浸湿的状态旋转。因此,以浸湿风扇(320)的状态,随着风扇(320)快速旋转的收集液(lc)频繁地与到达风扇(320)的空气(a)接触。不仅如此,受到作用于风扇(320)的离心力而使收集液(lc)从风扇(320)散开而形成的收集液(lc)的液态粒子(lcp),或者通过到达风扇(320)的收集液(lc)与风扇(320)碰撞而形成的收集液(lc)的液态粒子(lcp),也频繁地与到达风扇(320)的空气(a)接触。在这样的接触过程中,空气(a)中所含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被收集液(lc)收集,同时诱导在收集液(lc)中含有的水的自然气化,从而对空气(a)进行第二次净化和加湿。

另外,在风扇(320)得到第二次净化的空气(a)被风扇(320)吹送到填充至内部空间(312)的收集液(lc)的水面方向。此外,供应至风扇(320)的收集液(lc)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沿着内部空间(312)的内周面散开,或者被由风扇(320)吹送的空气(a)移动至收集液(lc)的水面方向,从而再次填充至内部空间(312)。

另外,被吹送至收集液(lc)水面方向的空气(a)与收集液(lc)的水面接触,从而在收集液(lc)的水面上,因这一空气(a)而诱导在收集液(lc)中含有的水的自然气化。因此,收集液(lc)可以以被这种自然气化生成的水蒸气进一步加湿的状态,通过排出口(316)排出至外部。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400),其在壳体(410)的结构、风扇(420)和收集网(430)的设置位置以及收集液供应单元(440)的结构变更的这一点上,区别于前述的空气净化装置(300)。

下面,以这种区别为中心,对空气净化装置(400)进行说明,对与前述的空气净化装置(300)重复的内容,将进行省略或者简单提及相关内容。

首先,壳体(410)可以具备有:供应口(414),其用于将外部空气(a)引导至内部空间(412);排出口(416),其用于将内部空间(412)的空气(a)引导到外部。优选地,所述壳体(410)可以具有中空的圆筒形气缸的形状,但不限于此。

供应口(414)可以通过打开壳体(410)的一侧面以与内部空间(412)连通而形成。对供应口(414)的设置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在壳体(410)可以开放地形成有至少一个供应口(414)。

排出口(416)可以通过打开与壳体(410)的所述一侧面相反的壳体(410)的另一侧面与内部空间(412)连通而形成。对排出口(416)的设置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在壳体(410)可以开放地形成有至少一个排出口(416)。

其次,风扇(420)被设置为,能够吹送容纳在内部空间(412)的空气(a)沿着预设的流动路径流动。例如,风扇(420)可以被设置为,将容纳在内部空间(412)的空气(a)吹送至排出口(416)。为此,风扇(420)可以设置在内部空间(412),以便使其位于供应口(414)和排出口(416)之间,且与排出口(416)彼此相对地设置。优选地,风扇(420)可以被设置为,风扇(420)的旋转轴(422)与排出口(416)形成同心。旋转轴(422)通过轴连接至内部空间(412)或者设置在外部的驱动电机(450),因此,风扇(420)可通过驱动电机(450)旋转驱动。风扇(420)可以向排出口(416)吹送被容纳在内部空间(412)的空气(a)。

其次,收集网(430)与风扇(420)的旋转轴(422)通过轴来连接,以便随风扇(420)一同旋转。收集网(430)可以通过轴连接至除了前述的驱动电机(450)以外的其他驱动电机(未示出),从而能够独立地旋转驱动。

对收集网(430)设置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收集网(430)可以设置在内部空间(412),以便使其位于供应口(414)和风扇(420)之间。但不限于此,可以将收集网(430)设置在风扇(420)和排出口(416)之间,以此取代供应口(414)和风扇(420)之间的设置,或者在风扇(420)和排出口(416)之间可以增设其他收集网。

收集液供应单元(440)包括:收集液储存室(442),其设置在内部空间(412)或外部,用于储存收集液(lc);收集液泵(444),用于抽取被储存在收集液储存室(442)的收集液(lc);收集液供应管(446),将通过收集液泵(444)抽取的收集液(lc)供应到收集网(430)的预设的位置。对收集网(430)的预设的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收集液供应管(446)可以被设置为,能够向收集网(430)的中央部吐出通过收集液泵(442)抽取的收集液(lc)。另外,可以在收集液供应管(446)的端部安装喷嘴(448),以便向收集网(430)的中央部喷射收集液(lc)。

空气净化装置(400)除了将收集液(lc)存储在与壳体(410)单独设置的储存室(442),以及被风扇(420)吹送的空气(a)未进一步与收集液(lc)的水面接触,而是直接通过排出口(416)排出至外部的这两点以外,其他与前述的空气净化装置(300)相同。因此,对通过空气净化装置(400)净化空气(a)的具体说明进行省略。

此外,未说明的附图标记“lcp”是指收集液(lc)被散开而形成的液态粒子。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部分剖面图,图13是在图12中示出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平面图,图14是在图12中示出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500),如图12至14所示,除了省略收集网,仅利用旋转气流(s5)和涡流(v5)来净化空气(a)的这一点以外,其他与前述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500)相同,因此将在下面以这种区别为主对空气净化装置(500)进行说明。

如图12至14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500)可以包括:壳体(510)、至少一个供应管(520)、排出管(530)和风机(540)等。下面,参考图12和图13,对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地说明。

壳体(510)是用于对从外部供应的空气(a)形成旋转气流(s5)的构成要素。如图12所示,壳体(510)可以具有中空的圆筒形气缸的形状和封闭的结构,在内部空间(512),可以将收集液(lc)填充至预设的水位。

另外,壳体(510)可以由具有优秀的耐冲击性的聚乙酸酯(polycarbonate)材料制造,以防止由于旋转气流(s5)而导致的形状的变形或损坏。根据聚乙酸酯材质的特点,能够提供接近于玻璃的透明度,因此透过其可以从外部观察填充至内部空间(512)的收集液(lc)的污染程度和在壳体(510)的内部空间(512)出现异物质的情况以及流入异物质的情况等。

另外,壳体(510)可以具有拆卸式的结构,以便能够给填充至内部空间(512)的收集液(lc)换水。例如,如图12所示,壳体(51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p10),其具有下部开放部(p11);第二壳体(p20),其具有上部开放部(p21);拆卸部(c30),其用于封闭和拆卸第一壳体(p10)的下部开放部(p11)和第二壳体(p20)的上部开放部(p21)。拆卸部(c30)可以具有结合(engagement)的结构,在它们之间的结合的部位还可以设置有由橡胶或者硅胶材质制造的密封部件(未示出)。

供应管(520)是将外部的空气(a)(即,在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500)的外部的空气(a))引导至壳体(510)的内部空间(512)的构成要素。如图12所示,所述供应管(510)可以连接至壳体(510)的外缘面。另外,如图13所示,供应管(520)可以以切线方向连接至壳体(510)外缘面,以便能够对通过供应管(520)供应的外部的空气(a)形成更加流畅的旋转气流(s5)。此外,供应管(520)可以在壳体(510)的外缘面以预设的间隔设置多个。

另外,如图12所示,供应管(520)的出口(521)可以位于与排出管(530)的入口(531)不同高度的位置上。例如,相较于填充至内部空间(512)的收集液(lc)的水面和排出管(530)的入口(531),可以将供应管(520)的出口(521)设置在更高的位置上。

排出管(530)是将被容纳在壳体(510)内部空间(512)的空气(a)引导到外部的构成要素。在旋转气流(s5)的内部中央部形成上升气流,因此凭借这一上升气流而移动的空气(a)可通过排出管(530)的入口(531)流入后经由排出管(530)的出口(532)排出至外部。

另外,如图12所示,排出管(530)具有小于壳体(510)的直径,且与壳体(510)形成同心(即,具有同一的中心轴(c10)。如此,使其与排出管(530)的壳体(510)形成同心,从而能够更加流畅地形成旋转气流(s5)。

此外,如图12所示,排出管(530)的入口(531)可以位于yu与上述的供应管(520)的出口(521)不同高度的位置上。

例如,如图12所示,排出管(530)的入口(531)可以位于低于排出管(520)的出口(521),但高于收集液(lc)的水面的位置上。这样,如图12所示,排出管(530)的入口(531)不会浸渍在收集液(lc)中,从而能够防止收集液(lc)通过入口(531)向外部排水。

风机(540)是对空气(a)进行强制流动的构成要素。对这种风机(540)的设置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如图12所示,风机(560)可以设置在排出管(530)上。对作为这种风机(540)可使用的吹送部件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将轴流风扇、泵等使用为风机(540)。

另外,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500)还可以包括辅助风机(550),其设置在供应管(520),并将空气强制引入到内部空间(512)。对作为辅助风机(550)可使用的吹送部件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将轴流风扇、泵等使用为辅助风机(550)。

使用辅助风机(550),可在通过风机(540)使空气(a)流出时产生的流动力的基础上,添加通过辅助风机(550)使空气(a)流入时产生的流动力,从而在风机的流量减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足以净化空气(a)这一强度的旋转气流(s5)。因此,设计风机(540)时,可以将风机(540)设置成较小的容量,即便在夜间打开空气净化装置(500),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噪音,使得用户能够在清爽干净的空气下进入睡眠。

下面,对通过空气净化装置(500)净化空气(a)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当风机(540)和辅助风机(550)驱动时,使容纳在壳体(510)内部空间(512)的空气(a)受到由风机(540)和辅助风机(550)提供的流动力而通过排出管(530)排出至外部,与此同时,外部的空气(a)通过供应管(520)供应到内部空间(512)。

但是,壳体(510)具有圆筒形气缸的形状,供应管(520)以壳体(510)的切线方向连接至壳体(510)外缘面,这样,在内部空间(512)形成旋转气流(s5),即,通过供应管(520)供应的空气(a)沿着内部空间(512)的内周面旋转的旋转气流(s5)。另外,排出管(530)的入口(531)位于低于供应管(520)的出口(521)的位置,使得通过供应管(520)的出口(521)供应到内部空间(512)的空气(a)朝向排出管(530)的入口(531)流动,也就是说朝向下侧方向流动。因此,旋转气流(s5)具有旋转下降的气流的性质。这种旋转气流(s5)从供应管(520)的出口(521)一直形成到内部空间(512)的底面。此外,上升气流在内部空间(512)的底面被形成为贯通旋转气流(s5)的内部中央部,从而使得从旋转气流(s5)中脱离的空气(a)被这一上升气流而流入到排出管(530)的入口(531),从而排出到外部。

另外,填充至内部空间(512)的收集液(lc)受到从旋转气流(s5)具有的旋转力而沿着内部空间(512)的内周面旋转,从而形成涡流(v5)。如此,形成涡旋(v5)的收集液(lc)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从而形成朝向内部空间(512)的内周面其水位越来越上升的“u”字形剖面形状。这样,在内部空间(512)的内周面侧上,旋转气流(s5)中的空气(a)和涡流(v5)中的收集液(lc)彼此充分混合,从而能够实现旋转气流(s5)中的空气(a)和涡流(v5)中的收集液(lc)频繁接触。由此,空气(a)中所含的灰尘、其他污染物以未被空气气泡包裹的状态可直接与收集液(lc)接触。因此,沿着内部空间(512)的内周面旋转的收集液(lc)能够充分收集空气(a)中所含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从而将灰尘和其他污染物从空气(a)中去除,这样有效地对空气(a)进行净化。此外,由于旋转气流(s5)中的空气(a)和涡流(v5)中的收集液(lc)频繁接触,从而能够诱导在收集液(lc)中含有的水的自然气化,从而通过这种水的自然气化生成的水蒸气对空气(a)进行加湿。

下面,参考附图15和16,对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600)进行说明。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部分剖面图,图16是在图15中示出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600),除了省略收集网,仅利用旋转气流(s6)和涡流(v6)来净化空气(a)的这一点以外,其他与前述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200)相同,而与前述的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500),除了供应管(620)和排出管(630)的位置以外,其它都相同,因此将在下面以这种区别为主对空气净化装置(600)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供应管(620)的出口(621)可以位于壳体(610)的下部,且位于与填充至内部空间(612)的收集液(lc)的水面低的位置上。因此,如图16所示,通过供应管(620)的出口(621)供应到壳体(610)的内部空间(612)的空气(a)朝向相较于供应管(620)的出口(621)位于更高位置的排出管(630)的入口(631)流动,也就是说朝向上侧方向流动。由此决定了旋转气流(s6)向上侧流动的方向,从而可以使旋转气流(s6)具有从供应管(620)的出口(621)一直形成到内部空间(612)天花板面的旋转上升气流的性质。另外,如图15所示,供应管(620)的入口(622)可以位于高于填充至内部空间(612)的收集液(lc)水面的位置上,从而能够防止填充至壳体(610)的内部空间(612)的收集液(lc)通过供应管(620)向外部流出。

此外,如图15所示,相较于供应管(620)的出口(621)和收集液(lc)的水面,可以将排出管(630)的入口(631)设置在更高的位置上。

在通过空气净化装置(600)净化空气(a)的具体情况,除了通过具有旋转上升气流性质的旋转气流(s6)以及这一旋转气流(s6)形成的涡流(v6)来引导空气(a)中含有的灰尘和其它污染物与收集液(lc)频繁接触的这一点以外,其他与前述的通过空气净化装置(500)的空气净化的情况相同,因此在这里省略对这一内容的详细说明。

另外,未说明的附图标记“632”是指排出管(630)的出口,未说明的附图标记“640”是指设置在排出管(630)的风机,未说明的附图标记“650”是指设置在供应管(620)的辅助风机。

以上说明,仅仅是示例性地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了说明,凡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特征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换。

因此在本发明中公开的实施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不应以这些实施例而被限定。因此对本发明的保护范畴应该通过后述的权利要求范围来予以解释,并且与之等同的所有的技术思想理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