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的提取浸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25168发布日期:2020-10-23 19:32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制剂在提取浸出时通常会选择煎煮、回流、渗漉、浸渍、蒸馏等其中的一种方法,目前最为常用且与传统汤剂最为接近是煎煮。一般煎煮多采用煎煮二次或煎煮三次,合并药液,每次煎煮沸腾约1~2小时,煎煮溶剂(如水)总加入量大概是药材量的18~30倍,且进一步制备药液浓缩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以蒸汽为例,即使减压浓缩,每蒸发一吨水也要消耗0.6~0.8吨蒸汽)。煎煮温度约100℃,溶剂的渗透和溶液的浸出动能较高,但过程中浓度梯度较小,溶质浸出效率较低。

蒸馏、回流工艺过程均与煎煮相似,都存在能耗高浸出效率较低的问题。

渗漉法用时长(48~120h,最少的也需要48h),溶剂用量可少于煎煮,且过程中浓度梯度大、浸出效率较高;但是由于渗漉法温度多为室温或低温(40~50℃),溶剂的渗透和溶质的浸出动能较低。

浸渍法则存在浸出效率低、耗时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溶剂用量少、能源消耗量低、溶质浸出效率高的提取浸出方法。

本发明中药的提取浸出方法由渗漉和煎煮连续相互交替进行实现。

在中药制剂提取浸出工艺中,本发明摒弃原有只采用单一方法的观念,将煎煮和渗漉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连续交替使用,本发明方法先进行煎煮或先进行渗漉皆可。本发明渗漉一段时间,然后停止渗漉立即煮沸药材一段时间,再保温立即渗漉一段时间,之后停止渗漉立即煮沸药材一段时间,如此连续交替进行。本发明方法可称之为“煎煮渗漉连续交替法”。

本发明方法充分发挥了煎煮温度高、浸出动能高以及渗漉浓度梯度大、浸出效率高的优势,取得了优异的浸出效果。本发明煎煮和渗漉过程中溶剂都处于高温(低于溶剂沸点0.2~10℃),在确保浸出组分不变的前提下,使溶剂的渗透和溶质的浸出动能大幅提高。本发明方法提取浸出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为渗漉,长时间处于大浓度梯度环境,因此浸出效率高,有助于溶质的浸出。本发明方法中短时间煎煮(沸腾)促进药材与溶剂之间的相际湍动,有利于溶质的浸出。

保健食品(非营养补充剂)、植物、动物提取物以及部分普通食品的提取浸出工艺与中药制剂的浸出相似,所以也可采用本发明方法。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单一中药饮片,也适用于复方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中药的提取浸出方法由渗漉和煎煮连续相互交替进行实现。

本实施方式中药材用溶剂浸泡后先煎煮一小段时间(如0.5h),接着保持接近沸腾的温度(如水作为溶剂,温度为98℃)渗漉一大段时间(如6h),然后停止渗漉立即煮沸药材一小段时间(如0.5h),再保温立即渗漉一大段时间(如6h),之后停止渗漉立即煮沸药材一小段时间(如0.5h),如此连续交替进行,收集渗漉浸出液备用。

渗漉与煎煮在同一反应器内进行。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渗漉过程中溶剂的温度低于溶剂沸点0.2~10℃。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不同点在于:渗漉和煎煮所用溶剂为无机溶剂或有机溶剂。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本实施方式溶剂为水、乙醇、甲醇、丙酮、丁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苯、环己烷、石油醚等,可根据提取浸出成分选择合适的溶剂。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的不同点在于:每个渗漉和煎煮周期中渗漉的时间为1~16h。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的不同点在于:每个渗漉和煎煮周期中渗漉的时间为5~8h。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的不同点在于:每个渗漉和煎煮周期中煎煮的时间为0.1~2h。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的不同点在于:每个渗漉和煎煮周期中煎煮的时间为0.5~1h。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的不同点在于:被提取药材先浸泡,然后进行渗漉和煎煮。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的不同点在于:被提取药材粒径为0.1~10m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的不同点在于:被提取药材粒径为1~5m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采用常规的煎煮法、渗漉法,以及本发明方法分别对西洋参进行提取浸出。提取活性成分为西洋参多糖。

各方法药材用量、工艺核心参数(未注明步骤、参数均采用常规技术)、用水量等都记录于表1。

各方法渗漉浸出液或煎煮滤液分别醇沉后得干膏,各方法所的干膏的重量和收率,以及干膏中多糖含量分别如表1所示。

表1西洋参多糖提取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采用常规的煎煮法以及本发明方法分别对熟地黄进行提取浸出。提取活性成分为熟地黄毛蕊花糖苷。

各方法药材用量、工艺核心参数(未注明步骤、参数均采用常规技术)、用水量等都记录于表2。

各方法渗漉浸出液或煎煮滤液分别醇沉后得流浸膏,各方法所的流浸膏的重量、密度和收率,以及流浸膏中熟地黄毛蕊花糖苷含量分别如表2所示。

表2熟地黄毛蕊花糖苷提取

实施例1和2的实验(工艺原因)分别利用100l和3000l多功能提取罐进行,因而生药材无法选用同一重量,但可通过收膏率、干膏收率(浸膏收率)和功效成分含量的测定进行比较。相比之下,本发明方法在干膏收率(浸膏收率)、重量和活性成分收率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由于中药材形态各异、成分复杂、且制剂多为复方,以本发明煎煮渗漉连续交替法生产,每个品种的工艺参数可分别进一步优化和摸索。根据实验测算,采用本发明煎煮渗漉连续交替法溶剂用量仅为常规煎煮用量的60~70%。对应原来煎煮二次的药材,本发明煎煮渗漉连续交替法提取浸出总用时为24h左右,对应原来煎煮三次的药材,本发明煎煮渗漉连续交替法提取浸出总用时为36h左右。

用本发明方法替代煎煮法不需更换设备,不需特殊技能人员,即可比原来的煎煮法少用溶剂(水)30%~40%,节省浓缩能源25%~35%,少用浓缩工时25%~35%。本发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提高效率,有利于环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