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喷枪以及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01536发布日期:2021-03-26 14:5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喷枪以及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烟道雾化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喷枪以及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2.因为在工业烟气管道中,一般都含有很多粉尘,喷枪在烟道中长期使用,会导致积灰的情况,最终会导致喷枪结壳结块。
3.常规的喷枪只是固定在烟道上进行喷射,喷嘴不能进行自动清理,所以常规的喷枪一旦积灰或结块,就只有人工手动抽取出来检查、手动清理,非常麻烦,如果不及时抽取出喷枪进行清理,会导致喷嘴处堵塞,无法进行喷雾,达不到工艺使用的要求,而且情况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烟道壁大量结块,造成工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喷枪。
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6.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喷枪,包括喷枪管,所述喷枪管的一端设置有喷嘴,还包括环形的储气盒以及与所述储气盒连通的喷气管,所述喷气管沿所述喷枪管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喷嘴的喷出端由所述储气盒的环孔内伸出,且所述储气盒朝向所述喷出端的面板上开设有若干出气孔,各所述出气孔沿所述喷嘴的周向离散分布,所述出气孔靠近所述喷出端的喷口。
7.进一步地,所述储气盒包括座体以及盖体,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围合形成环形孔,所述喷气管与所述环形孔连通,所述喷出端依次穿过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所述出气孔开设于所述盖体上。
8.进一步地,所述喷出端具有圆柱面,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均贴合密封所述圆柱面。
9.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包括端盖部以及凹台部,所述凹台部由所述端盖部的中间向所述座体延伸形成,所述出气孔开设于所述端盖部上,所述喷出端穿过所述凹台部,且所述凹台部与所述圆柱面贴合密封;所述座体包括与所述凹台部相对设置的凸台部,所述凸台部与所述圆柱面贴合密封,且所述凹台部与所述凸台部之间具有间隙。
10.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孔为向所述喷出端的喷口倾斜的斜孔。
11.进一步地,所述喷气管为两根,两根所述喷气管并排设置,且两根所述喷气管的出气口均以所述环形孔的切向与所述储气盒连通。
12.进一步地,两根所述喷气管之间通过加强筋板隔开,两根所述喷气管均通过若干管托架与所述加强筋板连接固定,且每一所述喷气管对应的各所述管托架沿所述加强筋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储气盒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具有与所述座体一体成型或者连接固定,所述支座具有夹槽,所述喷枪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夹槽内。
14.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孔围合形成包绕所述喷出端的至少三圈圆环,且相邻的两圈圆环上的各所述出气孔沿径向错开。
1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高温烟道以及脱硫塔,所述高温烟道与所述脱硫塔连接,还包括脱硫废水浓缩装置以及团聚复合剂制备装置,所述脱硫废水浓缩装置,所述脱硫塔产生的脱硫废水进入所述脱硫废水浓缩装置内浓缩处理,且所述脱硫废水浓缩装置浓缩后的脱硫废水导入所述团聚复合剂制备装置内制备团聚复合溶液,所述团聚复合溶液通过上述喷枪喷入所述高温烟道内。
1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的喷枪中,在喷嘴处增设有储气盒,通过喷气管向储气盒内鼓入空气,由于储气盒为相对密封环境,在通过喷气管向储气盒持续鼓入空气的过程中,部分空气会以一定压力由各出气孔喷出,且由于出气孔靠近喷出端的喷口,可以形成对喷嘴的喷口处的清理作用,有效避免喷嘴处积灰和结垢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喷枪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喷枪的俯视图;
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喷枪的储气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喷枪的侧视图;
2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具有两组脱硫废水浓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参见图1

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喷枪1,包括喷枪管11、储气盒12以及喷气管13,其中喷枪管11为喷枪1的主要工作部件,其能够喷出工作介质,比如当将其应用于高温烟道3上时,喷枪管11可以喷出脱硫废水、团聚复合溶液等,其一端设置有喷嘴14,通常该喷嘴14的喷出方向与喷枪管11的长度方向垂直,由此当将应用于高温烟道3上时,喷枪管11可由高温烟道3的径向伸入,而喷液方向则可以为顺流向(高温烟气流向),喷枪管11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进口,一个是液体介质进口111,一个是压缩空气进口112,通过压缩空气将液体介质由喷嘴14处雾化喷出;喷气管13沿喷枪管11的长度方向布
置,相比于喷枪管11,其径向尺寸比较小,主要是通入空气,具体是外界空气通过喷气管13鼓入储气盒12内,其中储气盒12设置于喷枪管11具有喷嘴14的端部位置,储气盒12为环形结构,具有环孔,喷嘴14的喷出端141由其中间的环孔内伸出,但是喷嘴14不与其内部空间连通,喷气管13与储气盒12连通,储气盒12为相对密封结构,在一端的面板上开设有若干出气孔121,且该端为喷嘴14的喷出端141伸出的一侧,各出气孔121沿喷嘴14的周向离散分布且均靠近喷出端141的喷口。在本发明中,通过喷气管13向储气盒12内持续或者间歇鼓入空气,由于储气盒12的密封环境,部分空气会以一定压力由各出气孔121喷出,且由于出气孔121靠近喷嘴14的喷出端141,储气盒12喷出的空气会对喷嘴14的喷出端141形成吹扫作用,另外还可以紊乱喷出端141附近的气流,以使喷嘴14喷出的液体不容易在喷出端141处形成堆积,进而避免喷嘴14的喷口位置结垢或者产生积灰。另外当将喷枪1应用于高温烟道3上时,喷枪1应还包括有连接法兰16,通过连接法兰16可将喷枪1整体安装于高温烟道3上,且通过连接法兰16将喷枪1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位于高温烟道3内,另一部分位于高温烟道3外,具体是喷枪管11与喷气管13均具有部分结构位于高温烟道3内外两侧,而喷嘴14与储气盒12均位于高温烟道3内侧,喷枪管11的液体介质进口111与压缩空气进口112一侧位于高温烟道3外侧。
28.参见图3以及图4,细化上述实施例,具体是细化储气盒12的结构,其包括座体122以及盖体123,座体122与盖体123围合形成环形孔124,喷气管13与环形孔124连通,喷嘴14的喷出端141依次穿过座体122与盖体123,而上述的出气孔121均开设于盖体123上。本实施例中,座体122与盖体123之间采用螺钉连接固定,为可拆卸,相比储气盒12的整体式结构,加工比较方便。另外,储气盒12还包括有支座125,该支座125与座体122一体成型或者连接固定,即支座125可以为座体122的一部分,也可以为安装固定于座体122上,该座体122具有夹槽126,喷枪管11至少部分结构位于该夹槽126内,夹槽126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两个侧壁具有与喷枪管11的圆柱面142配合的圆弧面,而夹槽126的顶壁则为座体122的外表面,当将喷枪管11伸入该夹槽126内时,两个侧壁部分包裹喷枪管11圆柱面142,且其顶壁与喷枪管11圆柱面142接触,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形成储气盒12与喷枪管11之间的连接固定关系,且安装稳定性比较好。
29.参见图1以及图3,优化上述实施例,喷嘴14的喷出端141具有圆柱面142,座体122与盖体123均贴合密封该圆柱面142。储气盒12的环孔为圆柱型,该环孔与喷嘴14的圆柱面142刚好匹配,形成密封关系,可以保证环形孔124在该处的密封性能。基于这种结构,盖体123与座体122在对应环孔处断开不接触,两者之间具有间隙,而该间隙可以采用喷嘴14的圆柱面142进行密封。具体地,盖体123包括端盖部127以及凹台部128,端盖部127为平板结构,出气孔121均开设于端盖部127上,凹台部128由端盖部127的中间向座体122延伸形成,凹台部128的中间为通孔,以供喷嘴14的喷出端141穿过;而座体122包括凸台部129,该凸台部129与凹台部128相对设置,凸台部129也具有通孔,也供喷嘴14的喷出端141穿过,凹台部128以及凸台部129均与喷嘴14的圆柱面142之间密封,可以在凹台部128与凸台部129的通孔内壁上均开设有密封槽,且在密封槽内填充密封圈,另外凸台部129与凹台部128之间并不接触,两者之间具有间隙,即环形孔124在该处具有环形的缺口,且该缺口通过喷嘴14的圆柱面142密封。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环形孔124的空间最大化(储气盒12整体尺寸比较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座体122与盖体123的接缝靠近各出气孔121,且保证密封性
能。
30.参见图2以及图4,继续优化上述实施例,各出气孔121为斜孔,具体是向喷出端141的喷口倾斜,假定盖体123的端盖部127与喷嘴14的喷出部垂直,则出气孔121的倾斜角度与端盖部127之间的角度范围为30

90度,具体是根据出气孔121与喷嘴14之间的距离来选择,距离越大,该角度越小。对于出气孔121的布置方式,其围合形成至少三圈圆环,各圈圆环均包绕喷嘴14的喷出端141,即喷出端141位于各圈圆环的环心位置,且相邻的两圈圆环上的各出气孔121沿径向错开,可以使得出气孔121在设定区域分布比较均匀,另外每一圈圆环上的各出气孔121的倾斜角度相同,而各圈圆环之间的出气孔121倾斜角度有差异。
31.参见图1、图3以及图4,进一步地,喷气管13为两根,两根喷气管13并排设置且均固定在连接法兰16上,另外两根喷气管13的出气口均以环形孔124的切向与储气盒12连通。本实施例中,两根喷气管13同时向环形孔124内喷入空气,且由于环形孔124整体呈圆环状,两个出气口均以切向伸入环形孔124内,即两个出气口位于环形孔124的同一直径上,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从而可以使得两者鼓入环形孔124的空气分布相对均匀,各出气孔121均能够喷出压力相近的空气。喷气管13的出气口的口径要远大于各出气孔121的口径,实际上喷气管13的口径与环形孔124的口径接近,比如喷气管13的口径为环形孔124的口径1/2,或者更大,其更利于环形孔124内气压均衡分布。在优选方案中,两根喷气管13之间均通过加强筋板15隔开,两根喷气管13均通过若干管托架17与加强筋板15连接固定,且每一喷气管13对应的各管托架17均沿加强筋板15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加强筋板15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喷气管13以及喷枪管1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其具有两个固定面,其中一固定面与连接法兰16连接固定,另一固定面与喷枪管11连接固定,且在加强筋板15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若干管托架17,管托架17均具有安装孔,每一喷气管13均依次穿过对应的管托架17,以使喷气管13与加强筋板15之间形成连接固定关系,则两根喷气管13、喷枪管11以及加强筋板15四者均连接固定为一个整体,可以保证喷枪1伸入高温烟道3内部分的结构强度。
32.参见图1、图2、图4以及图5,另外,喷枪1还包括有v型筋板18,该v型筋板18位于喷枪管11的迎风面一侧,而喷气管13、加强筋板15、喷嘴14以及储气盒12均位于喷枪管11的背风面一侧。喷枪管11位于v型筋板18的v型槽内,且v型槽的开口尺寸大于喷枪管11的外径,由此v型筋板18在喷枪管11的迎风面一侧对喷枪管11形成包覆,其端部位置也可与连接法兰16连接固定,而v型槽的内壁则与喷枪管11的圆柱面142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v型筋板18对喷枪管11形成保护作用,高温烟气不会直接冲击喷枪管11,而v型筋板18通过v型结构可以对高温烟气起到导流作用,进一步保证了喷枪1在高温烟道3内部分的结构强度。
33.参见图6以及图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高温烟道3、脱硫塔2以及浓缩装置,高温烟道3与脱硫塔2连接,高温烟道3内的高温烟气进入脱硫塔2内进行湿法脱硫,进而可以生成脱硫废水,通常高温烟道3是将锅炉31或者窑炉内产生的高温烟气导出,依次经过脱硝装置34进行脱硝处理、空预器33以及除尘器35等处理后进入脱硫塔2处理,最后由烟囱32排至外界大气。其中脱硫塔2的出液口与浓缩装置连通,脱硫塔2产生的脱硫废水导入浓缩装置内进行浓缩,而浓缩装置排出的浓缩后脱硫废水则可以通过上述的喷枪1喷入高温烟道3内,通过高温烟道3内的高温烟气进行蒸发结晶,浓缩装置排出的气体又进入脱硫塔2内。本发明中,采用上述的喷枪1将浓缩塔4浓缩的脱硫废水喷入高温烟道3内,而在将浓缩后的脱硫废水喷入高温烟道3之前,脱硫废水先流入三联箱5内,在三
联箱5的澄清池51中进行沉淀净化,澄清池51中的沉淀物通过压滤机6处理后再进行专门处理,比如采用卡车将其转运,而澄清池51中的上层清液则可以喷入高温烟道3内进行蒸发结晶。由此,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实现脱硫废水的零排放。
34.具体地,浓缩装置包括浓缩塔4,主要是用于将脱硫塔2内生成的脱硫废水进行浓缩,其具有脱硫废水进口41与浓缩液出口42,脱硫塔2内产生的脱硫废水可以经由脱硫废水进口41进入浓缩塔4内,而浓缩后的脱硫废水则由浓缩液出口42排出浓缩塔4;在浓缩塔4内设置有浓缩区43,由脱硫废水进口41进入浓缩塔4内的脱硫废水存放在浓缩区43内,而所谓的浓缩区43其实就是浓缩塔4的内部空间,具体是由浓缩塔4的底部向上延伸的一段空间,上述浓缩液出口42位于该浓缩区43的底部,浓缩塔4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渐缩结构14,而浓缩液出口42则为该渐缩结构14的底角处,由此可以方便将浓缩塔4内的脱硫废水排空,而脱硫废水进口41则是位于浓缩塔4的上端,具体是浓缩区43的上端,一般为浓缩塔4的侧壁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另外在浓缩塔4上还设置有高温进气口45与低温出气口46,其中高温进气口45主要是用于向脱硫塔2内导入高温烟道3内的高温烟气,具体是可以采用除尘器35引风机后的高温烟气,通过高温烟气对浓缩塔4内的脱硫废水进行换热浓缩,其设置于浓缩塔4的侧壁,靠近且高于浓缩液出口42,而低温出气口46则是用于排出浓缩过程中浓缩塔4内产生的气体,该气体通常为导入浓缩塔4内的高温烟气(换热后温度降低)与水蒸气,其也应高于浓缩区43,一般位于浓缩塔4的顶部,浓缩塔4的顶部也可以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渐缩结构47,低温出气口46开设于该渐缩结构47的顶角位置,当然这里的低温出气口46排出的气体只是相对于高温进气口45来说温度偏低,并不是指其排出的气体温度比较低;在浓缩塔4的浓缩区43内还设置有气泡发生器48,该气泡发生器48的设置高度与高温进气口45相近,且与高温进气口45连通,即高温进气口45导入浓缩塔4内的高温烟气进入气泡发生器48内,以在浓缩区43内产生大量气泡。本发明中,浓缩区43区别于传统浓缩塔4内脱硫废水存放区,在传统浓缩塔4中,脱硫废水存放区主要是用于存放浓缩后的脱硫废水,但是本发明中脱硫废水不是以喷淋的方式进入脱硫塔2内,而是直接流入浓缩区43内,比如在开始浓缩时,脱硫塔2内的脱硫废水先由脱硫废水进口41流入浓缩区43内,且当浓缩区43内脱硫废水达到一定液位后,才会通过高温进气口45向浓缩塔4内导入高温烟气以浓缩脱硫废水。具体是,当浓缩区43内补充脱硫废水后,气泡发生器48浸没在脱硫废水的底部位置,当通入高温烟气后,气泡发生器48会产生大量的气泡,高温烟气以气泡的形式在脱硫废水内逐渐上浮,且在上浮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与脱硫废水换热,脱硫废水温度升高,进而可以使得脱硫废水中的水分大量蒸发,由低温出气口46排出浓缩塔4,从而达到浓缩脱硫废水的目的。采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保证高温烟气能够与脱硫废水之间充分接触,两者之间没有传导介质,为直接换热,换热效率非常高,另外可以有效避免传统脱硫废水浓缩过程中的结垢问题。一般来说,常规工艺在对脱硫废水进行换热浓缩时,应避免在浓缩过程中产生气泡,尤其是进行喷淋浓缩时,通常还需要设置除泡结构来消除气泡,以避免气泡携带有脱硫废水,但是在本发明中,浓缩塔4内采用气泡换热,而排出的气体重新回到脱硫塔2内。
35.优化上述实施例,在浓缩区43内还设置有气泡缓冲板49,该气泡缓冲板49水平分隔浓缩区43,且在气泡缓冲板49上均布有若干透气孔,气泡沿脱硫废水上浮过程中需要穿过对应的透气孔,则表明透气孔的尺寸要大于气泡发生器48上的气孔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气泡缓冲板49水平布置,气泡缓冲板49将浓缩区43分隔为上下两个空间,当然在气泡缓冲
板49为多个时,则各气泡缓冲板49沿浓缩区43纵向依次间隔设置,由此当气泡缓冲板49为n个时,则将浓缩区43分隔为n+1个,在优选方案中,气泡缓冲板49为三个,则三个气泡缓冲板49将浓缩区43分为四个空间,透气孔沿每一气泡缓冲板49的横截面均匀分布,气泡发生器48产生的大量气泡沿脱硫废水上浮,需要依次经过各气泡缓冲板49上的透气孔,且当气泡比较多时,各气泡需要依次通过对应的透气孔,进而可以延缓气泡的上浮时间,以使高温烟气与脱硫废水之间能够充分换热。
36.继续优化上述实施例,高温进气口45也设置有多个,各高温进气口45沿浓缩区43底部周向均匀布置,实际上就是沿浓缩塔4的周向均匀布置,而气泡发生器48也沿浓缩塔4的横截面布置,其布置方式与气泡缓冲板49相近,各高温进气口45均与气泡发生器48连通,即表明气泡发生器48是由多个方向进气,另外在气泡缓冲板49上也均布有若干气泡孔,具体是沿浓缩区43的横截面均匀分布,进而可以使得气泡发生器48在浓缩区43的整个横截面上均能够产生气泡,以避免气泡产生位置过于集中,无法对浓缩区43内的脱硫废水均衡换热。本发明中,气泡发生器48设置于浓缩区43靠近底部的位置,具体为浓缩区43的渐缩结构的顶部位置,比如浓缩区43的渐缩结构为倒锥体时,则气泡发生器48位于该倒锥体的顶面位置,当然脱硫废水能够穿过该气泡发生器48进入渐缩结构14对应区域。通常,脱硫废水在浓缩区43内会形成一定的沉降,当浓缩液出口42没打开时,脱硫废水的沉降物会集中在浓缩区43的渐缩结构对应区域内,另外由于气泡发生器48与高温进气口45相连,则气泡发生器48周围的温度在浓缩塔4中最高,即该区域范围内的脱硫废水浓缩效率最高,进而导致位于浓缩区43底部处的脱硫废水浓度非常高,由此可以将浓缩区43内的脱硫废水浓缩一段时间后,其底部的脱硫废水浓度高于其上部的浓度,具体是沿脱硫废水液面高度方向,脱硫废水的浓度越来越低,进而可以打开浓缩液出口42一段时间,将底部高浓度的脱硫废水排出,然后关闭浓缩液出口42,则低浓度脱硫废水向气泡发生器48流动,同时继续向浓缩区43内投放新的脱硫废水,如此周期循环可以使得浓缩区43内的脱硫废水逐渐浓缩至要求浓度,最后由浓缩液出口42排出。
37.针对上述的浓缩方式,可以将浓缩区43设置三个液位,由上至下依次为满液位、中液位以及低液位。其中,满液位为浓缩区43内存放脱硫废水的最高液位,当开始通气浓缩时浓缩区43内的脱硫废水液位以及添加新液(新的脱硫废水)后的液位均为满液位;而中液位则是浓缩区43内脱硫废水浓缩后需要排放下部高浓度脱硫废水时的液位,即当浓缩区43内脱硫废水由满液位降至中液位后,浓缩液出口42打开并排出底部的高浓度脱硫废水;低液位则为浓缩区43内高浓度脱硫废水排放后的液位,即当浓缩区43内的脱硫废水由中液位降至低液位时,关闭浓缩液出口42,同时打开脱硫废水进口41,向浓缩区43内补充新液至满液位,此时浓缩塔4内的浓缩周期完成。当然这里的满液位、中液位以及低液位均通过液位传感器410来检测,以控制相应动作,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本发明中,浓缩塔4采用间歇式进液、排液,并通过液位传感器控制进液量、排液量,其中浓缩倍率=(排液量/(蒸发量+排液量),其中蒸发量为满液位与中液位之间的差值,排液量则为中液位与低液位之间的差值,由此整个过程不但浓缩倍率可控,而且非常方便。
38.参见图7,在优选实施例中,浓缩塔4的高温进气口45与高温烟道3连通。具体是,高温进气口45与除尘器35后的高温烟道3连通,即除尘器35与脱硫塔2之间的高温烟道3,在经过除尘器35净化除尘后的高温烟气可通过高温进气口45进入浓缩塔4内。本实施例中,在除
尘器35与脱硫塔2之间的高温烟道3内设置有风机36,通过风机36将高温烟气导入脱硫塔2内湿法脱硫,同时在该段高温烟道3还连接有支管37,该支管37延伸至高温进气口45,且在该支管37内设置有另一风机371,由此除尘器35排出的高温烟气一部分可直接进入脱硫塔2内,一部分可经由支管37进入浓缩塔4内与脱硫废水换热,当然支管37内的风机371应采用加压风机,以使高温进气口45处的烟气压力应高于低温出气口46处的气体压力。一般来说,除尘器35为静电除尘器35与布袋除尘器35,经过除尘器35净化后的高温烟气中颗粒物含量非常低,其温度可达110℃左右,而脱硫塔2排入浓缩塔4内的脱硫废水温度一般为45℃,即在浓缩塔4中,采用110℃左右的高温烟气与45℃的脱硫废水直接换热,减少了能量损失,且两者之间的温差比较大,不但换热效率高,而且提高了烟气热量利用率。另外,在浓缩塔4内设置有温度计411,用于检测浓缩塔4内各区间的温度,比如在浓缩塔4的顶部靠近低温出气口46处检测浓缩塔4排出气体的温度,在浓缩区43靠近气泡发生器48处检测浓缩换热时,气泡发生器48附近的脱硫废水温度,必要时还应该检测高温进气口45处高温烟气的温度,通过检测这些位置的温度,可以用于判断浓缩塔4内气泡与脱硫废水之间的换热情况,进而可以用于调整支管37内高温烟气的流量,保证浓缩效率。继续优化该实施例,浓缩装置设置两组,两组浓缩装置连接方式为并联,两者的高温进气口45、低温出气口46、脱硫废水进口41以及浓缩液出口42的连接布置均相同,均与零排放系统中的对应管路连接,两组浓缩装置可以采用两种工作模式,一种为一备一用,其中一组浓缩装置工作时,另一组浓缩装置不工作,可以用于维护或者清理,保证零排放系统能够持续工作;在另外一种工作模式中,具体为脱硫塔2中的脱硫废水排放量比较多时,两组浓缩装置同时工作,以快速浓缩脱硫塔2中产生的脱硫废水,保证浓缩效率。
39.进一步地,零排放系统还包括团聚复合剂制备装置7,浓缩液出口42排出的脱硫废水经过三联箱5处理后导入团聚复合剂制备装置7内,即三联箱5中澄清池51的上清液导入团聚复合剂制备装置7内,将脱硫废水与团聚复合剂按质量百分比混合,以制备出团聚复合溶液,然后采用喷枪1将团聚复合溶液喷入高温烟道3内,这里的高温烟道3是指除尘器35之前,即为锅炉31或者窑炉与除尘器35之间的高温烟道3,具体为在脱硝装置34的前后高温烟道3均设置有喷枪1,将团聚复合溶液喷入脱硝装置34的前后烟道内,脱硝装置345前高温烟道3内高温烟气的温度可达400~500℃,脱销装置8后高温烟道3内高温烟气的温度可达330~360℃,当将团聚复合溶液喷入该温度范围内的高温烟道3内后可极速蒸发,水分蒸发为水蒸气随烟气进入除尘器35或脱硫塔2或排入大气中。团聚复合液中的各种盐分绝大部分随粉煤灰进入除尘器35被收集,极少部分进入脱硫塔2内(可忽略不计)。其中团聚复合溶液一方面可以抑制脱硫废水中的cl离子活性,解决了脱硫废水在高温烟道3内蒸发对高温烟道3及设备的腐蚀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捕集高温烟气中的so3或者其它颗粒物,以净化高温烟气。基于此情况,脱硝装置34后烟道内的空预器33就可以采用低成本材料q355,防腐成本比较低。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