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粉尘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1264发布日期:2021-07-13 15:2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粉尘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金属粉尘的处理装置,属于车载产品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各种粉尘都是采用喷淋的方式去除,不管粉尘的种类,效率较低。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改进。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中国专利“一种粉尘处理装置”(申请号:cn207786217u;公开日:2018年8月31日)对金属粉尘处理装置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虽然该装置能够很好地进行金属粉尘的处理,提高处理金属粉尘的工作效率,但是该装置所采用的导气管通常采用塑胶管或橡胶管,但是这个导气管由于长期裸露在外,受到日晒雨淋,导气管易损坏。

为了使导气管不损坏,常用的手段是在导气管的外围增加保护套,这样就会增加管道的使用成本;同时,由于管道内部未设置防尘装置,粉尘易粘附在导气管的内壁上,长时间使用,会因粉尘堆积造成导气管负压过重,而导致导气管损毁。

此外,在过滤室中只设置了活性炭,且整个活性炭装置是设置过滤室内部的,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会降低活性炭的使用功效;且更换活性炭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粉尘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重点对导气管和过滤室的结构进行改进,提高导气管的使用效率,同时解决了活性炭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吸气机构、金属粉尘处理室、第一导气管、喷淋室、第二导气管以及用于吸附水蒸气以及粉尘的过滤室;所述吸气机构设置于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室连通,所述喷淋室与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室连通;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设置有上电极板以及下电极板,所述上电极板以及下电极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吸附粉尘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的朝向所述上电极板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吸附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导气管与第二导气管结构相同,且均为多层结构的导气管;以第一导气管为例进行结构说明,具体改进之处在于:

所述第一导气管由粉尘防粘层、管道层、纤维层、加固层、防护层及耐高温层组成;所述粉尘防粘层、管道层、纤维层、加固层、防护层及耐高温层由内至外依次设置,且每层之间通过粘胶粘接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粉尘防粘层为粉尘防粘剂层;所述粉尘防粘剂层内所采用的粉尘防粘剂为水性硬脂性酸锌乳液、橡胶防粘剂或橡胶隔离防粘剂;

进一步改进,所述纤维层为尼龙纤维层;

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固层为橡胶加固层;

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层为泡沫防护层;

进一步改进,所述耐高温层为锡箔层。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改进点就是对过滤室的改进,所述过滤室由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过滤装置组成;所述过滤装置与壳体滑动性连接;

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卡槽;所述过滤装置的外部设有凸出的卡条;所述卡条可以在卡槽内往复移动;

所述过滤装置由石英砂层、海绵层、活性炭层组成;所述石英砂层、海绵层、活性炭层由前及后依次设置;所述石英砂层和海绵层用来过滤小颗粒的粉尘;所述活性炭层用来吸附打磨时产生的有害气体;

进一步改进,所述石英砂层由石英砂盛放槽、石英砂组成;所述石英砂设置于石英砂盛放槽内;

进一步改进,所述海绵层由海绵盛放槽、海绵组成;所述海绵设置于海绵盛放槽内;

进一步改进,所述活性炭层由活性炭盛放槽、活性炭组成;活性炭设置于活性炭盛放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多层结构的导气管实现良好的粉尘抽离作用,同时,由于将多种物质层合成一体管道结构,大大增强了管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管道的利用率,减少了管道外部辅助材料的设置,在这一点上减少了管道的使用成本;同时,利用多层结构的过滤室实现粉尘更好的过滤作用,大大提高了粉尘处理的能力,提高了粉尘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改进后的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改进后的过滤室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耐高温层;2、防护层;3、加固层;4、纤维层;5、管道层;6、粉尘防粘层。

100、吸气机构;200、金属粉尘处理室;201a、上电极板;201b、下电极板;202、绝缘板;300、第一导气管;400、喷淋室;500、第二导气管;600、过滤室。

601、壳体;602、石英砂;603、石英砂盛放槽;604、海绵;605、海绵盛放槽;606、活性炭;607、活性炭盛放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由于该结构是现有技术,中国专利“一种粉尘处理装置”(申请号:cn207786217u;公开日:2018年8月31日)对其有详尽的描述,故本实用新型不再对其具体结构做详尽描述,只准对改进部分做说明:具体情况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金属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吸气机构100、金属粉尘处理室200、第一导气管300、喷淋室400、第二导气管500以及用于吸附水蒸气以及粉尘的过滤室600;所述吸气机构100设置于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200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导气管300的一端与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200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300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室400连通,所述喷淋室400与所述第二导气管50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500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室600连通;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20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设置有上电极板201a以及下电极板201b,所述上电极板201a以及下电极板201b之间设置有用于吸附粉尘的绝缘板202,所述绝缘板202的朝向所述上电极板201a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吸附槽(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导气管与第二导气管结构相同,且均为多层结构的导气管;以第一导气管为例进行结构说明,具体改进之处在于: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气管由粉尘防粘层6、管道层5、纤维层4、加固层3、防护层2及耐高温层1组成;

所述粉尘防粘层6、管道层5、纤维层4、加固层3、防护层2及耐高温层1由内至外依次设置,且每层之间通过粘胶粘接连接;

具体的,所述粉尘防粘层6设置于管道层5的内部,且与管道层5粘接连接;所述纤维层4设置于管道层5的外侧,且与管道层5粘接连接,起到增加导气管道本身韧性的作用;所述加固层3设置于纤维层4的外侧,且与纤维层4粘接连接;所述防护层2设置于加固层3的外侧,且与加固层3粘接连接;所述耐高温层1设置于防护层2的外侧,且与防护层2粘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粉尘防粘层6为粉尘防粘剂层;所述粉尘防粘剂层内所采用的粉尘防粘剂为水性硬脂性酸锌乳液、橡胶防粘剂或橡胶隔离防粘剂;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层4为尼龙纤维层;尼龙纤维能够很好的增强管道的韧性,提高管道的防腐性,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层3为橡胶加固层,橡胶层的设置不仅是为了增加导气管的强度,还起到保护内部管道层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层2为泡沫防护层;泡沫层的设置一方面起到管道的保护作用,一方面也具有隔热的功效,防止管道因高温而腐化;

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层1为锡箔层;锡箔层的设置除了起到耐高温的作用,还起到了防雨的作用,这样管道就不会因为长期临时而致使管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改进点就是对过滤室的改进,如图3所述,所述过滤室600由壳体601及设置于壳体601内的过滤装置组成;所述过滤装置与壳体601滑动性连接;

所述壳体601内部设有卡槽;所述过滤装置的外部设有凸出的卡条;所述卡条可以在卡槽内往复移动;

所述过滤装置由石英砂层、海绵层、活性炭层组成;所述石英砂层、海绵层、活性炭层由前及后依次设置;所述石英砂层和海绵层用来过滤小颗粒的粉尘;所述活性炭层用来吸附打磨时产生的有害气体;

所述石英砂层由石英砂盛放槽603、石英砂602组成;所述石英砂602设置于石英砂盛放槽603内;所述石英砂盛放槽603的周围边缘处设有凸出的卡条,为第一卡条(图中未示出);所述壳体601内部对应石英砂层的位置对应设有卡槽,为第一卡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卡条可以在第一卡槽内来回抽动,这个结构的设置便于石英砂的更换,提高小颗粒粉尘的过滤能力;

所述海绵层由海绵盛放槽605、海绵604组成;所述海绵604设置于海绵盛放槽605内;所述海绵盛放槽605的周围边缘处设有凸出的卡条,为第二卡条(图中未示出);所述壳体601内部对应海绵层的位置对应设有卡槽,为第二卡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卡条可以在第二卡槽内来回抽动,这个结构的设置便于海绵604的更换,提高小颗粒粉尘的过滤能力;

所述活性炭层由活性炭盛放槽607、活性炭606组成;活性炭606设置于活性炭盛放槽607内;所述活性炭盛放槽607的周围边缘处设有凸出的卡条,为第三卡条(图中未示出);所述壳体601内部对应活性炭层的位置对应设有卡槽,为第三卡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卡条可以在第三卡槽内来回抽动,这个结构的设置便于活性炭606的更换,提高有害气体的吸附能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三层过滤的结构,大大提高粉尘的处理功能,提高了粉尘处理装置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利用多层结构的导气管实现良好的粉尘抽离作用,同时,由于将多种物质层合成一体管道结构,大大增强了管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管道的利用率,减少了管道外部辅助材料的设置,在这一点上减少了管道的使用成本;同时,利用多层结构的过滤室实现粉尘更好的过滤作用,大大提高了粉尘处理的能力,提高了粉尘处理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