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除絮体的污水自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8707发布日期:2020-11-20 10:4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清除絮体的污水自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清除絮体的污水自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水的过滤也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含有絮体的污水,更加需要严谨的过滤,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过滤装置的应用更加广泛,因此,对一种便于清除絮体的污水自过滤装置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对水进行过滤时,第一层次过滤的粗过滤网上容易聚集较多的絮体,若是不及时对絮体进行清理,会影响粗过滤网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及时的清理絮体,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人为的去将粗过滤网拆卸清洗,费时费力,同时过滤网一般是进行固定,不容易拆卸,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便于清除絮体的污水自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除絮体的污水自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清除絮体的污水自过滤装置,包括箱体和过滤壳体,所述箱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侧螺旋连接有第一螺丝,且第一螺丝的底端与连接杆的顶端相贴合,所述箱体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粗过滤网,所述箱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固定块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内杆,所述内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外杆,所述外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纹,且螺纹与螺纹槽相啮合,所述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壳体的右端内侧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壳体的内侧贴合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壳体的内侧贴合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壳体的内侧贴合有第三过滤网,且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与第三过滤网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在壳体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端内侧连通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箱体的右端内侧连通与所述壳体的左端内侧均连通有第二进水管。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端连通有排絮管,所述箱体的左端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位于连接块的内侧,所述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挡塞,且挡塞与排絮管相卡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与过滤壳体的顶端内侧相贴合,所述密封圈的个数共3个,所述密封圈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提拉把手,所述密封圈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丝,且第二螺丝对称分布在提拉把手的竖直中心线的左右两侧,且第二螺丝的个数共6个。

优选的,所述内杆的截面呈正多边形状设置,所述毛刷与所述粗过滤网相贴合,且毛刷的横截面积与粗过滤网的横截面积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螺纹槽、挡塞、驱动电机和毛刷,控制驱动电机运作即可带动螺纹槽内螺纹带动外杆在内杆上来回上下移动,即可使毛刷上下移动,无需人工来回移动毛刷,并且在驱动电机的运作下进行旋转,将粗过滤网进行反复清洗,有效清除粗过滤网上的絮体,切无需人为手动操作,省时省力,并且通过设置的挡塞,在清理粗过滤网时,控制连接杆将挡塞从排絮管移开即可使清洗的脏水排出,简单方便易操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密封圈、提拉把手和第二螺丝,通过拉拽提拉把手就可以将密封圈将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与第三过滤网从过滤壳体提拉出来,便于将其清洗,密封圈对过滤壳体有密封作用,不会影响过滤效果,通过拧动第二螺丝即可使得密封圈与过滤壳体轻松拆卸,易拆卸又易安装,解决了过滤网固定安装不易拆卸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连接杆、3-挡塞、4-排絮管、5-连接块、6-第一螺丝、7-第一进水管、8-固定杆、9-支撑架、10-固定块、11-驱动电机、12-内杆、13-螺纹槽、14-外杆、15-螺纹、16-毛刷、17-第二进水管、18-过滤壳体、19-第一过滤网、20-第二过滤网、21-第三过滤网、22-出水管、23-密封圈、24-第二螺丝、25-提拉把手、26-粗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清除絮体的污水自过滤装置,包括箱体1和过滤壳体18,箱体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连接块5的内侧螺旋连接有第一螺丝6,且第一螺丝6的底端与连接杆2的顶端相贴合,箱体1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固定杆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粗过滤网26,箱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9,支撑架9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槽13,固定块10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内杆12,内杆12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外杆14,外杆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纹15,且螺纹15与螺纹槽13相啮合,外杆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毛刷16,壳体18的右端内侧连通有出水管22,壳体18的贴合有第一过滤网19,壳体18的内侧贴合有第二过滤网20,壳体18的内侧贴合有第三过滤网21,且第一过滤网19与第二过滤网20与第三过滤网21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在壳体18的内侧。

箱体1的左端内侧连通有第一进水管7,箱体1的右端内侧连通与壳体18的左端内侧均连通有第二进水管17,便于污水进入箱体1的左端连通有排絮管4,箱体1的左端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且连接杆2位于连接块5的内侧,连接杆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挡塞3,且挡塞3与排絮管4相卡合,在过滤时挡塞3将排絮管4堵住防止水由排絮管4流出,在对粗过滤网26进行清洗时,将挡塞3推离排絮管4,使絮体与污水可以由排絮管4流出,便于清理絮体,第一过滤网19与第二过滤网20与第三过滤网2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3,且密封圈23与过滤壳体18的顶端内侧相贴合,密封圈23的个数共3个,密封圈2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提拉把手25,密封圈23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丝24,且第二螺丝24对称分布在提拉把手25的竖直中心线的左右两侧,且第二螺丝24的个数共6个,便于固定密封圈23,内杆12的截面呈正多边形状设置,毛刷16与粗过滤网26相贴合,且毛刷16的横截面积与粗过滤网26的横截面积相等,便于刷洗粗过滤网26。

工作流程: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之前先通过外接电源进行供电,含有絮体的污水经由第一进水管7进入箱体1内,此时挡塞3将排絮管4堵住,使得污水不会由排絮管4直接流出,污水经过粗过滤网26,由第二进水管17流至壳体18内,经过第一过滤网19的第一级过滤接着由经过第二过滤网20的第二级过滤,最后经过第三过滤网21的最终过滤,由出水管22流出,完成过滤后,粗过滤网26拦截过滤的絮体与杂质将其堵住就必须要对粗过滤网26进行刷洗清洁,启动驱动电机11,由于驱动电机11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内杆12,内杆12的外侧有滑动连接有外杆14,并且外杆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纹15,同时螺纹15又与螺纹槽23相啮合,带动螺纹15在螺纹槽23内上下移动,即带动外杆14在内杆12上来回上下滑动,同时又通过驱动电机11带着外杆14转动,外杆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毛刷16,因此毛刷16可上下移动并且也可旋转,将毛刷16下移至粗过滤网26,上与粗过滤网26相贴合,因为粗过滤网26的横截面积与毛刷16的横截面积相同,因此即可通过左右旋转将粗过滤网26高效的刷洗,无需人手动操作,刷洗粗过滤网26时一把需要借助水源,水源可由箱体1顶端的进水口进入,之后有进水就需要将含有絮体与杂质的污水排出,只需向上拧动第一螺丝6,使得连接杆2向右移动,带动挡塞3向右移动,使挡塞3与排絮管4分离,即可使含有絮体的污水由排絮管4排出,之后第一过滤网29、第二过滤网20以及第三过滤网21均逐渐含有越来越少量的絮体与杂质,只需拧动第二螺丝24使密封圈23与过滤壳体18分离,即可通过拉动提拉把手25将第一过滤网19或者第二过滤网20或者第三过滤网21向上提拉出,对其进行清洗,密封圈23使得过滤壳体18属于密封状态不会影响到过滤,并且又通过第二螺丝24即可将第一过滤网19或第二过滤网20或第三过滤网21拿出,由于仅含有少量絮体,因此冲洗即可将其冲洗干净,简单完成过滤,又简单可以将粗过滤网26与第一过滤网19和第二过滤网20以及第三过滤网21进行清洗,简单又快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