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5002发布日期:2020-12-25 08:2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烘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蔽膜加工设备领域,尤指一种节能型烘箱。



背景技术:

屏蔽膜是在载体膜上依次涂布绝缘层浆料、屏蔽膜浆料、导电胶层浆料,最后通过压合机构在导电胶层上压合保护膜,其中,载体膜在涂布各浆料后需通过烘箱对浆料进行烘干固化。

专利号为201310614631.8、专利名称为一种节能烘箱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包括烘箱本体和设于所述烘箱本体上的电加热器,烘箱本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本体分为高温烘箱、中温烘箱和低温烘箱三个,其中,高温烘箱和中温烘箱侧壁上都设有电加热器,低温烘箱与高温烘箱之间设有热量传输管;所述高温烘箱、中温烘箱、低温烘箱两两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上设有通料孔,所述高温烘箱和低温烘箱对称设于中温烘箱下方,所述中温烘箱两侧对称分布过料辊;高温烘箱内设有第一动力辊,第一动力辊设于进料口后方;低温烘箱内设有第二动力辊,第二动力辊设于出料口前方。该现有专利技术通过热量传输管将高温烘箱内的部分热量传递至低温烘箱,达到节能的效果。该现有专利技术虽用于纺织制品的加工,但对于屏蔽膜的加工设备原理大致相同,其中有可取之处。

上述现有技术,仍存在以下缺陷:1、高温烘箱前端的空气湿度及热度高于高温烘箱后端,该技术方案没有利用前端的热量对后端进行再次加热。2、仅在高温烘箱与低温烘箱之间设有热量传输管,没有在高温烘箱与中温烘箱之间设置热量传输管,节能效果有限。3、通过电加热器进行加热,烘箱如果较长,电加热器的负荷会较大,且烘箱内的热量会分布不均,降低屏蔽膜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烘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型烘箱,包括箱体100、热风供应装置200和设于箱体100内的传输辊组300,所述箱体100内设有第一加热腔110、第二加热腔140、第三加热腔170,所述热风供应装置200与第一加热腔110相连通,所述第二加热腔140和第三加热腔170均匀分布于第一加热腔110的下方,所述传输辊组300用于传输载体膜400依次穿过第二加热腔140、第一加热腔110、第三加热腔170;

所述第一加热腔110内的中间设有第一送风机构120,第一送风机构120连通所述热风供应装置200,所述箱体100的上端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110的前端和后端的第一节能机构130;

所述第二加热腔140的顶板设有第二送风机构150,所述箱体100的后端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110的后端和第二送风机构150的第二节能机构160;

所述第三加热腔170的顶部设有第三送风机构180,所述箱体100的前端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110的前端和第三送风机构180的第三节能机构190。

具体的,所述第一送风机构120包括第一底座121和若干设于第一底座上的第一送风口122,所述第一底座121的左右两端延伸至第一加热腔110的内壁、前后两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一加热腔110的内壁,所述第一送风口122与热风供应装置200的出口端相连通。

具体的,所述第一节能机构130包括第一通风管131,第一通风管131的入口端连通第一加热腔110的前端、出口端连通第一加热腔110的后端,所述第一通风管131的中段嵌有第一抽风机132,所述第一抽风机132的入风口连接第一通风管131的入口端、出风口连接第一通风管131的出口端,所述第一通风管131的入口端与第一抽风机132的入风口之间设有第一除水件133,所述第一通风管131的出口端设有方向朝下的风栅134。

具体的,所述第二送风机构150包括固定于第二加热腔140顶部的第二底座151和若干设于第二底座151下端的第二送风口152。

具体的,所述第二节能机构160包括第二通风管161,第二通风管161的入口端连通第一加热腔110的后端、出口端连通第二送风口152,所述第二通风管161的中段嵌有第二抽风机162,所述第二抽风机162的入风口连接第二通风管161的入口端、出风口连接第二通风管161的出口端。

具体的,所述第三送风机构180包括固定于第三加热腔170顶部的第三底座181和若干设于第三底座181下端的第三送风口182。

具体的,所述第三节能机构190包括第三通风管191,第三通风管191的入口端连通第一加热腔110的前端、出口端连通第三送风口182,所述第三通风管191的中段嵌有第三抽风机192,所述第三抽风机192的入风口连接第三通风管191的入口端、出风口连接第三通风管191的出口端,所述第三通风管191的入口端与第三抽风机192的入风口之间设有第二除水件193。

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烘箱的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节能机构可将第一加热腔前端较为干燥的空气通过第一除水件除水后传输至后端,对后端的载体膜进行再次烘干,有效利用第一加热腔内的热能,提高能源利用率;2、通过第二节能机构可将第一加热机构后端的热空气通过第二送风机构传输至第二加热腔,有效利用第一加热腔内的热能,提高能源利用率;3、通过第三节能机构可将第一加热机构前端的热空气通过第三送风机构传输至第三加热腔,有效利用第一加热腔内的热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现的一种节能型烘箱。

一种节能型烘箱,包括箱体100、热风供应装置200和设于箱体100内的传输辊组300,所述箱体100内设有第一加热腔110、第二加热腔140、第三加热腔170,所述热风供应装置200与第一加热腔110相连通,所述第二加热腔140和第三加热腔170均匀分布于第一加热腔110的下方,所述传输辊组300用于传输载体膜400依次穿过第二加热腔140、第一加热腔110、第三加热腔130。具体的,第一加热腔110通过横向隔板与第二、三加热腔分隔开,第二加热腔通过设于横向隔板下端的纵向隔板分隔开,横向隔板靠近纵向隔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过料口,所述过料口使第一加热腔110分别与第二、三加热腔相连通。具体的,所述第二加热腔140的前端开设有入料口,第三加热腔的后端开设有出料口。

根据上述方案,涂布有涂料的载体膜400通过传输辊组300依次通过入料口进入第二加热腔、通过过料口进入第一加热腔、通过另一过料口进入第三加热腔、通过出料口离开箱体100。

所述第一加热腔110内的中间设有第一送风机构120,第一送风机构120连通所述热风供应装置200。具体的,所述第一送风机构120包括第一底座121和若干设于第一底座上的第一送风口122,所述第一底座121的左右两端延伸至第一加热腔110的内壁、前后两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一加热腔110的内壁,所述第一送风口122与热风供应装置200的出口端相连通。具体的,第一送风口122的风口朝上。具体的,热风供应装置200包括本体,本体的出口端连通第一送风口122、入口端连通外界,在本体内从入口端至出口端依次设有抽风机、加热网、过滤网。

所述箱体100的上端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110的前端和后端的第一节能机构130。具体的,所述第一节能机构130第一通风管131,第一通风管131的入口端连通第一加热腔110的前端、出口端连通第一加热腔110的后端,所述第一通风管131的中段嵌有第一抽风机132,所述第一抽风机132的入风口连接第一通风管131的入口端、出风口连接第一通风管131的出口端,所述第一通风管131的入口端与第一抽风机132的入风口之间设有第一除水件133,所述第一通风管131的出口端设有方向朝下的风栅134。

其中,传输辊组300在第一加热腔110的传输方向为第一加热腔的后端至第一加热腔的前端。由于载体膜400在第一加热腔110的后端已烘干大量水分,所以第一加热腔110的前端的空气比后端的空气干燥,同时前端的温度会略高于后端的温度,所以可直接将前端的空气输送至后端,加强对后端的载体膜400的烘干强度。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第一底座121将第一加热腔110分隔为上下两层,载体膜400通过过料口从第二加热腔140进入第一加热腔110的下层,并沿第一底座121的延伸方向输送至第一加热腔110的后端,通过第一底座121与第一加热腔110后端的间隔向上传输至第一加热腔110的上层。后从第一送风机构120的上方经过传输至第一加热腔110的前端,其中热风供应装置200将外界的风加热并输送至第一送风机构120,对第一送风机构120上方的载体膜400进行烘干。然后,通过第一底座121与第一加热腔110前端的间隔向下传输至第一加热腔110的下层,并沿第一底座121延伸的反方向传输至第一加热腔110与第三加热腔170之间的过料口的上方,并通过过料口传输至第三加热腔170内。优选的,第一底座121的下端也设有送风口,且送风口的风口朝下,对第一加热腔110的下层的载体膜进行热风烘干。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121的下端延伸有挡板至上述横向挡板的上端,分隔下层的前后两端。

其中,第一节能机构130的运作过程:第一抽风机132将第一通风管131入口端即第一加热腔110前端的热空气抽入第一通风管131经过第一除水件133进行空气除水,最后通过第一通风管131的出口端处的风栅134输送至第一加热腔110的后端,对第一加热腔110后端的载体膜进行再次烘干,提高产品烘干率,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所述第二加热腔140的顶板设有第二送风机构150,所述箱体100的后端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110的后端和第二送风机构150的第二节能机构160。

具体的,所述第二送风机构150包括固定于第二加热腔140顶部的第二底座151和若干设于第二底座151下端的第二送风口152。具体的,第二送风口152的风口朝下、且第二送风口152的下端设有传输辊组300运输载体膜400经过。

具体的,所述第二节能机构160包括第二通风管161,第二通风管161的入口端连通第一加热腔110的后端、出口端连通第二送风口152,所述第二通风管161的中段嵌有第二抽风机162,所述第二抽风机162的入风口连接第二通风管161的入口端、出风口连接第二通风管161的出口端。

根据上述方案,第二抽风机162用于将第一加热腔110后端的热空气通过第二通风管161传输至第二送风机构150,并通过第二送风口送152至第二加热腔140内,并对第二送风口152下方的载体膜400进行烘干。

所述第三加热腔170的顶部设有第三送风机构180,所述箱体100的前端设有连通第一加热腔110的前端和第三送风机构180的第三节能机构190。

具体的,所述第三送风机构180包括固定于第三加热腔170顶部的第三底座181和若干设于第三底座181下端的第三送风口182。

具体的,所述第三节能机构190包括第三通风管191,第三通风管191的入口端连通第一加热腔110的前端、出口端连通第三送风口182,所述第三通风管191的中段嵌有第三抽风机192,所述第三抽风机192的入风口连接第三通风管191的入口端、出风口连接第三通风管191的出口端,所述第三通风管191的入口端与第三抽风机192的入风口之间设有第二除水件193,由于第三加热腔170在第一加热腔110的前方,所以第一加热腔110内的空气湿度会比第三加热腔170内的湿度高,所以在第三通风管191内设置第二除水件193降低空气的湿度,提高产品质量。

根据上述方案,第三抽风机192用于将第一加热腔110后端的热空气通过第二通风管161经过第二除水件193传输至第三送风机构180,并通过第三送风口182送至第三加热腔170内,并对第三送风口182下方的载体膜400进行烘干。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节能型烘箱有以下有益之处:通过第一节能机构130将第一加热腔110前端的较为干燥、温度较高的空气传输至后端,提高烘干强度。通过第二节能机构160将第一加热腔110后端的空气输送至第二加热腔内140,对载体膜400的涂料可进行初步的烘干,减少了能源的损耗,有效的利用的第一加热腔110内的热空气。通过第三节能机构190将第一加热腔110前端的空气输送至第三加热腔内170,对载体膜400的涂料可进行再次的烘干,减少了能源的损耗,有效的利用的第一加热腔110内的热空气。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