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污染用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31859发布日期:2020-12-01 12:5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污染用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污染加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壤污染用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和母质层的区别表现在于形态、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矿物学特性等方面。由于地壳、水蒸气、大气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土层有别于母质层。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

现有的土壤污染用加药装置,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其还具有以下缺点:

由于药物在混匀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泡沫,而泡沫滞留在混匀箱内部的液面上,且泡沫内往往存在一定量的药物,一些粉末状的药物位于泡沫的顶部,通过搅拌也不便于混匀在液体内,导致药液混合不够均匀,最后影响土壤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壤污染用加药装置,通过设置有混匀箱和中转箱体,使得泡沫上聚集的药物得以与药液混匀,使得泡沫与药液的浓度一致,利于进行土壤修复,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土壤污染用加药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板,所述底部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匀箱,所述混匀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水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底部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转箱体,所述混匀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远离混匀箱的一侧与中转箱体固定连接,所述中转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离网,所述第三管道延伸至中转箱体的内部且贯穿隔离网,所述混匀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中心连接柱,所述中心连接柱贯穿至混匀箱的内部,所述中心连接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齿。

可选的,所述混匀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管,所述中转箱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封口盖体。

可选的,所述混匀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内部设置有调节阀门。

可选的,所述底部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

可选的,所述混匀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条,所述凸条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凸条均匀分布在混匀箱的内壁。

可选的,所述混匀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液位观察窗,所述中转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位观察窗。

可选的,所述隔离网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隔离网的内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壤污染用加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土壤污染用加药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混匀箱和中转箱体,混匀箱内产生的泡沫通过第三管道进入中转箱体内,启动水泵,水泵将中转箱体内的液体抽入混匀箱,混匀箱液面上的泡沫从第三管道流入中转箱体内,如此反复循环,泡沫反复被压入液面下,使得泡沫上聚集的药物得以与药液混匀,使得泡沫与药液的浓度一致,利于进行土壤修复,隔离网可以对泡沫进行分离,使得泡沫内的药物能尽可能的与药液混合,混匀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液位观察窗,所述中转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位观察窗,第一液位观察窗和第二液位观察窗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观察,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离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部支撑板,2-混匀箱,3-水泵,4-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中转箱体,7-隔离网,8-电机,9-中心连接柱,10-搅拌齿,11-第三管道,12-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底部支撑板1,底部支撑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匀箱2,混匀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3,水泵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4,水泵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5,底部支撑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转箱体6,混匀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管道11,第三管道11远离混匀箱2的一侧与中转箱体6固定连接,中转箱体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离网7,第三管道11延伸至中转箱体6的内部且贯穿隔离网7,混匀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中心连接柱9,所述中心连接柱9贯穿至混匀箱2的内部,中心连接柱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齿10,混匀箱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管,中转箱体6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进料管,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封口盖体,混匀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的内部设置有调节阀门,底部支撑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混匀箱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条12,凸条12的设置利于液体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产生泡沫,凸条12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凸条12均匀分布在混匀箱2的内壁,混匀箱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液位观察窗,中转箱体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位观察窗,隔离网7的内部开设有通孔,通孔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通孔均匀分布在隔离网7的内部。

在使用过程中,在对药物进行混合的时候,可以将药物添加至混匀箱2内进行搅拌混匀,通过电机8接电转动通过中心连接柱9带动搅拌齿10转动,对药物进行搅拌混匀,通过在混匀箱2的侧部设置有第三管道11,混匀箱2内药物搅拌产生一定高度的泡沫,且混匀箱2内部各种药物混合反应使得混匀箱2内的气压增大,且在搅拌齿10的搅拌下,泡沫最终通过第三管道11被压入到中转箱体6内,中转箱体6内存有水液,泡沫被通入中转箱体6的液面以下,泡沫内的气体最终被中转箱体6内的隔离网7分割后从液体内逸出,泡沫上的药物与液体混合,中转箱体6内的液体最后被水泵3抽入到混匀箱2再次进行混匀,混匀箱2内的液面增高混合泡沫从第三管道11流入中转箱体6,泡沫在中转箱体6内混合后再次被抽入到混匀箱2内,如此反复形成循环,混匀效果好,不会出现泡沫内残留药粉的现象,使得药物混合更加均匀,便于后续的土壤修复。

综上所述,该土壤污染用加药装置,使用时,通过设置有混匀箱2和中转箱体6,混匀箱2内产生的泡沫通过第三管道11进入中转箱体6内,启动水泵3,水泵3将中转箱体6内的液体抽入混匀箱2,混匀箱2液面上的泡沫从第三管道11流入中转箱体6内,如此反复循环,泡沫反复被压入液面下,使得泡沫上聚集的药物得以与药液混匀,使得泡沫与药液的浓度一致,利于进行土壤修复,隔离网7可以对泡沫进行分离,使得泡沫内的药物能尽可能的与药液混合,混匀箱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液位观察窗,中转箱体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位观察窗,第一液位观察窗和第二液位观察窗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观察,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