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尿素水解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09374发布日期:2021-01-01 18:2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尿素水解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尿素水解反应系统,属于烟气脱硝还原剂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的系统中,选择性催化还原(scr)为应用最广泛的脱硝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是以氨作为还原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氮氧化物还原为对环境无害的氮气和水,氨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成分,尤其是一氧化氮具有很高的脱除效率。氨的制备方法包括由液氨蒸发制氨、氨水蒸发制氨和尿素水解/热解制氨,由于液氨和氨水易燃易爆,属于化学危险品,在运输和储存上均有较高要求。相对而言,尿素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更易运输和储存。

尿素水解/热解过程中采用的尿素溶液一般由干尿素和水在一定热量作用下配制而成。现有的尿素溶液配制方法主要是利用斗提机等设备,将干尿素倒入盛装有热水的溶解罐内,通过加热和搅拌的方式实现尿素在水中的溶解,得到尿素溶液,然后将尿素溶液输送至储存罐储存备用。在使用时,将储存罐内储存的尿素溶液输送至水解的设备内,通过对尿素溶液催化加热,使尿素水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将水解得到的氨用于烟气的脱硝处理。由于尿素溶液的制备过程分批次进行,且溶解过程的进水、加热及搅拌过程的周期较长,溶解罐及储存罐的体积也相应设计的很大,通常按照24h的尿素溶液需求量设计,整个系统的设备体积庞大,需要建设地坑及基础,占地面积大,对空间上的要求也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尿素水解反应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尿素水解反应系统,包括喷射器和水解反应器,所述喷射器和水解反应器之间固定连接有混合管,所述喷射器的入口端固定连接有进液组件,所述进液组件向喷射器输送带压蒸汽或带压液,所述喷射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量进料组件和定量补水组件。

通过将进液组件、定量进料组件和定量补水组件均连接于喷射器上,由进液组件提供的带压蒸汽或带压液作为喷射器的动力源,使喷射器的喉部形成强负压,将尿素颗粒从定量进料组件吸入喷射器内。进液组件提供的带压液可以是泵送的热尿素溶液或热水,尿素颗粒与带压蒸汽或带压液在喷射器内混合并一起喷入混合管内,带压蒸汽或带压热水既作为热源又作为水源,促进尿素颗粒的迅速溶解,当带压液为热尿素溶液时,由定量补水组件补入的水作为水源,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这样尿素颗粒和热蒸汽或热水在混合管内快速溶解,形成尿素溶液,混合管本身可以是直管或弯曲的长线管,为了促进尿素溶液的高效配制,混合管内可交错设置挡板,促进尿素颗粒与蒸汽或水的混合溶解,混合管内还可设置密度计、温度测量装置和压力测量装置,以便于检测混合管内尿素溶液的混合情况。这里采用的喷射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两个或多个喷射器之间可以是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串联连接可增加尿素颗粒与带压蒸汽或带压液的混合,促进尿素颗粒溶解,便于控制尿素溶液的温度和浓度,进而提高尿素水解的效率;并联连接可增加尿素溶液的配制量,有利于提高尿素水解的效率。

利用尿素颗粒和蒸汽或热水经喷射器喷射后,在混合管内混合为尿素溶液,直接将尿素溶液沿混合管输送至水解反应器中进行加热水解,省去了传统的尿素溶解罐、储存罐及多台尿素溶解泵、输送泵的结构设置,不仅极大的节省了设备系统的占地面积和空间,无需建设地坑及基础,而且减少了系统中的动设备,大大节省了电耗。

进一步的,所述水解反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封闭容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封头,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内管,所述内管用于输送和分解尿素溶液,所述封闭容腔和封头均与内管连通;所述壳体侧壁上靠近封闭容腔的位置开设有蒸汽入口,所述壳体侧壁上靠近封头的位置开设有疏水出口,所述混合管远离喷射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封闭容腔或封头,所述封闭容腔或封头还开设有催化剂入口,所述封闭容腔或壳体上开设有氨气出口。

尿素溶液沿混合管进入水解反应器,催化剂从封闭容腔或封头进入水解反应器,尿素溶液与催化剂混合,并沿壳体内的内管输送,与内管外的蒸汽发生热交换,使尿素溶液被催化受热分解,即尿素溶液走管程,蒸汽走壳程,使整个水解反应器仅内管、封闭容腔和封头与尿素溶液直接接触,大大减少了制备水解反应器所需的耐腐蚀材料,有利于降低设备的造价成本。为了促进尿素溶液在内管的水解,可在内管中交错设置扰动板,增加尿素溶液的扰动和在内管中的停留时间。内管中生成的氨气沿内管进入封闭容腔内,这里的封闭容腔可以是封头或管箱结构,只要构成与外界相对封闭、与内管连通的腔体即可,以作为氨气输送的缓冲区。氨气出口可开设于封闭容腔或壳体,当反应器为立式结构时,氨气出口一般开设与封闭容腔,封闭容腔位于壳体上端,封头位于壳体下端,氨气沿内管向上移动至封闭容腔后从氨气出口离开;当反应器为卧式结构时,氨气出口位于封闭容腔或壳体均可。同时,将蒸汽入口开设于壳体靠近封闭容腔的位置,有利于提高氨气从氨气出口处离开时的温度,以增加氨气的过热度,减少氨气在输送过程中出现的冷凝。在封闭容腔或壳体上靠近氨气出口的位置还可设置安全阀安装口、温度测量装置、压力测量装置和液位测量装置,以便于监测氨气出口处的情况,及时调整尿素溶液乃至尿素颗粒的进量。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管远离喷射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封闭容腔,所述封闭容腔内固定连接有与混合管连通的溶液导管,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与溶液导管连通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远离溶液导管的一端与封头连通,所述催化剂入口开设于封头,所述氨气入口开设于封闭容腔。

在设备运行时,尿素溶液沿混合管进入封闭容腔内的溶液导管内,再从溶液导管沿输送管进入封头中,与进入封头的催化剂混合,然后沿内管向上移动。尿素溶液在沿输送管向封头输送时,与输送管外的蒸汽发生热交换,即对尿素溶液进行了预热,尿素溶液与催化剂混合后沿内管上移时,壳体内的蒸汽由上部的蒸汽入口进入并下移,与尿素溶液相对逆流并热交换,促进尿素溶液的水解,同时提高氨气的出口温度,氨气上升至封闭容腔后从氨气出口离开水解反应器。水解反应器为立式结构,即壳体沿竖直方向延伸时,壳体下方的封头底部可设置支撑件,并在最底处设置排污排净口,方便排出封头内的污物。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管远离喷射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封闭容腔,所述催化剂入口和氨气入口均开设于封闭容腔,所述封闭容腔内固定连接有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隔板,所述混合管和催化剂入口位于隔板的同一侧,所述催化剂入口和氨气入口分别位于隔板的两侧。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对蒸汽进行导流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位置与隔板对应,所述导流板朝向封闭容腔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之间留有间隙。

封闭容腔和壳体内分别被隔板和导流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尿素溶液和催化剂从隔板的一侧进入封闭容腔,然后进入与该侧封闭容腔连通的内管中,沿内管进入封头后,再从另一侧的内管向封闭容腔移动。蒸汽则直接从与氨气出口同侧的壳体进入,先与流动方向为由下向上的尿素溶液热交换,促进尿素溶液的水解、增加氨气的出口温度,然后通过导流板底部的间隙,进入导流板另一侧,与流动方向为由上到下的尿素溶液再次热交换,对尿素溶液预热,热交换后的蒸汽凝结为水从壳体底部的疏水出口离开。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管远离喷射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封闭容腔,所述催化剂入口开设于封闭容腔,所述封闭容腔内固定连接有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封闭容腔内分为进液腔和出气腔,所述混合管和催化剂入口均连接于进液腔,以所述隔板的延长线为界限,将内管分为进液管和分解管,所述进液腔与进液管连通,所述出气腔与分解管连通;所述水解反应器呈卧式,所述封头内固定连接有与内管连通的弯管,所述弯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和分解管固定连接。

封闭容腔被隔板分隔为上下两部分,尿素溶液和催化剂从进液腔进入封闭容腔,沿进液管向封头移动时,与蒸汽换热预热,然后进入封头中的弯管内,沿弯管流入分解管后,继续与蒸汽换热分解,生产的氨气向出气腔移动。蒸汽入口设置在靠近出气腔的壳体上,以便于提高出口氨气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氨气入口开设于封闭容腔的出气腔,所述出气腔内固定连接有对氨气进行导向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位于氨气出口与壳体之间,所述导向板与隔板之间留有容氨气通过的间隙。氨气从分解管进入出气腔时,先与导向板发生碰撞,增加气流的扰动,减少氨气中混有的水雾。

进一步的,所述氨气出口开设于壳体上,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壳体分为水解腔和氨气腔,所述内管位于水解腔内,所述蒸汽入口和疏水出口均位于水解腔一侧的壳体上,所述氨气出口位于氨气腔一侧的壳体上,所述出气腔与氨气腔连通。氨气从分解管进入出气腔后,再从出气腔进入氨气腔内,从氨气腔上的氨气出口离开。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组件包括蒸汽罐和蒸汽管,所述蒸汽管连接于蒸汽罐与喷射器之间,所述蒸汽管上固定连接有蒸汽关断阀、蒸汽调节阀和蒸汽流量计。以带压蒸汽作为热源和水源,通过对尿素颗粒和蒸汽的定量输入,使尿素颗粒与蒸汽混合后快速溶解,形成尿素溶液,利用蒸汽关断阀、蒸汽调节阀和蒸汽流量计对蒸汽的通入量进行控制和调整。在蒸汽管上还可设置温度测量装置和压力测量装置,进一步实现对蒸汽输入情况的监测。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组件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连接于封头与喷射器之间,所述循环管上固定连接有循环泵、循环关断阀、循环调节阀和循环流量计。以泵送的尿素溶液作为喷射器的动力源,尿素颗粒与补入的热水混合溶解,形成尿素溶液,循环管上也可设置温度测量装置和压力测量装置,对泵入的尿素溶液进行监测。

进一步的,所述定量进料组件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固定连接有粉料流量计,所述定量补水组件包括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上固定连接有补水关断阀、补水调节阀和补水流量计,所述补水管远离喷射器的一端与水源连接。由定量进料组件向喷射器定量输送尿素颗粒,进料管远离喷射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力输送装置,这里的气力输送装置可以是普通送料装置,也可连接带气力输送的槽车,由粉料流量计对进料管内输送的物料进行计量。普通送料装置,如:包括储料仓,在储料仓的底部连接有旋转给料装置,旋转给料装置下方连接进料管,在进料管还设置有与气源连接的支管,这里的气源可以是空压机或鼓风机,储料仓的侧壁上可设置料位计、伴热装置及振打装置,确保进料的顺利进行。根据需要配制的尿素溶液的浓度,结合粉料流量计的监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补水,利用补水关断阀、补水调节阀和补水流量计控制和调节补水量,使配制的尿素溶液达到预设浓度。

进一步的,所述喷射器包括预混合喷射器和至少一个控制喷射器,预混合喷射器的入口端与进液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定量进料组合和定量补水组件固定连接于预混合喷射器的两侧,所述预混合喷射器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预混管;所述控制喷射器的入口端也与进液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预混管远离预混合喷射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控制喷射器的一侧,所述混合管固定连接于控制喷射器的出口端。

通过设置预混合喷射器和控制喷射器,并将两者串联,在配制尿素溶液时,先由进液组件向预混合喷射器提供带压蒸汽或带压液,使预混合喷射器的喉部形成强负压,尿素颗粒从定量进料组件被吸入预混合喷射器内,根据配制需求补水,尿素颗粒和带压蒸汽或带压液及水在预混合喷射器及输送管中混合,尿素颗粒吸收带压蒸汽或带压液中的热量并溶解,初步形成尿素溶液。进液组件向控制喷射器中提供带压蒸汽或带压液,上述尿素溶液被吸入控制喷射器内,带压蒸汽或带压液与尿素溶液在控制混合器及后续连接的管路中再次混合,促进溶液中剩余尿素颗粒的溶解,调整尿素溶液的浓度和温度,配置为用于水解或热解供氨的尿素溶液。这里的控制喷射器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当控制喷射器的数量不止一个时,两个或多个控制喷射器之间可以为串联或并联形式,利用预混合喷射器和控制喷射器的两次或多次喷射,分两次通入带压蒸汽或带压液,不仅能够通过喷射器的喷射作用促进尿素颗粒的溶解,而且便于控制尿素溶液的温度和浓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进液组件、进料组件、喷射器和水解反应器构成尿素水解反应系统,尿素颗粒和蒸汽或热水经过喷射在混合管内混合溶解,形成尿素溶液,然后进入水解反应器内水解为脱硝需要的氨,省去了传统的系统中尿素溶解罐、尿素溶液储存罐及溶解泵、输送泵等设备的设置,节省了系统的占地面积和空间,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系统运行消耗的功率,有利于节约能耗。

2)通过将水解反应器内的尿素溶液设计走管程,加热蒸汽走壳程,减少了与尿素溶液直接接触的设备结构,有利于降低大部分设备材质的防腐等级,进而有利于降低设备的造价成本。

3)通过将水解反应器的加热蒸汽入口设置在靠近氨气出口的位置,有利于增高氨气的出口温度,使其不易冷凝结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射器;2、水解反应器;3、混合管;4、壳体;41、水解腔;42、氨气腔;5、封闭容腔;51、进液腔;52、出气腔;6、封头;7、内管;71、进液管;72、分解管;8、蒸汽入口;9、疏水出口;10、催化剂入口;11、氨气出口;12、溶液导管;13、输送管;14、隔板;15、导流板;16、弯管;17、导向板;18、隔离板;19、蒸汽罐;20、蒸汽管;21、循环管;22、循环泵;23、进料管;24、尿素储料仓;25、补水管;26、密度计;27、温度测量装置;28、压力测量装置;29、安全阀安装口;30、液位测量装置;31、扰动板;32、预混合喷射器;33、控制喷射器;34、预混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尿素水解反应系统,包括喷射器1和水解反应器2,在喷射器1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混合管3,混合管3的左端与喷射器1固定连接,右端与水解反应器2上的尿素溶液入口固定连接,在混合管3上固定连接有密度计26、温度测量装置27和压力测量装置28,用于监测尿素溶液的混合、输送情况。在喷射器1的入口端固定连接有进液组件,本实施例采用的进液组件包括蒸汽罐19和蒸汽管20,蒸汽管20连接于蒸汽罐19与喷射器1之间,由蒸汽罐19沿蒸汽管20向喷射器1输送带压蒸汽,在蒸汽管20上固定连接有蒸汽关断阀、蒸汽调节阀、蒸汽流量计、压力测量装置和温度测量装置,用于监测和调节蒸汽管20内的蒸汽输送量。

如图1所示,在喷射器1的喉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量进料组件和定量补水组件,定量进料组件包括进料管23,进料管23远离喷射器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给料装置,旋转给料装置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尿素储料仓24,尿素储料仓24上还可设置有料位计、伴热装置及振打装置,由尿素储料仓24向进料管23提供物料并输送至喷射器1。为确保物料被顺利吸入喷射器1内,在进料管23上还固定连接有气源,以气源提供的气流作为载体输送尿素颗粒。在进料管23上固定连接有粉料流量计,用于对尿素颗粒的进料量进行计量,实现连续地、定量的进料。定量补水组件包括补水管25,补水管25远离喷射器1的一端与水源连接,补水管25上固定连接有补水关断阀、补水调节阀和补水流量计,在需要补充一定水量配制特定浓度的尿素溶液时,可通过补水关断阀、补水调节阀和补水流量计向喷射器1定量补水。

如图1所示,水解反应器2为立式反应器,包括壳体4,壳体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封闭容腔5,下端固定连接有封头6,壳体4内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用于输送和分解尿素溶液的内管7,内管7内固定连接有扰动板31,封闭容腔5和封头6均与内管7连通。在封头6上开设有催化剂入口10和与混合管3连通的尿素溶液入口,封闭容腔5上开设有氨气出口11,在壳体4侧壁上靠近封闭容腔5的位置开设有蒸汽入口8,壳体4侧壁上靠近封头6的位置开设有疏水出口9。为监测和控制氨气的稳定输出,在封闭容腔5上还开设有安全阀安装口29、温度测量装置27、压力测量装置28和液位测量装置30,在封头6固定连接有支撑水解反应器2直立的支撑件,封头6的底部还开设有排污排净口。

本实施例的系统在使用时,由蒸汽罐19向喷射器1输送带压蒸汽,使喷射器1的喉部形成负压,将从尿素储料仓24进入进料管23的尿素颗粒吸入喷射器1,根据需要配制的尿素溶液的浓度,计算蒸汽和尿素颗粒的进料比例,当蒸汽的进量达不到预设的尿素溶液浓度时,利用补水管25向喷射器1补入水。尿素颗粒与蒸汽在喷射器1内混合,并一起喷入混合管3内,蒸汽为尿素颗粒提供热量和水源,使尿素颗粒溶解形成尿素溶液,尿素溶液沿混合管3进入封头6,与催化剂混合后,沿内管7向上移动,蒸汽从壳体4靠近的上端的入口进入壳体4,并沿壳体4内空间向下移动,与内管7中的尿素溶液换热,尿素溶液水解后形成的氨气上升,在蒸汽的换热作用下,氨气以较高温度进入封闭容腔5,并从氨气出口11处排出,经过热交换后的蒸汽凝结成水,从壳体4下方的疏水出口9排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混合管3连接在封闭容腔5上,封闭容腔5内固定连接有与混合管3连通的溶液导管12,壳体4内则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输送管13,输送管13的上端与溶液导管12连通,下端与封头6连通。

本实施例的系统在使用时,尿素颗粒与蒸汽在混合管3内形成的尿素溶液从封闭容腔5进入水解反应器2,在水解反应器2内沿溶液导管12-输送管13进入封头6中,尿素溶液在沿输送管1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与壳体4内的蒸汽发生热交换,实现对尿素溶液的预热。预热后的尿素溶液在封头6内与催化剂混合后,沿内管7上升,与壳体4内下降的蒸汽发生热交换,尿素水解生产的氨气向上进入封闭容腔5后从氨气出口11离开。其他过程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进液组件包括循环管21,循环管21的右端与水解反应器2的封头6固定连接,左端与喷射器1的入口处固定连接,在循环管21上固定连接有循环泵22、循环关断阀、循环调节阀、循环流量计、温度测量装置27和压力测量装置28,用以监测尿素溶液的输送情况,控制和调节尿素溶液的进量。本实施例的混合管3固定连接于封闭容腔5,催化剂入口10和氨气出口11也开设于封闭容腔5上,在封闭容腔5内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隔板14,混合管3和催化剂入口10位于隔板14的左侧,氨气出口11位于隔板14的右侧。在壳体4内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流板15,用于对壳体4内的蒸汽进行导流,导流板15的位置与隔板14对应,这里的对应是指导流板15与隔板14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这样导流板15左侧的内管7与隔板14左侧的封闭容腔5连通,导流板15右侧的内管7与隔板14右侧的封闭容腔5连通。导流板15的上端与壳体4固定连接,下端与壳体4之间留有容蒸汽通过的间隙。

本实施例的系统在使用时,利用循环泵22将封头6内的尿素溶液泵入喷射器1,在喷射器1的喉部形成负压,将尿素颗粒从进料管23吸入喷射器1中,通过补水管25向喷射器1内补入同比例的水,尿素颗粒与尿素溶液、水在喷射器1内混合并一起喷入混合管3中,尿素颗粒溶解于水中形成尿素溶液后进入封闭容腔5内的左侧空间,然后流入导流板15左侧的内管7内,按照内管7-封头6-内管7的顺序从导流板15左侧流至导流板15右侧。蒸汽则从壳体4右上方的蒸汽入口8进入壳体4,先与导流板15右侧的内管7热交换,然后沿导流板15底部的间隙进入导流板15左侧,对左侧内管7中的尿素溶液预热,蒸汽冷凝后形成的水从壳体4左下方的疏水出口9流出。其他过程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水解反应器2为卧式反应器,封闭容腔5固定连接于壳体4的左端,封头6固定连接于壳体4的右端,在封闭容腔5内固定连接有水平方向延伸的隔板14,隔板14将封闭容腔5内分为进液腔51和出气腔52,混合管3和催化剂入口10均连接于进液腔51,氨气出口11开设于出气腔52。以隔板14的延长线为界限,将内管7分为进液管71和分解管72,与进液腔51连通的为进液管71,与出气腔52连通的为分解管72。在封头6内固定连接有内管7连通的弯管16,弯管16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71和分解管72固定连接,在出气腔52内还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板17,导向板17的上端与封闭容腔5固定连接,下端与隔板14之间留有容氨气通过的间隙。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喷射器1包括预混合喷射器32和控制喷射器33,预混合喷射器32用于对尿素颗粒和带压蒸汽混合,使尿素颗粒吸热溶解初步形成尿素溶液,控制喷射器33则将初步形成的尿素溶液再次与带压蒸汽混合,使尿素溶液彻底溶解并达到相应的浓度或温度。进液组件中的蒸汽管20直接与预混合喷射器32的入口端固定连接,在蒸汽管20上固定连接有蒸汽支管,蒸汽支管则与控制喷射器33的入口端固定连接,蒸汽支管上也固定连接有蒸汽关断阀、蒸汽调节阀、蒸汽流量计、压力测量装置和温度测量装置。在预混合喷射器32的出口端与控制喷射器33之间固定连接有预混管34,预混管34连接在控制喷射器33喉部的一侧,预混管34上可固定连接温度测量装置,以便于监测预混的尿素溶液的温度。控制喷射器33的出口端与混合管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系统在使用时,根据所需配置的尿素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分配由蒸汽管20向预混合喷射器32内输送的带压蒸汽量和蒸汽支管向控制喷射器33中输送带压蒸汽量以及补水量,由蒸汽罐19沿蒸汽管20向预混合喷射器32内输送带压蒸汽,使预混合喷射器32的喉部形成负压,将尿素颗粒从进料管23吸入预混合喷射器32内,将水从补水管25吸入预混合喷射器32内,尿素颗粒与带压蒸汽和水混合、溶解,初步形成尿素溶液。由蒸汽罐19沿蒸汽支管向控制喷射器33内输送带压蒸汽,控制喷射器33的喉部形成负压,将上述形成的尿素溶液吸入控制喷射器33内,尿素溶液再次与带压蒸汽混合,促进尿素溶液中未溶解颗粒的溶解,同时调节尿素溶液的温度和浓度,混合后的尿素溶液沿混合管3流入水解反应器2。尿素溶液沿进液腔51-进液管71-弯管16-分解管72的管程移动,在进液管71内预热后,在分解管72内与蒸汽热交换水解,分解管72内的产生的氨气进入出气腔52后,先与导向板17发生碰撞,增加气流的扰动,减少氨气中混有的水雾,氨气从导向板17下方的间隙通过后,从氨气出口11离开水解反应器2。其他过程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氨气出口11开设于壳体4上,在壳体4内固定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隔离板18,隔离板18将壳体4分为水解腔41和氨气腔42,内管7位于下方的水解腔41内,蒸汽入口8和疏水出口9均位于水解腔41一侧的壳体4上,氨气出口11位于氨气腔42一侧的壳体4上,出气腔52与氨气腔42连通。

本实施例的系统在使用时,氨气从分解管72进入出气腔52后,再从出气腔52进入氨气腔42内,从氨气腔42上的氨气出口11离开。其他过程均与实施例四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