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及其液相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92217发布日期:2020-07-24 16:39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及其液相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及其液相制备方法。

(二)

背景技术:

叶蜡石的化学组成为al2[si4o10](oh)2,为硅酸盐矿物。al可以被少量的fe2+、fe3+、mg2+代替。颜色一般为白色,微带浅黄或淡绿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有珍珠状晕彩,其密度为2.65~2.90g/cm3;硬度小(1~2);透明到半透明,新鲜面上呈珍珠光泽。叶腊石触摸时有油脂感。加热成片剥落,且不溶于大多数酸。化学性能稳定,一般与强酸强碱不反应,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被硫酸分解;叶蜡石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绝缘性,是一种密封传压的介质材料。

叶蜡石是天然硅酸盐矿物,量大易得、化学性能稳定,对水中污染物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在水污染净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有机或无机材料包覆在选定的基底表面,得到的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大,在包覆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包覆层进行致孔,赋予材料更多的功能性,提高基底吸附的性能。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简易工艺制备吸附性能强和分散性能好的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及其液相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所述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由如下方法制备获得:

(1)将叶腊石粉搅拌分散至乙醇水溶液中,随后加入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混合均匀并超声处理10~30min,所述叶腊石粉、乙醇水溶液、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的质量用量之比为1:10~30:1~4:0.01~0.1:0.1~0.5;

(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置于进风温度80~200℃的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含碳叶腊石粉体;

(3)将步骤(2)所得含碳叶腊石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下于500~800℃下煅烧2~4h,冷却,得到所述叶腊石-碳复合材料。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的液相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叶腊石粉搅拌分散至乙醇水溶液中,随后加入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混合均匀并超声处理10~30min,所述叶腊石粉、乙醇水溶液、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的质量用量之比为1:10~30:1~4:0.01~0.1:0.1~0.5;

(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置于进风温度80~200℃的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含碳叶腊石粉体;

(3)将步骤(2)所得含碳叶腊石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下于500~800℃下煅烧2~4h,冷却,得到所述叶腊石-碳复合材料。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叶腊石粉粒度为800~1600目,叶蜡石粉中主要矿物为叶蜡石和石英,其中叶蜡石矿物组分占比大于60%(w/w)。

步骤(1)中乙醇水溶液体积浓度为10~90%。

步骤(1)中所述碳源为下列之一或其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蔗糖、酚醛树脂、柠檬酸。

步骤(1)中所述增稠剂为壳聚糖和/或羧甲基纤维素钠。

步骤(1)中所述生物炭致孔剂为下列之一或其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天然竹纤维、天然酵母粉、纤维素粉、可溶性淀粉。

步骤(3)中惰性气体为n2或ar气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发明选用天然具有吸附性能的叶蜡石做基底,并采用环保碳源和致孔剂,通过喷雾干燥方法可以制得分散性好、高吸附性能的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且所用原料和制备方法简单易得、经济环保、收率高。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强吸附性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的sem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1)将称取5g叶蜡石粉(1000目,主要矿物为叶蜡石和石英,其中叶蜡石矿物组分占比约为60%,来自浙江青田皓翔矿业有限公司)搅拌分散加入到100ml50%(v/v)乙醇水溶液中,随后加入碳源(柠檬酸10g)、增稠剂(壳聚糖0.05g)和生物炭致孔剂(可溶性淀粉(cas号:9005-84-9)4g),电动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并超声处理30min;

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来自市售。

(2)将步骤(1)中混合后得到的试样置于进风温度120℃的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得到干燥后的含碳叶蜡石粉体;

(3)将步骤(2)得到的含碳叶蜡石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n2气氛下以升温速率10℃·min-1升温至650℃、煅烧2h,再自然冷却得到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其sem图参见图1。

由图1可见,本发明制得的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中,片状叶腊石表面附有无定型碳,叶腊石和碳形成良好界面接触的复合材料。

实施例2:

(1)将称取10g叶蜡石粉(800目,主要矿物为叶蜡石和石英,其中叶蜡石占比约为63%,来自浙江青田县)搅拌分散加入到100ml75%(v/v)乙醇水溶液中,随后加入碳源(蔗糖2g、柠檬酸10g)、增稠剂(壳聚糖0.02g、羧甲基纤维素钠0.08g)和生物炭致孔剂(天然竹纤维4g、可溶性淀粉(cas号:9005-84-9)1g),电动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并超声处理10min;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来自市售。

(2)将步骤(1)中混合后得到的试样置于进风温度80℃的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得到干燥后的含碳叶蜡石粉体;

(3)将步骤(2)得到的含碳叶蜡石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n2气氛下以升温速率10℃·min-1升温至500℃、煅烧4h,再自然冷却得到黑色粉状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

实施例3:

(1)将称取20g叶蜡石粉(1600目,主要矿物为叶蜡石和石英,其中叶蜡石占比约为65%,来自浙江青田县)搅拌分散加入到600ml90%(v/v)乙醇水溶液中,随后加入碳源(蔗糖10g、酚醛树脂(cas号9003-35-4)5g、柠檬酸65g)、增稠剂(壳聚糖0.3g、羧甲基纤维素钠1.7g)和生物炭致孔剂(天然酵母粉3g、纤维素粉(cas号:9004-34-6)3g和可溶性淀粉(cas号:9005-84-9)4g),电动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并超声处理30min;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来自市售。

(2)将步骤(1)中混合后得到的试样置于进风温度150℃的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得到干燥后的含碳叶蜡石粉体;

(3)将步骤(2)得到的含碳叶蜡石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ar气氛下以升温速率10℃·min-1升温至800℃、煅烧3h,再自然冷却得到黑色粉状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

性能测试实验:

取实施例1~3样品对亚甲基蓝(mb)溶液进行吸附,吸附实验方法为:称取0.5g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置于250ml浓度为20mg/l的mb溶液中进行1h,通过分光光度计测试吸附前后mb溶液在波长664nm处的吸光度计算吸附率;吸附后通过自然沉降0.5h回收复合材料,烘干后测试回收样品重量,通过吸附前后质量比计算沉降回收率。

采用200目泰勒筛筛分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称量筛下物,计算分散率。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收率(%)=[m(碳-叶蜡石复合材料)/(m(叶蜡石原料)]*100%

吸附率(%)=[1-m(吸附后溶液中mb)/m(吸附前溶液中mb)]*100%

沉降回收率(%)=[1-m(沉降后碳-叶蜡石复合材料)/m(吸附前碳-叶蜡石复合材料)]*100%

分散率(%)=[m(200目筛下物)/m(筛分前碳-叶蜡石复合材料)]*100%

以实施例3使用的叶蜡石粉作对比例,同等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

实施例效果:

由上表可见,本发明制得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的收率较高,大于150%;相对比与对比例(纯叶腊石),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的吸附率大幅提升,说明其吸附性能明显优于纯叶腊石,而且其沉积回收率和分散性也较好,可以通过沉降回收再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