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反应釜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82126发布日期:2020-05-19 21:2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工反应釜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工反应釜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医药中间体的生产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向反应釜的反应体系内加入固体粉末状的物料,在投料的过程中,粉末物料四处飞扬,操作环境差,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粉末附着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较大,加料完毕后现场清理工作量较大。

如7-acca(是合成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克洛(cefaclor)等的重要中间体)的合成过程中,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同步滴加稀盐酸和连二亚硫酸钠,同时通过控制两种物料的加入速率,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ph值。在连二亚硫酸钠的加入过程中,通过加料漏斗与向反应釜上的加料口连接,然后由一个人站在高处不停的向加料漏斗中倒入连二亚硫酸钠。由于连二亚硫酸钠状态为干燥的粉末,在加料时,粉尘较大,工作环境恶劣,操作人员需要佩戴面罩及口罩,但是也不能避免粉尘在全身的附着;另外,连二亚硫酸钠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收氧气而氧化,同时也易吸收潮气发热而变质,并能夺取空气中的氧结块并发出刺激性酸味,遇水发生强烈反应并燃烧。而合成7-acca时,反应体系所用的溶剂是蒸馏水,水汽会顺着加料口上升,与连二亚硫酸钠接触,会导致连二亚硫酸钠分解,发生结块堵塞管道的现象,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起火,危险性较高。

现有技术中,车间生产时采用普通的不锈钢漏斗加料,为了防止堵塞,操作工人一边加料一边用工具顺通落料口,避免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控制落料速度、具备自疏通功能的化工反应釜投料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化工反应釜投料装置,其关键技术在于:其包括

漏斗本体;

下料管,与所述漏斗本体底部端口固定连接,用于与反应釜上的进料管连接;

气动马达,固定设置在所述漏斗本体或下料管上;

转子,设置在所述下料管内,由所述气动马达驱动,所述下料管截面呈矩形,与转子相适配;

疏通机构,设置在所述漏斗本体内,由所述气动马达驱动;

所述气动马达驱动所述转子转动使物料由下料管转出,所述疏通机构同步做上下往复移动,疏通漏斗本体内的物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疏通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杆和与之连接的多组连杆组件,多组所述连杆组件垂直分布设置,每组连杆组件包括三个以上的连杆组件,每组中的连杆组件沿升降杆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呈辐射状;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漏斗本体内壁铰连,另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连杆内,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杆侧壁铰连,所述升降杆由所述气动马达驱动其垂直升降,从而带动连杆组件上下摆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料管内设置有曲轴,所述曲轴两端转动设置在下料管侧壁上,所述曲轴中部与联动杆铰连,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杆底端铰连,所述曲轴由所述气动马达驱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子连接,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曲轴上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动马达通过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漏斗本体和下料管上,所述固定架包括与所述下料管固定连接的底板、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立板以及连接所述立板和漏斗本体的斜支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和立板呈“l”型,所述斜支撑为一个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漏斗本体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用于悬挂袋装物料的悬挂机构,所述升降杆顶部固定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若干刺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料管侧壁设置有第一防护板,所述转子两侧设置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在投料漏斗内设置了用于输送物料的转子,并通过设置在外部的气动马达驱动该转子,通过转子在落料管的转动不断的向下输送物料,能够避免物料在落料管内板结堵塞,同时能够通过控制转子转动的速度来控制加料的速度,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疏通机构,使疏通机构能够在漏斗本体内不断的上下移动,避免物料在漏斗本体中产生支棚的现象,使物料能够及时顺利的下落,保证装置落料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漏斗与反应釜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疏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疏通机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顶盖悬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漏斗本体、2下料管、3固定架、3-1底板、3-2立板、3-3斜支撑、4气动马达、5转子、6升降杆、7连杆组件、7-1第一连杆、7-2第二连杆、8曲轴、9联动杆、10主动轮、11从动轮、12第一防护板、13第二防护板、14传动部件、15基板、16刺针、17顶盖、18悬挂机构、18-1第一连接柱、18-2第二连接柱、18-3悬挂杆、18-4固定销;100加料漏斗、200反应釜、300袋装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发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所示,在向反应釜200中缓慢加入固体粉末物料时,需要在反应釜200的封头上的加料口上通过快接卡扣固定不锈钢的加料漏斗100,然后通过向加料漏斗不断的倒入物料,以实现缓慢加料的要求。在加料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操作人员站在高于加料漏斗100的位置,通过手提物料袋控制倾倒的速度,同时需要不断地用金属棒疏通加料漏斗100内部,避免其堵塞。整个过程劳作强度大,时间长,虽然车间会配备通风罩,但是仍然有大量的粉尘,严重影响车间环境及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化工反应釜投料装置。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的一种化工反应釜投料装置,其包括不锈钢材质的漏斗本体1,与所述漏斗本体1底部端口固定连接的下料管2,所述下料管2用于与反应釜200上的进料管连接;下料管2采用不锈钢材质,与所述漏斗本体1焊接。还包括气动马达4,所述气动马达4固定设置在所述漏斗本体1或下料管2上;所述下料管2内设置有转子5,如图6所示,所述转子呈“梅花”状,其瓣体之间的凹槽用于转送物料。所述转子由所述气动马达4驱动,所述下料管2截面呈矩形,与转子5相适配,即转子5左右两侧为平面,该平面与下料管2对应的侧壁之间接触或者留有较小的间隙,避免物料在间隙中随意下落,不受控制;所述下料管2侧壁设置有第一防护板12,所述转子5两侧设置有第二防护板13,所述第一防护板12和第二防护板13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板。

本实施例所述的投料装置还包括疏通机构,所述疏通机构设置在所述漏斗本体1内,由所述气动马达4驱动。所述气动马达4驱动所述转子5转动使物料由下料管2转出,所述疏通机构同步做上下往复移动,疏通漏斗本体1内的物料。

所述气动马达4同时给转子5和疏通机构提供动力。由于化工生产车间弥漫着有机气体,容易发生爆炸,因此电动设备使用较少,仅有的较少量的电动设备也是防爆设备,并且车间没有预设的接电插口。但是车间中每个工位会有压缩空气和压缩氮气的接口,因此采用气动马达4作为动力输出机构,安全系数高,并且也方便使用。

如图3-5所示,所述疏通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杆6和与所述升降杆6连接的多组连杆组件7,多组所述连杆组件7垂直分布设置,即多组连杆组件7垂直分层设置,位于同一层面上的多个连杆组件7为一组,其作用是保持升降杆6的垂直位置,形成多点支撑,另一方面是每组多根连杆组件7形成伞骨状结构,其与漏斗本体1内壁连接处位置不变,与升降杆6连接的一端在升降杆6的带动下同步剩下移动,使整个伞骨状结构的一组连杆组件7不断的形成凸起的圆锥状和凹陷的圆锥状,以达到疏通物料的效果。如图3和图7,为疏通机构的两个不同状态。

如图4和5所示,每组连杆组件7包括三个以上的连杆组件7,每组中的连杆组件7沿升降杆6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呈辐射状;所述连杆组件7包括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所述第一连杆7-1一端与所述漏斗本体1内壁铰连,另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连杆7-2内,所述第二连杆7-2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杆6侧壁铰连,所述升降杆6由所述气动马达4驱动其垂直升降,从而带动连杆组件7上下摆动。由于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套装在一块,相互之间能够滑动,通过二者的相互滑动抽拉实现整个连杆组件7伸长和缩短。

如图3和4所示,所述下料管2内设置有曲轴8,所述曲轴8两端转动设置在下料管2侧壁上,所述曲轴8中部与联动杆9铰连,所述联动杆9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杆6底端铰连,所述曲轴8由所述气动马达4驱动。曲轴8转动,带动联动杆9做往复升降运动,联动杆9带动升降杆6与之同步动作。

如图3所示,所述气动马达4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子5连接,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轮10,所述曲轴8上设置有从动轮11,所述主动轮10和从动轮11通过传动部件14连接,所述主动轮10和从动轮11均采用链轮,所述传动部件14采用链条。

如图2所示,所述气动马达4通过固定架3固定设置在所述漏斗本体1和下料管2上,所述固定架3包括与所述下料管2固定连接的底板3-1、固定设置在底板3-1上的立板3-2以及连接所述立板3-2和漏斗本体1的斜支撑3-3,所述底板3-1和立板3-2呈“l”型,所述斜支撑3-3为一个以上。气动马达4通过固定架3稳定的固定漏斗本体1和下料管2上。

作为优选,所述漏斗本体1顶部敞口端设置有顶盖,顶盖与漏斗本体1铰链,将粉末物料倒入到漏斗本体1中以后,盖好顶盖,通过转子5的转动和疏通机构的不断往复移动,使漏斗本体1中的物料能够保持顺畅下落。

实施例2

如图8和9所示的化工反应釜投料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漏斗本体1上部调整为具有一定高度的直筒状结构,其高度为60厘米左右。所述漏斗本体1顶部设置有顶盖17,所述顶盖17上设置有用于悬挂袋装物料300的悬挂机构18,所述升降杆6顶部固定设置有基板15,所述基板15上设置有若干刺针16。

将袋装物料300通过悬挂机构18悬挂在顶盖上,盖好顶盖17,在气动马达4的作用下,升降杆6不断往复升降,其顶部的刺针16不断的刺穿袋装物料300的包装袋,以使物料陆续的由包装袋中流出到漏斗本体1内,这样避免了人工不断向漏斗中加料,只需要定时更换袋装物料300即可。

如图9所示,所述悬挂机构包括设置在顶盖17内两侧的第一连接柱18-1和第二连接柱18-2,以及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18-1和第二连接柱18-2横向悬挂设置在悬挂杆18-3,所述悬挂杆18-3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柱18-1铰链,既可以水平转动,也可以垂直摆动,悬挂杆18-3另一端通过挂钩状的第二连接柱18-2悬挂,所述悬挂杆18-3位于第二连接柱18-2的一端为尖端,使用时将此端拨出后从袋装物料300的包装袋底部穿过,然后再将悬挂杆18-3的自由端挂在第二连接柱18-2上。第二连接柱18-2上设置有可以插拔的固定销18-4,使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防止悬挂杆18-3由第二连接柱18-2脱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