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2419发布日期:2021-02-09 17:3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水体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体清洁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水体清洁器通常采用网袋或不锈钢滤网作为其过滤机构,由于该过滤机构的内部空间有限、纳污能力不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该过滤机构的内部空间容易被污水中的污物充满而造成该过滤机构的滤孔的堵塞,致使该过滤机构无法对流经的污水进行有效过滤,最终导致该水体清洁器的净化性能与效率的大幅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升过滤机构的纳污能力的水体清洁器。
[0004]
一种水体清洁器,包括:
[0005]
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流口和出流口;及
[0006]
过滤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过滤机构的第一端和/或外周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过滤机构的第二端设置有出水口,待处理的污水能够经所述入流口流入所述壳体内并朝所述过滤机构流动,且所述污水经所述过滤机构过滤后得到的清水能够经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过滤机构内,然后依次经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流口流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过滤机构的第一端为所述过滤机构靠近所述入流口的一端,所述过滤机构的第二端为所述过滤机构靠近所述出流口的一端。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支撑筒和滤芯,所述支撑筒的第一端和/或外周上设置有所述进水口,所述支撑筒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出水口,所述滤芯围设于所述支撑筒设有所述进水口的区域;待处理的所述污水能够朝所述滤芯流动,且所述污水经所述滤芯过滤后得到的清水能够经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支撑筒内;所述支撑筒的第一端为所述支撑筒靠近所述入流口的一端,所述支撑筒的第二端为所述支撑筒靠近所述出流口的一端。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筒的第一端和外周上均设置有所述进水口,所述滤芯围设于所述支撑筒的外周上,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密封盖,所述支撑筒的第一端的进水口通过所述密封盖封堵,以阻挡未经过滤的所述污水经所述支撑筒的第一端的进水口流入所述支撑筒内。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支撑筒和所述出流口之间,所述叶轮组件用于抽吸所述污水经所述入流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并使所述污水朝所述滤芯的方向流动,以及抽吸所述支撑筒内的清水经所述出水口流出至所述支撑筒外。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叶轮,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件具有转轴,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转轴上,所述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转轴带动所述叶轮绕所述转轴的轴向转动,以使所述叶轮产生抽吸所述污水和所述清水的离心
力。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辅助件,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辅助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且所述辅助件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隔断,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入流口,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出流口,所述过滤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驱动件的主体部设置于所述辅助件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驱动件的转轴穿过所述辅助件并伸入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辅助件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通孔;
[0012]
在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叶轮转动抽吸时,待处理的所述污水能够经所述入流口流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并朝所述滤芯流动,且所述污水经所述滤芯过滤后得到的所述清水能够依次经所述出水口、所述叶轮的过水间隙、所述通孔流入所述第二容纳腔并最终经由所述出流口流出。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挡水组件,所述挡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围挡在所述叶轮和所述转轴外,所述挡水组件用于阻挡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未经过滤的所述污水朝向所述叶轮的流动。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水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挡水件和第二挡水件,所述第一挡水件远离所述第二挡水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筒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挡水件围挡在所述叶轮外;所述第二挡水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水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水口,所述第一接水口与所述叶轮的过水间隙连通,所述第二挡水件远离所述第一挡水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水口,所述第二接水口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挡水件还用于引导所述清水在所述叶轮的过水间隙和所述通孔之间的传输。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出流口的一端向内折弯延伸形成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相对靠近所述出流口一端的开口构成所述入流口。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和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辅助腔,所述辅助腔用于收纳所述污水中大和重的污物。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体清洁器,具有至少以下有益效果:
[0018]
上述水体清洁器,工作时,待处理的污水能够经壳体的入流口流入壳体内并朝过滤机构流动,且污水经过滤机构过滤后得到的清水能够经过滤机构的进水口流入过滤机构内,然后依次经过滤机构的出水口、壳体的出流口流出至壳体外,从而达到水体清洁器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在本方案中,由于过滤机构能够将污水中的污物拦截在过滤机构的外部,这样使得过滤机构能够充分利用壳体内的收容空间对污水中的污物进行收纳,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过滤机构的纳污能力,确保过滤机构实现对污水的有效过滤,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水体清洁器的净化性能与效率。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水体清洁器的剖面示意图;
[0021]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水体清洁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2]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水体清洁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水体清洁器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6]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体清洁器10,该水体清洁器10可用于水池内的水体净化处理,该水体清洁器10包括壳体100和过滤机构200,壳体1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流口110和出流口120;过滤机构200设置于壳体100内,待处理的污水能够经入流口110流入壳体100内并朝过滤机构200流动,且污水经过滤机构200过滤后得到的清水能够经出流口120流出至壳体100外,从而达到水体清洁器10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
[0028]
在一实施例中,过滤机构200的第一端和/或外周上设置有进水口230,过滤机构200的第二端设置有出水口240,待处理的污水能够经入流口110流入壳体100内并朝过滤机构200流动,且污水经过滤机构200过滤后得到的清水能够经进水口230流入过滤机构200内,然后依次经出水口240、出流口120流出至壳体100外;过滤机构200的第一端为过滤机构200靠近入流口110的一端,过滤机构200的第二端为过滤机构200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
[0029]
由于过滤机构200能够将污水中的污物拦截在过滤机构200的外部,这样使得过滤机构200能够充分利用壳体100内的收容空间对污水中的污物进行收纳,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过滤机构200的纳污能力,确保过滤机构200实现对污水的有效过滤,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水体清洁器10的净化性能与效率。
[0030]
在一实施例中,过滤机构200包括支撑筒210和滤芯220,支撑筒210的第一端和/或外周上设置有进水口230,支撑筒210的第二端设置有出水口240,滤芯220围设于支撑筒210设有进水口230的区域;待处理的污水能够朝滤芯220流动,且污水经滤芯220过滤后得到的清水能够经进水口230流入支撑筒210内;支撑筒210的第一端为支撑筒210靠近入流口110的一端,支撑筒210的第二端为支撑筒210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
[0031]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筒210可设置在滤芯220的外部,以实现对滤
芯220的支撑;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滤芯220自身的强度足够大时,支撑筒210可以省略。
[0032]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筒210的第一端和外周上均设置有进水口230,滤芯220围设于支撑筒210的外周上,过滤机构200还包括密封盖250,支撑筒210的第一端的进水口230通过密封盖250封闭,具体地,密封盖250卡持于支撑筒210的第一端的进水口230内,以阻挡未经过滤的污水经支撑筒210的第一端的进水口230流入支撑筒210内,从而防止未经过滤的污水直接经支撑筒210的第二端的出水口240、出流口120流出至壳体100外,进而保证水体清洁器10对污水的净化质量。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支撑筒210的第一端为封闭端时,密封盖250可以省略。
[0033]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支撑筒210的第一端和外周上均设置有进水口230时,支撑筒210的第一端和外周上均布设滤芯220,以在满足对进入至支撑筒210内的水体的充分过滤的前提下,实现支撑筒210的多个部位的同步进水,进而达到有效增强水体清洁器10的净化性能与效率的目的。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支撑筒210的外周上的进水口230包括多个子进水孔,多个子进水孔间隔设置于支撑筒210的外周上。
[0034]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过滤机构200还包括端盖260,端盖260设置于支撑筒210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滤芯220通过端盖260固定于支撑筒210上。在本实施例中,端盖260设置于支撑筒2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提升滤芯220相对支撑筒210的固定稳定性。具体地,端盖260卡持于支撑筒210的第一端的进水口230内和第二端的出水口240内。
[0035]
需要指出的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滤芯220可以但不限于为滤纸。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滤芯220可以为滤棉层或由其他具有截留污物功能的材料制成。
[0036]
在一实施例中,滤芯220的外壁折叠形成褶皱,这样可以有效增大滤芯220与污水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滤芯220对污水的过滤效果。
[0037]
如图3所示,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滤芯220的外壁折叠形成多个并排设置的条形凸起222,以增大滤芯220与污水之间的接触面积,具体地,多个条形凸起222沿支撑筒210的轴向延伸。
[0038]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水体清洁器10还包括叶轮组件300,叶轮组件300设置于壳体100内,并位于支撑筒210和出流口120之间,叶轮组件300用于抽吸污水经入流口110进入壳体100内并使污水朝滤芯220的方向流动,以及抽吸支撑筒210内的清水经出水口240流出至支撑筒210外。
[0039]
如图1及图2所示,进一步地,叶轮组件300包括驱动件310和叶轮320,驱动件310可以但不限于为电机,驱动件310设置于壳体100内,驱动件310具有转轴312,叶轮320设置于转轴312上,驱动件310用于通过转轴312带动叶轮320绕转轴312的轴向转动,以使叶轮320产生抽吸污水和清水的离心力。
[0040]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30、第二壳体140以及辅助件150,第一壳体130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32,第二壳体140内设置有第二容纳腔142,第一壳体130通过辅助件150与第二壳体140连接,且辅助件150将第一容纳腔132和第二容纳腔142隔断,第一壳体130远离第二壳体140的一端设置有入流口110,第二壳体140远离第一壳体130的一端设置有出流口120,过滤机构200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32内,驱动件310的主体部设置于辅助件150朝向第二容纳腔142的一侧,且驱动件310的转轴312穿过辅助件150并伸入至第一容纳腔
132内,叶轮320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32内,辅助件150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容纳腔132和第二容纳腔142的通孔152,在驱动件310带动叶轮320转动抽吸时,待处理的污水能够经入流口110流入第一容纳腔132并朝滤芯220流动,且污水经滤芯220过滤后得到的清水能够依次经出水口240、叶轮320的过水间隙、通孔152流入第二容纳腔142并最终经由出流口120流出。
[0041]
具体地,在驱动件310带动叶轮320转动抽吸时,待处理的污水会在叶轮320的离心力作用下经入流口110流入第一容纳腔132并朝滤芯220流动,在污水吸入第一容纳腔132的过程中,污水中大和重的污物(例如沙土、落叶等)会被预先截留在第一容纳腔132内,与此同时污水中剩余的水体及小和轻的污物(例如灰尘)将会共同流向滤芯220,此时污水中的小和轻的污物将会被滤芯220进一步截留,而经过滤芯220过滤后得到的清水则从支撑筒210周向上的进水口230进入支撑筒210内,然后依次经出水口240、叶轮320的过水间隙、通孔152流入第二容纳腔142并最终经由出流口120流出,从而达到水体清洁器10对污水的净化处理的效果。
[0042]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水体清洁器10还包括挡水组件400,挡水组件400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32内,并围挡在叶轮320和转轴312外,挡水组件400用于阻挡第一容纳腔132内未经过滤的污水朝向叶轮320的流动,从而防止未经过滤的污水直接经由叶轮320的过水间隙、通孔152流入第二容纳腔142并最终经由出流口120流出,进而保证水体清洁器10对污水的净化质量。
[0043]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挡水组件4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挡水件410和第二挡水件420,第一挡水件410远离第二挡水件420的一端与支撑筒210的第二端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水件410远离第二挡水件420的一端卡持于支撑筒210的第二端的出水口240内,第一挡水件410围挡在叶轮320外。
[0044]
第二挡水件420连接于第一挡水件4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水口422,第一接水口422与叶轮320的过水间隙连通,第二挡水件420远离第一挡水件4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水口424,第二接水口424与通孔152连通,第二挡水件420还用于引导清水在叶轮320的过水间隙和通孔152之间的传输。
[0045]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水体清洁器10还包括电源500,电源500设置于壳体100内,并与驱动件310电连接,电源500用于向驱动件310进行供电。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水体清洁器10还包括控制器600,控制器600设置于壳体100内,并与驱动件310电连接,控制器600用于控制驱动件310的启动与关闭。
[0046]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500可以但不限于为电池,电源500和控制器600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42内,更进一步地,第二容纳腔142内隔离形成有电控腔144,驱动件310的主体部、电源500及控制器600设置于电控腔144内,以避免流入到第二容纳腔142内的清水与上述用电元器件直接接触而引发该用电元器件的短路。
[0047]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远离出流口120的一端向内折弯延伸形成有导流管700,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一端的开口构成入流口110,具体地,导流管700形成在第一壳体130远离第二壳体140的一端内。
[0048]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导流管700和壳体10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辅助腔710,辅助腔710用于收纳污水中大和重的污物。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管700和第一壳体13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辅助腔710,辅助腔710形成在第一容纳腔132内,辅助腔710布设在导流
管700的两侧。
[0049]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水体清洁器10还包括过滤单元800,过滤单元800设置于壳体100的入流口110处,过滤单元800用于在水体清洁器10停止污水的净化工作且脱离污水时供壳体100内残留的水体排出至壳体100的外部的同时,阻挡壳体100内残留的污物经入流口110排出至壳体100的外部。
[0050]
通过在壳体100的入流口110处设置过滤单元800,该过滤单元800能够在水体清洁器10停止污水的净化工作且脱离污水时供壳体100内残留的水体排出至壳体100的外部,从而可以有效减轻使用完毕后的水体清洁器10的重量,方便用户对使用完毕后的水体清洁器10的转移,并且该过滤单元800同时还能够有效阻挡使用完毕后的水体清洁器10的壳体100内残留的污物经入流口110排出至壳体100的外部,以避免该排出的污物污染外部环境或回流至待处理的污水中而造成该污水的二次污染。
[0051]
如图1及图3所示,过滤单元800设置于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
[0052]
如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地,过滤单元800包括开合挡板810和过滤网820,开合挡板810设置于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开合挡板810用于打开或封闭入流口110;过滤网820设置于开合挡板810上,过滤网820用于在开合挡板810封堵入流口110以停止水体清洁器10对污水的净化工作且水体清洁器10脱离污水时供壳体100内残留的水体排出至壳体100的外部的同时,阻挡壳体100内残留的污物经入流口110排出至壳体100的外部。
[0053]
具体地,当需要利用水体清洁器10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时,可通过开合挡板810将入流口110打开,使污水通过入流口110流入壳体100的内部,进而通过过滤机构200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当需要停止水体清洁器10对污水的净化工作且使水体清洁器10脱离污水时,可通过开合挡板810将入流口110封闭,此时水体清洁器10的外部已没有污水可通过入流口110流入壳体100的内部,壳体100内残留的水体即可通过设置在开合挡板810上的过滤网820排出至壳体100的外部,从而可有效减轻使用完毕后的水体清洁器10的重量,方便用户对使用完毕后的水体清洁器10的转移;与此同时,该过滤网820还能够有效阻挡使用完毕后的水体清洁器10的壳体100内残留的污物经入流口110排出至壳体100的外部,以避免该排出的污物污染外部环境或回流至待处理的污水中而造成该污水的二次污染。
[0054]
如图3及图4所示,开合挡板810转动设置于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以打开或封闭入流口110。
[0055]
具体地,在水体清洁器10处于非工作状态、且无污水经入流口110朝壳体100的内部流动时,开合挡板810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可抵接在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而挡住该入流口110,从而实现开合挡板810对入流口110的封闭;当水体清洁器10处于工作状态、且有污水经入流口110朝壳体100的内部流动时,污水能够克服开合挡板810的重力而冲开该开合挡板810,从而实现开合挡板810对入流口110的打开。
[0056]
如图3及图4所示,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的上侧设置有加强筋720,开合挡板810转动设置于加强筋720上,从而实现开合挡板810与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的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的上侧可设置有连接轴,开合挡板810通过连接轴转动设置于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具体地,连接轴可设置于加强筋720上。
[0057]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合挡板810具有弹性,开合挡板810的第一侧固定于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的上侧,开合挡板810的第二侧能够与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的下侧相抵接或分离,以打开或封闭入流口110。
[0058]
具体地,在水体清洁器10处于非工作状态、且无污水经入流口110朝壳体100的内部流动时,开合挡板810的第二侧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可抵接在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的下侧而挡住该入流口110,从而实现开合挡板810对入流口110的封闭;当水体清洁器10处于工作状态、且有污水经入流口110朝壳体100的内部流动时,污水能够克服开合挡板810的弹力而冲开该开合挡板810使得开合挡板810的第二侧与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的下侧相分离,从而实现开合挡板810对入流口110的打开。
[0059]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的上侧设置有加强筋720时,开合挡板810的第一侧可固定于加强筋720上,进而实现开合挡板810的第一侧与导流管700相对靠近出流口120的一端的上侧的固定连接。
[006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驱动件310运行、且有污水经入流口110朝壳体100的内部流动时,驱动件310可带动叶轮320绕转轴312的轴向转动,而使得叶轮320产生离心力,该叶轮320的离心力有助于污水克服开合挡板810的弹力或重力而冲开该开合挡板810,从而实现开合挡板810对入流口110的快速打开。
[0061]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62]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