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出水组件及带有该出水组件的花洒。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淋浴的出水装置,如花洒、顶喷等,为赋予出水按摩效果,一些技术方案采用若干个出水孔和切换件,通过切换件切换地打开和关闭部分出水孔,从而实现出水按摩效果,然而,这种方式会导致出水效果受水压影响较大。还有一些技术方案采用在出水孔处设置能转动地出水体,通过进水水流的压力控制出水体转动实现螺旋出水的按摩效果,驱动各个出水孔处的出水体进行转动的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出水方式新颖且不受水压影响的出水组件以及带有该出水组件的花洒。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出水组件,包括:
本体,具有容置腔、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
叶轮,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受所述进水口的进水水流驱动而转动;
转动体,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受所述叶轮的传动而转动;
滑动体,设于所述容置腔中,且在所述转动体的作用下能沿所述转动体的轴向方向往复滑动;
出水体,能摆动地设于所述出水口处,设有与所述容置腔相通的出水孔,所述滑动体往复滑动时带动所述出水体上具有所述出水孔的一端交替地相对于所述本体的中部向内摆动和向外摆动以改变所述出水孔的出水方向。
本发明通过设置叶轮、转动体、滑动体和出水体,通过叶轮在水力作用下转动并带动转动体转动,转动体带动滑动体往复滑动,滑动体进而带动出水体交替地相对于所述本体的中部向内摆动和向外摆动,从而实现改变出水方向的目的,结构简单,出水方式新颖且不受水压影响。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滑动体上靠近所述转动体的一侧设有端面凸轮,所述端面凸轮上形成有一高低起伏的驱动导轨,所述转动体上设有与所述驱动导轨相配合的抵接部;或者,所述转动体上靠近所述滑动体的一侧设有端面凸轮,所述端面凸轮上形成有一高低起伏的驱动导轨,所述滑动体上设有与所述驱动导轨相配合的抵接部;
所述转动体转动时,所述抵接部交替地与所述驱动导轨上的高点和低点相配合,所述高点和所述低点在所述转动体的轴向上具有行程差,从而使得所述滑动体沿所述转动体的轴向方向往复滑动。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端面凸轮,且端面凸轮上形成具有高点和低点的高低起伏的驱动导轨,还设置有与驱动导轨相配合的抵接部,转动体转动时,抵接部能交替地与驱动导轨上的高点和低点相配合,从而实现滑动体沿转动体的轴向方向往复滑动的目的,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转动体转动时通过所述高点和所述低点的作用交替地推远和拉近所述滑动体使得所述滑动体沿所述转动体的轴向方向往复滑动;或者,
还包括弹性件,在所述高点和所述低点的作用下,所述转动体转动时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推远或拉近所述滑动体,所述滑动体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往靠近或远离所述转动体的方向滑动。
上述方案中,通过转动体直接交替地推远和拉近所述滑动体使得滑动体往复滑动,或者,通过转动体和弹性件的共同作用使得滑动体往复滑动,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驱动导轨为环状,所述驱动导轨上沿周向设有交替布置的所述高点和所述低点,相邻的所述高点和低点之间通过弧面过渡连接。
上述方案中,高点和低点之间通过弧面过渡连接,从而使得抵接部在驱动导轨上的活动更加顺畅。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驱动导轨设于所述滑动体上,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转动体上,所述抵接部与远离所述转动体的所述低点位置相配合时,所述出水体具有所述出水孔的一端相对于所述本体的中部向内摆动,所述抵接部与靠近所述转动体的所述高点位置相配合时,所述出水体具有所述出水孔的一端相对于所述本体的中部向外摆动。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出水体与所述出水口之间采用能变形的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部和变形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出水口的边缘和/或所述出水体的外侧壁密封连接,所述出水体通过所述变形部的变形相对所述出水口进行摆动。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能变形的密封件,出水体通过变形部的变形相对出水口进行摆动,构思巧妙,出水体摆动的阻力较小,对出水体的密封性更可靠,使用寿命更长。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出水体采用软胶材质制成,所述密封件一体成型于所述出水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密封件远离所述出水体的外侧壁的一侧形成所述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出水口的边缘密封连接,所述密封件两侧之间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变形部的弧形结构。
上述方案中,密封件的变形部采用弧形结构,结构新颖,简单。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出水体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出水组件还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凹槽插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体联动配合。
上述方案中,出水体和滑动体之间通过联动杆联动配合,安装方便,快捷,传动可靠。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凹槽与所述出水孔连通,所述联动杆与所述凹槽插接配合的一端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出水孔的过流通道。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出水体上设有枢接部,所述出水体通过所述枢接部摆动装接在所述出水口处。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案,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中的减速齿轮传动组件,所述叶轮传动所述减速齿轮传动组件,所述减速齿轮传动组件传动所述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上设有与所述减速齿轮传动组件相啮合的齿。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叶轮、所述减速齿轮传动组件和所述转动体通过一转轴同轴布置,所述转动体包括中间转动部、外环形部和用于连接所述中间转动部和所述外环形部的连接部,所述中间转动部朝向所述滑动体的一侧形成有所述驱动导轨或抵接部,所述外环形部的内壁设有所述齿,所述转轴与所述滑动体上设有的轴孔相配合以对所述滑动体的往复滑动进行导向。
上述方案中,叶轮、减速齿轮传动组件和转动体通过一转轴同轴布置,并且转轴与滑动体上设有的轴孔相配合以对滑动体的往复滑动进行导向,整体结构十分紧凑,占用空间较小。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本体包括设有所述出水口的出水面板和具有敞口和所述进水口的中空壳体,所述出水面板盖接于所述中空壳体的敞口处以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导水结构,所述进水口的水流经由所述导水结构导流后沿所述叶轮的切线方向冲击所述叶轮上的叶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花洒,包括具有进水通道的花洒壳体,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出水组件,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出水组件的进水口相连通。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出水体设有若干个并沿所述出水组件的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出水组件通过锁紧件可拆卸地装接在所述花洒壳体上;或者,所述出水组件的本体形成所述花洒壳体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花洒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花洒的剖视图,且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花洒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叶轮和减速齿轮传动组件相配合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转动体、滑动体和出水体的分解配合图;
图8为本发明的转动体、滑动体和出水体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花洒的内部结构图,此时,滑动体处于最高位置;
图10为本发明的花洒的内部结构图,此时,滑动体处于最低位置;
图11为本发明的滑动体上下往复滑动过程中的行程变化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滑动图处于最高位置时的出水状态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滑动图处于最低位置时的出水状态图。
附图标记为:
1-出水组件:
10-本体;11-容置腔;12-进水口;13-出水口;14-出水面板;15-中空壳体;151-导水槽;1511-斜口;
20-叶轮;
30-转动体;31-抵接部;32-外环形部;33-连接部;34-齿;35-转轴;
40-出水体;41-出水孔;42-凹槽;
50-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1-齿轮固定座;52-齿轮;
60-滑动体;61-端面凸轮;611-驱动导轨;6111-高点;6112-低点;
70-弹性件;
80-密封件;81-密封部;82-变形部;
90-联动杆;91-过流通道;
2-花洒:100-花洒壳体;101-进水通道;
3-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查阅图1至图13,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花洒,包括具有进水通道101的花洒壳体100和出水组件2,花洒壳体100的进水通道101与出水组件2的进水口12相连通。通过出水组件2进行变换出水,使得花洒2的出水水流具有按摩功能。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出水组件2的具体结构:
请查阅图1至图13,出水组件1主要包括本体10、叶轮20、转动体30、出水体40、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0和滑动体60。
其中,本体10具有容置腔11、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均与容置腔11相连通。叶轮20设于容置腔11中,受进水口12的进水水流驱动而转动。转动体30设于容置腔11中,受叶轮20的传动而转动。滑动体60设于容置腔11中,且在转动体30的作用下能沿转动体30的轴向方向往复滑动。出水体40能摆动地设于出水口13处,出水体40上设有与容置腔11相通的出水孔41,滑动体60往复滑动时带动出水体40摆动以改变出水孔41的出水方向。
通过设置叶轮20、转动体30、滑动体60和出水体40,通过叶轮20在水力作用下转动并带动转动体30转动,转动体30带动滑动体60往复滑动,滑动体60进而带动出水体40摆动,从而实现改变出水方向的目的,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出水方式新颖,并且无需交替开闭出水孔41,使得出水效果不受水压的影响。
具体的,请查阅图1、图2、图4和图8,本实施例的出水组件,滑动体60上靠近转动体30的一侧设有端面凸轮61,端面凸轮61上形成有一高低起伏的驱动导轨611,转动体30上设有与驱动导轨611相配合的抵接部31;或者,也可替换为,转动体30上靠近滑动体60的一侧设有端面凸轮61,端面凸轮61上形成有一高低起伏的驱动导轨611,滑动体60上设有与驱动导轨611相配合的抵接部31。
转动体30转动时,抵接部31交替地与驱动导轨611上的高点6111和低点6112相配合,高点6111和低点6112在转动体30的轴向上具有行程差,从而使得滑动体60沿转动体30的轴向方向往复滑动。
通过设置端面凸轮61,且端面凸轮61上形成具有高点6111和低点6112的高低起伏的驱动导轨611,还设置有与驱动导轨611相配合的抵接部31,转动体30转动时,抵接部31能交替地与驱动导轨611上的高点6111和低点6112相配合,从而实现滑动体60沿转动体30的轴向方向往复滑动的目的,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70,弹性件70具体采用压缩弹簧,在高点6111和低点6112的作用下,转动体30转动时克服弹性件70的弹性力推远滑动体60,滑动体60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往靠近转动体30的方向滑动。通过转动体30和弹性件70的共同作用使得滑动体60往复滑动,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转动体30转动时克服弹性件70的弹性力拉近滑动体60,滑动体60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往远离转动体30的方向滑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弹性件,采用转动体30转动时通过高点6111和低点6112的作用交替地推远和拉近滑动体60使得滑动体60沿转动体30的轴向方向往复滑动,通过转动体30直接交替地推远和拉近滑动体60使得滑动体60往复滑动也是可行的。
驱动导轨611为环状,驱动导轨611上沿周向设有交替布置的高点6111和低点6112,滑动体60往复滑动时,带动出水体40上具有出水孔41的一端交替地相对于本体10的中部向内摆动和向外摆动。通过在驱动导轨611上设置高点6111和低点6112,利用高点6111和低点6112结构控制出水体40摆动,构思十分巧妙,结构简单,可靠。为了使得,抵接部31能顺畅地在驱动导轨611中滑动,相邻的高点6111和低点6112之间通过弧面过渡连接,抵接部31优选是设计为圆柱体状结构。
这里,为了更直观地体现滑动体60的高度位置变化,请查阅图11,以驱动导轨611设有两个高点6111和两个低点6112为例进行说明,高点6111和低点6112交替地等间距布置。图11中用圆圈示意驱动导轨611,并分别以阿拉伯数字1至13共13个点表示每个等分点的位置,1点和13点重合,其中4点和10点即为高点6111,1点(13点)和7点即为低点6112。接着,以表示驱动导轨611上的位点的13个点为横坐标,以滑动体60的高度为纵坐标,形成滑动体60的高度位置变化图。
如图13所示,当出水体40上具有出水孔41的一端相对于本体10的中部向外摆动时,出水水流为外扩状态;如图12所示,当出水体40上具有出水孔41的一端相对于本体10的中部向内摆动时,出水水流为内缩状态,本实施例内缩状态的水流相比外扩状态的水流向内聚集。本文所说的外扩状态和内缩状态是二者之间相对而言的,并没有对出水水流方向的角度有所限制,只要有两种出水聚集程度不同的状态即可,也即,只要外扩状态下的水流相对于内缩状态下的水流较向外分散,而内缩状态下的水流相对于外扩状态的水流较向内聚集即可。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出水组件,驱动导轨611设于滑动体60上,抵接部31设于转动体30上,抵接部31与远离转动体30的低点6112位置相配合时,出水体40具有出水孔41的一端相对于本体10的中部向内摆动,抵接部31与靠近转动体30的高点6111位置相配合时,出水体40具有出水孔41的一端相对于本体10的中部向外摆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反过来设置,即,抵接部31位于低点6112位置时,出水体40具有出水孔41的一端相对于本体10的中部向内摆动,抵接部31位于高点6111位置时,出水体40具有出水孔41的一端相对于本体10的中部向外摆动。
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12和图13所示,出水体40与出水口13之间采用能变形的密封件80密封连接,密封件80包括密封部81和变形部82,密封部81与出水口13的边缘和/或出水体40的外侧壁密封连接,出水体40通过变形部82的变形相对出水口13进行摆动。通过设置能变形的密封件80,出水体40通过变形部82的变形相对出水口13进行摆动,构思巧妙,出水体40摆动的阻力较小,且对出水体40的密封性更可靠,使用寿命更长。
更优选的,出水体40采用软胶材质制成,密封件80一体成型于出水体40的外侧壁上,密封件80远离出水体40的外侧壁的一侧形成密封部81,密封部81与出水口13的边缘密封连接,密封件80两侧之间具有用于形成变形部82的弧形结构。密封件80的变形部82采用弧形结构,结构新颖,简单。
本实施例中,出水体40位于容置腔11的一侧设有凹槽42,出水组件还包括联动杆90,联动杆90的一端与凹槽42插接配合,另一端与滑动体60联动配合。采用出水体40和滑动体60之间通过联动杆90联动配合,安装方便,快捷,传动可靠。优选的,凹槽42与出水孔41连通,联动杆90与凹槽42插接配合的一端设有用于连通容置腔11和出水孔41的过流通道91。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出水体40枢接在本体10上,具体的,出水体40上设有枢接部(未图示),出水体40通过枢接部摆动装接在出水口13处。
请查阅图1、图2、图4和图7,本实施例中,本体10包括设有出水口13的出水面板14,出水体40的数量设有6个,出水体40沿转动体30的周向均匀地设置在出水面板14上。滑动体60上下滑动时使得各个出水体40的摆动方向相一致,也就是各个出水体40在摆动过程中,均是具有出水孔41的一端同时向内摆动或同时向外摆动,表现在出水水流上,则是出水水流在外扩状态(如图13)和内缩状态(如图12)之间交替地变换,从而实现新颖的按摩模式。
请查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出水组件,还包括设于容置腔11中的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0,叶轮20传动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0,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0传动转动体30,转动体30上设有与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0相啮合的齿34。通过设置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0,可避免转动体30随叶轮20高速转动,从而导致出水体40摆动频率过大,按摩效果不佳的问题。设计时,通过选择不同的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0的传动比,可以改变出水体40的摆动频率,具体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中,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0具体包括齿轮固定座51和转动设于齿轮固定座51上的3个传动连接的齿轮52,齿轮固定座51与本体10周向限位配合,避免齿轮固定座51随齿轮52转动,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0组装为一个整体后在装接在本体10的容置腔11中,装配更加方便。
请查阅图2和图4,本实施例的出水组件,叶轮20、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0和转动体30通过一转轴35同轴布置。转动体30包括中间转动部、外环形部32和用于连接中间转动部和外环形部3的连接部33,中间转动部朝向滑动体60的一侧形成有抵接部31,外环形部32的内壁设有齿34,转轴35与滑动体60上设有的轴孔相配合以对滑动体60的往复滑动进行导向。通过使得叶轮20、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0和转动体30同轴布置,转动体30包括外环形部32,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0与外环形部32的内壁上设有的齿34相配合,并且转轴35与滑动体60上设有的轴孔相配合以对滑动体60的往复滑动进行导向,整个传动结构更加紧凑。
请查阅图5,本实施例的出水组件,本体10包括设有出水口13的出水面板14和设有敞口和进水口12的中空壳体15,出水面板14盖接于中空壳体15的敞口处以围成容置腔11,通过锁紧件3(压环)将出水面板14夹紧固定在中空壳体15的敞口处,本实施例的中空壳体15作为花洒壳体100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容置腔11内还设有导水结构,进水口12的水流经由导水结构导流后沿叶轮20的切线方向冲击叶轮20上的叶片。通过设置导水结构,使得进水口12的水流沿叶轮20的切线方向冲击叶轮20上的叶片,有效利用了水流的动能驱动叶轮20转动。具体的,导水结构为一体成型在中空壳体15上的导水槽151,导水槽151为环形,导水槽151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斜口1511,导水槽151内的水流经由斜口1511流向叶轮20。当然,导水结构也可以与中空壳体15分别成型,导水结构固定在容置腔11中。
本实施例中,出水组件2的本体10形成花洒壳体100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能方便地对出水组件2进行维修更换,简化安装,也可以采用出水组件2通过锁紧件3可拆卸地装接在花洒壳体100上。锁紧件3具体是一压环,压环与所述花洒壳体100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卡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压环与所述花洒壳体100固定时将出水组件2夹紧固定在花洒壳体100上,出水组件2的与花洒壳体100的装配十分简单。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和原理简述如下:
请查阅图2和图3,当花洒2的进水通道101进水时,进水通道101的水流进入出水组件1的中空壳体15上的进水口12,接着,水流在导水槽151的导流作用下,经由斜口1511以沿着叶轮20的切线方向冲击叶轮20上的叶片,从而驱动叶轮20转动,叶轮20转动并带动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0转动,减速齿轮传动组件50通过将转速减低后带动转动体30转动,使得转动体30的转速小于叶轮20的转速。
如图11和图12所示,转动体30转动后,转动体30上的抵接部31沿着滑动体60上的驱动导轨611活动,由于驱动导轨611上设有交替布置的高点6111和低点6112,因此抵接部31交替地活动至高点6111和低点6112。
如图9和图12所示,当抵接部31活动至低点6112时,滑动体60在弹性件70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至最高位置,滑动体60通过联动杆90带动出水体40摆动,使得6个出水体40上具有出水孔41的一端均相对于本体10的中部向内摆动,此时,出水水流呈内缩状态,水流较向内聚集。
如图10和图13所示,当抵接部31活动至高点6111时,滑动体60在抵接部31的推动下克服弹性件70的弹力作用向下移动至最低位置,滑动体60通过联动杆90带动出水体40摆动,使得6个出水体40上具有出水孔41的一端均相对于本体10的中部向外摆动,此时,出水水流呈外扩状态,水流较向外分散。
图2、图12、图13中的虚线表示水流的路径。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