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铁和地铁的多功能喷涂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5384发布日期:2021-01-05 18:2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铁和地铁的多功能喷涂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铁和地铁的多功能喷涂机器人。



背景技术: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于当前和未来的消杀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作为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城市的整体清洁消杀,尤其是针对密闭的公共场所内的消杀要求全面提升,一是从量上将消杀工作覆盖至所有的公共场所,二是从效上把控好消杀的时效和频次,三是从质上将消杀的效果趋于标准化。

传统的消杀方式包括雾化消杀、紫外线照射和家用消杀,分别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其中雾化消杀主要用于公共场所,紫外线照射主要面向特定场所的特定需求,家用消杀则以消毒型产品为主。由于公共场所的消杀需要一定的专业性,且随着未来需消杀范围和面积的大幅度增加,采用人工消杀,存在巨大的人员缺口,此外,传统的喷涂机器人固定式消杀无法使消杀标准化落到实处,消杀的效果也无法控制。尤其是在高铁和地铁内,由于人员复杂,空间密闭,消杀每日必须多次进行,人工携带喷筒的消杀工作不具备良好的统一性,使得消杀工作推进困难,现有技术中的消毒设备因为受到空间环境等特点的影响无法精准快速喷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人工消杀所需人力不足,传统消毒设备不能标准化落实和喷涂不精准快速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高铁和地铁的多功能喷涂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高铁和地铁的多功能喷涂机器人,其特点在于,所述喷涂机器人包括机身、摆动机构和至少一个喷涂机构,所述机身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摆动机构带动所述喷涂机构摆动,所述摆动机构设于所述机身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使用摆动机构带动喷涂机构,扩大了喷涂的覆盖区域,提升了喷涂方向的灵活性,控制机构控制喷涂机构的摆动式喷涂,使得喷涂量能被精准控制,喷速也可按需调整,有效解决了喷涂不能标准化落实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摆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摆动臂、至少一个支撑臂和连杆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摆动臂摆动,所述摆动臂连接于所述喷涂机构,至少一个所述支撑臂的顶端和至少一个所述摆动臂通过所述连杆机构相连。

在本方案中,连杆机构使得摆动臂能灵活摆动,支撑臂提升了摆动机构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喷涂机器人还包括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活动部的伸缩移动,所述摆动臂连接于所述活动部的一端,至少一个所述支撑臂的底端固接于所述固定部。

在本方案中,伸缩装置的固定部和支撑臂的连接提升了结构的稳定性,活动部的伸缩增强了摆动臂摆动的可靠性从而使得喷涂的角度多样化。

较佳地,所述喷涂机器人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穿设于所述机身,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旋转机构旋转从而带动所述伸缩装置、所述摆动机构和所述喷涂机构旋转。

在本方案中,旋转机构不仅对伸缩装置和摆动机构等起到了有效的支撑,还能给喷涂机构提供旋转的功能,使得喷涂机构即使在空间受限的区域工作时也能轻松避让障碍物,也方便了喷涂机构在不工作时的收纳。

较佳地,所述喷涂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喷涂管,至少一个所述喷涂管与至少一个所述摆动臂相连,至少一个所述喷涂管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喷头。

在本方案中,间隔设置的喷头能够有效覆盖待喷涂或待消杀的区域,避免遗漏。

较佳地,至少一个所述喷涂管与至少一个所述摆动臂平行设置。

在本方案中,采用平行布置,使喷涂管的摆动方向与摆动臂相一致,易于控制喷涂的方向。

较佳地,若干个所述喷头等间距地布设于至少一个所述喷涂管。

在本方案中,等距设置的喷头提升了喷涂效果,使得消杀能够标准化均匀化的落实。

较佳地,所述机身还包括介质箱,所述介质箱设于所述机身内部,所述介质箱内设有液位报警装置,所述介质箱的底部设有泵和喷涂马达,所述泵的一端与所述介质箱连接,所述介质箱的顶部设有箱盖。

在本方案中,介质箱对喷涂介质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液位报警装置能够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补充或调整介质的量,泵和喷涂马达的使用让喷涂的速率能被精确控制。

较佳地,所述喷涂机构还包括低位喷涂管,所述低位喷涂管设于所述机身的后侧,所述低位喷涂管的底端与所述泵的另一端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喷涂管的一端与所述低位喷涂管的顶端相通,所述低位喷涂管的两侧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喷头。

在本方案中,低位喷涂管的设置能够使喷涂覆盖较低和靠近地面的空间以及一些不容易被摆动的喷涂管所覆盖的区域,提升了喷涂的全面性。

较佳地,每个所述喷头上设有一一对应的阀,所述控制机构分别控制每个所述阀的开或关。

在本方案中,阀的使用能使控制机构精确控制需要使用的喷头数量,减少了喷涂介质的浪费,且使得喷涂均匀,减少了过度喷涂的可能性,避免因消毒过量造成对人员的伤害。

较佳地,所述机身上设有紫外线灯。

在本方案中,紫外线灯的设置能够让喷涂机器人对特定空间进行特定的消杀,在合适的情况采用双重消杀增强了消杀的效果。

较佳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远程控制器无线通信。

在本方案中,控制芯片使得喷涂机器人能被远程操控,不仅节约劳动力成本,还减少了操作人员暴露在消杀坏境的可能,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甚至使工作效率提升十倍以上,实现高效高质的喷涂。

较佳地,所述机身还包括驱动轮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轮设于所述机身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驱动轮使所述喷涂机器人运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使喷涂机器人能在控制下自由移动。

较佳地,所述机身还包括防水隔舱,所述防水隔舱设于所述机身内,所述防水隔舱内设有蓄电池组。

在本方案中,使用蓄电池供能,延长了喷涂机器人的工作续航时间,防水隔舱还加强了喷涂机器人的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机身还具有维修盖,所述维修盖设于所述机身的前侧。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便捷了对喷涂机器人的维护与修理。

较佳地,所述机身还设有距离探测器,所述距离探测器设于所述机身的四个侧向,所述控制机构基于所述距离探测器检测的机身与周围物体之间的距离数据调整所述喷涂机器人的运动方向。

在本方案中,距离探测器的使用让喷涂机器人能随时根据四周环境调整运动方向,充分提升了喷涂机器人运动的灵活性,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碰撞。

较佳地,所述机身还设有紧急制动按钮,所述紧急制动按钮设于所述机身的顶部,所述紧急制动按钮与所述控制机构通过导线相连。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增强了喷涂机器人使用时的安全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机身还包括导引装置,所述导引装置设于所述机身的底部。

在本方案中,导引装置能使喷涂机器人的行驶路线更精准,行驶更稳定。

较佳地,所述机身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机身的顶部,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机构通过导线相连。

在本方案中,显示屏便于操作人员直接控制喷涂机器人,实现预设再喷涂的方式,使得工作过程中无需遥控,喷涂机器人能够全自动喷涂。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高铁和地铁的多功能喷涂机器人,通过采用控制机构控制摆动机构带动喷涂机构进行喷涂的方式,显著减少了消杀所需的人力,使喷涂消杀工作得到标准化落实,实现精准快速的喷涂,喷涂覆盖面广,喷涂角度灵活,并且降低了操作人员受到安全危害的可能性,尤其针对高铁和地铁等空间受限的公共场所,增强了喷涂消杀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涂机器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涂机器人的部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涂机器人的机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机身1

摆动臂2

支撑臂3

连杆机构4

固定部5

活动部6

旋转机构7

喷涂管8

喷头9

驱动轮10

低位喷涂管11

注水口12

显示屏13

距离探测器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高铁和地铁的多功能喷涂机器人,其包括机身1、摆动机构和至少一个喷涂机构,机身1包括控制机构(图中未示出),控制机构控制摆动机构带动喷涂机构摆动,摆动机构设于机身1上。

具体地,摆动机构设于机身1的上方,通过使用摆动机构带动喷涂机构,扩大了喷涂的范围,使得喷涂覆盖面广,提升了喷涂角度和方向的灵活性,控制机构控制喷涂机构的摆动式喷涂,使得喷涂量能被准确控制,喷速也可按需调整,使喷涂消杀工作得到标准化落实,实现精准快速的喷涂,显著减少了消杀所需的人力,并且降低了操作人员受到安全危害的可能性,尤其针对高铁和地铁等空间受限的公共场所,增强了喷涂消杀的效果。

如图1所示,摆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摆动臂2、至少一个支撑臂3和连杆机构4,控制机构控制摆动臂2摆动,摆动臂2连接于喷涂机构,至少一个支撑臂3的顶端和至少一个摆动臂2通过连杆机构4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连杆机构4使得摆动臂2能灵活摆动,支撑臂3提升了摆动机构的稳定性,喷涂机构通过若干个连接杆与摆动臂2相连,根据使用场所的实际情况,摆动臂2可设为直杆或环型杆等多种形式。

如图1所示,喷涂机器人还包括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包括固定部5和活动部6,控制机构控制活动部6的伸缩移动,摆动臂2连接于活动部6的一端,至少一个支撑臂3的底端固接于固定部5。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摆动臂2的一端可设连接件,连接件铰接于活动部6的一端,伸缩装置的固定部5和支撑臂3的连接提升了结构的稳定性,活动部6的伸缩增强了摆动臂2摆动的可靠性从而使得喷涂的角度多样化,喷涂机构从而能自动收缩打开。

如图1所示,喷涂机器人还包括旋转机构7,旋转机构7穿设于机身1,控制机构控制旋转机构7旋转从而带动伸缩装置、摆动机构和喷涂机构旋转。

其中,旋转机构7可包括旋转轴,旋转轴的顶端固接于伸缩装置的底部,旋转机构7不仅对伸缩装置和摆动机构等起到了有效的支撑,还能给喷涂机构提供旋转的功能,使得喷涂机构即使在空间受限的区域工作时也能轻松避让障碍物,也方便了喷涂机构在不工作时的收纳,使喷涂机器人的尺寸喷涂点设置和空间特点能与工作环境相匹配。

如图1所示,喷涂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喷涂管8,至少一个喷涂管8与至少一个摆动臂2相连,至少一个喷涂管8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喷头9。

在本实施例中,间隔设置的喷头9能够有效覆盖待喷涂或待消杀的区域,避免遗漏,针对不同消杀方式可设为静电喷涂,使喷出的介质迅速附着于指定的喷涂表面;或雾化喷涂,使喷头9具有喷涂以及喷雾功能,实现多点雾化喷涂。

至少一个喷涂管8与至少一个摆动臂2平行设置。

若干个喷头9等间距地布设于至少一个喷涂管8。

采用平行布置使喷涂管8的摆动方向与摆动臂2相一致,易于控制喷涂的方向。等距设置的喷头9提升了喷涂效果,使得消杀能够标准化均匀化的落实。

机身1还包括介质箱,介质箱设于机身1内部,介质箱内设有液位报警装置,介质箱的底部设有泵和喷涂马达,泵的一端与介质箱连接,介质箱的顶部设有箱盖。

在本实施例中,介质箱对喷涂介质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液位报警装置能够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补充或调整介质的量,泵和喷涂马达的使用让喷涂的速率能被精确控制。

如图2和图3所示,喷涂机构还包括低位喷涂管11,低位喷涂管11设于机身1的后侧,低位喷涂管11的底端与泵的另一端连接,至少一个喷涂管8的一端与低位喷涂管11的顶端相通,低位喷涂管11的两侧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喷头9。

具体地,低位喷涂管11的底端穿过注水口12与机身1内的泵相连,泵沿低位喷涂管11的设置能够使喷涂覆盖较低和靠近地面的空间以及一些不容易被摆动的喷涂管8所覆盖的区域,提升了喷涂的全面性。

每个喷头9上设有一一对应的阀,控制机构分别控制每个阀的开或关。

具体地,阀的使用能使控制机构精确控制需要使用的喷头9数量,以达到定量、均匀喷涂,不滥用消毒剂的目的,减少了喷涂介质的浪费,减少了过度喷涂的可能性。

机身1上设有紫外线灯。

在本实施例中,紫外线灯可设于机身1的靠近顶部处,使用时将其打开让喷涂机器人对特定空间进行特定的消杀,通过双重消杀提升消杀效果,也可在日常维护时单独启用。

控制机构包括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与远程控制器无线通信。

具体地,控制芯片远程操控喷涂机器人,一个人可同时操控多台喷涂机器人工作,且不用进入到作业环境中,这样不仅节约劳动力成本,还减少了操作人员暴露在消杀坏境的可能,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

机身1还包括驱动轮10和驱动电机,驱动轮10设于机身1的底部,驱动电机控制驱动轮10使喷涂机器人运动,使得喷涂机器人能在控制下自由的移动。

机身1还包括防水隔舱,防水隔舱设于机身1内,防水隔舱内设有蓄电池组。

具体地,用蓄电池并定时充电或更换电池,必要情况下可24小时不间断使用,延长了喷涂机器人的工作续航时间,防水隔舱将蓄电池组与其他机身1内部件如介质箱等隔开,避免液体进入蓄电池,有效加强了喷涂机器人的安全性。

机身1具有维修盖,维修盖设于机身1的前侧。

在本实施例中,当喷涂机器人需要维护或修理时,直接打开维修盖便于操作人员更换零部件。

机身1还设有距离探测器14,距离探测器14设于机身1的四个侧向,控制机构基于距离探测器14检测的机身1与周围物体之间的距离数据调整喷涂机器人的运动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在机身1的四周布置距离探测器14,距离探测器14可为红外线测距、超声波测距等不同类型的测距传感器,从而使喷涂机器人具备沿边测距功能,随时根据四周环境调整运动方向,自行勘察检测施工环境边界,充分提升了喷涂机器人运动的灵活性,避开四周的障碍物,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碰撞。

机身1还设有紧急制动按钮,紧急制动按钮设于机身1的顶部,紧急制动按钮与控制机构通过导线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按下紧急制动按钮可以使喷涂机器人断电并停止工作,以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增强了喷涂机器人使用时的安全可靠性。

机身1还包括导引装置,导引装置设于机身1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导引装置可为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通过电磁感应、激光引导、磁条和扫码等方式,使喷涂机器人具备自动扫描工作环境或按特定路径行走的功能,导引装置使得喷涂机器人的行驶路线更精准,行驶更稳定。

如图3所示,机身1还包括显示屏13,显示屏13设于机身1的顶部,显示屏13与控制机构通过导线相连。

具体地,显示屏13便于操作人员直接控制喷涂机器人,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屏13预先设定好运动轨迹和喷涂方式再让喷涂机器人进入工作环境工作,并且显示屏13还可设为具有提供蓄电池电量的信息以及介质箱内液位的信息等功能。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