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8579发布日期:2021-02-26 17:2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胶桶组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胶桶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打胶是指使用专业打胶工具(如气动、手动、电动胶枪或者打胶机)把胶从胶桶中打出来,进行密封、粘合或填缝、补漏的过程。打胶过程由打胶机完成,打胶机的压盘卡在胶桶中,压盘形成活塞,压盘上设有吸胶管,吸胶管与胶泵连接,压盘在压盘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将胶压入到吸胶管中,从而将胶从胶桶中打出来,进行密封、粘合或填缝、补漏。胶桶内的胶在使用到底部的时候,由于压盘底部的形状,压盘的底部与胶桶的底部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异型空间,该空间内的胶无法被利用,造成浪费。因此,如何减少胶桶底部残胶量是本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桶组件,以解决如何减少胶桶底部残胶量的问题。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桶组件,包括:胶桶,胶桶具有腔体;胶垫,设置在腔体内,胶垫位于胶桶的底部;其中,胶垫包括第一垫板和设置在第一垫板上方的第二垫板,第一垫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垫板上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
[0005]
进一步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直径比为大于等于2.5:1且小于等于3.7:1;或者,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同心设置;或者,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直径比为大于等于2.5:1且小于等于3.7:1,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同心设置。
[0006]
进一步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的外径相同;当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的外径均为565mm时,第一通孔的直径为100mm至150mm,第二通孔的直径为365mm至400mm。
[0007]
进一步地,第一垫板的厚度为10mm至50mm;或者,第二垫板的厚度为8mm至15mm;或者,第一垫板的厚度为10mm至50mm,且第二垫板的厚度为8mm至15mm。
[0008]
进一步地,第二垫板的硬度低于第一垫板的硬度。
[0009]
进一步地,第一垫板由第一发泡材料制成,第二垫板由第二发泡材料制成,其中,第二发泡材料的发泡率高于第一发泡材料的发泡率。
[0010]
进一步地,第二发泡材料的发泡率比第一发泡材料的发泡率高20%至50%。
[0011]
进一步地,第二垫板由epe材料制成;或者,第一垫板由epe材料制成;或者,第二垫板和第一垫板均由epe材料制成。
[0012]
进一步地,胶桶组件还包括位于腔体内的压盘和设置在压盘上的吸胶管,其中,吸胶管的孔径d1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
[0013]
进一步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通过粘接或者卡接方式连接;或者,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分体设置。
[0014]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胶盛放在胶桶的腔体内,第一垫板设置在胶桶的底部上方,第二垫板设置在第一垫板的上方,第二垫板上的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垫板上的第一通孔的直径,这样,胶桶内的胶在使用到胶桶底部的时候,在压盘的下压过程中,第二垫板随压盘底部的形状发生形变,第二垫板能够填充在压盘底部的异型空间内,从而将位于压盘底部的异型空间内的胶挤压出来,这部分胶被挤压出来后,容易被打胶机从胶桶中打出来,以用于密封、粘合或填缝、补漏,进而提高了胶桶内的胶的利用率,减少了胶桶底部的残胶量,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另外,胶垫为双层结构,这样,在胶桶内的胶使用到胶桶底部的时候,在打胶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活塞杆撞击到胶桶的底壁,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的问题,保证胶桶组件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胶桶内的胶向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在的区域汇聚,这样,能够方便打胶,提高打胶效率,有助于打胶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胶桶组件的第一垫板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胶桶组件的第一垫板的俯视图;
[0018]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胶桶组件的第二垫板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示出了图3中的胶桶组件的第二垫板的俯视图;
[0020]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胶桶组件的胶垫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示出了图5中的胶桶组件的胶垫的俯视图;
[0022]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胶桶组件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3]
图8示出了图7中的胶桶组件的吸胶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
10、胶桶;11、腔体;12、压盘;121、第三通孔;13、吸胶管;131、吸胶管本体;132、第一锥形孔段;133、第二锥形孔段;14、底壁;15、周向侧壁;20、胶垫;21、第一垫板;22、第二垫板;23、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30、异型空间;31、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7]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8]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9]
打胶过程由打胶机完成,打胶机的压盘12卡在胶桶中,压盘12上设有吸胶管13,吸
胶管13内设有活塞杆31,活塞杆31能够相对于吸胶管13上下移动,将胶压入到吸胶管13中,从而将胶从胶桶10中打出来,以进行密封、粘合或填缝、补漏。胶桶10内的胶在使用到底部的时候,由于压盘12底部的形状,压盘12的底部与胶桶10的底部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异型空间,该空间内的胶无法被利用,造成浪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压盘12是在压盘升降装置的作用下,相对于胶桶10沿图7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当胶桶10内的胶的液面下降时,在压盘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压盘12、吸胶管13和活塞杆31一起向下运动,使压盘12的底部与胶桶10内的胶的液面贴合,之后活塞杆31相对于吸胶管13上下移动,能够将胶压入到吸胶管13中,从而将胶从胶桶10中打出来。
[0030]
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桶组件,能够减少胶桶底部的残胶量,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003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以55加仑大桶胶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说明。其中,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均是具有弹性的垫板。
[0032]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胶桶组件包括胶桶10和胶垫20,胶桶10具有腔体11,胶垫20设置在腔体11内,胶垫20位于胶桶10的底部;其中,胶垫20包括第一垫板21和设置在第一垫板21上方的第二垫板22,第一垫板21上设有第一通孔23,第二垫板22上设有与第一通孔23连通的第二通孔24,第二通孔24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23的直径。
[0033]
上述设置中,胶盛放在胶桶10的腔体11内,第一垫板21设置在胶桶10的底部上方,第二垫板22设置在第一垫板21的上方,第二垫板22上的第二通孔24的直径大于第一垫板21上的第一通孔23的直径,这样,胶桶10内的胶在使用到胶桶10底部的时候,在压盘12的下压过程中,第二垫板22随压盘12底部的形状发生形变,第二垫板22能够填充在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异型空间30是指由于压盘12底部的形状形成的空间)内,从而将位于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内的胶挤压出来,这部分胶被挤压出来后,容易被打胶机从胶桶10中打出来,以用于密封、粘合或填缝、补漏,进而提高了胶桶10内的胶的利用率,减少了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0034]
另外,胶垫20为双层结构,这样,在胶桶10内的胶使用到胶桶10底部的时候,在打胶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活塞杆31撞击到胶桶10的底壁14,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的问题,保证胶桶组件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胶桶10内的胶向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所在的区域汇聚,这样,能够方便打胶,提高打胶效率,有助于打胶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0035]
优选地,胶桶10包括底壁14和与底壁14连接的周向侧壁15,底壁14和周向侧壁15连接形成胶桶10的腔体11,第一垫板21设置在底壁14上,第二垫板22设置在第一垫板21上,第二垫板22上的第二通孔24的直径大于第一垫板21上的第一通孔23的直径。
[0036]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胶桶组件还包括胶盛放结构(图中未示出),胶盛放结构设置在胶桶10的腔体11内,胶盛放结构位于第二垫板22的上方,胶盛放结构用于盛放胶;可选地,胶盛放结构可以为袋装结构;可选地,胶盛放结构可以由铝材料制成。
[0037]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的直径比为大于等于2.5:1且小于等于3.7:1,且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同心设置。
[0038]
上述设置中,当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的直径比小于2.5:1时,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的直径接近,第二垫板22的上表面的面积较大,在压盘12的下压过程中,第二垫板
22的一部分结构发生变形填充在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内,第二垫板22的其余部分结构会造成对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的封堵,使位于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内的胶不能排出,起不到减少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的作用;当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的直径比大于3.7:1,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的直径相差较大,第二垫板22的上表面的面积较小,在压盘12的下压过程中,第二垫板22发生变形填充在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内,但是第二垫板22不能完全填充异型空间30,使异型空间30仍有部分空间未被填充,位于该部分空间内的胶无法利用,仍然会造成资源浪费,使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的减少量较小。当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的直径比为大于等于2.5:1且小于等于3.7:1时,在压盘12的下压过程中,使第二垫板22既能够充分填充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又不会造成对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的封堵,能够将位于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内的胶充分挤压出来,这部分胶被挤压出来后,容易被打胶机从胶桶10中打出来,以用于密封、粘合或填缝、补漏,从而提高了胶桶10内的胶的利用率,减少了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0039]
另外,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同心设置,这样,胶桶10内的胶容易向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所在的区域汇聚,这样,能够方便打胶,提高打胶效率,有助于打胶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0040]
优选地,第一通孔23设置在第一垫板21的中心位置处,且第二通孔24设置在第二垫板22的中心位置处,这样设置,胶桶10内的胶容易向胶桶10底部的中心汇聚,能够方便打胶,同时,能够实现打胶机在胶桶10的周向上的均匀打胶,能够避免因打胶不均匀导致的胶桶10底部残胶量增大的问题。
[0041]
优选地,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的直径比为大于等于2.8:1且小于等于3.0:1。
[0042]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这样设置:仅将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的直径比设置为大于等于2.5:1且小于等于3.7:1;或者,仅将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同心设置。
[0043]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的外径相同;当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的外径均为565mm时,第一通孔的直径为100mm至150mm,第二通孔24的直径为365mm至400mm。
[0044]
上述设置中,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的外径相同,且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的外径均与胶桶10的底部的内径相同,这样,能够保证当将胶垫20垫在胶桶10的底部时,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均能够充分填充在胶桶10的底部,使胶桶10内的胶容易向第一垫板21上的第一通孔23和第二垫板22上的第二通孔24所在的区域汇聚,方便打胶,提高打胶效率。
[0045]
当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的外径均为565mm时,第一通孔的直径为100mm至150mm,第二通孔24的直径为365mm至400mm,这样设置,能够将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的直径比控制在大于等于2.5:1且小于等于3.7:1之间,能够有效减少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
[0046]
当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100mm和/或第二通孔24的直径大于400mm时,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的直径比较大,当第二垫板22发生变形填充在异型空间30内时,异型空间30仍有部分空间未被填充,位于该部分空间内的胶无法利用,仍然会造成资源浪费,使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的减少量较小;当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150mm和/或第二通孔24的直径小于365mm时,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的直径比较小,第二垫板22的一部分结构发生变形填充
在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内,第二垫板22的其余部分结构会造成对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的封堵,使位于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内的胶不能排出,起不到减少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的作用;当第一通孔的直径为100mm至150mm,第二通孔24的直径为365mm至400mm时,能够将第二通孔24与第一通孔23的直径比控制在大于等于2.5:1且小于等于3.7:1之间,第二垫板22既能够充分填充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又不会造成对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的封堵,能够将位于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内的胶充分挤压出来,这部分胶被挤压出来后,容易被打胶机从胶桶10中打出来,以用于密封、粘合或填缝、补漏,从而提高了胶桶10内的胶的利用率,减少了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0047]
优选地,当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的外径均为565mm时,第一通孔的直径为130mm,第二通孔24的直径为365mm,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每桶胶的残胶量减少2kg以上。
[0048]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垫板21的厚度为10mm至50mm,第二垫板22的厚度为8mm至15mm。
[0049]
上述设置中,当第一垫板21的厚度小于10mm和/或第二垫板22的厚度小于8mm时,第一垫板21和/或第二垫板22太薄,导致胶垫20太薄,当第二垫板22发生变形填充在异型空间30内时,异型空间30仍有部分空间未被填充,位于该部分空间内的胶无法利用,仍然会造成资源浪费,使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的减少量较小;另外,在胶桶10内的胶使用到胶桶10底部的时候,在打胶的过程中,活塞杆31容易撞击到胶桶10的底壁14,使设备受损;当第二垫板22的厚度大于15mm时,第二垫板22太厚,为了减少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压盘12在下压过程中需要较大的下压力,这样很容易对第二垫板22以及胶桶10内其他结构(如上述的胶盛放结构)造成损坏,不利于打胶过程的顺利进行;当第一垫板21厚度大于50mm,第一垫板21太厚会减小在胶桶10的腔体11内用于盛放胶的体积,减小胶桶10的容胶量;当第一垫板21的厚度为10mm至50mm,第二垫板22的厚度为8mm至15mm时,既能够避免使胶桶组件受损的问题,保证胶桶组件的结构完整性,又能够使胶桶10具有较大的容胶量,保证胶桶10的容胶量在合理范围内。
[0050]
优选地,第一垫板21的厚度为40mm,第二垫板22的厚度为10mm。
[0051]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垫板22的硬度低于第一垫板21的硬度。
[0052]
为减少胶桶底部残胶量,相关技术中,采用模具浇注与压盘底部形状贴合的胶垫,使用时将胶垫放在压盘下,从而起到填充压盘与桶底间空隙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品牌、使用状态不同的胶泵,其压盘底部的形状并不一致,因此上述减少胶桶底部残胶量的方式局限性大、适应性低,且会增大生产成本。而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针对压盘底部的形状,结合刚使用完的泡沫垫的形变情况,提供了一种胶垫20,胶垫20能够垫在胶桶10的底部,胶垫20的位于上部的第二垫板22的硬度低于胶垫20的位于下部的第一垫板21的硬度(即第二垫板22相对于第一垫板21较软),这样,第二垫板22所受的压强大于第一垫板21所受的压强,第二垫板22首先开始变形,第二垫板22填充在压盘12底部的与第二垫板22正对的异型空间30内,从而将位于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内的胶挤压出来,这部分胶被挤压出来后,容易被打胶机从胶桶10中打出来,以用于密封、粘合或填缝、补漏,进而提高了胶桶10内的胶的利用率,减少了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另一方面,上软下硬的设计能够匹配不同状态的压盘,简单易行,并且成本较低。
[0053]
优选地,第一垫板21由第一发泡材料制成,第二垫板22由第二发泡材料制成,其
中,第二发泡材料的发泡率高于第一发泡材料的发泡率。上述设置能够使第二垫板22的硬度低于第一垫板21的硬度(即能够使第二垫板22相对于第一垫板21较软),这样有助于减少胶桶10底部残胶量。
[0054]
优选地,第二发泡材料的发泡率比第一发泡材料的发泡率高20%至50%。当第二发泡材料的发泡率比第一发泡材料的发泡率高20%以下时,由第二发泡材料制成的第二垫板22的硬度接近于由第一发泡材料制成的第一垫板21的硬度,第二垫板22适应于压盘12底部的形状而发生形变的程度较小,使第二垫板22与压盘12底部的形状不能够完全贴合而使第二垫板22不能够充分填充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使异型空间30仍有部分空间未被填充,位于该部分空间内的胶无法利用,仍然会造成资源浪费,使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的减少量较小;当第二发泡材料的发泡率比第一发泡材料的发泡率高50%以上时,第二垫板22相对于第一垫板21太软而容易发生较大形变,第二垫板22形变后的形状不能完全贴合于压盘12底部的形状,而使第二垫板22不能够充分填充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使异型空间30仍有部分空间未被填充,位于该部分空间内的胶无法利用,仍然会造成资源浪费,使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的减少量较小;当第二发泡材料的发泡率比第一发泡材料的发泡率高20%至50%时,第二垫板22的硬度能够使第二垫板22较好的适应于压盘12底部的形状而发生形变,使第二垫板22与压盘12底部的形状尽量贴合,第二垫板22充分填充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从而将位于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内的胶挤压出来,这部分胶被挤压出来后,容易被打胶机从胶桶10中打出来,以用于密封、粘合或填缝、补漏,进而提高了胶桶10内的胶的利用率,减少了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0055]
优选地,第二垫板22和第一垫板21均由epe(expandable polyethylene,可发性聚乙烯,又称珍珠棉)材料制成。
[0056]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这样设置:仅将第二垫板22设置为由epe材料制成,而第一垫板21由其他材料制成;或者,仅将第一垫板21设置为由epe材料制成,而第二垫板22由其他材料制成;或者,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均由其他材料制成。
[0057]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胶桶组件还包括位于腔体11内的压盘12和设置在压盘12上的吸胶管13,其中,吸胶管13的孔径d1小于第一通孔23的直径。
[0058]
上述设置中,压盘12设置在胶桶10的腔体11内,在压盘12的下压过程中,压盘12的底部贴合于胶桶10内的胶的上表面,吸胶管13的一端与胶泵连通,吸胶管13的另一端与胶桶10的位于压盘12底部下方的腔体11连通,在胶泵的作用下,胶桶10的位于压盘12底部下方的腔体11内的胶通过吸胶管13被抽出,之后用于密封、粘合或填缝、补漏;吸胶管13的孔径d1小于第一通孔23的直径,便于吸胶,能够使汇聚到第一通孔23所在区域内的胶尽可能多的通过吸胶管13被抽出,从而减少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
[0059]
优选地,胶桶组件还包括压盘升降装置(图中未示出),压盘升降装置用于控制压盘12的升降。
[0060]
优选地,胶泵可以为柱塞泵,柱塞泵包括活塞杆31(如图7所示),活塞杆31设置在吸胶管13内,活塞杆31与压盘12和吸胶管13形成活塞结构,能够将胶桶10内的胶打出。具体地,活塞杆31能够相对于吸胶管13上下移动,将胶压入到吸胶管13中,从而将胶从胶桶10中打出来。
[0061]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吸胶管13包括吸胶管本体131和设置在吸胶管本体131的一端的喇叭结构,该喇叭结构具有第一锥形孔段132和与第一锥形孔段132连接的第二锥形孔段133,吸胶管本体131、第一锥形孔段132和第二锥形孔段133依次连接设置。其中,沿远离胶桶10的顶部的方向,第一锥形孔段132的直径逐渐增大,第二锥形孔段133的直径也逐渐增大,吸胶管本体131的孔径为d1(即第一锥形孔段132的靠近吸胶管本体131的一端的直径为d1),第二锥形孔段133的远离第一锥形孔段132的一端的直径为d2。
[0062]
也就是说,该喇叭结构的直径最小的一端的直径为上述的d1,该喇叭结构的直径最大的一端的直径为d2;其中,d1小于第一通孔23的直径(如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d2大于第一通孔23的直径,这样设置能够保护胶桶组件的结构,避免胶桶组件的结构受损的问题,如果d2小于第一通孔23的直径,那么很容易造成胶桶组件的结构(如位于胶桶10的腔体11内的胶盛放结构会破损)受损;另外,d2小于第二通孔24的直径,这样,该喇叭结构的外围的空隙部分(即上述的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能够最大限度的被形变后的第二垫板22填充,并且不会被第二垫板22封堵住,位于该喇叭结构的外围的空隙部分内的胶能够被第二垫板22挤压出来,这部分胶被挤压出来后,容易被打胶机从胶桶10中打出来,以用于密封、粘合或填缝、补漏,进而提高了胶桶10内的胶的利用率,减少了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减少浪费,节约资源。优选地,d2与第二通孔24的直径相同或者略小于第二通孔24的直径,这样在第二垫板22受挤压发生形变后能够充分填充在该喇叭结构的外围的空隙部分(即上述的压盘12底部的异型空间30),从而将位于该喇叭结构的外围的空隙部分内的胶充分挤压出来。
[0063]
优选地,压盘12上设有第三通孔121(如图7所示),吸胶管13穿设在第三通孔121内,压盘12通过第三通孔121与吸胶管13连接;可选地,为了与吸胶管13配合,压盘12上的第三通孔121的内壁面的形状与吸胶管13的喇叭结构的外壁面的形状相适配,这样设置能够使压盘12与吸胶管13更好的连接在一起。
[0064]
优选地,胶桶组件还包括密封件(图中未示出),密封件设置在压盘12的外周,密封件用于密封压盘12与胶桶1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0065]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通过粘接方式连接。
[0066]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粘接连接成为整体式结构,使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能够同步运动,能够避免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在打胶过程中产生错位,而影响第二垫板22与压盘12底部的贴合的问题,有助于减少胶桶10底部的残胶量,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0067]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这样设置: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通过卡接方式连接;或者,第一垫板21和第二垫板22分体设置,当胶垫20垫在胶桶10的底部时,第一垫板21放置在胶桶10的底部上,第二垫板22放置在第一垫板21上。
[0068]
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0069]
1、适用于各种不同工况的压盘;
[0070]
2、每桶胶的残胶量减少2kg以上,提高了胶的使用率,降低了成本。
[0071]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胶盛
放在胶桶的腔体内,第一垫板设置在胶桶的底部上方,第二垫板设置在第一垫板的上方,第二垫板上的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垫板上的第一通孔的直径,这样,胶桶内的胶在使用到胶桶底部的时候,在压盘的下压过程中,第二垫板随压盘底部的形状发生形变,第二垫板能够填充在压盘底部的异型空间内,从而将位于压盘底部的异型空间内的胶挤压出来,这部分胶被挤压出来后,容易被打胶机从胶桶中打出来,以用于密封、粘合或填缝、补漏,进而提高了胶桶内的胶的利用率,减少了胶桶底部的残胶量,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另外,胶垫为双层结构,这样,在胶桶内的胶使用到胶桶底部的时候,在打胶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活塞杆撞击到胶桶的底壁,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的问题,保证胶桶组件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胶桶内的胶向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在的区域汇聚,这样,能够方便打胶,提高打胶效率,有助于打胶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位于上方的第二垫板相对于位于下方的第一垫板较软,这样,第二垫板所受的压强大于第一垫板所受的压强,第二垫板首先开始变形,第二垫板填充在压盘底部的与第二垫板正对的异型空间内,能够将位于压盘底部的异型空间内的胶挤压出来,有助于减少了胶桶底部的残胶量。
[0072]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73]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74]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7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