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64149发布日期:2020-12-04 13:5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多采用新风机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以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但这需要在墙体额外开口以连通室内和室外,而且由于开口面积较大,换气量大,会导致室内温度大幅度波动。另外,相关技术中还存在通过净化装置来清除二氧化碳,具体采用固态胺对二氧化碳进行吸附净化,当固态胺无法继续吸附更多的二氧化碳后,再对固态胺进行加热,以向室外释放二氧化碳,但相关技术中的净化装置净化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装置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装置,包括:主体部和加热组件,主体部具有用于容纳净化材料的净化腔;加热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净化腔,以加热净化材料。

本实施例提出的净化装置包括主体部和加热组件。其中,主体部的内部具有净化腔,净化腔内填充净化材料,通过净化材料吸附二氧化碳来减轻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以及采用加热组件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使得净化材料在不具备继续吸附二氧化碳的能力时,能够释放出二氧化碳,具体向室外排放释放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净化材料再次具有吸附二氧化碳的能力,实现对净化材料的多次利用,延长净化装置的使用时间。

另外,通过使加热组件的一部分或全部伸入净化腔,来对净化腔内的净化材料进行加热。与相关技术中加热装置设置在固态胺的一侧来对固态胺进行加热,需依靠净化材料进行热传递而使净化材料整体升温相比,由于加热组件伸入净化材料中,使得加热组件能够直接加热四周的净化材料,实现从净化腔的内部加热全部的净化材料。一方面有利于使净化材料均匀受热,从而有利于净化材料均匀释放二氧化碳,也即使二氧化碳脱附,避免净化材料局部因温度低而未充分释放二氧化碳,影响净化材料的再次利用。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加热组件集中加热固态胺的一侧,而导致固态胺靠近加热组件的部分温度过高而损坏,导致固态胺吸附和脱附二氧化碳的性能衰减,从而影响固态胺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加热组件直接伸入到净化腔内部,从内部对周围的净化材料进行加热,还有利于实现二氧化碳的快速脱附,从而提高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再一方面,由于加热组件部分或全部伸入净化腔,也即将加热组件和净化腔结合成一体,还有利于减小净化装置的体积,从而方便将体积小巧的净化装置应用于空调、空气净化器等家电产品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加热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加热部,多个第一加热部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在净化腔内。

在该设计中,通过使加热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加热部,并使多个第一加热部在净化腔内间隔分布,也即多个第一加热部分散式的伸入净化腔内,插入净化材料中。有利于使净化材料均匀受热,从而有利于净化材料各处均匀释放二氧化碳,提高净化材料的脱附效率。使得净化材料能够更快速底恢复吸附二氧化碳的功能,进而提高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加热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热部,相邻两个第一加热部通过一个第二加热部连接。

在该设计中,通过使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加热部,并使每个第二加热部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加热部,通过第一加热部和第二加热部共同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增加了加热组件的加热面积,有利于提高净化材料的脱附效率,从而提高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

而且,由于第二加热部连接相邻的第一加热部,使得多个第一加热部能够通过第二加热部串接起来,如第一加热部同与其相邻的第二加热部电连接,有利于使加热组件整体具有两个引出线即可,无需为多个第一加热部提供复杂的供电线路,简化净化装置的结构。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第二加热部和多个第一加热部一体成型。简化加热组件的装配步骤,有利于净化装置快速成型。例如,全部第一加热部和全部第二加热部共同属于一整片电热膜,或全部第一加热部和全部第二加热部共同属于一个连续分布的供液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加热部包括第一电热膜。

在该设计中,通过采用电热膜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由于第一电热膜发热均匀,能够对净化材料均匀加热,有利于净化材料均匀释放二氧化碳。一方面避免净化材料局部因温度低而未充分释放二氧化碳,影响净化材料的再次利用。另一方面避免净化材料局部温度过高而损坏,影响净化材料吸附和脱附二氧化碳的性能衰减,从而影响固态胺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通过使加热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电热膜,每个第一电热膜构造成一个第一加热部。也即多个第一电热膜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在净化腔内,能够实现对全部净化材料的分层加热,有利于净化材料均匀受热。

进一步地,第二加热部包括第二电热膜。

通过使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电热膜,并使第一电热膜和第二电热膜一体成型,二者电连接。使得多个第一电热膜和至少一个第二电热膜实际上共同构成一整个面积更大的一体式电热膜,有利于使加热组件整体具有两个引出线即可,无需为多个第一加热部提供复杂的供电线路,简化净化装置的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加热部包括第一供液管,第一供液管通过内部的液体的温度对净化材料加热。

在该设计中,通过采用第一供液管内的液体与净化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由于液体的温度,例如水的沸点具有一定的限度,例如100℃,可以通过控制液体的种类,来控制液体的最高温度。经检验可知,在净化材料为固态胺的情况下,当净化材料温度低于80℃时,二氧化碳的脱附速度慢,而且无法完全脱附;造成再吸附周期长,净化材料的性能无法充分发挥。而当净化材料温度位于80℃至100℃之间时,二氧化碳的脱附速度快,且均可以较完全脱附。而当固态胺温度高于100℃时,净化材料存在氧化分解的问题。而由于几乎没有可能在整个净化材料中布置热电偶以检测所有位置的温度,当存在局部过热时(温度超过100℃),是无法有效保证净化材料的安全与正常运行的。进而通过采用液体的温度来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例如采用热水来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由于水的沸点为100℃,热水一般不会超过100℃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净化材料局部过热而造成材料失效,避免净化装置失效。而且,有利于减少测温装置的数量,可在第一供液管中布置一个测温装置检测水温即可,在净化材料中则无需进行温度监控即可保证温度始终不会超过100℃。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供液管可直接与热源连通,例如直接与提供热水的水龙头等连通。当然,第一供液管也可以与供液通道连通,而通过加热元件来加热供液通道内的液体,以使第一供液管内的液体的温度能够有效加热净化材料。

进一步地,在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加热部的情况下,第二加热部包括第二供液管,第二供液管通过内部的液体的温度对净化材料加热。并使相邻两个第一供液管通过一个第二供液管相连通。由于第一供液管和第二供液管共同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果和加热均匀性。

具体地,可使多个第一供液管和至少一个第二供液管连接形成一体式的供液管路。也即该一体式供液管路多次弯折形成多个直线延伸段和至少一个弯折段,每个直线延伸段构造成一个第一供液管,每个弯折段构造成一个第二供液管。方便多个第一供液管和至少一个第二供液管快速加工成型。该一体式供液管路具有一个供液入口和一个供液出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加热组件还包括:供液通道,供液通道与全部的第一供液管和的第二供液管连通;加热元件,加热元件用于加热供液通道内的液体。

在该设计中,具体使加热组件还具有供液通道和加热元件,供液通道与第一供液管和/或第二供液管连通,并使加热元件对供液通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具体地,可以实时加热供液通道内的液体,以使较高温度的液体实时进入第一供液管和第二供液管,来加热净化材料;也可以预先加热供液通道内的液体,而后将较高温度的液体送入第一供液管和第二供液管。

具体地,全部的第一供液管和全部的第二供液管相互连通后形成一个供液入口和一个供液出口,使供液入口与供液通道的出液口连通,使供液出口与供液通道的进液口连通。可以实现液体循环流动,有利于充分加热净化材料,提高加热效率,缩短加热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液通道包括储液箱,加热元件用于加热储液箱内的液体;全部的第一供液管和全部的第二供液管相互连通后形成一个供液入口和一个供液出口;储液箱的出液口与供液入口连通,储液箱的进液口与供液出口连通。

在该设计中,具体使供液通道包括储液箱,使加热元件对储液箱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具体地,加热元件可以设置在储液箱内,保证加热效果。而且,通过使全部的第一供液管和全部的第二供液管相互连通后形成一个供液入口和一个供液出口,使储液箱的出液口与供液入口连通,储液箱的进液口与供液出口连通,可以实现液体循环流动,有利于充分加热净化材料,提高加热效率,减少加热时长。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液通道也可以为第三供液管,使加热元件直接对第三供液管进行加热。

在具体应用中,加热组件还包括泵装置,用于将供液通道内的液体泵送至第一供液管和/或第二供液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净化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隔板,多个第一隔板沿第一方向在净化腔内间隔分布,多个第一加热部设置于多个第一隔板。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净化腔内间隔分布多个第一隔板,通过多个第一隔板分隔净化腔内的空间,将净化材料分隔开来,与大量净化材料堆积在一个腔体,受重力作用堆积密度大相比,有利于使净化材料均匀地填充在这些分隔后的小腔体内,从而有利于降低风阻,提高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

另外,通过使多个第一加热部设置于多个第一隔板,有利于保证第一加热部的安装稳定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净化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隔板,多个第二隔板沿第二方向在净化腔内间隔分布,多个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交叉分布,以将净化腔分隔成多个子腔体。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净化腔内间隔分布多个第二隔板,并使多个第二隔板和多个第一隔板交叉分布,也即通过多个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将净化腔内的空间分隔成更小的小腔体,有利于使净化材料更均匀地填充在这些分隔后的小腔体内,从而有利于降低风阻,提高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净化装置还包括:进风通道,与净化腔连通;第一阀体,用于打开和关闭进风通道;第一出风通道,与净化腔连通,用于向室内排气;第二阀体,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通道;风机,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与净化腔连通,用于向室外排气;泵体,设置于第二出风通道。

在该设计中,具体使净化装置还包括与净化腔连通的进风通道、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在吸附状态下,可以使加热组件处于停止加热状态,使泵体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打开第一阀体以打开进风通道,打开第二阀体以打开第一出风通道,并启动风机。使得风机能够将室内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气体吸入净化腔,经净化腔内的净化材料吸附后,经第一出风通道排回到室内。由于净化材料可以快速吸附二氧化碳,使得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不断降低。而在脱附状态下,可以关闭第一阀体,关闭第二阀体,使风机停止运行。此时,加热组件和净化材料在一个密封的空间内,仅通过第二出风通道与室外连通。开启加热组件和泵体,通过加热组件和泵体相配合,将脱附出来的二氧化碳通过第二出风通道不断排向室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净化装置还包括:二氧化碳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出风通道内和/或进风通道内。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第一出风通道内和/或进风通道内设置二氧化碳检测装置,通过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检测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利于根据检测的结果确定净化材料是否还能够继续吸附二氧化碳,有利于在检测到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再继续降低时,控制净化装置进入脱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一测温装置,设置在净化腔靠近进风通道的一侧,和/或第二测温装置,设置在净化腔靠近第一出风通道的一侧。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净化腔靠近进风通道的一侧设置第一测温装置,和/或在净化腔靠近第一出风通道的一侧设置第二测温装置,有利于根据净化腔内净化材料的温度,控制加热组件的运行状态,避免净化材料温度过高而受损,以及避免净化材料温度过低而无法充分脱附二氧化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净化材料包括固态胺,净化装置为二氧化碳净化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净化装置,包括:响应于脱附指令,控制净化装置的加热组件运行;以及控制净化装置的第一阀体和净化装置的第二阀体关闭、净化装置的风机停止运行和净化装置的泵体运行,以使净化装置进入脱附状态。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具体地,在接受到脱附指令时,对该脱附指令进行响应,如控制净化装置的加热组件运行、控制净化装置的第一阀体关闭、控制净化装置的第二阀体关闭、控制净化装置的风机停止运行和控制净化装置的泵体运行,此时,净化装置进入脱附状态。具体地,在净化装置进入脱附状态时,加热组件和净化材料均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仅通过泵体向外排气。此时,通过使加热组件和泵体相配合,将脱附出来的二氧化碳通过泵体不断排向室外,有利于净化装置快速脱附,从而提高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而且,有利于使吸附与脱附过程反复循环进行,可有效清除人体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始终将室内浓度维持在人体感受舒适的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净化装置的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与设定数值的比较结果,生成脱附指令。

在该设计中,可在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低于或等于设定数值时,也即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再继续降低时,说明净化材料已经无法继续吸附二氧化碳,可生成脱附指令,停止无用的吸附功能,转而进行脱附。还可在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高于设定数值时,说明净化材料依然能够吸附二氧化碳,可继续进行吸附。

具体地,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每隔设定时间进行检测,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值为前一检测值与后一检测值的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基于净化装置的第一测温装置和/或净化装置的第二测温装置检测到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值的情况,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加热;基于净化装置的第一测温装置和/或净化装置的第二测温装置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值的情况,控制加热组件继续加热;其中,第一设定温度值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值。

在该设计中,在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中任一个检测到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值时,说明此时净化材料的温度已经很高,极易出现损坏情况,通过控制加热装置不加热,有利于实现对净化材料的高温保护。而在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中任一个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值时,说明此时净化材料的温度较低,无法充分脱附二氧化碳,通过控制加热组件加热,有利于净化材料实现快速脱附。而且,有利于使净化材料的温度保持在第一设定温度值和第二设定温度值之间,使得净化材料能够维持长时间的较优脱附状态,有利于净化材料快速脱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吸附指令,控制加热组件停止运行;以及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打开、风机运行和泵体停止运行,以使净化装置进入吸附状态。

在该设计中,在接受到吸附指令时,对该吸附指令进行响应,如控制加热组件停止运行、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打开、控制风机运行和泵体停止运行,以进入吸入状态。具体地,在吸附状态下,风机能够将室内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气体吸入净化腔,经净化腔内的净化材料吸附后,排回到室内。由于净化材料可以快速吸附二氧化碳,使得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不断降低。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控制器,控制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净化装置的控制装置,其包括存储器和控制器,其中,控制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故净化装置的控制装置具有上述任一项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具有上述任一项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一个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净化材料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吸附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量;

图6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净化装置的加热组件在不同加热功率下,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检测的温度值;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加热组件在不同加热功率下,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检测的温度值;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0’净化腔,130’加热组件,160’进风通道,170’第一出风通道,190’风机,210’第二出风通道,220’泵体,240’第一测温装置,250’第二测温装置;

图2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0主体部,120净化腔,131第一电热膜,132第二电热膜,133储液箱,134加热元件,135第一供液管,136第二供液管,140第一隔板,150第二隔板,160进风通道,170第一出风通道,180第二阀体,190风机,210第二出风通道,220泵体,230二氧化碳检测装置,240第一测温装置,250第二测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净化装置。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种净化装置,包括主体部110和加热组件。其中,主体部110的内部具有净化腔120,净化腔120内填充净化材料,通过净化材料吸附二氧化碳来减轻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以及采用加热组件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使得净化材料在不具备继续吸附二氧化碳的能力时,能够释放出二氧化碳,具体向室外排放释放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净化材料再次具有吸附二氧化碳的能力,实现对净化材料的多次利用,延长净化装置的使用时间。

相关技术中的净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净化腔120’、设置于净化腔120’一侧的加热组件130’;还包括与净化腔连通的进风通道160’、第一出风通道170’和第二出风通道210’;以及设置于第一出风通道170’内的风机190’、设置在净化腔120’靠近进风通道160’的一侧的第一测温装置240’、设置在净化腔120’靠近第一出风通道170’的一侧的第二测温装置250’、以及设置在第二出风通道210’上的泵体220’。

图6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加热组件130’在不同加热功率(200w至500w)下第一测温装置240’和第二测温装置250’检测的温度值。由于泵体220’的流量较小(10l/min至100l/min),吸力弱,加热组件130’产生的热量对流和传导能力弱,导致净化材料靠近进风通道160’的一端和靠近第一出风通道170’的一端的温差非常大(最大达到50℃),可能造成靠近进风风道160’的净化材料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氧化分解失效,而靠近第一出风通道170’的净化材料则由于温度不足无法有效地完全脱附。这种情况下,净化材料的寿命和性能都受到很大影响。

而本实施例通过使加热组件130的一部分或全部伸入净化腔120,来对净化腔120内的净化材料进行加热。与相关技术中加热装置设置在固态胺的一侧来对固态胺进行加热,需依靠净化材料进行热传递而使净化材料整体升温相比,由于加热组件130伸入净化材料中,使得加热组件130能够直接加热四周的净化材料,实现从净化腔120的内部加热全部的净化材料。一方面有利于使净化材料均匀受热,从而有利于净化材料均匀释放二氧化碳,也即使二氧化碳脱附,避免净化材料局部因温度低而未充分释放二氧化碳,影响净化材料的再次利用。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加热组件130集中加热固态胺的一侧,而导致固态胺靠近加热组件130的部分温度过高而损坏,导致固态胺吸附和脱附二氧化碳的性能衰减,从而影响固态胺的使用寿命。如图7所示,不同加热功率(200w至500w)下,第一测温装置240和第二测温装置250检测的温度值的差值明显减少(小于10℃)。而且,由于加热组件130直接伸入到净化腔120内部,从内部对周围的净化材料进行加热,还有利于实现二氧化碳的快速脱附,从而提高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再一方面,由于加热组件130部分或全部伸入净化腔120,也即将加热组件130和净化腔120结合成一体,还有利于减小净化装置的体积,从而方便将体积小巧的净化装置应用于空调、空气净化器等家电产品中。

在具体应用中,净化材料包括固态胺,净化装置为二氧化碳净化装置。

进一步地,使加热组件130包括多个第一加热部,并使多个第一加热部在净化腔120内间隔分布,也即多个第一加热部分散式的伸入净化腔120内,插入净化材料中。有利于使净化材料均匀受热,从而有利于净化材料各处均匀释放二氧化碳,提高净化材料的脱附效率。使得净化材料能够更快速底恢复吸附二氧化碳的功能,进而提高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

在具体应用中,多个第一加热部在铅锤方向或水平方向上间隔分布。

具体地,在每个第一加热部整体沿铅锤方向延伸的情况下,使多个第一加热部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分布。而在每个第一加热部整体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情况下,使多个第一加热部在铅锤方向上间隔分布。有利于更均匀地加热净化材料。当然,每个第一加热部也可以相对于铅垂线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使加热组件130还包括第二加热部,并使每个第二加热部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加热部。通过第一加热部和第二加热部共同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增加了加热组件130的加热面积,有利于提高净化材料的脱附效率,从而提高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

而且,由于第二加热部连接相邻的第一加热部,使得多个第一加热部能够通过第二加热部串接起来,如第一加热部同与其相邻的第二加热部电连接,有利于使加热组件130整体具有两个引出线即可,无需为多个第一加热部提供复杂的供电线路,简化净化装置的结构。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第二加热部和多个第一加热部一体成型。简化加热组件130的装配步骤,有利于净化装置快速成型。例如,全部第一加热部和全部第二加热部共同属于一整片电热膜,或全部第一加热部和全部第二加热部共同属于一个连续分布的供液管。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为了有效解决了净化材料受热均匀性的问题,进一步限定通过电热膜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由于第一电热膜131发热均匀,能够对净化材料均匀加热,有利于净化材料均匀释放二氧化碳。一方面避免净化材料局部因温度低而未充分释放二氧化碳,影响净化材料的再次利用。另一方面避免净化材料局部温度过高而损坏,影响净化材料吸附和脱附二氧化碳的性能衰减,从而影响固态胺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使加热组件130包括多个第一电热膜131,每个第一电热膜131构造成一个第一加热部。也即多个第一电热膜131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在净化腔120内,能够实现对全部净化材料的分层加热,有利于净化材料均匀受热。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使第二加热部包括第二电热膜132。并使第一电热膜131和第二电热膜132一体成型,二者电连接。使得多个第一电热膜13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热膜132实际上共同构成一整个面积更大的一体式电热膜,有利于使加热组件130整体具有两个引出线即可,无需为多个第一加热部提供复杂的供电线路,简化净化装置的结构。

实施例三:

与上述实施例二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使第一加热部包括第一供液管135,第一供液管135通过内部的液体的温度对净化材料加热。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第一供液管135内的液体与净化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由于液体的温度,例如水的沸点具有一定的限度,例如100℃,可以通过控制液体的种类,来控制液体的最高温度。经检验可知,在净化材料为固态胺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当净化材料温度低于80℃时,二氧化碳的脱附速度慢,而且无法完全脱附;造成再吸附周期长,净化材料的性能无法充分发挥。而当净化材料温度位于80℃至100℃之间时,二氧化碳的脱附速度快,且均可以较完全脱附。而当固态胺温度高于100℃时,净化材料存在氧化分解的问题。而由于几乎没有可能在整个净化材料中布置热电偶以检测所有位置的温度,当存在局部过热时(温度超过100℃),是无法有效保证净化材料的安全与正常运行的。进而通过采用液体的温度来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例如采用热水来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由于水的沸点为100℃,热水一般不会超过100℃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净化材料局部过热而造成材料失效,避免净化装置失效。而且,有利于减少测温装置的数量,可在第一供液管135中布置一个测温装置检测水温即可,在净化材料中则无需进行温度监控即可保证温度始终不会超过100℃。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供液管135可直接与热源连通,例如直接与提供热水的水龙头等连通。当然,第一供液管135也可以与供液通道连通,而通过加热元件134来加热供液通道内的液体,以使第一供液管135内的液体的温度能够有效加热净化材料。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加热部的情况下,第二加热部包括第二供液管136,第二供液管136通过内部的液体的温度对净化材料加热。并使相邻两个第一供液管135通过一个第二供液管136相连通。由于第一供液管135和第二供液管136共同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果和加热均匀性。

具体地,如图4所示,可使多个第一供液管135和至少一个第二供液管136连接形成一体式的供液管路。也即该一体式供液管路多次弯折形成多个直线延伸段和至少一个弯折段,每个直线延伸段构造成一个第一供液管135,每个弯折段构造成一个第二供液管136。方便多个第一供液管135和至少一个第二供液管136快速加工成型。该一体式供液管路具有一个供液入口和一个供液出口。

进一步地,使加热组件还包括供液通道,供液通道与全部的第一供液管135和的第二供液管136连通;加热元件134,加热元件134用于加热供液通道内的液体。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实时加热供液通道内的液体,以使较高温度的液体实时进入第一供液管135和第二供液管136,来加热净化材料;也可以预先加热供液通道内的液体,而后将较高温度的液体送入第一供液管135和第二供液管136。

具体地,如图4所示,全部的第一供液管135和全部的第二供液管136相互连通后形成一个供液入口和一个供液出口,使供液入口与供液通道的出液口连通,使供液出口与供液通道的进液口连通。可以实现液体循环流动,有利于向供液管持续提供液体,有利于充分加热净化材料,提高加热效率,缩短加热时长。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使供液通道包括储液箱133,使加热元件134对储液箱13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具体地,加热元件134可以设置在储液箱133内,保证加热效果。而且,通过使全部的第一供液管135和全部的第二供液管136相互连通后形成一个供液入口和一个供液出口,使储液箱133的出液口与供液入口连通,储液箱133的进液口与供液出口连通,可以实现液体循环流动,有利于充分加热净化材料,提高加热效率,减少加热时长。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使供液通道为第三供液管(图中未示出),使加热元件134直接对第三供液管进行加热。

在具体应用中,加热组件还包括泵装置,用于将供液通道内的液体泵送至第一供液管135和/或第二供液管136。

实施例四:

与上述实施例二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加热组件130包括储液箱133、加热元件134和多个第一供液管135。其中,加热元件134能够加热储液箱133内的液体;每个第一供液管135的第一端连通储液箱133的出水口,每个第一供液管135的第二端连通储液箱133的入水口,每个第一加热部包括一个第一供液管135。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加热元件134对储液箱133内的水进行加热,并将热水供向第一供液管135,通过第一供液管135对净化材料进行加热,由于水的沸点为100℃,热水一般不会超过100℃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净化材料局部过热而造成材料失效,避免净化装置失效。而且,有利于减少测温装置的数量,可在第一供液管135路中布置一个测温装置检测水温即可,在净化材料中则无需进行温度监控即可保证温度始终不会超过100℃。

具体地,使每个加热部包括一个第一供液管135。使每个第一供液管13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储液箱133连通,使得储液箱133与第一供液管135能够形成循环回路,有利于储液箱133向多个第一供液管135持续提供液体。

在一个具体应用中,每个第一供液管135为扁管,与净化材料接触面积更大,有利于均匀加热净化材料。

在另一个具体应用中,第一供液管135为不锈钢管。

进一步地,加热元件134为加热丝或ptc热敏电阻。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采用第二供液管136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供液管135,使第二供液管136与相邻的第一供液管135连通。可使多个第一供液管135和至少一个第二供液管136连接形成一体式的供液管路。也即该一体式供液管路多次弯折形成多个直线延伸段和至少一个弯折段,每个直线延伸段构造成一个第一供液管135,每个弯折段构造成一个第二供液管136。方便多个第一供液管135和至少一个第二供液管136快速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加热组件130还包括泵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将储液箱133内的液体泵送至多个第一供液管135。

实施例五: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至图4所示,进一步限定在净化腔120内间隔分布多个第一隔板140,通过多个第一隔板140分隔净化腔120内的空间,将净化材料分隔开来。与大量净化材料堆积在一个腔体,受重力作用堆积密度大相比,有利于使净化材料均匀地填充在这些分隔后的小腔体内,从而有利于降低风阻,提高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

另外,通过使多个第一加热部设置于多个第一隔板140,有利于保证第一加热部的安装稳定度。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多个第一隔板140沿铅锤方向间隔分布在净化腔120内。由于净化材料在重力作用下会均匀地铺展在多个第一隔板140上,铺展在位于多个第一隔板140上表面的第一加热部上,有利于使净化材料均匀受热。

在一个具体应用中,在第一加热部包括第一电热膜131的情况下,每个第一电热膜131设置在一个第一隔板140上,由于第一电热膜131具有升温速度快,且受热均匀的特点,有利于使净化材料均匀受热。

其中,第一电热膜131可设置在第一隔板140的上表面;也可以既设置在第一隔板140的上表面,也设置在第一隔板140的下表面。例如,第一电热膜131沿水平方向交替缠绕在第一隔板140上。

在另一个具体应用中,在第一加热部包括第一供液管135的情况下,使多个第一供液管135设置在多个第一隔板140上,有利于保证多个第一供液管135的安装稳定度。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净化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隔板150,多个第二隔板150沿第二方向在净化腔120内间隔分布,多个第一隔板140和多个第二隔板150交叉分布,并将净化腔120分隔成多个子腔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净化腔120内间隔分布多个第二隔板150,并使多个第二隔板150和多个第一隔板140交叉分布,也即通过多个第一隔板140和多个第二隔板150将净化腔120内的空间分隔成更小的小腔体,有利于使净化材料更均匀地填充在这些分隔后的小腔体内,从而有利于降低风阻,提高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

在具体应用中,多个第二隔板150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分布。此时,净化装置的进风方向为如图3和图4中垂直于纸面向内的方向。

实施例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进一步限定净化装置还包括与净化腔120连通的进风通道160、第一出风通道170和第二出风通道210。在吸附状态下,可以使加热组件130处于停止加热状态,使泵体220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打开第一阀体以打开进风通道160,打开第二阀体180以打开第一出风通道170,并启动风机190。使得风机190能够将室内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气体吸入净化腔120,经净化腔120内的净化材料吸附后,经第一出风通道170排回到室内。由于净化材料可以快速吸附二氧化碳,使得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不断降低。

而在脱附状态下,可以关闭第一阀体,关闭第二阀体180,使风机190停止运行。此时,加热组件130和净化材料在一个密封的空间内,仅通过第二出风通道210与室外连通。开启加热组件130和泵体220,通过加热组件130和泵体220相配合,将脱附出来的二氧化碳通过第二出风通道210不断排向室外。

在具体应用中,泵体220为真空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净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出风通道170内和/或进风通道160内的二氧化碳检测装置23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出风通道170内和/或进风通道160内设置二氧化碳检测装置230,通过二氧化碳检测装置230检测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利于根据检测的结果确定净化材料是否还能够继续吸附二氧化碳,有利于在检测到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再继续降低时,控制净化装置进入脱附状态。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在净化腔120靠近进风通道160的一侧设置第一测温装置240,和/或在净化腔120靠近第一出风通道170的一侧设置第二测温装置250,有利于根据净化腔120内净化材料的温度,控制加热组件130的运行状态,避免净化材料温度过高而受损,以及避免净化材料温度过低而无法充分脱附二氧化碳。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测温装置240和第二测温装置250分布在净化腔120相对的两侧。

实施例七:

如图8所示,一种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02,响应于脱附指令,控制净化装置的加热组件130运行;以及控制净化装置的第一阀体和净化装置的第二阀体180关闭、净化装置的风机190停止运行和净化装置的泵体220运行,以使净化装置进入脱附状态。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具体地,在接受到脱附指令时,对该脱附指令进行响应,如控制净化装置的加热组件130运行、控制净化装置的第一阀体关闭、控制净化装置的第二阀体180关闭、控制净化装置的风机190停止运行和控制净化装置的泵体220运行,此时,净化装置进入脱附状态。具体地,在净化装置进入脱附状态时,加热组件130和净化材料均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仅通过泵体220向外排气。此时,通过使加热组件130和泵体220相配合,将脱附出来的二氧化碳通过泵体220不断排向室外,有利于净化装置快速脱附,从而提高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而且,有利于使吸附与脱附过程反复循环进行,可有效清除人体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始终将室内浓度维持在人体感受舒适的范围。

实施例八:

在上述实施例中,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净化装置的二氧化碳检测装置230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与设定数值的比较结果,生成脱附指令。

在该实施例中,可在二氧化碳检测装置230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低于或等于设定数值时,也即二氧化碳检测装置230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再继续降低时,说明净化材料已经无法继续吸附二氧化碳,可生成脱附指令,停止无用的吸附功能,转而进行脱附。还可在二氧化碳检测装置230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高于设定数值时,说明净化材料依然能够吸附二氧化碳,可继续进行吸附。

具体地,二氧化碳检测装置230每隔设定时间进行检测,二氧化碳检测装置230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值为前一检测值与后一检测值的差值。

当然,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脱附指令也可以是由净化装置接收到的,如用户通过触发净化装置的按钮所生成的。

实施例九:

在上述实施例六或实施例七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基于净化装置的第一测温装置240和/或净化装置的第二测温装置250检测到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值的情况,控制加热组件130停止加热;基于净化装置的第一测温装置240和/或净化装置的第二测温装置250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值的情况,控制加热组件130继续加热;其中,第一设定温度值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值。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中任一个检测到的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值时,说明此时净化材料的温度已经很高,极易出现损坏情况,通过控制加热装置不加热,有利于实现对净化材料的高温保护。而在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中任一个检测到的温度值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值时,说明此时净化材料的温度较低,无法充分脱附二氧化碳,通过控制加热组件130加热,有利于净化材料实现快速脱附。而且,有利于使净化材料的温度保持在第一设定温度值和第二设定温度值之间,使得净化材料能够维持长时间的较优脱附状态,有利于净化材料快速脱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定温度值和第二设定温度值的取值范围为80℃至100℃。例如,第一设定温度值为100℃,第二设定温度值为80℃;或者第一设定温度值为98℃,第二设定温度值为83℃。在此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十:

在上述实施例六或实施例七或实施例八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吸附指令,控制加热组件130停止运行;以及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180打开、风机190运行和泵体220停止运行,以使净化装置进入吸附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在接受到吸附指令时,对该吸附指令进行响应,如控制加热组件130停止运行、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180打开、控制风机190运行和泵体220停止运行,以进入吸入状态。具体地,在吸附状态下,风机190能够将室内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气体吸入净化腔120,经净化腔120内的净化材料吸附后,排回到室内。由于净化材料可以快速吸附二氧化碳,使得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不断降低。

实施例十一:

以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运行模式。

1)吸附过程:

加热组件130和泵体220处于关闭状态。打开第一阀体、第二阀体180,启动风机190。此时,风机190将室内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空气吸入净化装置中,经净化材料(如固态胺)处理后经由第一出风通道170排回到室内。由于固态胺可以快速吸附二氧化碳,使得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断降低。

2)脱附过程:

当二氧化碳检测装置230检测到第一出风通道170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再继续降低,则开始脱附过程。关闭第一阀体、第二阀体180,关闭风机190。此时,加热组件130和固态胺处于一个密闭空间,仅通过第二出风通道210与室外连通。开启加热组件130和泵体220。当第一测温装置240或第二测温装置250中任何一个检测温度大于100℃,则关闭加热组件130进行过温保护;当第一测温装置240和第二测温装置250中温度最高的一个低于80℃,则重新开启加热组件130。如此,始终维持固态胺的温度处于80℃至100℃之间较优脱附条件。脱附过程,泵体220将脱附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第二出风通道210不断排向室外。

吸附与脱附过程反复循环进行,可有效清除人体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始终将室内浓度维持在人体感受舒适的范围。

实施例十二:

如图9所示,一种净化装置的控制装置400,包括:存储器410,存储器410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控制器420,控制器420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净化装置的控制装置400,其包括存储器410和控制器420,其中,控制器420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故净化装置的控制装置具有上述任一项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三: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具有上述任一项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