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除臭填料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137043发布日期:2022-05-21 01:57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除臭填料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除臭填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除臭填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恶臭气体是指人类生活环境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或使人产生不愉快感觉的气体的统称。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也是产生恶臭气体的主要污染源。现有的恶臭气体治理工艺有:生物法、焚烧法、吸附法、化学洗涤法等。其中,生物法运用广泛,运行稳定,是污水处理厂常用除臭工艺,而生物滤池是生物法常用工艺之一,生物滤池的填料配比是该工艺的技术核心点。
3.现有生物滤池常用填料有木料、火山岩等材质。上述材质在酸性、高湿度运行环境下,很容易产生腐烂及粉化现象,容易导致填料床层的板结,最终生物滤池容易堵塞失效。现有技术中,对生物法填料床层更换工作量大,且存在受限空间作业风险,极大地增加了成本,也影响了污水处理厂除臭系统的正常生产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除臭填料,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生物除臭填料容易粉化造成填料床层板结的问题,同时,本发明还将提供一种生物除臭填料的制备方法。上述生物除臭填料通过聚丙烯多面空心球、聚丙烯花环、火山岩填料增加比表面积,使其在酸性、高湿度运行环境下,更利于生物菌群生长繁殖,取得更好的除臭效果,同时满足不易腐蚀、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的要求。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
6.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生物除臭填料,所述生物除臭填料包括重量份数的如下组分:40~70份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10~20份的聚丙烯花环,5~15份的火山岩填料,15~25份的炭质填料。
7.上述生物除臭填料通过聚丙烯多面空心球、聚丙烯花环、火山岩填料和炭质填料制成多组份除臭填料,用于生物滤池的生物床层。上述生物除臭填料通过聚丙烯多面空心球、聚丙烯花环、火山岩填料增加比表面积,使其在酸性、高湿度运行环境下,更利于生物菌群生长繁殖,取得更好的除臭效果,同时满足不易腐蚀、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的要求。
8.上述生物除臭填料的结构坚韧,抗酸碱性强,填料的比表面积大,可提高生化反应效率。上述生物除臭填料能够抗生物降解,耐酸性较高,在酸性、高湿度的工况条件下不会发生质变,因而不会出现粉化、板结的现象。
9.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生物除臭填料包括重量份数的如下组分:10~20份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a,30~50份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b,10~20份的聚丙烯花环,5~15份的火山岩填料,15~25份的炭质填料;
10.其中,所述聚丙烯多面空心球a的直径为45~55mm,所述聚丙烯多面空心球b的直径为35~40mm,所述聚丙烯花环的直径为45~55mm。
11.上述生物除臭填料中包括不同尺寸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聚丙烯多面空心球a是作为填料垫层,起到支撑的作用。聚丙烯多面空心球b是起到填充炭质填料、增加比表面积、提高生化反应效率、增大滤料之间空隙率的作用。
12.聚丙烯花环是形如椭球的填料由许多圆环绕结而成,由于填料的空隙处能有较高的持液量,可使塔内液体的停留时间较长,从而增加了气液两相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填料的传质效率。上述聚丙烯花环用于生物除臭填料中,使得气液能够有效接触生物除臭填料其增大滤料之间空隙率,此外聚丙烯花环的结构坚韧从而不会出现粉化、板结的现象。
13.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生物除臭填料包括重量份数的如下组分:12~15份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a,40~50份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b,12~16份的聚丙烯花环,8~12份的火山岩填料,20~25份的炭质填料。
14.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聚丙烯多面空心球a的直径为50mm,所述聚丙烯多面空心球b的直径为38mm,所述聚丙烯花环的直径为51mm。
15.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火山岩填料的粒径为40~50mm。
16.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火山岩填料的粒径为45mm。
17.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生物除臭填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步骤一、将聚丙烯多面空心球b、聚丙烯花环、火山岩填料和炭质填料按照重量份配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填料待用;
19.步骤二、将聚丙烯多面空心球a平铺至填料承托件(填料承托件安装在生物滤池中)上,再将步骤一中的混合填料装入聚丙烯多面空心球a的上方,即得。
20.上述生物除臭填料中包括不同尺寸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聚丙烯多面空心球a是作为填料垫层,起到支撑的作用。
21.上述生物除臭填料填装至生物滤池中,滤料之间空隙率较大,因此设备的压损较低。此外,上述生物除臭填料能够抗生物降解,耐酸性较高,在酸性、高湿度的工况条件下不会发生质变,因而不会出现粉化、板结的现象。
22.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生物除臭填料及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上述生物除臭填料通过聚丙烯多面空心球、聚丙烯花环、火山岩填料和炭质填料制成多组份除臭填料,用于生物滤池的生物床层。上述生物除臭填料通过聚丙烯多面空心球、聚丙烯花环、火山岩填料增加比表面积,使其在酸性、高湿度运行环境下,更利于生物菌群生长繁殖,取得更好的除臭效果,同时满足不易腐蚀、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的要求。
24.2、上述生物除臭填料的结构坚韧,抗酸碱性强,填料的比表面积大,可提高生化反应效率。上述生物除臭填料能够抗生物降解,耐酸性较高,在酸性、高湿度的工况条件下不会发生质变,因而不会出现粉化、板结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26.实施例1
27.将10份的直径为50mm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平铺于填料承托件(填料承托件安装在生物滤池中)上作为填料垫层。将40份的直径为38mm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20份的直径为
51mm的聚丙烯花环、10份的粒径为45mm的火山岩填料、20份的炭质填料采用机械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填料,混合填料装入生物滤池的箱体中,即得生物除臭填料;其中,混合填料放置在填料垫层的上方。
28.实施例2
29.将10份的直径为50mm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平铺于填料承托件(填料承托件安装在生物滤池中)上作为填料垫层。将45份的直径为38mm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10份的直径为51mm的聚丙烯花环、10份的粒径为45mm的火山岩填料、25份的炭质填料采用机械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填料,混合填料装入生物滤池的箱体中,即得生物除臭填料;其中,混合填料放置在填料垫层的上方。
30.实施例3
31.将10份的直径为50mm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平铺于填料承托件(填料承托件安装在生物滤池中)上作为填料垫层。将40份的直径为38mm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15份的直径为51mm的聚丙烯花环、10份的粒径为45mm的火山岩填料、25份的炭质填料采用机械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填料,混合填料装入生物滤池的箱体中,即得生物除臭填料;其中,混合填料放置在填料垫层的上方。
32.实施例4
33.将11份的直径为50mm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平铺于填料承托件(填料承托件安装在生物滤池中)上作为填料垫层。将40份的直径为36mm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14份的直径为51mm的聚丙烯花环、9份的粒径为45mm的火山岩填料、23份的炭质填料采用机械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填料,混合填料装入生物滤池的箱体中,即得生物除臭填料;其中,混合填料放置在填料垫层的上方。
34.实施例5
35.将12份的直径为48mm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平铺于填料承托件(填料承托件安装在生物滤池中)上作为填料垫层。将42份的直径为36mm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13份的直径为49mm的聚丙烯花环、9份的粒径为47mm的火山岩填料、23份的炭质填料采用机械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填料,混合填料装入生物滤池的箱体中,即得生物除臭填料;其中,混合填料放置在填料垫层的上方。
36.实施例6
37.将11份的直径为52mm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平铺于填料承托件(填料承托件安装在生物滤池中)上作为填料垫层。将40份的直径为36mm的聚丙烯多面空心球、14份的直径为53mm的聚丙烯花环、9份的粒径为44mm的火山岩填料、23份的炭质填料采用机械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填料,混合填料装入生物滤池的箱体中,即得生物除臭填料;其中,混合填料放置在填料垫层的上方。
38.将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生物除臭填料作为实验组进行实验,采用目前常规的生物填料(树皮和火山岩按照1:4的配比)作为对比组进行实验。在相同工况下将实验组和对比组进行生物填料寿命对比试验,试验周期为2年,试验结果如下表1。
39.高酸性环境:ph为1~2,相对湿度为50~60%。
40.高碱性环境:ph为13~14,相对湿度为50~60%。
41.高湿度环境:ph为7左右,相对湿度为100~120%。
42.高酸性、高湿度环境:ph为1~2,相对湿度为100~120%。
43.高碱性、高湿度环境:ph为13~14,相对湿度为100~120%。
44.表格1
[0045][0046][0047]
从上述表格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实施例6的生物除臭填料的结构坚韧,抗酸碱性强,填料的比表面积大,可提高生化反应效率。上述生物除臭填料能够抗生物降解,耐酸性较高,在酸性、高湿度的工况条件下不会发生质变,因而不会出现粉化、板结的现象。
[0048]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生物除臭填料通过聚丙烯多面空心球、聚丙烯花环、火山岩填料增加比表面积,使其在酸性、高湿度运行环境下,更利于生物菌群生长繁殖,取得更好的除臭效果,同时满足不易腐蚀、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的要求。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49]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