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8459发布日期:2020-11-20 10:4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板式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为板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低温的冷凝液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室和蒸发室两部分组成。加热室向液体提供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促使液体沸腾汽化;蒸发室使气液两相完全分离,这其中包括有板式蒸发器,板式蒸发器是用金属板代替圆管作为传热元件的蒸发装置。这种蒸发器价格便宜甲聚结在板上的垢层容易去除,但板的刚度与强度远低于圆管,为提高金属板的刚度与强度,出现了各种不同结构的加热元件,如螺旋饭加热元件、充胀板加热元件等。

但是,现有的板式蒸发器受板面影响导致蒸发面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当流量增大时蒸发器的蒸发能耗就会提升;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板式蒸发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板式蒸发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板式蒸发器受板面影响导致蒸发面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当流量增大时蒸发器的蒸发能耗就会提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板式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主体,所述蒸发器主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端面封板,所述端面封板的内侧设置有蒸发器外壳体,所述蒸发器外壳体的四周均设置有外固定角杆,所述蒸发器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冷凝排水口,所述冷凝排水口的一侧设置有原料入口,所述蒸发器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浓缩料出口,所述蒸发器主体一侧的上方设置有热源入口,所述蒸发器主体另一侧的下方设置有热源出口,所述蒸发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浓缩蒸发腔,所述浓缩蒸发腔的内部设置有金属蒸发板,且金属蒸发板有多个,所述金属蒸发板的一侧设置有转接管道,所述金属蒸发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所述金属蒸发板的内部设置有热源流动腔,所述热源流动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热源流动腔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接口。

优选的,所述端面封板与蒸发器外壳体和外固定角杆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与金属蒸发板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金属蒸发板与浓缩蒸发腔组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与转接管道通过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金属蒸发板之间可进行组合连接,且金属蒸发板呈水平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冷凝排水口、原料入口和浓缩料出口与端面封板通过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金属蒸发板与聚四氟乙烯涂层通过粘胶剂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蒸发器内部的浓缩蒸发腔中设置有多道金属蒸发板,这些金属蒸发板在内部呈水平放置,板身具有一定的倾角,同时每块板身之间依次向下交错分布,在金属蒸发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通过转接管道将上下两块板身上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进行连通,当原料进入后,因为蒸发器本身是水平放置,而金属蒸发板则存在一定的倾角,油勾股定理可以得出斜边最长的原理,所以可以增大原料与增发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蒸发器的蒸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蒸发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发器主体;2、端面封板;3、外固定角杆;4、蒸发器外壳体;5、冷凝排水口;6、原料入口;7、浓缩料出口;8、热源出口;9、浓缩蒸发腔;10、热源入口;11、金属蒸发板;12、转接管道;13、聚四氟乙烯涂层;14、第一接口;15、第二接口;16、热源流动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板式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主体1,蒸发器主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端面封板2,端面封板2的内侧设置有蒸发器外壳体4,壳体采用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可以有效的减少热量的流失,蒸发器外壳体4的四周均设置有外固定角杆3,对蒸发器整体进行固定,蒸发器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冷凝排水口5,将蒸发所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冷凝排水口5的一侧设置有原料入口6,蒸发器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浓缩料出口7,蒸发器主体1一侧的上方设置有热源入口10,通过热源入口10将蒸汽或是其他热源导入到金属蒸发板11中,蒸发器主体1另一侧的下方设置有热源出口8,蒸发器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浓缩蒸发腔9,浓缩蒸发腔9的内部设置有金属蒸发板11,且金属蒸发板11有多个,金属蒸发板11的一侧设置有转接管道12,用来将金属蒸发板11之间进行连接,实现热源的输送,金属蒸发板11的外表面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13,聚四氟乙烯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可以避免原料粘附在蒸发板表面,金属蒸发板11的内部设置有热源流动腔16,热源流动腔1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接口14,热源流动腔16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接口15。

进一步,端面封板2与蒸发器外壳体4和外固定角杆3通过螺栓连接,增强稳定性。

进一步,热源入口10和热源出口8与金属蒸发板11通过管道连接,便于热源的导入环绕传送,金属蒸发板11与浓缩蒸发腔9组合连接,实现对原料的蒸发浓缩。

进一步,第一接口14和第二接口15与转接管道12通过法兰连接,提升密封性,避免出现泄漏的情况。

进一步,金属蒸发板11之间可进行组合连接,且金属蒸发板11呈水平交错分布,增大与原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蒸发效率。

进一步,冷凝排水口5、原料入口6和浓缩料出口7与端面封板2通过法兰连接,提升装置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金属蒸发板11与聚四氟乙烯涂层13通过粘胶剂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蒸发器主体1上方的原料入口6将原料输送到内部的浓缩蒸发腔9中,在浓缩蒸发腔9的内部设置有多道金属蒸发板11,内部的金属蒸发板11呈水平放置,板身具有一定的倾角,同时每块板身之间依次向下交错分布,在金属蒸发板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口14和第二接口15,通过转接管道12将上下两块板身上的第一接口14与第二接口15进行连通,当原料进入后,通过热源入口10将蒸汽或是其他热源导入到最上方的金属蒸发板11中,当热源进入到蒸发板后,就会沿着热源流动腔16向斜下方流动进入到另一块蒸发中,同时因为蒸发器本身是水平放置,而金属蒸发板11则存在一定的倾角,由勾股定理可以得出斜边最长的原理,所以可以增大原料与蒸发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蒸发器的蒸发效率,最后经过蒸发后的浓缩液从下方的浓缩料出口7排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