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滤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9566发布日期:2021-04-16 12:1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滤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滤芯结构。


背景技术:

2.净水器已经成为居家生活的常用设备。现有净水器所用的净水膜需要借助压力才能把原水净化成净水,此时就需要利用增压泵对原水增压。
3.为了使净水器达到较大的出水流量和较好的净化效果,通常需要较大通量的增压泵。但是,较大通量的增压泵,功率比较大,且体积也大,难以满足厨房安装环境下对净水器较小空间尺寸的安装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滤芯结构。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的滤芯结构,包括:
6.外壳;
7.滤芯,位于外壳的内侧;
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滤芯之间具有软质的内壳,滤芯位于内壳的内侧,所述外壳与内壳相互封装且该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具有液体,所述外壳具有介质流入口和介质流出口,所述介质流入口和介质流出口分别连通密封腔体。此处的所述液体可以是防冻介质,防冻介质采用防冻液。
9.通过增加软质的内壳,以在内、外壳之间形成填充有液体的密封腔体,在液体通过外壳的介质流入口流入到密封腔体内后,封堵住外壳的介质流出口,该软质的内壳会受到所流入液体的流动作用而产生压力,压力通过内壳传到滤芯内部的净水膜,给净水膜的净化原水提供部分压力,从而能使得在滤芯结构的前端使用较小体积的增压泵,就可以给净水膜的净化原水过程提供较大的压力,大大降低增压泵的占用空间以及增压泵的生产成本。
10.当然,为了封堵介质流入、流出口的实际需要,在该实用新型的滤芯结构中,所述外壳具有封堵介质流入口的第一封堵部件以及封堵介质流出口的第二封堵部件。
11.作为外壳与内壳、滤芯之间实现紧固连接的方式,在该滤芯结构中,所述内壳的底部具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位于外壳的内侧底部,所述外壳通过一环箍分别连接内壳和滤芯的头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增加软质的内壳,以在内、外壳之间形成填充有液体的密封腔体,在液体通过外壳的介质流入口流入到密封腔体内后,封堵住外壳的介质流出口,该软质的内壳会受到所流入液体的流动作用而产生压力,压力通过内壳传到滤芯内部的净水膜,给净水膜的净化原水提供部分压力,从而能使得在滤芯结构的前端使用较小体积的增压泵,就可以给净水膜的净化原水过程提供较大的压力,大大降低增压泵的占用空间以及增压泵的生产成本,当然还可以降低增压泵所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改进的滤芯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所示滤芯结构的剖视图;
15.图3为图1所示滤芯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7.如图1~3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的滤芯结构,包括:
18.外壳1;
19.滤芯2,位于外壳1的内侧;其中,外壳1与滤芯2之间具有软质的内壳3,滤芯2位于内壳3的内侧,内壳3的底部具有支撑座5,支撑座5位于外壳1的内侧底部,该外壳1通过一环箍6分别连接内壳3和滤芯2的头部21,使得外壳1与内壳3实现相互封装且该外壳1与内壳3之间形成密封腔体4,密封腔体4内具有液体,此处的液体为防冻介质,防冻介质可以是防冻液,外壳1具有供该液体流入的介质流入口11以及供液体流出的介质流出口12,介质流入口11和介质流出口12分别连通密封腔体4。当然,外壳1上具有封堵介质流入口11的第一封堵部件以及封堵介质流出口12的第二封堵部件。外壳1的材质可以是abs或pp等多种塑料,该环箍6的材质也可以是abs或pp等塑料。
20.在该滤芯结构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增加软质的内壳3,以在内、外壳之间形成填充有液体的密封腔体4,在液体通过外壳1的介质流入口11流入到密封腔体4内后,封堵住外壳1的介质流出口11,该软质的内壳3会受到所流入液体的流动作用而产生压力,压力通过内壳3传到滤芯2内部的净水膜,给净水膜的净化原水提供部分压力,从而能使得在滤芯结构的前端使用较小体积的增压泵,就可以给净水膜的净化原水过程提供较大的压力,大大降低增压泵的占用空间以及增压泵的生产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