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钢板生产用节能型烘干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3000发布日期:2021-05-07 20:04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彩钢板生产用节能型烘干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彩钢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彩钢板生产用节能型烘干箱。



背景技术:

彩钢板,是指彩涂钢板,彩涂钢板是一种带有有机涂层的钢板。彩钢板分为单板、彩钢复合板、楼承板等。彩钢板被广泛使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公共厂房、活动板房、及集成房屋的墙面和屋面。彩钢板在生产制造结束后,需要对其进行喷漆,喷漆结束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将彩钢板放置到烘干房进行烘干。

申请号为cn201821318094.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彩钢板生产用具有烘干功能的上漆装置,包括喷漆壳体,所述喷漆壳体顶部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热风机,且热风机的出气端通过法兰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喷漆壳体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转盘的底部两侧外壁均焊接有挡板,且其中一个挡板一侧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推杆伺服电机,所述喷漆壳体的顶部另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储料罐。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只有一个推杆电机对彩钢板进行夹持固定,每次只能对一块彩钢板进行烘干操作,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彩钢板生产用节能型烘干箱,能同时对多块彩钢板进行烘干操作,烘干效率比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彩钢板生产用节能型烘干箱,包括:箱体、立柱、彩钢板固定件、加热管、热交换机,所述箱体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结构,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箱门,所述立柱竖向布设在箱体内,所述立柱与箱体同轴,所述彩钢板固定件设置有多组,所述彩钢板固定件等角度间隔设置在立柱的周侧,所述彩钢板固定件用于放置待烘干的彩钢板,所述箱体的内周壁等角度设置有多根间隔设置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竖向布设,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热交换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设置的彩钢板固定件,能固定多块彩钢板,因此本方案能够同时对多块彩钢板进行烘干操作,而且箱体圆筒结构便于多块彩钢板环绕立柱放置,即使同时对多块彩钢板进行烘干操作也不会占据太大的空间,空间利用率较大,增加的箱门打开时便于从箱门处向箱体内放置待烘干的彩钢板,箱门关闭时能够防止箱体内的热量散失,相比较对比文件对每一块彩钢板进行烘干操作时均需开合喷漆壳体,本方案同时对多块彩钢板进行烘干操作,降低了箱门开合的频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热能的散失,比较节能环保,且彩钢板的烘干效率提高,同时也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彩钢板固定件包括:下夹板、上夹板,所述上夹板设置在立柱顶端的周侧,所述下夹板设置在立柱底端的周侧,所述下夹板、上夹板相互靠近的一面均开设有卡槽,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配合将彩钢板夹持固定在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夹板与下夹板配合将彩钢板夹持固定在竖直方向上限制了彩钢板的移动,再通过增设的卡槽进一步限制彩钢板的两端,使彩钢板的两端均不易滑出卡槽的范围,进一步使得彩钢板的安放更加稳定,不易从彩钢板固定件内脱离。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夹板和上夹板均在卡槽内设有橡胶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的橡胶板在彩钢板放置在卡槽内时起到了一个缓冲作用,使彩钢板不与下夹板、上夹板直接接触,能够避免降低彩钢板与下夹板、上夹板之间摩擦彩钢板上出现划痕。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两个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伸缩杆向下设置,两个所述液压油缸分别设置在立柱的两相对侧,所述立柱的顶部活动套设有第一套环,所述上夹板靠近立柱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套环上,所述液压油缸的伸缩杆与第一套环的顶部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套环将所有的上夹板连接在一起,再通过液压油缸控制第一套环上下移动以带动上夹板上下移动,当上夹板上移时为彩钢板的放入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便于操作人员将彩钢板放入彩钢板固定件内,当上夹板下移靠近彩钢板时,将彩钢板限制在卡槽内,彩钢板不易从卡槽内脱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箱体的顶壁并向下伸入箱体内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底端与箱体的内底壁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的伺服电机控制立柱正反重复转动,进而带动立柱转动,使得彩钢板在箱体内以立柱为轴心圆周转动,彩钢板受热更加均匀,彩钢板表层油漆烘干的也比较均匀。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夹板的一端与第一套环的周壁铰接,所述第一套环的周壁在上夹板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上夹板间隔设置,两块所述限位块用于将上夹板的转动角度限制在60度以内;

所述立柱的底部套设有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下夹板的一端与第二套环的周壁铰接,所述第一套环的周壁在下夹板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下夹板间隔设置,两块所述限位块用于将下夹板的转动角度限制在60度以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夹板与第一套环铰接,当伺服电机带动立柱转动时,会进一步带动上夹板转动,但是上夹板的转动相对于立柱转动会有一定的延迟,进而使得上夹板偏转一定角度,将彩钢板更均匀的暴露在加热管的照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烘干速度,提高烘干效率,增加的限位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夹板的转动角度,避免伺服电机正反转转换时出现相邻两块彩钢板碰撞的情况;因彩钢板是设置在上夹板、下夹板之间的,彩钢板将上夹板和下夹板连系在一起,当上夹板摆动的同时也会带动下夹板摆动,避免上夹板顶端摆动底端不动而造成彩钢板扭曲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设有连杆,所述连杆靠近立柱设置,所述连杆的底端与下夹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顶端贯穿上夹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的连杆使得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紧密,下夹板与上夹板之间的转动不会出现延迟现象,保证了彩钢板的安放稳定性,同时当液压油缸带动上夹板上下移动时,连杆始终贯穿上夹板设置,不会干扰上夹板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的顶部为正六棱柱结构,且所述立柱的底端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套环为六角套环,所述第二套环与第一套环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六角套环的平面设计是为了便于上夹板、下夹板的安装和限位块的安装,平面相对于曲面在安装上夹板、下夹板和限位块时更加容易操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夹板设置有六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上夹板的转动角度为60度,所以上夹板设置六块是最合理的,能最大程度的将立柱周围的空间360度的利用起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能同时对多块彩钢板同时进行烘干操作,箱体圆筒结构便于多块彩钢板环绕立柱放置,即使同时对多块彩钢板进行烘干操作也不会占据太大的空间,空间利用率较大,且只进行烘干这一项操作,热能也不会因为其他原因轻易散失,总体来说比较节能环保;

2.增设的卡槽进一步限制彩钢板的两端,使彩钢板的两端不易滑出卡槽的范围,进一步使得彩钢板的安放更加稳定,不易从彩钢板固定件内脱离;

3.增加的连杆使得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紧密,下夹板与上夹板之间的转动不会出现延迟现象,保证了彩钢板的安放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彩钢板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箱体;2、立柱;3、彩钢板固定件;31、下夹板;32、上夹板;33、卡槽;4、加热管;5、热交换机;6、橡胶板;7、液压油缸;8、第一套环;81、第二套环;9、伺服电机;10、限位块;11、连杆;12、彩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彩钢板生产用节能型烘干箱,包括:箱体1、立柱2、彩钢板固定件3、加热管4、热交换机5,箱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结构,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箱门,立柱2竖向布设在箱体1内,立柱2与箱体1同轴,彩钢板固定件3设置有多组,彩钢板固定件3等角度间隔设置在立柱2的周侧,彩钢板固定件3用于放置待烘干的彩钢板12,箱体1的内周壁等角度设置有多根间隔设置的加热管4,加热管4竖向布设,箱体1的顶部设有热交换机5。

多组设置的彩钢板固定件3,能固定多块彩钢板12,因此本方案能够同时对多块彩钢板12进行烘干操作,而且箱体1圆筒结构便于多块彩钢板12环绕立柱2放置,即使同时对多块彩钢板12进行烘干操作也不会占据太大的空间,空间利用率较大,增加的箱门打开时便于从箱门处向箱体1内放置待烘干的彩钢板12,箱门关闭时能够防止箱体1内的热量散失,相比较对比文件对每一块彩钢板12进行烘干操作时均需开合喷漆壳体,本方案同时对多块彩钢板12进行烘干操作,降低了箱门开合的频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热能的散失,比较节能环保,且彩钢板12的烘干效率提高,同时也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

彩钢板固定件3包括:下夹板31、上夹板32,下夹板31、上夹板32均采用铁合金材质制成,上夹板32设置在立柱2顶端的周侧,所述下夹板31设置在立柱2底端的周侧,上夹板32和下夹板31相互靠近的一面开设有卡槽33,下夹板31上的每一条卡槽33分别与上夹板32上的卡槽33对应,上夹板32和下夹板31配合将彩钢板12夹持固定在卡槽33内。

上夹板32与下夹板31配合将彩钢板12夹持固定,在竖直方向上限制了彩钢板12的移动,再通过增设的卡槽33进一步限制彩钢板12的两端,使彩钢板12的两端均不易滑出卡槽33的范围,进一步使得彩钢板12的安放更加稳定,不易从彩钢板固定件3内脱离。

参照图2和图3,下夹板31和上夹板32均在卡槽33内设有橡胶板6。增加的橡胶板6在彩钢板12放置在卡槽33内时起到了一个缓冲作用,使彩钢板12不与下夹板31、上夹板32直接接触,能够避免降低彩钢板12与下夹板31、上夹板32之间摩擦彩钢板12上出现划痕。

参照图2和图4,立柱2的顶部设有两个液压油缸7,液压油缸7的伸缩杆向下设置,两个液压油缸7分别设置在立柱2的两相对侧,液压油缸7外部设有耐高温保护罩,液压油缸7的油管也采用耐高温油管,立柱2的顶部活动套设有第一套环8,上夹板32靠近立柱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套环8上,液压油缸7的伸缩杆与第一套环8的顶部相连接。

第一套环8将所有的上夹板32连接在一起,再通过液压油缸7控制第一套环8上下移动以带动上夹板32上下移动,当上夹板32上移时为彩钢板12的放入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便于操作人员将彩钢板12放入彩钢板固定件3内,当上夹板32下移靠近彩钢板12时,将彩钢板12限制在卡槽33内,彩钢板12不易从卡槽33内脱出。

箱体1的顶部设有伺服电机9,伺服电机9的输出轴贯穿箱体1的顶壁并向下伸入箱体1内部,伺服电机9的输出轴与立柱2的顶端固定连接,立柱2的底端与箱体1的内底壁转动连接。增加的伺服电机9控制立柱2正反重复转动,进而带动立柱2转动,使得彩钢板12在箱体1内以立柱2为轴心圆周转动,彩钢板12受热更加均匀,彩钢板12表层油漆烘干的也比较均匀。

上夹板32设置有六块。因为上夹板32的转动角度为60度,所以上夹板32设置六块是最合理的,能最大程度的将立柱2周围的空间360度的利用起来。

参照图4和图5,上夹板32与第一套环8铰接,第一套环8的周壁在上夹板32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与上夹板32间隔设置,两块限位块10用于将上夹板32的转动角度限制在60度以内;立柱2的底部套设有第二套环81,第二套环81与立柱2固定连接,下夹板31与第二套环81铰接,第一套环8的周壁在下夹板31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与下夹板31间隔设置,两块限位块10用于将下夹板31的转动角度限制在60度以内。

上夹板32与第一套环8铰接,当伺服电机9带动立柱2转动时,会进一步带动上夹板32转动,但是上夹板32的转动相对于立柱2转动会有一定的延迟,进而使得上夹板32偏转一定角度,将彩钢板12更均匀的暴露在加热管4的照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烘干速度,提高烘干效率,增加的限位块10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夹板32的转动角度,避免伺服电机9正反转转换时出现相邻两块彩钢板12碰撞的情况;因彩钢板12是设置在上夹板32、下夹板31之间的,彩钢板12将上夹板32和下夹板31连系在一起,当上夹板32摆动的同时也会带动下夹板31摆动,避免上夹板32顶端摆动底端不动而造成彩钢板12扭曲的情况发生。

上夹板32和下夹板31之间设有连杆11,连杆11靠近立柱2设置,连杆11的底端与下夹板31固定连接,连杆11的顶端贯穿上夹板32。增加的连杆11使得上夹板32与下夹板31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紧密,下夹板31与上夹板32之间的转动不会出现延迟现象,上夹板32和下夹板31的摆动一致,保证了彩钢板12的安放稳定性,同时当液压油缸7带动上夹板32上下移动时,连杆11始终贯穿上夹板32设置,不会干扰上夹板32的移动。

立柱2的顶部为正六棱柱结构,且立柱2的底部为圆柱结构,下夹板31套设在立柱2底部的正六棱柱结构处,底端的圆柱结构设计便于与箱体1的内底壁转动连接,这样设置能够保证下夹板31和上夹板32均能绕着立柱2圆周转动,且圆周转动的频率始终保持一致,另外第一套环8位于立柱2顶部的正六棱柱结构处,这样设置保证了第一套环8随立柱2转动而转动并且能够在立柱2上上下移动,第一套环8为六角套环,第二套环81与第一套环8的结构相同。六角套环的平面设计是为了便于上夹板32、下夹板31的安装和限位块10的安装,平面相对于曲面在安装上夹板32、下夹板31和限位块10时更加容易操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接通电源,液压油缸7带动第一套环8上移,进而带动上夹板32上移,上夹板32与下夹板31之间的距离变大,为彩钢板12的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当彩钢板12安放在上夹板32和下夹板31的卡槽33内时,启动液压油缸7,液压油缸7带动第一套环8、上夹板32下移,将彩钢板12夹持固定,彩钢板12不易在彩钢板固定件3内移动为宜,进一步的关上箱门,加热管4开始加热,同时伺服电机9转动带动立柱2、第一套环8、第二套环81先转动,上夹板32、连杆11、下夹板31后转动,出现转动延迟,彩钢板12更均匀的暴露在加热管4的照射范围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