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替式高效滤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8679发布日期:2020-07-29 02:4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替式高效滤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淤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替式高效滤压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压滤机是由止推板、主梁、压紧或拉紧装置构成的机架,置于机架主梁上的压紧板、数块滤水板及铺设于其表面的滤布构成的过滤单元组成。压滤机工作时,压紧或拉紧装置首先推动或拉动压紧板将过滤单元压紧于压紧板与止推板之间,使过滤单元形成数个密封良好的滤室,然后由配套的给料泵将待过滤的悬浮液经与止推板入料口相连的管路压入滤室内,悬浮液中的液相穿过滤布形成滤液,经滤水板上的滤液通道排出过滤单元,悬浮液中的固相被滤布截留在滤室内形成滤饼,从而使悬浮液中的液相与固相分离,完成对悬浮液的过滤处理。当全部滤室被滤饼充满,悬浮液过滤操作结束后,压紧或拉紧装置松开压紧板,手动或通过拉板装置自动逐一将滤水板拉开,滤饼在重力作用下从敞开的滤室脱落,全部滤室卸料结束后一个工作循环完成。

通常的滤饼都是通过移动一块一块滤水板的方式进行下料,但该方式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同时淤泥具有一定的粘度,当将滤水板拉开的同时可能存在着两块滤水板之间粘连的情况发生,从而需要人工将两块滤水板分开,再采用人工的方式将滤饼拍打或者取下,需要额外的人工成本,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边挤压边下料、工作效率高的交替式高效滤压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替式高效滤压机,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污泥管道、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出水管道、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压滤装置;所述压滤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电机、设于所述第一电机上的螺纹杆、套设于所述螺纹杆上的移动块、设于所述移动块上与所述螺纹杆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设于所述移动块上的压滤模、设于所述移动块上的易拆结构,本发明在机架上设置了第一电机,通过转动第一电机的方式转动螺纹杆,套设于所述螺纹杆上的移动块内部设置有螺纹孔,移动块将在螺纹杆的带动下从而实现带动压滤模的移动,相邻的两块移动块内部螺纹将采用不同的方向,当螺纹杆旋转的时候相邻的两块压滤水板将顺着螺纹杆沿着不同方向移动,从而实现间隔式压紧或者分离,从而缩短了压滤模的行程,有效减少了将压滤模分开所需要的时间,同时采用了螺纹杆的方式使整体的移动更加稳定,距离一致,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使分离或压紧压滤模的力更加均匀,避免了由于污泥含有一定的粘性从而导致的相邻的滤水板粘连无法分离,增加人工成本的情况发生,避免清理不及时从而阻塞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了器械的损坏,节约了设备维护成本。

所述压滤模包括设于所述移动块上的第一框架、设于所述框架上的滤水板、设于所述滤水板中间的第一腔体、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的第二腔体、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挤压块、设于所述挤压块上的密封条及与所述密封条相适配的密封槽、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挤压块的第一弹性件、贯穿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连接杆、设于所述滤水板一侧的滤网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的进料结构、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排料结构,当相邻的两块压滤模相互靠近的时候,设置在其上的挤压块受到了相邻压滤模的挤压从而向第二腔体内部移动,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相邻两块压滤模上的密封条与密封槽相互配合从而保证了压滤水板之间的密封性,有效避免了由于螺纹杆旋转不到位导致的两块压滤水板之间存在缝隙导致漏料情况的发生,或由于旋转过量导致的两块压滤水板之间相互挤压导致的螺纹杆或者螺纹孔螺纹损伤导致的器械损伤,螺纹缺失导致的移动块不移动或者移动量改变的情况发生,延长了器械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维护成本。

所述滤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二框架、设于所述第二框架内滤网、设于所述第二框架上的刮泥刀,当相邻两块压滤模之间互相挤压的时候,将会挤压挤压块向内移动,从而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二框架向内移动,贴合滤水板,使滤网受到了滤水板的支撑增加了滤网的承受强度,避免了滤网由于淤泥泥料的挤压变形导致的破损的情况发生,当两块压滤模互相远离的时候,挤压块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带动第二框架向外移动,刮泥刀将贴合第一框架内壁进行滤饼的残余泥料刮除,同时完成了滤饼径向的脱膜处理,减少了滤饼的粘连情况,增强了滤饼的下料效果同时避免了残余留在第一框架的内壁,减少了物料的浪费。

所述进料结构包括连接所述污泥管道的进料管、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的凸块、设于所述凸块上的进料口、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第一凹陷、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位于所述凸块中段的第三腔体、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的第一滑块、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上的第一通孔、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二弹性件;当两块压滤模相互贴合的时候,第一滑块抵于第一凹陷处,受到挤压沿着第三腔体向内滑动,当相邻的两块压滤水板贴合的时候,第一通孔与进料口贯通,从而对内部进行进料,通过两块板贴合注料,分离则切断入口的方式,有效控制了进料的时间,减少了关闭不及时导致的泥料的浪费。

所述排料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通气管道、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与第一腔体贯通的通气孔、连接所述通气孔及所述通气管道的气管、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与第一连接杆中段相固连的导流板、设于所述导流板两面的第二凹陷、设于所述导流板上的第一切口、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下方的排水结构、设于所述滤水板上的挤压结构;当滤水板贴合的时候,挤压块将带动第一连接杆移动,从而带动导流板向一侧移动,从而调控了挤压侧及下料侧之间的气压分配,避免了挤压侧由于泥料的堵塞从而导致的气体不流通,从而使更多气体通往更为透气的下料侧,从而导致挤压侧的气压较低对于滤网的压力较小,无法完成对滤饼的第二次挤压,从而导致滤饼挤压效率低下、挤压不完全的情况发生,使闭合挤压处的气压更加稳定充足,增强了挤压效果及效率。

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下方的导流板、设于所述导流板上的斜坡、设于所述导流板下方的蓄水腔、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的排水口,被挤压出来的水分将顺着第一腔体下方的导流板上方的斜坡进入下方的蓄水腔内,从而使水更加聚集,方便排水,同时小通道的设置将保证了充往内部的气流的气压恒定,保证了通过蓄水腔内的气流强度,减少了水滴残留的可能,避免了由于水滴的残留导致的下方泥料再次被打湿的可能,避免了二次污染。

所述挤压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滤水板上的第四腔体、设于所述第四腔体内的顶块、设于所述顶块侧边的凸台、设于所述第四腔体内的限位块、设于所述第四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顶块的第三弹性件、设于所述限位块上的第一软片、设于所述凸台径向的第二软片、设于所述顶块侧边上的二次挤压结构,在内部气压增加的作用下,顶块将被气流向外顶出,从而在第四腔体内部移动,且被限位块限位,起到挤压泥料进一步增加泥料的干燥程度的作用,而第一软片及第二软片将起到阻止水分进入第四腔体内部,导致的第二弹性件受潮生锈的可能,有效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设备维护成本。

所述二次挤压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顶块上的通槽、设于所述通槽内的旋块、设于所述旋块上的挡块、设于所述旋块上的第二通孔、连接所述旋块和所述顶块的旋转件、设于所述顶块内用于复位所述旋块的第四弹性件,当第一腔体内部气压增大的时候,顶块向外顶出,所述旋块绕着旋转件进行旋转并最终在挡块的作用下停止,在旋块的挤压作用下第二通孔前方的泥料将被顶开,同时气流将从第二通孔内流出,增加了气流经过的表面积从而增加干燥效率,当顶块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归位的时候,旋块同时在限位块的作用下归位,节约了内部空间。

所述易拆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移动块下方的第二切口、设于所述切口内的卡接块、设于所述卡接块上的滑道、设于所述移动块上的滑槽、开设于所述卡接块上的第二螺纹孔、开设于所述移动块上的第三通孔、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二螺纹孔内的螺钉,通过将螺钉从第二螺纹孔旋出的方式解锁对于卡接块的锁定,从而可以将卡接块从第二切口内取出,即可完成对压滤水板的更换,结构方便简单。

本发明通过压滤模及移动块的设置,通过旋转电机的方式控制压滤模间隔式夹紧,从而实现不间歇式压滤,缩短了移动行程,避免了滤水板之间的粘连可能,有效加快了下料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压滤模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图2的后视图。

图5为图3沿着a-a线剖开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3沿着b-b线剖开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4沿着c-c线剖开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隐去所述滤网的压滤模示意图。

图15为图14沿着d-d线剖开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交替式高效滤压机,包括机架1、污泥管道2、出水管道3、压滤装置4;污泥管道2设于所述机架上,出水管道3设于所述机架上,压滤装置4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为两块板体,设于两侧,在机架顶部设有用于输入污泥的污泥管道,压滤装置设置在两块机架之间,出水管道则设置在机架下方压滤装置底部的一侧,位置低于压滤装置;所述压滤装置4包括第一电机41、螺纹杆42、移动块43、第一螺纹孔44、压滤模5、易拆结构12;第一电机41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电机为市场上购得,此处不再赘述,螺纹杆42设于所述第一电机上,移动块43套设于所述螺纹杆上,第一螺纹孔44设于所述移动块上与所述螺纹杆相适配,压滤模5设于所述移动块上,易拆结构12设于所述移动块上;螺纹杆为一根较长一头接在第一电机上,另一头可旋转连接在机架上的圆柱形长杆,移动块套接在螺纹杆上的一个长方形块体结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压滤模则连接在移动块上,上述第一电机、第一螺纹杆及移动块均设置有4个,分布在压滤模的四个角落,相邻两块压滤模上的移动块设置的螺纹方向不同,即当螺纹杆旋转的时候相邻的两块压滤模移动方向相反,通过螺纹杆与螺纹孔的设置有效增强了压滤水板移动距离的准确性,有效减少了器械的损耗节约了维护成本。

所述压滤模5包括第一框架51、滤水板52、第一腔体53、第二腔体54、挤压块55、密封条56、密封槽57、第一弹性件58、第一连接杆59、滤网结构6、进料结构7、排料结构8;第一框架51设于所述移动块上,滤水板52设于所述框架上,第一腔体53设于所述滤水板中间,第二腔体54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挤压块55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密封条56设于所述挤压块上,密封槽57同设于所述挤压块上所述密封条相适配,第一弹性件58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挤压块,第一连接杆59贯穿于所述第一框架,滤网结构6设于所述滤水板一侧,进料结构7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排料结构8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框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其上安装有两块滤水板,滤水板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从而形成第一腔体,用于排水通气等操作,结构稳定,且接触面积大,便于后期的干燥,第二腔体设置在第一框架上围绕框架一周的一个凹槽结构,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一框架上,挤压块设置在该凹槽里面,形状与该凹槽形状相同,同对称设置在上述第二腔体内,密封条设置在其中一块挤压块上,密封槽设置在另一块挤压块上,当压滤水板相互靠近的时候,密封条卡接在相邻压滤模的密封槽内从而形成密封结构,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多个,且均为弹簧,此处设置为8个框架每条边各两个,用于复位所述挤压块,第一连接杆贯穿第一框架,连接两侧对称的挤压块当一面挤压块收到挤压向内缩的时候,另一面挤压块将向外凸出。

所述滤网结构6包括第二框架61、滤网62、刮泥刀63;第二框架6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滤网62设于所述第二框架内,刮泥刀63设于所述第二框架上,第二框架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内的一个长方形框架,四周与第一框架内壁相贴合,滤网为市场上购得的滤网此处不再赘述,刮泥刀设置在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接触的位置,当第二框架移动的时候,刮泥刀将对第一框架内壁进行刮除。

所述进料结构7包括进料管71、凸块72、进料口73、第一凹陷74、第三腔体75、第一滑块76、第一通孔77、第二弹性件78;进料管71连接所述污泥管道2,凸块72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进料口73设于所述凸块上,第一凹陷74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第三腔体75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位于所述凸块中段,第一滑块76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第一通孔77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上,第二弹性件78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第一滑块;凸块为一个凸出的块体,凸出部分为一个圆弧型,进料口为一个圆形口设置在凸块上,第一凹陷则设置在于凸块相对应的另一侧,故两块压滤模贴合的时候第一凹陷处将适配凸块,第三腔体为设置在凸块中间位置的空间,内部设置了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凸块形状相似,上方开设了第一通孔,第三腔体内安装了第二弹性件用于将第一滑块顶出,从而将第一通孔与进料口错位,从而切断进料,结构简单切断及时,保证了通料的时刻压滤水板之间已经基本密封。

所述排料结构8包括通气管道81、通气孔82、气管83、导流板84、第二凹陷85、第一切口86、排水结构9、挤压结构10;通气管道81设于所述机架上,通气孔82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与第一腔体贯通,气管83连接所述通气孔及所述通气管道,导流板84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与第一连接杆中段相固连,第二凹陷85设于所述导流板两面,第一切口86设于所述导流板上,排水结构9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下方,挤压结构10设于所述滤水板上;通气孔设置在第一框架上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贯通于第一腔体,气管用于连通通气孔和通气管道,导流板为一块板体四各角落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当第一连接杆移动的时候将会带动板体移动,板体上设置了第二凹陷,设置在了导流板的两侧,第一切口为设置在导流板上位于所述通气孔下方的两个切口,用于使空气进入更加顺畅。

所述排水结构9包括导流板91、斜坡92、蓄水腔93、排水口94;导流板91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下方,斜坡92设于所述导流板上,蓄水腔93设于所述导流板下方,排水口94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导流板为一个设置在第一腔体较为底部的地方,仅留一个较小的口用于通气,导流板上方设置了斜坡,用于导流,使水流顺着斜坡通过口子进入下方的蓄水腔,蓄水腔是一个长方形的腔体结构,与第一腔体连通,排水口设置在蓄水腔末端,通过蓄水腔的设置限制了气流的空间从而增强了气流的流速,从而加强了排水效果。

所述挤压结构10包括第四腔体101、顶块102、凸台103、限位块104、第三弹性件105、第一软片106、第二软片107、二次挤压结构11;第四腔体101设于所述滤水板上,顶块102设于所述第四腔体内,凸台103设于所述顶块侧边,限位块104设于所述第四腔体内用于限位所述顶块,第二弹性件105设于所述第四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顶块,第一软片106设于所述限位块上,第二软片107设于所述凸台径向,二次挤压结构11设于所述顶块侧边上,第四腔体为一个圆环形结构,顶块为一个按钮状的盘体,径向设置了凸台,可在第四腔体内移动,被限位块限制,第三弹性件此处设置为弹簧,第一软片设置在限位块径向上,与顶块壁相接触,第二软片设置在凸台的径向,与第四腔体内部相抵触。

所述二次挤压结构11包括通槽111、旋块112、挡块113、第二通孔114、旋转件115、第四弹性件116;通槽111设于所述顶块上,旋块112设于所述通槽内,挡块113设于所述旋块上,第二通孔114设于所述旋块上,旋转件115连接所述旋块和所述顶块,第四弹性件116设于所述顶块内用于复位所述旋块。瞳孔设置在顶块径向,为几个长方形通孔,旋块为一个三角形结构长边进行了一定的延长,旋转件设置在该延长边相反侧的角上,使旋块可以旋转移动,第四弹性件为一个弹性片结构,设置在旋块与顶块的交界处,用于将旋块向外顶出,当顶块回缩的时候,旋块将在顶块边的作用下向内缩回,从而起到了二次挤压的作用,同时增加了透气量。

所述易拆结构12包括第二切口121、卡接块122、滑道123、滑槽124、第二螺纹孔125、第三通孔126、螺钉127;第二切口121设于所述移动块下方,卡接块122设于所述切口内,滑道123设于所述卡接块上,滑槽124设于所述移动块上,第二螺纹孔125开设于所述卡接块上,第三通孔126开设于所述移动块上,螺钉127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二螺纹孔内,第二切口为设置在移动块下方的切口结构,卡接块为一个块体与切口相配,通过滑槽与滑道相配合,第二螺纹孔设置在卡接块内,通过螺钉固定卡接块。

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启动第一电机从而转动螺纹杆,从而控制套接在螺纹杆上的移动块进行移动,相邻两块移动块上的螺纹设置相反,当第一块压滤模向左移动的时候,第二块压滤模向右移动,第三块压滤模向左移动,以此类推,此时当第一电机转动的时候,第一块压滤模与第二块压滤模相互靠近,两块压滤模上方的挤压块相互接触且一块板上的密封条与另一块板上的密封槽相互卡接,保证了内部的密封,同时第一滑块抵于第一凹陷内,不断向第三腔体内移动,从而使进料口与第一通孔相连通,位于污泥管道内的泥浆通过进料口进入两块压滤模之间,泥浆中的水分透过滤网及滤水板进入第一腔体内,第一腔体内的引流板在第一连接杆的作用下贴合卸料边的滤板,引流板封闭了卸料边的滤板避免挤压侧的水分流入卸料边造成的二次污染,水将顺着斜坡落入下方的蓄水槽内从出水口排出,此时通气管道向内冲入高压气体,由于引流板对气体的分流作用,大部分的气体将通往挤压侧,高压气体将挤压侧的顶块顶起从而起到挤压泥浆的作用,进一步去除水分,在顶块侧壁上的旋块在气压及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下向外顶出,顶开泥浆,且留出一定空隙,设置在旋块上的第二通孔中有气体喷出,从而加速滤饼的干燥,随后气流将向下移动从而将蓄水腔内的水分加速喷出,避免蓄水腔内残留水分造成的二次污染,小部分气则通往卸料侧,对卸料起到一定的辅助效果,当挤压完成,第一电机带动螺纹杆反向旋转,此时第一块压滤板与第二块压滤板分开,分开后的第二压滤板与第三压滤板相互配合重复上述步骤,而失去挤压的挤压块将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外顶出,从而控制第二框架上的刮泥刀对第一框架内壁进行一定的废料刮除,从而起到清洗作用,通过螺纹杆的正反转实现了压滤板之间的交替式工作,重复上述步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