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装置及花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4072发布日期:2020-12-08 15:2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水装置及花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水装置及花洒。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者对花洒等出水装置的结构美观度和使用体验感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儿童用花洒大多是通过改变外观造型来达到提升趣味性和美观度的目的,视觉冲击性不强、新颖度不够,无法形成充分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出水装置及花洒,其在花洒头内形成动态水龙卷效果并以可视的状态呈现,能够充分地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了解物理现象及提升儿童的观察力;进一步地,还搭配残有留水排出结构和快速拆卸的结构,残留水排出结构能够排出使用完毕之后残留于出水腔内的水流、减小水的停留时间和水垢的积留;快速拆卸结构保证了方便对花洒进行清洗,使得花洒不会因污垢残留而影响美观度和观赏效果,同时,还可降低污垢和滋生的细菌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出水装置,包括:壳体,其内设有出水腔,其壳体壁部分或全部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所述出水腔设有进水道和若干出水孔;导流组件,其装接于进水道处且形成有斜向流道;所述斜向流道引导水流以回旋姿态流入出水腔。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内设有若干绕进水道的中心轴线周向布置的第一斜孔;各所述的第一斜孔形成沿第一方向绕进水道的中心轴线转动的水柱。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二导流件和叶轮;所述第二导流件内设有若干绕进水道的中心轴线周向布置的第二斜孔;所述第二斜孔形成沿第一方向绕进水道的中心轴线转动的水柱;所述叶轮设于第二导流件和出水腔之间,其与第二导流件转动连接,且构造为由第二导流件提供的出水水柱冲击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胶囊状或类胶囊状,其一端设有进水部;所述进水部设有所述的进水道。

进一步地,各所述的出水孔设于壳体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道与壳体自身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且内径小于出水腔的腔径。

一种花洒,其采用如上述所述的出水装置;所述壳体构成了花洒头。

进一步地,还包括手柄;所述壳体设有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与手柄密封地螺接或旋转卡接,其内形成有所述的进水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彼此密封拼接且固定的面盖和本体;所述面盖设有所述的出水孔;所述本体设有所述的进水接头。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抵接组件;所述手柄内壁设有第一卡接凸起;所述进水接头外壁设有与第一卡接凸起卡接的第一旋转卡块;所述弹性抵接组件滑接于手柄内且沿轴向弹性作用于手柄内壁和进水接头之间以在第一旋转卡块和第一卡接凸起卡接到位时形成轴向相抵并阻止其彼此沿轴向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部,以在第一旋转卡块和第一卡接凸起卡接到位时限制第一旋转卡块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一卡接凸起旋转错开;所述弹性抵接组件相对手柄止转,其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在第一旋转卡块和第一卡接凸起卡接到位时与第一旋转卡块抵接且形成斜面配合,以限制第一旋转卡块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相对第一卡接凸起旋转错开;所述斜面配合被构造为允许在施力状态下驱使第一旋转卡块相对第一卡接凸起沿第三方向旋转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内具有第一抵接部;所述弹性抵接组件包括滑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滑套与手柄内壁止转滑接,其朝向进水接头的一端设有所述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作用于第一抵接部和滑套背向进水接头的一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泄流组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手柄内设有第一进水通道、第二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连通进水管路;所述第二进水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进水通道和斜向流道;所述排水通道延伸至手柄底端且连通大气;所述泄流组件轴向滑接于手柄内且由第二弹性件沿轴向抵接,其在第一进水通道进水时受水压作用封堵排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的连通,在第一进水通道断水时受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复位作用移动至开启排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的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通水管,其固定套接于手柄内且一端与进水接头密封插接;进水管,其固定套接于手柄内且一端与通水管密封套接,另一端伸出手柄并连通进水管路,其外壁与手柄内壁间隔形成第一间隙且侧壁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第一间隙连通形成排水通道;所述泄流组件滑动封堵或开启排水孔以切换启闭排水通道与第二进水通道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内壁和通水管内壁分别设有第二抵接部和第三抵接部;所述泄流组件包括:活塞,其套接于进水管内且位于第二抵接部和通水管的端面之间,其内设有第一过水孔且孔壁上设有朝向进水管的进水口的承压面,所述第一过水孔连通通水管内管道并形成所述的第二进水通道;密封套,其固定套设于活塞的外壁,且滑动于第二抵接部和通水管的端面之间,其移动至抵接于通水管的端面时封堵排水孔与第二进水通道的连通;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三抵接部和密封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抵接部为隔设于进水管内管道内的隔片;所述隔片上设有连通进水管内管道的第二过水孔和朝活塞内延伸的导水柱;所述第二过水孔与进水管的进水口之间连通形成第一进水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内壁设有第二卡接凸起;所述进水管外壁设有与第二卡接凸起旋转卡接的第二旋转卡块;所述通水管的外壁设有第四抵接部和第五抵接部,通水管在手柄内装设到位时,所述第四抵接部抵接于进水接头的底端,所述第五抵接部抵接第二旋转卡块并限制第二旋转卡块相对第二卡接凸起轴向移动及转动错开。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的出水装置,壳体壁部分或全部呈透明或半透明装,因此,用户可以清洗地观察到形成于导流组件内部的水龙卷现象,整个出水装置清新、美观,易于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在将该出水装置作为一特殊用途(如儿童用水龙头或花洒)的使用时,水龙卷现象的形成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提升儿童的观察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以及对事物进行探索的兴趣;另外,由于壳体内部只要有进水就会形成动态水龙卷姿态,因此,其相较于传统童用出水结构中仅仅只针对外形进行改造的方式来说,其不易造成审美疲劳。

2、本技术方案的出水装置,由于水流经过导流组件流入出水腔内时,出水腔内会残留一部分未来得及从出水孔排出的气体,水龙卷的形成能够将气体旋入水柱中间形成外侧是水流中间是气体的姿态,出水孔优先排出水流,从而能够防止由于出水腔内气压变化不稳定而引起的抖动和噪音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水龙卷的回旋效果能够降低出水孔的水冲击强度,因此,儿童使用时的柔和度好、使用体验佳。

3、本技术方案的出水装置,导流组件通过一个形成有第一斜孔的第一导流件来实现,水流通过第一导流件时,在第一斜孔的导向下在导流组件的出水端形成绕进水道的中心轴线转动的水柱,此时,由于出水腔内的气体被挤压排出,使得出水腔内的气压急降,因此能够快速地产生水龙卷现象。

4、本技术方案的出水装置,导流件包括第二导流件和叶轮,水流在第二导流件上的第二斜孔的导向下形成绕进水道的中心轴线转动的水柱,当水流流出第二导流件后,旋转的水流斜向地冲击叶片并使叶轮快速旋转,从而在出水腔内的气压急降的情况下快速地形成明显的水龙卷姿态。

5、本技术方案的出水装置,将壳体设置为胶囊状或类胶囊状,在保证美观度的前提下,使得出水腔内具有合适的长度尺寸以满足水龙卷的形成需求,此外,胶囊状或类胶囊状内壁所具备的回旋侧壁还有利于在周向上对水流进行导向,从而有利于促成水龙卷现象。

6、本技术方案的出水装置,出水孔设于壳体的侧壁,有利于布局较多数量的出水孔并规划出宽幅较大的出水面积,以提升用户的洗浴需求;此外,由于水龙卷的外圈均是水流,因此,将出水孔相对水龙卷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的形式,能够保证所有的出水孔优先排出的是水流而非气体。

7、本技术方案的出水装置,进水道与壳体自身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使得水龙卷能够形成于壳体的正中间、观赏效果佳;进水道的内径小于出水腔的腔径,使得由导流组件流入出水腔内的旋转的水流不会被出水腔内腔壁所干扰,提升水龙卷形成的稳定性。

8、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花洒,其花洒头有壳体构成,并能够在淋浴器在其内部形成稳定的水龙卷,该花洒具有与上述的出水装置相同的技术效果。

9、本技术方案的花洒,手柄与壳体上的进水接头螺接或旋转卡接,可拆卸地装接结构,使得壳体能够方便地与手柄实现拆离,有利于对配件进行维护和清洗,避免污垢残留而影响花洒头内部的观赏效果,同时,还可降低污垢和滋生的细菌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10、本技术方案的花洒,壳体有面盖和本体构成,成型工艺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11、本技术方案的花洒,壳体与手柄通过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旋转卡块进行旋转卡接,其中,弹性抵接组件的设置,使得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一旋转卡块卡接到位时其彼此形成轴向相抵并且不会形成轴向上的相对脱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旋转卡接结构的稳定性,有效地避免壳体上的进水接头脱出手柄。

12、本技术方案的花洒,由于第一卡接凸起为一独立的凸起结构,当第一旋转卡块与第一卡接凸起卡接到位时,其彼此之间存在相对旋转错开的可能性,因此,可以通过在手柄内壁设置一固定的限位部来限制第一旋转卡块在与第一卡接凸起卡接到位之后相对第一卡接凸起沿第一方向旋转错开的空间,以及在弹性抵接组件上设置第二限位部以限制第一旋转卡块在与第一卡接凸起卡接到位之后相对第一卡接凸起沿第二方向旋转错开的空间,来限制第一旋转卡块相对第一卡接凸起旋转错开,使得进水接头和手柄之间在卡接到位之后无法具有相对转动错开的空间,从而达到了限制壳体与手柄相对脱开的目的,提升结构的稳定性。第一旋转卡块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斜面配合的构造,使得壳体在受力的状态下能够推抵弹性抵接部克服弹性力轴向移动并让位处用于限制第一旋转卡块相对第一卡接凸起沿第二方向旋转的空间,从而使得第一旋转卡块能够退出与第一卡接凸起的卡接,达到了实现壳体与手柄之间方便和快速拆装的目的。

13、本技术方案的花洒,弹性抵接组件由滑套和第一弹性件构成,结构较为简单且功能可靠。

14、本技术方案的花洒,由于壳体的壳体壁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因此,如果每次使用过后,出水腔内均残留有余水、水垢残留情况严重,那么,使用的过程中,用户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壳体内壁积留下的水垢,美观度差,水龙卷的观赏效果不佳,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排水通道、泄流组件和第二弹性件,确保在花洒断水时,泄流组件未受水压作用而开启排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的连通,达到排出残留余水的目的。

15、本技术方案的花洒,通过将进水管间隔于手柄内壁设置,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排水通道的设置,进水管侧壁上的排水孔的形成,使得泄流组件能够以可靠和简单的方式通过滑动实现对其进行封堵或开启。

16、本技术方案的花洒,活塞用于作为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来支撑密封套,以确保密封套能够形成稳定地轴向滑动;密封套通过封堵通水管的端面时其封堵排水孔和第二进水通道的连通,轴向上的相抵提升了密封结构的稳定性。

17、本技术方案的花洒,朝向活塞内延伸的导水柱的设置,一方面减小了进水管内管道的过水面积,使得水流在经第二过水孔流出之后能够形成射流,提升水流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将由第二过水孔流出的水导流至活塞内的承压面,有利于提升水流对活塞的冲击强度,从而确保活塞在水压的作用下能够可靠移动至封堵排水孔和第二进水通道的连通。

18、本技术方案的花洒,进水管与手柄也为旋转卡接,并由通水管上的第五抵接部限制其彼此相对转动错开,结构简单、拆装便利,简化了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流组件在进水道处装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与手柄装接时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与手柄装接时的状态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与手柄装接时的状态示意图三;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水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水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进水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断水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水管、进水管和手柄装接时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水管、进水管和手柄装接时的状态示意图二;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水管、进水管和手柄装接时的状态示意图三。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壳体1;出水腔10;面盖11;出水孔111;本体12;进水接头121;进水道120;第一旋转卡块1211;第一斜面12111;

导流组件2;第一导流件21;第一斜孔211;第二导流件22;第二斜孔221;叶轮23;

手柄3;第一卡接凸起31;第一限位部32;第二卡接凸起33;第一进水通道34;第二进水通道35;排水通道36;限位条37;轴向滑道38;

弹性抵接组件4;滑套41;滑接凸起412;第二限位部411;第二斜面4111;第一弹性件42;

泄流组件5;活塞51;第一过水孔511;承压面512;密封套52;

第二弹性件6;

通水管7;第三抵接部71;第四抵接部72;第五抵接部73;限位凸块731;密封环74;

进水管8;排水孔81;第二抵接部82;第二过水孔821;导水柱822;第二旋转卡块83。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至图19,图1至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的结构示意图。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出水装置的实施例,其中,花洒实施例为出水装置实施例的具体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描述花洒实施例来体现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出水装置所能应用的场景应当包括但不限于花洒、水龙头、淋浴龙头等能够实现出水的出水装置。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花洒包括壳体1、导流组件2、手柄3、弹性抵接组件4、泄流组件5、第二弹性件6、通水管7和进水管8。

其中,壳体1内构成了花洒的花洒头,其内设有出水腔10,其壳体1壁部分或全部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出水腔10设有进水道120和若干出水孔11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为胶囊状或类胶囊状,其一端设有进水部,进水部内设有进水道120,其侧壁上设有若干以预定规则排布的出水孔111;该壳体1的材质和制成工艺与常用的花洒的一致,均通过采用塑胶材料注塑成型,为了降低成型的工艺难度,本实施例中,壳体1采用分体式成型形式,其包括均为透明状的面盖11和本体12,面盖11和本体12的分界面位于过壳体1中心轴的纵截面上,使用时,其二者拼接到位之后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其中,面盖11上设置有出水孔111,本体12的一端凸设有进水接头121,该进水接头121覆盖于面盖11的端面,以使进水接头121与壳体1自身的中心轴线同轴,进水接头121用于与手柄3实现连接,其与手柄3通过密封螺接或旋转卡接实现卡拆卸地装接以方便拆卸,进而便于后续维护和清洗。

参见图15和图16所示,进水接头121内设有中心孔,且其内具有进水道120,进水道120连通出水腔10,以向出水腔10供水,出水腔10内的水由出水孔111流出。由于进水接头121与壳体1自身的中心轴线同轴,因此,进水道120也可设置得与壳体1自身的中心轴线同轴,使得水龙卷能够形成于壳体1的正中间,提升观赏效果。

本实施例中,进水接头121与手柄3通过旋转卡接的形式实现装接,其外壁上沿周向均匀布设有若干彼此间隔的第一旋转卡块1211,以与手柄3旋转卡接。

导流组件2装接于进水道120内且形成有斜向流道;斜向流道引导水流以回旋姿态流入出水腔10以在出水腔10内形成水龙卷。

具体地,如图2至图6所示,导流组件2可以通过但不仅限于以下两种结构形式:

第一种结构形式,导流组件2包括第一导流件21,第一导流件21呈圆柱体状,其内设有若干延伸于第一导流件21的两端之间且绕进水道120的中心轴线周向布置的第一斜孔211,该第一斜孔211能够将经过第一导流件21的水引导形成沿第一方向绕进水道120的中心轴线转动的水柱,进而使水流以回旋姿态进入出水腔10,水流进入出水腔10内的过程中,出水腔10内的气压被挤压配出,气压急降,从而能够快速地产生水龙卷现象。上述所述的第一斜孔211可以是横截面为扇叶状周向均布于第一导流件21上的孔,也可以是周向均布于第一导流件21上的螺旋孔。

第二种结构形式,导流组件2包括第二导流件22和叶轮23,第二导流件22的结构特性与上述所述的第一导流件21的结构特性一致,其也呈圆柱体状,其内设有若干延伸于其自身两端之间且绕进水道120的中心轴线周向布置的第二斜孔221,该第二斜孔221能够将经过第二导流件22的水引导形成沿第一方向绕进水道120的中心轴线转动的水柱;叶轮23设于第二导流件22和出水腔10之间,总体来说,叶轮23设置于第二导流件22朝向出水腔10内部的一侧,叶轮23与第二导流件22转动连接,且其被构造为由第二导流件22提供的出水水柱冲击而转动,具体地,由第二导流件22流出的旋转水流斜向地冲击叶轮23上的叶片之后,叶轮23能够快速地旋转,从而使经过叶轮23流入出水腔10内的水流快速地形成明显的水龙卷姿态。上述所述的第二斜孔221可以是横截面为扇叶状周向均布于第二导流件22是行的孔,也可以是周向均布于第二导流件22上的螺旋孔。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进水道120的内径小于出水腔10的内腔径,以使由导流组件2导入出水腔10内的水流不会被出水腔10的内腔壁所干扰,由此保证形成水龙卷的稳定性,值得说明的是,在壳体1的内腔径存在沿轴线方向呈现不均匀的情况下,出水腔10的内腔径以壳体1中段的内腔径为准。

值得说明的是,当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花洒作为童用产品使用时,可以在壳体1的出水腔10内投入轻质的海星状、小鱼状等形状的小玩具,并随水龙卷旋转,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趣味性;当然,借助水龙卷所具备的始终以动态旋转的姿态存在的优势,花洒在实际使用时,还可通过在壳体1内部加入清洁产品,以实现壳体1内腔壁的清洁,该清洁产品以颗粒状的清洁效果为佳,颗粒状的清洁产品随水流旋转时与壳体1内腔壁所形成的摩擦有利于将污垢磨除。

手柄3为管状结构,为了配合花洒头的结构特性,优选地,手柄3也可以采用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

如图8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洒中,手柄3被配置为与壳体1上的进水接头121形成旋转卡接,其中,手柄3内壁设有第一卡接凸起31,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卡接凸起31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与第一旋转卡块1211的数量对应,每个第一卡接凸起31为弧度与手柄3内壁的弧度匹配的弧形凸块,各第一卡接凸起31彼此间隔且沿周向均布于手柄3内壁;壳体1与手柄3装接时,进水接头121插接于手柄3内,插接时,各第一旋转卡块1211对准各第一卡接凸起31彼此间所间隔出的间隙插入,并在各第一旋转卡块1211穿过上述间隙之后保持手柄3不转并旋转壳体1,以使各第一旋转卡块1211与第一卡接凸起31形成轴向相抵并限制壳体1上的进水接头121脱出手柄3。

应当理解,上述的第一旋转卡块1211与第一卡接凸起31之间的轴向相抵只是一个方向上的轴向限位,如果第一旋转卡块1211上未与第一卡接凸起31抵接的一端或第一卡接凸起31上未与第一旋转卡块1211抵接的一端未受其他结构抵接限制,那么,第一旋转卡块1211和第一卡接凸起31之间的抵接是不可靠的,因此,本实施例中还给出弹性抵接组件4,该弹性抵接组件4滑接于手柄3内,并沿轴向弹性作用于手柄3内壁和进水接头121之间以在第一旋转卡块1211和第一卡接凸起31卡接到位时形成稳定地轴向相抵,从而阻止壳体1与手柄3发生轴向上的相对移动。

壳体1与手柄3以上述方式进行旋转卡接时,除了需要形成上述所述的轴向限位关系之外,优选地,还应当具备相应的周向限位结构,以防止第一旋转卡块1211与第一卡接凸起31彼此相对旋转错开而造成壳体1与手柄3相对脱离,以下将具体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与手柄3旋转卡接时形成轴向限位和周向限位的具体结构。

手柄3内壁还设有第一限位部32,第一限位部32的数量与第一卡接凸起31的数量一致,第一限位部32为沿轴向延伸的条形的凸条,各第一限位部32的一端分别衔接于各第一卡接凸起31的其中一侧,以用于在第一旋转卡块1211沿圆周上的第二方向卡接于第一卡接凸起31上时限制第一旋转卡块1211继续相对第一卡接凸起31沿第二方向旋转而错开,该第二方向指的是进水接头121插接于手柄3内的过程中第一旋转卡块1211穿过两相邻的第一卡接凸起31之间的间隙之后旋转至与第一卡接凸起31形成轴向相抵的方向;同理可知,第一旋转卡块1211与第一卡接凸起31旋转卡接到位之后,还应具有相应的限位结构限制第一旋转卡块1211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相对第一卡接凸起31旋转错开。

具体地,弹性抵接组件4包括滑套41和第一弹性件42,滑套41与手柄3同轴设置,其相对手柄3止转地滑接于手柄3内壁,其一端朝向进水接头121位于手柄3内的一端延伸且设有若干沿周向分布的第二限位部411。第一弹性件42为弹簧,其套接于手柄3内,其一端弹性作用于滑套41的未设有第二限位部411的一端,其另一端作用于形成于手柄3内侧的第一抵接部上,该第一抵接部可由手柄3内壁直接构成,也可由其他配件构成,事实上,第一抵接部只需保证是一相对手柄3无轴向运动又可供第一弹性件42抵接的结构即可。

第二限位部411的数量与第一旋转卡块1211的数量一致,当第一旋转卡块1211沿第二方向旋转至与第一卡接凸起31形成轴向抵接时,滑套41在第一弹性件42的作用下朝进水接头121所在一侧移动,每个第二限位部411则插接于相邻两个第一旋转卡块1211之间,又由于滑套41是无法相对手柄3转动的,因此,每个第二限位部411则限制了第一旋转卡块1211的另一侧,其与第一限位部32配合并分别抵接于每个第一旋转卡块1211的两侧,从而达到了限制第一旋转卡块1211相对第一卡接凸起31沿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旋转错开的目的,应当理解,当第二限位部411插设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旋转卡块1211之间时,滑套41在第一弹性件42的作用下会始终抵接于进水接头121上,从而达到了使第一旋转卡块1211和第一卡接凸起31在卡接到位之后能够形成稳定的轴向相抵的目的。

为了实现快速拆装的功能,第二限位部411将第一旋转卡块1211抵接到位之后还需保证第一旋转卡块1211能够相对第一卡接凸起31旋转脱出,因此,本实施例在第二限位部411用于抵接第一旋转卡块1211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4111,第一旋转卡块1211上则设有与第二斜面4111配合抵接的第一斜面12111,第一斜面12111和第二斜面4111形成斜面配合,以使壳体1在受到一定的旋转驱动力的情况下能够驱使第一旋转卡块1211推抵第二限位部411及整个滑套41克服第一弹性件42的弹性作用力朝远离进水接头121的方向移动至第二限位部411脱离抵接第一旋转卡块1211,保证第一旋转卡块1211能够与第一卡接凸起31脱离卡接,进而保证了壳体1能够与手柄3实现拆卸。

本实施例中,滑套41相对手柄3止转的结构通过以下结构实现,滑套41的外壁上沿轴向均布有数量与第一限位部32的数量一致的若干滑接凸起412,每一个滑接凸起412与其邻接的其中一个第二限位部411构成了一对滑接部件,手柄3的内壁上相邻两个第一限位部32之间间隔并界定形成一个滑道,以供滑接部件滑接及限制滑接部件转动,其中,构成滑接部件中的滑接凸起412与其中一个限位部抵接,构成滑接部件中的第二限位部411与另一个限位部抵接,从而实现了滑套41相对手柄3止转的功能。

上述所给定将进水接头121与手柄3设置成可拆装的结构,保证了壳体1能够方便地与手柄3实现拆离,有利于对配件进行维护和清洗,避免污垢残留而影响花洒头内部的观赏效果,进一步地,达到了降低污垢和滋生的细菌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目的。

由于壳体1的壳体1壁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因此,如果每次使用过后,出水腔10内均残留有余水、水垢残留情况严重,那么,使用的过程中,用户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壳体1内壁积留下的水垢,美观度差,水龙卷的观赏效果不佳,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排水通道36、泄流组件5和第二弹性件6,确保在花洒断水时,泄流组件5未受水压作用而开启排水通道36和第二进水通道35的连通,达到排出残留余水的目的。

如图15和图16所示,手柄3内设有第一进水通道34、第二进水通道35和排水通道36;第一进水通道34连通进水管8路;第二进水通道35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进水通道34和进水道120;排水通道36延伸至手柄3底端且连通大气;泄流组件5轴向滑接于手柄3内且由第二弹性件6沿轴向抵接,其在第一进水通道34进水时受水压作用封堵排水通道36和第二进水通道35的连通,在第一进水通道34断水时受第二弹性件6的弹性复位作用移动至开启排水通道36和第二进水通道35的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通道34、第二进水通道35和排水通道36由手柄3、通水管7和进水管8配合界定形成,以下将通过具体阐述通水管7和进水管8、泄流组件5的具体结构及其在手柄3内的装接结构来说明第一进水通道34、第二进水通道35和排水通道36的构成及残留水排出原理,具体如图15至图19所示。

通水管7和进水管8均为管状结构,其中,通水管7同轴地固定套接于手柄3内,其一端与进水接头121密封插接,其另一端与进水管8密封套接;通水管7在手柄3内固定的特征由以下结构实现:手柄3内壁设有第二卡接凸起33,通水管7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抵接部72和第五抵接部73,第四抵接部72和第五抵接部73均为形成于通水管7的外壁上的凸缘,通水管7在手柄3与进水接头121旋转卡接之前装入于手柄3内,滑套41和第一弹性件42套设于手柄3的内壁和通水管7的外壁之间,当手柄3与进水接头121旋转卡接到位时,第四抵接部72抵接于进水接头121的底端,第五抵接部73直接或间接抵接于第二卡接凸起33的上端,进水接头121的底端和第二卡接凸起33的上端配合分别抵接第四抵接部72和第五抵接部73,从而限制通水管7相对手柄3轴向位移。

通水管7与进水接头121密封插接的一端具体为通水管7插接于进水接头121内,其内管道位于进水接头121内的部分构成了所述的进水道120,当然,除将通水管7的上端插接于进水接头121内的实施例外,其他如通水管7未插接于进水接头121内的情况,则由进水接头121的内孔道直接构成进水道120。通水管7的外壁设有卡槽,且通水管7的外壁与进水接头121的内孔壁之间间隔设置,导流组件2中,第一导流件21或第二导流件22上均设有环形壁,环形壁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卡扣,该环形壁插设于通水管7的外壁与进水接头121的内孔壁之间且卡扣与卡槽配合卡接,从而实现了导流组件2在进水道120处的装接,其中,第一导流件21和第二导流件22均包括设置有斜孔的导流部和扣盖部,扣盖部固定焊接于导流部的一端,其上设有与斜孔连通的通水孔且形成有环形壁,但值得说明的是,导流组件2与通水管7之间的卡接方式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其他能够实现导流组件2与通水管7或进水接头121快速拆装的结构也可被本实施例所考虑。

本实施例中,通水管7与进水管8密封套接的一端具体为通水管7密封插接于进水管8内,通水管7的内管道全部或部分构成了第二进水通道35,因此,进水道120构成了第二进水通道35的一部分。通水管7内壁设置有朝向进水管8的第三抵接部71,该第三抵接位为形成于通水管7内壁的台阶面,以用于供泄流组件5抵接。

进水管8可拆卸地同轴固接于手柄3内,其外壁与手柄3内壁间隔形成第一间隙,进水管8的侧壁在靠近于通水管7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孔81,排水孔81连通第一间隙构成了排水通道36,排水通道36延伸至手柄3的底端且与大气连通;进水管8内设有第二抵接部82,该第二抵接部82为隔设于进水管8内管道内的隔片,隔片用于供泄流组件5抵接并限定泄流组件5的活动范围;隔片上设置有第二过水孔821,第二过水孔821与进水管8的进水口之间连通形成了第一进水通道34,且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水孔821与通水管7的内管道连通构成了第二进水通道35;此外,隔片上还同轴设置有朝向通水孔一侧凸设的导水柱822,该导水柱822起到将水流引导至泄流组件5和提升水流冲击力的作用;第二过水孔821沿导流柱的周沿布置。

泄流组件5包括活塞51和密封套52,活塞51为管状结构,其套接于进水管8内且位于第二抵接部82和通水管7的端面之间,其内设有第一过水孔511且孔壁上设有朝向进水管8的进水口的承压面512,第一过水孔511连通通水管7内管道,又由于第一过水孔511位于第二过水孔821和通水管7之间,因此,第二过水孔821与通水管7的内管道连通形成了第二进水通道35,导水柱822朝向承压面512延伸但不抵接承压面512。密封套52固定套设于活塞51的外壁上,其随活塞51活动于通水管7的端面和第二抵接部82之间,当密封套52活动至抵接于通水管7位于进水管8内的一端的端面时,其封堵了排水孔81并隔绝了排水孔81与第二进水通道35的连通。优选地,为了提升密封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通水管7上用于供密封套52密封抵接的一端凸设有密封环74,当密封套52与通水管7抵接时,其与密封环74密封配合。

第二弹性件6为弹簧,其两端分别抵接至第三抵接部71和密封套52。优选地,活塞51朝向通水管7的一端凸设有朝通水内侧延伸的凸柱,凸柱内设有与第一过水孔511连通的第三过水孔,第二弹性件6套设于凸柱的外周并抵接于第三抵接部71和活塞51之间,由此能够防止第二弹性件6发生偏斜,提升了第二弹性件6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泄流组件5的工作形式为,当第一进水通道34进水时,由第二过水孔821流入第一过水孔511内的水在导水柱822的导向下冲击至承压面512,活塞51及密封套52在水压的作用下克服第二弹性件6的弹性作用朝通水管7一侧移动至密封套52抵接至通水管7的端面上,此时,排水孔81与第二进水通道35之间不连通,由第一进水通道34流入的水直接通过第二进水通道35流向导流组件2,并进入至出水腔10内;当第一进水通道34内断水时,由于出水腔10较大,因此,其内残留余水较多,而此时,活塞51和密封套52所受的水压消失,其能够在第二弹性件6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抵靠于第二抵接部82,密封套52脱离与通水管7端面的抵接,排水孔81与第二进水通道35实现连通,由此残留于出水腔10和第二出水通道内的水即可从排水通道36排出。

本实施例中,进水管8与手柄3可拆卸地同轴固接的实现方式为,手柄3内第二卡接凸起33为弧度匹配于手柄3内壁的弧形凸块,第二卡接凸起33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各第二卡接凸起33沿周向均布,进水管8的外壁设有与第二卡接凸起33旋转卡接的第二旋转卡块83,第二旋转卡块83的数量与第二卡接凸起33数量一致且对应匹配,装接时,将进水管8插设于手柄3内,并使各第二旋转卡块83与手柄3内由两个第二卡接凸起33界定形成的间隙对齐,当第二旋转卡块83穿过间隙之后旋转进水管8即可将第二旋转卡块83轴向抵接于第二卡接凸起33上,当手柄3与进水接头121卡接到位时,通水管7的第五抵接部73上抵接于第二旋转卡块83背离第二卡接凸起33的一端,如此,即可限制第二旋转卡块83轴向脱离第二卡接凸起33,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五抵接部73上还用于抵接第二旋转卡块83以限制第二旋转卡块83相对第二卡接凸起33转动错开,具体地,第五抵接部73上设置有数量与第二旋转卡块83一致的限位凸块731,当第五抵接部73抵接于第二旋转卡块83上时,各限位凸块731插设于各第二旋转卡块83之间和各第二卡接凸起33之间,从而限制进水管8相对手柄3转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通水管7被设置为无法相对手柄3转动,如此,能够避免通水管7上的限位凸块731旋转错开而无法实现限制进水管8相对手柄3转动的功能,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条形的第一限位部32延伸至第五抵接部73,手柄3内壁还设有与第一限位部32平行且数量与第一限位部32的数量一致的限位条37,每一限位条37与其中一个第一限位部32之间界定形成轴向滑道;通水管7上的限位凸块731滑接于轴向滑道内且两侧侧壁分别与构成轴向滑道的限位条37和第一限位部32抵接,从而限制了通水管7相对手柄3转动,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花洒在实际装配时,将装配好的活塞51和密封套52以及第二弹性件6根据预定的结构特征套入至进水管8内部,然后将进水管8装接于手柄3内,并旋转进水管8使第二旋转卡块83与第二卡接凸起33形成轴向挂接,在通水管7的外周套设上第一弹性件42和滑套41,然后将通水管7插接至手柄3内,将通水管7上的限位凸块731落入至各第二旋转卡块83所界定的间隙之间保证进水管8无法从手柄3上脱离,再将导流组件2中的第一导流件21或第二导流件22与通水管7套接及卡接到位,然后,将通水管7装设有导流组件2的一端穿入进水接头121内,旋转壳体1,直至在滑套41受第一弹性件42作用移动至其上的第二限位部411滑入至各第一旋转卡块1211所界定的间隙之间之后,装接完成。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花洒,壳体1壁部分或全部呈透明或半透明装,因此,用户可以清洗地观察到形成于导流组件2内部的水龙卷现象,整个出水装置清新、美观,易于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在将该出水装置作为一特殊用途(如儿童用水龙头或花洒)的使用时,水龙卷现象的形成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提升儿童的观察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以及对事物进行探索的兴趣;另外,由于壳体1内部只要有进水就会形成动态水龙卷姿态,因此,其相较于传统童用出水结构中仅仅只针对外形进行改造的方式来说,其不易造成审美疲劳。由于水流经过导流组件2流入出水腔10内时,出水腔10内会残留一部分未来得及从出水孔111排出的气体,水龙卷的形成能够将气体旋入水柱中间形成外侧是水流中间是气体的姿态,出水孔111优先排出水流,从而能够防止由于出水腔10内气压变化不稳定而引起的抖动和噪音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水龙卷的回旋效果能够降低出水孔111的水冲击强度,因此,儿童使用时的柔和度好、使用体验佳。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