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08181发布日期:2021-03-26 18:1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液体雾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体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雾化是指通过储液盖或用高速气流使液体分散成微小液滴的操作。液体雾化的方法有压 力雾化,转盘雾化,气体雾化及声波雾化等。指使液体经过特殊装置化成小滴,成雾状喷射 出去。雾化是一种改变使用者吸入液体的有效途径。现在雾化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和香薰领域。
3.但是现有的雾化装置存在一些问题:
4.1、虽然现有市场上有一些基于流体力学原理的油液喷雾头设计,但雾化精细度不足, 对油液的消耗量大,目前市面上的雾化装置喷出的液滴颗粒大,容易下沉掉落,无法在空中 维持,从而导致气味持续不足。
5.2、现有雾化装置没有设置倾倒保护装置,当雾化装置倾倒时,储液瓶中的液体马上会 经过雾化通道和出气口流出,引起液体污染,造成液体的浪费。
6.因此现在提出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雾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雾化精细度,防倾倒后液体外流的液体雾化装置。
8.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液体雾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气泵、喷 雾芯、储液盖和储液瓶,所述喷雾芯一端与气泵连接,另一端与储液瓶中设置的吸管连接, 所述喷雾芯内部设置有贯穿喷雾芯的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为多级结构,第一气 体通道内径由与气泵连接一端到与吸管连接一端逐级减小,所述储液盖底部与储液瓶盖合, 所述喷雾芯与吸管连接一端置于储液盖内,所述储液盖内上部为第二气体通道,所述第二气 体通道内部设置有阻流结构,所述阻流结构用于减缓气体和液体流速,所述储液盖顶部设置 有第一出气口。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1、喷雾芯一端与喷雾装置中设置的气泵连接, 另一端与喷雾装置中设置储液瓶中的吸管连接,气泵将气体吹进喷雾芯内部的第一气体通道 中,喷雾芯内部的第一气体通道采用多级结构,第一气体通道宽度内径由喷雾芯与气泵连接 的一端到喷雾芯与吸管连接一端逐级减小,第一气体通道不断窄化,从而增加气体流速,根 据流体力学中伯努利原理,流过吸管顶部管口的气体流速大、压强小,储液瓶中气体压强大, 从而储液瓶中的液体就沿吸管升上来,从吸管顶部管口流出,相对于传统的喷雾芯内部气体 通道内径大小一致,本喷雾芯中气体流速逐级加快,喷雾装置中的液体受到高速的气流冲击, 被喷成雾状,从而提高雾化精细度,雾化精细度提高,相对于传统的雾化装置,本雾化装置 喷出的液滴更小,质量更轻,可在空中悬浮不下沉,使得气味持续时间更久。
10.2、被喷成雾状的液体经过储液盖上部的第二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中设置有阻流结 构,阻流结构减缓喷雾芯中喷出的雾化后的液体流速,让雾化的液体缓慢有效的从第一出气 口排出。
11.3、当雾化装置发生倾斜,储液瓶中的液体流到第二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的阻流结 构减缓液体流速,防止液体直接通过第一出气孔流出。
12.进一步,所述阻流结构包括第二气体通道中设置的挡板和储液盖内顶面设置的第二凹 槽,所述挡板底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一周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凹槽底面 设置有气体通孔,所述第二凹槽一周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第二环形凹 槽底面并贯穿储液盖顶面。
13.有益效果:被喷成雾状的液体经过储液盖上部的第二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中设置有 挡板,挡板底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一周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凹槽底面设置有 气体通孔,储液盖内顶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一周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从而将 第二气体通道分为多空间,形成像迷宫一样的第二气体通道,以减缓喷雾芯中喷出的雾化后 的液体流速,让雾化的液体缓慢有效的从第一出气口排出。当雾化装置发生倾斜,储液瓶中 的液体流到第二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的多空间结构减缓液体流速,第二气体通道中的挡 板和第二凹槽挡住液体防止液体直接通过第一出气孔流出。
14.进一步,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多级结构,相邻两级之间连接处为锥面。
15.有益效果:两级之间连接处由第一气体通道内径大的一级向第一气体通道内径小的一级 倾斜,即两级之间连接处为锥面,气体在从内径大的一级的第一气体通道流向内径小的一级 的第一气体通道时,不会因为撞击两级之间连接处的平面而回流,影响气体流速。
16.进一步,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出雾口靠近储液盖的内壁。
17.有益效果:当储液瓶内的液体沿吸管升上来,从吸管顶部管口流出,受到高速的气流的 冲击,被喷成雾状,并与气体混合从喷雾芯的出雾口排出,出雾口正对并靠近储液盖的内壁, 混合了气体的液体撞击在储液盖的内壁上,使液体散发更彻底。
18.进一步,所述喷雾芯与吸管顶部连接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底部设 置有通孔,所述吸管顶部置于第三凹槽中,吸管顶面与第三凹槽底面紧密贴合,吸管的管口 与通孔相对,所述通孔连接部分的第一气体通道的内径大于相邻的气体流入方向的第一气体 通道内径和所述吸管的内径。
19.有益效果:吸管顶部置于第三凹槽中,在安装时起到限位的作用,吸管顶面与第三凹槽 底面紧密贴合,保证储液瓶中的液体能沿吸管上升到气体通道中,并防止储液瓶中的液体沿 吸管上升到第一气体通道中时从吸管顶部溢出,通孔连接部分的第一气体通道的内径设置成 大于相邻的气体流入方向的第一气体通道内径,是为了防止储液瓶中的液体能沿吸管上升到 第一气体通道部分的第一气体通道内径过小造成,液体雾化不充分,所述通孔连接部分的第 一气体通道的内径大于所述吸管的内径,保证储液瓶中的液体沿吸管上升到气体通道后都能 受到气体通道中的气体高速的冲击,被喷成雾状,从而提高雾化精细度。
20.进一步,所述壳体上部为上盖,所述上盖顶面对应排管位置设置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 一出气口上设置有竖直的排管,所述排管位于上盖中,排管底部通过设置在第一出气
口上的 密封塞和第一出气口紧密连接,排管顶部设置在第二出气口内,上盖对应排管两侧设置有第 四凹槽,排管两侧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位于第四凹槽中,第一凸部上连接有竖直 的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第四凹槽连接,所述储液盖顶面设置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一出气 口位于第五凹槽槽底一侧,所述上盖与储液盖连接处设置有与第五凹槽对应的第二凸部。
21.有益效果:上盖的第二出气口处设置有排管,排管两侧设置有弹簧,初始安装时,排管 顶面低于第二出气口顶面,排管的下端伸出,位于上盖外,当储液盖安装到壳体中时,第二 凸部与第五凹槽配合,保证排管和第一出气口相对,第二凸部与第五凹槽嵌合后将排管由下 而上顶起,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排管与第一出气口紧密接触,保证两者的密封性,防止液 体的外溢。进一步,所述储液盖两侧设置有嵌合槽,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储藏室,所述储藏室 用于安装储液瓶和储液盖,所述储藏室内侧对应嵌合槽位置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嵌合槽 卡接,所述壳体一侧面为翻盖,所述翻盖用于打开储藏室。
22.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喷雾装置中储液瓶的安装方式都采用上下形式取出,本方案通过 水平抽拉的形式取出,安装储液瓶和储液盖时,打开翻盖,储液盖侧面的卡块对准储藏室内 侧的嵌合槽,将连接在一起的储液盖和储液瓶推入储藏室,卡块与嵌合槽卡接固定,关上翻 盖,从而储液盖和储液瓶稳定安装在壳体内,需要取出储液盖和储液瓶时,只需要打开翻盖, 水平抽出储液盖和储液瓶即可,更加人性化、操作更便捷。
23.进一步,所述储藏室底部设置有提示灯,所述翻盖上设置有竖直长通孔。
24.有益效果:提示灯照亮储液瓶,透出液位高度,通过翻盖上设置的竖直长通孔,可以直 接看到储液瓶中的液体液位高度,从而判断液体的剩余量。
25.进一步,所述储液瓶包括储液瓶瓶体和储液瓶瓶口,所述储液瓶瓶口设置有外螺纹,所 述储液盖底部设置与储液瓶瓶口相配合的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内壁设置有可与外螺纹螺 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储液瓶瓶口外侧设置有第七凹槽,所述第六凹槽内部设置有与第七凹 槽对应的第八凹槽,所述第八凹槽中设置的v型弹片,所述v型弹片固定于第八凹槽底部的 一端为固定弹片,位于第八凹槽外的另一端为止回弹片,所述止回弹片在储液瓶瓶口和储液 盖螺纹连接时与第七凹槽卡接。
26.有益效果:储液瓶与储液盖为分体式设计,二者之间的装配靠储液瓶瓶口设置的外螺纹 和储液盖底部设置的第六凹槽内壁上的内螺纹螺纹连接,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将储液瓶和储 液盖拧紧,同时止回弹片与第七凹槽卡接锁死,从而储液瓶和储液盖锁紧,无法拧开,可以 起到防止外螺纹和内螺纹松脱的作用,并且保护储液瓶与储液盖不被分开,达到储液瓶和储 液盖一次性使用的目的,防止被仿冒和密封不紧密造成储液瓶中液体挥发或者被污染。
27.进一步,所述第七凹槽设置在储液瓶瓶口外侧的外螺纹上,所述第八凹槽设置在储液盖 的第八凹槽内侧的内螺纹上,所述第八凹槽在储液瓶瓶口和储液盖螺纹连接并拧紧时正对第 七凹槽。
28.有益效果:所述第七凹槽设置在储液瓶瓶口外侧的外螺纹上,所述第八凹槽设置在储液 盖的第五凹槽内侧的内螺纹上,而非把第七凹槽设置在储液瓶瓶口外侧的外螺纹顶部或者底 部,第八凹槽设置在储液盖的第五凹槽内侧的内螺纹顶部或者底部,从而避免需要将储液瓶 瓶口和储液盖底部设计的更长,节约了生产成本。第八凹槽在储液瓶瓶口和
储液盖螺纹连接 并拧紧时正对第七凹槽,保证此时v型弹片的止回片真好卡入第七凹槽。
附图说明
29.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液体雾化装置的剖面图;
30.图2是实施例中一种液体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实施例中一种液体雾化装置的喷雾芯的剖面图;
32.图4是实施例中一种液体雾化装置的第二气体通道的局部示意图;
33.图5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4.图6是实施例中一种液体雾化装置的储液盖、储液瓶和喷雾芯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是实施例一中一种液体雾化装置的储液盖和储液瓶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36.图8是实施例一中一种液体雾化装置的储液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是沿图7中b

b线的剖视图;
38.图10是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9.图11是实施例中一种液体雾化装置分别装四种液体雾化后的液体的颗粒直径的概率分 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气泵2、喷雾芯3、储液盖4、储液瓶5、吸管 6;
41.上盖101、翻盖102、第二出气口103、排管104、第四凹槽105、第一凸部106、弹簧 107、密封塞108、第二凸部109、磁吸接口1010、储藏室1011;
42.第一气体通道301、第三凹槽302、通孔303;
43.第二气体通道401、挡板402、第一凹槽403、第二凹槽404、第一环形凹槽405、气体 通孔406、第二环形凹槽407、第一出气口408、蜂窝状凹槽409、第五凹槽4010、嵌合槽 4011、第六凹槽4012、内螺纹4013、第八凹槽4014、v型弹片4015、固定弹片4016、止回 弹片4017;
44.储液瓶瓶体501、储液瓶瓶口502、外螺纹503、第七凹槽504。
45.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液体雾化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气泵 2、喷雾芯3、储液盖4和储液瓶5。
46.所述喷雾芯3一端与气泵2连接,另一端与储液瓶5中设置的吸管6连接,喷雾芯3与 气泵2连接的一端的侧面一周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气泵2的出气口内设置的第 一卡槽卡接,所述喷雾芯3内部设置有贯穿喷雾芯3的第一气体通道301,所述第一气体通 道301为多级结构,第一气体通道301内径由与气泵2连接一端到与吸管6连接一端逐级减 小,相邻两级之间连接处为锥面,本实施例以五级为例,如图3所示。所述储液盖4底部与 储液瓶5盖合,所述喷雾芯3与吸管6连接一端置于储液盖4内,所述喷雾芯3中部侧面一 周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储液盖4的侧面设置的第二卡槽卡接,所述第一气体通 道301的出雾口正对并靠近储液盖4的内壁。所述喷雾芯3与吸管6顶部连接一端的底部设 置有第三凹槽302,所述第三凹槽302底部设置有通孔303,所述吸管6顶部置于第三凹槽 302中,吸管6顶面与第三凹槽302底面紧密贴合,吸管6的管口与通孔303相对,所述通 孔303连接部分的第一气体通道301的内径大于相邻的气体流入方向的第一气体通道301内 径。
47.如图4所示,所述储液盖4内上部为第二气体通道401,所述第二气体通道401内部设 置有阻流结构,所述阻流结构用于减缓气体和液体流速,所述阻流结构包括第二气体通道401 中设置的挡板402和储液盖4内顶面中部设置的第二凹槽404,所述挡板402底面中部设置 有第一凹槽403,所述第一凹槽403一周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405,第一凹槽403底面设置 有气体通孔406和若干蜂窝状凹槽409,蜂窝状凹槽409对喷雾芯3喷出的气体进行消音, 减少雾化装置的杂音,所述第二凹槽404一周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407,所述第二环形凹槽 407底面设置有贯穿储液盖4顶面的第一出气口408。
48.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壳体1上部为上盖101,所述上盖101顶面对应排管104位置 设置有第二出气口103,所述第一出气口408上设置有竖直的排管104,所述排管104位于 上盖101中,排管104底部与第一出气口408紧密连接,排管104顶部设置在第二出气口103 内,上盖101对应排管104两侧设置有第四凹槽105,排管104两侧设置有第一凸部106, 所述第一凸部106位于第四凹槽105中,第一凸部106上连接有竖直的弹簧107,所述弹簧 107另一端与第四凹槽105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储液盖4顶面设置有第五凹槽4010,所 述第一出气口408位于第五凹槽4010槽底一侧,所述上盖101与储液盖4连接处设置有与 第五凹槽4010对应的第二凸部109。所述壳体侧面设有磁吸接口1010,所述磁吸接口1010 用于液体雾化装置的磁吸充电。如图6所示,所述储液盖4两侧设置有嵌合槽4011,如图1 所示,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储藏室1011,所述储藏室1011用于安装储液瓶5和储液盖4, 所述储藏室1011内侧对应嵌合槽4011位置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嵌合槽4011卡接,所 述壳体1一侧面为翻盖102,所述翻盖102用于打开储藏室1011。所述储藏室1011底部设 置有提示灯,所述翻盖102上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形状为圆角矩形,提示灯 照亮储液瓶5,透出液位高度,通过翻盖102上设置的透明的观察窗可以直接看到储液瓶5 中的液体液位高度,从而判断液体的剩余量。
49.如图7所示,所述储液瓶5包括储液瓶瓶体501和储液瓶瓶口502,所述储液瓶瓶口502 设置有外螺纹503,所述储液盖4底部设置与储液瓶瓶口502相配合的第六凹槽4012,所述 第六凹槽4012内壁设置有可与外螺纹503螺纹连接的内螺纹4013,如图8所示,所述储液 瓶瓶口502外侧外螺纹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七凹槽,如图9所示,储液盖4的内螺纹4013上 设置有与第七凹槽504对应的第八凹槽4014,第八凹槽4014中设置的v型弹片4015,所述 第八凹槽4014设置在储液盖4的第八凹槽4014内侧的内螺纹4013上,所述第八凹槽4014 在储液瓶瓶口502和储液盖4螺纹连接并拧紧时正对第七凹槽504,如图10所示,所述v 型弹片4015采用胶水粘合固定于第八凹槽4014底部的一端为固定弹片4017,位于第八凹槽 4014外的另一端为止回弹片4017,所述v型弹片4015采用金属v型弹片4015,金属v型弹 片4015,弹性好,使用寿命长。
50.工作原理:喷雾芯3一端与喷雾装置中设置的气泵2连接,另一端与喷雾装置中设置储 液瓶5中的吸管6连接,气泵2将气体吹进喷雾芯3内部的第一气体通道301中,喷雾芯3 内部的第一气体通道301采用多级结构,第一气体通道301宽度内径由喷雾芯3与气泵2连 接的一端到喷雾芯3与吸管6连接一端逐级减小,第一气体通道301不断窄化,从而增加气 体流速,根据流体力学中伯努利原理,流过吸管6顶部管口的气体流速大、压强小,储液瓶 5中气体压强大,从而储液瓶5中的液体就沿吸管6升上来,从吸管6顶部管口流出,相对 于传统的喷雾芯3内部气体通道内径大小一致,本喷雾芯3中气体流速逐级加快,喷雾装置 中的
装时,排管104顶面低于第二出气口103顶面,排管104的下端伸出,位于上盖101外,当 储液盖4安装到壳体1中时,第二凸部109与第五凹槽4010配合,保证排管104和第一出 气口408相对,第二凸部109与第五凹槽4010嵌合后将排管104由下而上顶起,在弹簧107 的反作用力下,排管104与第一出气口408紧密接触,保证两者的密封性,防止液体的外溢。
61.在储液瓶5的外螺纹503拧进储液盖4的内螺纹4013第一牙的过程中储液瓶5的外螺 纹503的大径将v型弹片4015的止回弹片4017压入第八凹槽4014中,从而不影响后续外 螺纹503的拧进,当储液瓶瓶口502上部与储液盖4的第六凹槽4010底部紧密配合时,储 液瓶5外螺纹503上的第七凹槽504对准v型弹片4015,v型弹片4015的止回弹片4017 回弹并卡住第七凹槽504。当外螺纹503和内螺纹4013松脱的扭力小于v型弹片4015的止 回弹片4017的屈服强度时,可以起到防止外螺纹503和内螺纹4013松脱的作用,并且保护 储液瓶5与储液盖4不被分开。当储液盖4逆向旋转一定角度,第七凹槽504挤压v型弹片 4015的止回弹片4017,储液瓶5与储液盖4被强行分开,从而导致储液盖4的第八凹槽4014 中的v型弹片4015被破坏,从而影响储液瓶5与储液盖4的密封连接,进而导致储液瓶5 与储液盖4无法使用,达到一次性使用的目的,防止被仿冒。
6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 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 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 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 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