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料拦截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4279发布日期:2020-12-18 13:5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料拦截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滤料拦截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曝气滤池是污水处理中常用到的工艺,滤池中的装填的滤料可以过滤污水中大量的固体悬浮物并吸附去除部分污染物,滤料的种类和多少是决定滤池去除作用的重要因素。

在污水处理中,根据水流方向将曝气滤池的类型分为上向流曝气滤池和下向流曝气滤池。其中,上向流曝气滤池应用最广泛。为了保证滤料与污水的接触面积,滤池中使用的滤料都具有颗粒小、轻质等特点,例如陶粒、活性炭等。

目前,上向流曝气滤池中的出水渠都建在池子边缘或中间较高的位置。上向流的污水经过滤料的作用后溢流到出水渠中,进而排出池外。但普通的出水渠有以下缺点:

一、滤料流失严重,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成本。在气和水都是向上流动的过程中,轻质滤料会随气泡上升,随水流溢流到出水渠中并排出,这就使得滤料流失,若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拦截,就需要不断补充滤料以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因而提高了污水处理成本。

二、滤料拦截方式简单,拦截效果不理想。在已建成的滤池中,普遍想到的防止滤料跑料的方法是在出水口增加孔径较小的滤网,滤网多为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但因污水中含有较多的腐蚀性物质和悬浮物,所以容易造成滤网堵塞或金属滤网的腐蚀,需要定期更换或人工清扫,增加了人工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滤料拦截装置及系统,减少滤料的流失量和向污水中补加的滤料量,提高滤料的拦截效果,降低人工拦截的技术难度、拦截成本及拦截工艺复杂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滤料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水渠,其用于接收并排放经过滤料处理后的污水;

挡板,其用于改变所述出水渠处上升液体的流动方向从而使得上升的所述滤料受到阻挡而下沉,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出水渠旁边;以及

连接部件,其用于连接所述出水渠和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出水渠和所述挡板之间且不阻挡所述滤料的通过;

其中,所述挡板的顶端低于所述出水渠的顶端边缘,所述挡板顶端与所述出水渠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挡板底端与所述出水渠的水平距离,所述挡板自底端至顶端偏离竖直方向并向远离所述出水渠顶端的方向倾斜,所述挡板的底端低于所述出水渠的底端,且所述挡板之间和所述挡板与所述出水渠之间的间隙均大于所述滤料的粒径,在俯视方向上,所述挡板与所述出水渠之间无空隙。

优选的,所述挡板中至少有两个分布在所述出水渠两侧。

优选的,所述出水渠一侧的挡板底端超出另一侧挡板底端所在的竖直直线并向所述另一侧挡板延伸。

优选的,所述出水渠一侧的挡板底部向水平方向弯折,弯折部分与水平线的夹角为锐角且小于未弯折部分与水平线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出水渠的端面底部为圆弧形或多边形。

优选的,所述出水渠底部无直角。

优选的,所述出水渠的顶部向内部弯折,弯折部分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优选的,所述挡板顶端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45~60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滤料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技术方案一中的滤料拦截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降低了滤料的流失,节约了污水处理运行成本,降低了人工拦截滤料的难度和污水处理工艺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滤料拦截系统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中的各部件标记如下:1-出水水位、2-滤池、3-滤料、4-第一挡板、5-出水渠、6-连接部件、7-第二挡板;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滤料拦截系统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滤料拦截系统一的结构,此滤料拦截系统主要包括:出水水位1、滤池2、滤料3、第一挡板4、出水渠5、连接部件6、第二挡板7。

第一挡板4、出水渠5、连接部件6及第二挡板7构成了上述系统中的滤料拦截装置。此滤料拦截装置位于滤池2的液面中部。

出水渠5顶部向内部弯折,弯折部分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外部携带滤料3的污水向出水渠流动时,因挡板的遮挡作用,使得滤料3缺少了向上的作用力,同时受到自身重力作用而下沉,重新进入滤池2内的污水中而被再次利用。出水渠5的端面底部为圆弧形或多边形,同时出水渠5底部无直角。此种出水渠结构设计增加了出水渠和挡板之间的空间,使得滤料更加快速的下落。这种设计还使得滤料3不容易粘附在出水渠外壁上。即使有部分滤料3粘附在出水渠上,也容易受到污水流动的影响而脱离出水渠外壁进入污水中,从而实现滤料3的重复利用。

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7设置出水渠5旁边,两个挡板和出水渠5之间分别设置有连接部件6将挡板与出水渠连接并固定。连接部件可以设置多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而调整。连接部件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连接部件与水平面垂直,同时垂直于挡板。从而使得连接部件6既将出水渠5和挡板固定连接又不会阻挡进入挡板与出水渠5之间的滤料3的下落。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7的顶端均略低于出水渠5的顶端边缘,从而使挡板外部的滤料3在向出水渠移动时由竖直向上的方向转换成水平方向。滤料移动到挡板和出水渠之间时因自身重力作用而下沉,重新回到滤池2内的污水中,不会沿水平方向直接进入出水渠5而流失。为取得最好的滤料拦截效果,挡板顶端和出水渠5顶端边缘的高度差值可以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和调整。第一挡板4顶端与出水渠5的水平距离大于第一挡板4底端与出水渠5的水平距离,第二挡板7顶端与出水渠5的水平距离大于第二挡板7底端与出水渠5的水平距离。即两个挡板自底端至顶端偏离竖直方向并向远离出水渠5顶端的方向倾斜。挡板倾斜的设计一方面增大挡板对于滤料3的拦截面积和提高拦截效果,竖直上升的滤料3遇到倾斜的挡板后下沉而重新进入处理的污水中。另一方面落入挡板和出水渠5之间的滤料3可以沿斜面更好地滑落至滤池2内的污水中。为了更好地拦截滤料3和方便滤料3的滑落,挡板顶端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45~60度。

在俯视方向上,两个挡板与出水渠5之间无空隙,从而使得滤料3不会沿竖直方向上升至出水渠5的顶端。竖直上升的滤料3遇到挡板或出水渠底部被拦截而下沉。滤料3只有绕过挡板才可能接近出水渠。

两个挡板的底端均低于出水渠5的底端,两个挡板之间的距离和挡板与出水渠5之间的间隙均大于滤料3的粒径。从而使得出水渠5和挡板之间的滤料3可以沿出水渠5与挡板之间的间隙下落至两个挡板之间,并沿两个挡板之间的间隙继续下沉至滤池2内的污水中,实现滤料3的重复利用。

第一挡板4的底端超出第二挡板7底端所在的竖直直线并向第二挡板7方向延伸。从而使得随污水流动上升的滤料3遇到第一挡板4的拦截而不会进入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7之间。同时第一挡板4底部未拦截的滤料3上升至第二挡板7时被拦截从而下沉或改变移动方向向第一挡板4移动。最终滤料3遇到第一挡板4并被拦截沿挡板4下落回到滤池2内的污水中。

为了更好地拦截滤料3,第一挡板4的底部向水平方向弯折,弯折部分与水平线的夹角为锐角且小于未弯折部分与水平线的夹角。这种设计增大了第一挡板4对滤料3的拦截面积,同时阻挡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7之间空隙的上升水流和气流,避免上部沉下来的滤料3在空隙间堆积。而且弯折部分与水平线的夹角可以使挡板与出水渠5空隙间沉下来的滤料3顺利返回滤池2内的污水中。实现滤料的重复利用。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滤料拦截系统二的结构,此滤料拦截系统图1的一种特殊情况。当图1中的滤料拦截装置位于滤池2外缘时,即成为图2的结构。图1中第一挡板4的上部与滤池2的侧壁重合,图1中第一挡板4底部向水平方向弯折的部分变成了图2中的第一挡板4。

本实用新型中的挡板数量为多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污水处理的具体情况而设置。当采用图1中的结构时,至少出水渠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降低了滤料的流失,节约了污水处理运行成本,降低了人工拦截滤料的难度和污水处理工艺的复杂度。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于解决其它液体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滤料跑料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