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垃圾处理机的油水渣过滤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1870发布日期:2020-12-25 08:1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垃圾处理机的油水渣过滤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垃圾处理机的油水渣过滤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餐厨垃圾就地处理项目经过10多年的发展,自2015年行业进入成熟期,垃圾处理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1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印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的相关装备和技术研发,列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分项之一。将预示着“十三五”期间,餐厨垃圾市场又一次发展机遇。国家层面的《餐厨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化处理条例》已经成文,餐厨垃圾处理市场运营机制也有望进一步明朗,将对进一步规范餐厨垃圾管理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策逐步完善的发展条件下,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但目前的设备往往在解决一种污染后,却产生一种新的污染。当餐厨有机垃圾被破碎并经过初步过滤后的滤液,早年是直接排放的,近几年因为环境要求日益严格,这部分滤液会经过简单的油水分离后排放,实际效果堪忧。这部分滤液呈现多油多颗粒的黏液状,油脂和细微糊状颗粒粘合在一起,如何将油脂与细微固体进行分离,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处理机的油水渣过滤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垃圾处理机的油水渣过滤分离装置,包括滤筒和减速机组,所述滤筒一端安装有减速机组,所述滤筒内安装有螺杆,所述减速机组与螺杆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上固定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外侧固定有毛刷条,所述滤筒远离减速机组一端设置有排渣口,所述滤筒位于排渣口一端的外侧设置有集油筒,所述滤筒位于集油筒处开设有滤油网孔,所述集油筒底端设置有排油口,所述滤筒位于减速机组一端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滤筒位于减速机组一端的底端设置有排水口。

优选的,所述滤筒呈倾斜设置,所述滤筒的倾斜角度设置为30°-60°。

优选的,所述滤筒的倾斜角度设置为45°。

优选的,所述毛刷条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在螺旋叶片外侧,所述毛刷条与滤筒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排渣口、排油口和排水口处均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进料口、排渣口、排油口和排水口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最大程度的完成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废渣进入垃圾处理机进行发酵降解,废油水进入油水分离装置再处理,极大的避免了环境二次污染的可能性;毛刷条与滤筒周边接触,在螺杆旋转的过程中全方位刷洗滤筒的滤油网孔,可保证每次使用完都完成彻底的清洁,彻底解决堵塞的隐患,不会发生堵塞的情况;采用定制毛刷,使用寿命长;同时可每1-2年更换一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筒的剖视图。

图中:1、滤筒;2、进料口;3、毛刷条;4、排渣口;5、滤油网孔;6、排油口;7、螺旋叶片;8、排水口;9、减速机组;10、螺杆;11、固定螺丝;12、集油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垃圾处理机的油水渣过滤分离装置,包括滤筒1和减速机组9,所述滤筒1一端安装有减速机组9,所述滤筒1内安装有螺杆10,所述减速机组9与螺杆10转动连接,所述螺杆10上固定有螺旋叶片7,所述螺旋叶片7外侧固定有毛刷条3,螺旋叶片7顶端固定毛刷条3,以条状形式沿着螺旋叶片7的旋绕方向整体安装,所述滤筒1远离减速机组9一端设置有排渣口4,所述滤筒1位于排渣口4一端的外侧设置有集油筒12,所述滤筒1位于集油筒12处开设有滤油网孔5,所述集油筒12底端设置有排油口6,所述滤筒1位于减速机组9一端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2,所述滤筒1位于减速机组9一端的底端设置有排水口8,所述滤筒1呈倾斜设置,所述滤筒1的倾斜角度设置为30°-60°,所述滤筒1的倾斜角度设置为45°,所述毛刷条3通过固定螺丝11固定在螺旋叶片7外侧,所述毛刷条3与滤筒1内壁相接触,所述进料口2、排渣口4、排油口6和排水口8处均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进料口2、排渣口4、排油口6和排水口8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滤筒1位于位于减速机组9一端设置为端盖,所述端盖与滤筒1之间通过法兰结构连接(可将端盖拆卸,从而可进行拆装更换毛刷条3);利用该滤液中油与细微颗粒质量的不一样,采用运动沉降渗透排出法,高效地分离出油脂和细微固体颗粒;当粘稠的滤液(含细微颗粒、废油、水)进入滤筒1的通道内,螺旋叶片7螺旋输送开始缓慢向前推进;滤筒1的通道呈一定的斜度;此时,游离的废水通过滤筒1下半部分(表面无滤孔)的有轴螺杆10的螺旋顶端的硬质毛刷条3滤出,而与微细颗粒紧密相依的油渣混合物被毛刷条3挡住,继续跟随螺杆10旋转的方向向上推进;滤筒1上半部分的滤油网孔5为目数比细微颗粒小的网筛结构(一般120目),当混合物缓慢且与滤油网孔5大面积接触并向前推进时,由于螺旋叶片7的间距不断缩小、同时轴径的不断变大,导致这部分的油渣被不断压缩,越往前进被压缩的体积就越小,迫使其中的油水通过滤筒1表面的滤油网孔5被强行挤出,进入外层的集油筒12;余下的废渣则继续向上方推进,在废渣出口处聚集再次压缩停留,期间其中的油脂继续由于挤压和重力作用而析出,沿斜锥面向下再进入微孔滤筒1,再进入集油筒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该滤液中油与细微颗粒质量的不一样,采用运动沉降渗透排出法,高效地分离出油脂和细微固体颗粒;当粘稠的滤液(含细微颗粒、废油、水)进入滤筒1的通道内,螺旋叶片7螺旋输送开始缓慢向前推进;滤筒1的通道呈一定的斜度;此时,游离的废水通过滤筒1下半部分(表面无滤孔)的有轴螺杆10的螺旋顶端的硬质毛刷条3滤出,而与微细颗粒紧密相依的油渣混合物被毛刷条3挡住,继续跟随螺杆10旋转的方向向上推进;滤筒1上半部分的滤油网孔5为目数比细微颗粒小的网筛结构(一般120目),当混合物缓慢且与滤油网孔5大面积接触并向前推进时,由于螺旋叶片7的间距不断缩小、同时轴径的不断变大,导致这部分的油渣被不断压缩,越往前进被压缩的体积就越小,迫使其中的油水通过滤筒1表面的滤油网孔5被强行挤出,进入外层的集油筒12;余下的废渣则继续向上方推进,在废渣出口处聚集再次压缩停留,期间其中的油脂继续由于挤压和重力作用而析出,沿斜锥面向下再进入微孔滤筒1,再进入集油筒1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