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5857发布日期:2021-02-20 15:5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膜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管状陶瓷膜管壁密布微孔,在压力作用下,原料液在膜管内或膜外侧流动,小分子物质(或液体)透过膜,大分子物质(或固体)被膜截留,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和环保等目的。管状陶瓷膜具有分离效率高、效果稳定、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耐有机溶剂、耐菌、耐高温、抗污染、机械强度高、再生性能好、分离过程简单、能耗低、操作维护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众多优势,已经成功应用于食品、饮料、植(药)物深加工、生物医药、发酵、精细化工等众多领域,可用于工艺过程中的分离、澄清、纯化、浓缩、除菌、除盐等。
[0003]
对氨基苯酚生产环节中膜过滤工序是个尤其重要的环节,经过氢化反应的含有催化剂及对氨基苯酚的醇溶液在此工序进行过滤,从而变成清澈的对氨基苯酚溶液,降温生产出合格的对氨基苯酚固体料。
[0004]
对氨基苯酚的醇溶液中含有大量颗粒状的镍催化剂,在进行膜过滤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膜管管程堵塞现象(膜过滤的膜指的是管式陶瓷膜,过滤过程如下:带有催化剂颗粒的对氨基苯酚的醇溶液进入陶瓷膜的管程,从陶瓷膜的壳程渗透(过滤)出的清液为对氨基苯酚溶液,管程中流出的为带有催化剂的浓液),膜管管程堵塞,物料无法进入管程,膜过滤过程就会被迫中断,严重影响对氨基苯酚的生产。如果将堵塞的膜管废弃掉,会增加对氨基苯酚的成本,目前还没有能够对堵塞的膜管进行疏通的装置。
[0005]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以解决目前还没有简便操作的装置对陶瓷膜管进行疏通的问题。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09]
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用于支撑陶瓷膜管;
[0010]
移动夹持件,所述移动夹持件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移动夹持件可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滑移,所述移动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0011]
固定夹持件,所述固定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移动夹持件和所述固定夹持件相对设置,所述移动夹持件和所述固定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陶瓷膜管,在对所述陶瓷膜管进行夹持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陶瓷膜管连通;
[0012]
所述第一通孔远离第二通孔的一端连通蒸汽输出管道;所述第二通孔远离第一通孔的一端与蒸汽输入管道连接,或者,所述第一通孔远离第二通孔的一端连通蒸汽输入管道;所述第二通孔远离第一通孔的一端与蒸汽输出管道连接;
[0013]
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和连接杆,所述第一定位件
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移动夹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将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所述连接杆对所述移动夹持件的移动起导向作用;所述第二定位件用于对所述陶瓷膜管的尾部提供支撑和定位;
[0014]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夹持件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滑移,完成所述移动夹持件与所述固定夹持件对陶瓷膜管的夹持。
[0015]
在如上所述的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手轮和螺杆,所述手轮连接在所述螺杆的一端,所述第一定位件上设有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孔,所述螺杆远离第一定位件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移动夹持件上,通过旋转所述手轮驱动所述移动夹持件前后移动。
[0016]
在如上所述的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优选,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异径管和第二异径管,所述第二异径管的大头与陶瓷膜管的进口端连接,小头与蒸汽输入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异径管的大头与陶瓷膜管的出口端连接,小头与蒸汽输出管道连接。
[0017]
在如上所述的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优选,所述陶瓷膜管与所述第一异径管、所述第二异径管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0018]
在如上所述的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优选,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托盘,所述定位托盘呈弧形,所述定位托盘的弧度与所述陶瓷膜管的外表面弧度一致。
[0019]
在如上所述的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优选,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移动夹持件上,所述第二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夹持件上。
[0020]
在如上所述的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优选,所述蒸汽输入管道包括多个输入支管,所述输入支管与所述第二异径管或者第一异径管连接,所述输入支管上均设置有蒸汽进口阀门;所述蒸汽输出管道包括多个输出支管,蒸汽通过所述输出支管排出。
[0021]
在如上所述的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优选,所述蒸汽输入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
[0022]
在如上所述的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优选,所述主体框架上还架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对所述陶瓷膜管的头部进行支撑。
[0023]
在如上所述的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优选,所述主体框架的下部设置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用于收集疏通过程中所述陶瓷膜管渗出的液体或所述陶瓷膜管内的残余物料。
[0024]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
[0025]
本实用新型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包括主体框架、移动夹持件、固定夹持件、定位装置和驱动装置,将陶瓷膜管的两端部密封在固定夹持件和移动夹持件之间,便于蒸汽疏通和打压;定位装置一方面可供驱动装置对移动夹持件进行驱动,另一方面对陶瓷膜管进行定位,以便使得膜管的两端与蒸汽输入输出管道密封对接,陶瓷膜管的密封性好,蒸汽疏通打压效果较好。
[0026]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可以实现两个效果,一方面可以对堵塞的陶瓷膜管进行有效疏通,通过通入一定压力的蒸汽将堵塞的陶瓷膜管管程和壳程疏通,液体从壳程渗出;另一方面通过增大蒸汽压力,可以根据陶瓷膜管管壁液体的渗出情况判断壳程的渗透能力和陶瓷膜管的承压能力,若陶瓷膜管出现裂纹,说明其已不适合生产中使用,可以对陶瓷膜管的质量进行分辨和筛选。
[0027]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对堵塞的陶瓷膜管进行蒸汽管程疏通与壳程打压渗透,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工业化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8]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002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图1中的移动夹持件的俯视图。
[0031]
图中:1、主体框架;2、移动夹持件;3、第一定位件;4、第二定位件; 5、连接杆;6、驱动机构;7、第一异径管;8、第二异径管;9、定位托盘; 10、蒸汽输入管道;101、输入支管;11、蒸汽进口阀门;12、输出支管;13、支撑架;14、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4]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陶瓷膜管形状为管式陶瓷膜管,圆柱形结构,陶瓷膜管的长度是1013mm,膜管直径30mm。每根膜管上面有19个孔(孔指的是管程,物料从管程进入,壳程渗出),每个孔的直径为2mm。
[0035]
根据陶瓷膜管的长度与直径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台装置,装置包括:
[0036]
主体框架1,主体框架1用于支撑陶瓷膜管,主体框架1包括四个合围成支撑框架的横梁和四个支腿。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四个横梁采用槽钢焊接连接。
[0037]
移动夹持件2,移动夹持件2架设在两个横梁之间,位于支撑框架的一端,移动夹持件2可在横梁上滑移,移动夹持件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一端连接蒸汽输出管道。
[0038]
固定夹持件,固定夹持件也架设在两个横梁之间,位于支撑框架的另一端,固定夹持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移动夹持件2和固定夹持件相对设置,对陶瓷膜管形成夹持,在夹持过程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陶瓷膜管联通。第一通孔远离第二通孔的一端连通蒸汽输出管道;第二通孔远离第一通孔的一端与蒸汽输入管道10连接,或者,第一通孔远离第二通孔的一端连通蒸汽输入管道10;第二通孔远离第一通孔的一端与蒸汽输出管道连接。
[0039]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异径管7和第二异径管8,第二异径管8的大头与陶瓷膜管的进口端连接,小头与蒸汽输入管道10连接,蒸汽通过蒸汽输入管道10进入陶瓷膜管,对陶瓷膜管的管程进行疏通;第一异径管7的大头
与陶瓷膜管的出口端连接,小头与蒸汽输出管道连接,疏通后的蒸汽从蒸汽输出管道流出,蒸汽形成的污水排入污水沟。第一异径管7和第二异径管8的规格均为32
×
25mm的大小头。陶瓷膜管与第一异径管7、第二异径管8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膜管的两头末端用密封圈进行密封,用密封圈是因为膜管是陶瓷的,异径管是碳钢的,为了防止调节夹持接口时将膜管挤压破坏,所以在连接部安装有软密封圈,起到缓冲作用。
[0040]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均匀分布在移动夹持件2上,第二通孔均匀分布在固定夹持件上;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均安装有对应的第一异径管7和第二异径管8,第一异径管7的数量和位置与第二异径管8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第一异径管7和第二异径管8的圆心同轴,同轴设置的第一异径管7和第二异径管8之间安装夹持有陶瓷膜管。具体的,本装置上设置有五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对五个陶瓷膜管同时进行疏通打压操作,提高操作效率。第一异径管7与第二异径管8之间的中心间距均为140mm,即陶瓷膜管之间的中心间距为 140mm。
[0041]
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件3、第二定位件4和连接杆5,第一定位件3和第二定位件4固定在横梁上,移动夹持件2设置在第一定位件3 和第二定位件4之间,连接杆5设置在定位装置的两端,将第一定位件3和第二定位件4连接,连接杆5对移动夹持件2的移动起导向作用;第二定位件4用于对陶瓷膜管的尾部提供支撑和定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3为定位板,第二定位件4包括位于两侧横梁上的两个立柱和两个立柱之间的横杆,连接杆5固定在定位板和立柱之间,且连接杆5贯穿移动夹持件2,连接杆5为圆杆,使得移动夹持件2可在连接杆5和横梁上滑移。
[0042]
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移动夹持件2在横梁上滑移,完成与陶瓷膜管的密封对接。
[0043]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驱动机构6包括手轮和螺杆,手轮连接在螺杆的一端,第一定位件3上设有与螺杆配合的螺纹孔,螺杆螺纹连接螺纹孔,螺杆远离第一定位件3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移动夹持件2上,通过旋转手轮驱动移动夹持件2前后移动。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机构6可以采用手动调节阀上的手轮系统,将陶瓷膜管完全调节固定好。
[0044]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4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托盘9,定位托盘9呈弧形,定位托盘9的弧度与陶瓷膜管的外表面弧度一致。因为陶瓷膜管的材质是陶瓷的,受力必须均匀,受力不均匀会使陶瓷膜管压断,因此设置有定位托盘9对陶瓷膜管的位置精准固定,提高受力均匀性。
[0045]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蒸汽输入管道10包括分别连接入第二异径管8的多个输入支管101,输入支管101上均设置有蒸汽进口阀门11蒸汽输入管道10为总管,其上也设置有蒸汽进口阀门11;蒸汽输出管道包括多个输出支管12,通过输出支管12将蒸汽排出,多个输出支管12上均设置有蒸汽出口阀门。蒸汽输入管道10上设置有压力表14。
[0046]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横梁上还架设有支撑架13,支撑架13用于对陶瓷膜管的头部进行支撑。
[0047]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的下部设置有收集槽(图中未示出),收集槽用于收集疏通过程中陶瓷膜管渗出的液体或陶瓷膜管内的残余物料。当陶瓷膜管的疏通和打压操作进行完毕后,陶瓷膜管上的残余物料和蒸汽疏通时渗出的液体可以收集到收集槽内部,收集槽内部的液体进入污水处理,收集槽的尺寸为长
×

×
高=1300mm
×
600mm
×
300mm。
[0048]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膜管疏通打压装置在使用时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0049]
步骤一,在陶瓷膜管疏通前,将陶瓷膜管在碱液溶液中进行浸泡,使堵塞的陶瓷膜管中的杂质松软,便于打压疏通。
[0050]
步骤二,将浸泡后的陶瓷膜管安装在固定夹持件和移动夹持件2之间,即第一异径管7和第二异径管8的大头上,陶瓷膜管的接头处安装有密封圈,调节手轮使移动夹持件2前后滑移,将陶瓷膜管固定在第一异径管7和第二异径管8之间,依次将五个陶瓷膜管安装固定好。
[0051]
步骤三,开启蒸汽,蒸汽输入管道10的压力控制在0.1~0.15mpa,蒸汽进口阀门11是dn20的碳钢阀,缓慢开启蒸汽后,将蒸汽输出支管12上的蒸汽出口阀门碳钢15的内丝球阀全部打开,疏通陶瓷膜管管程,将膜管2mm 的孔用蒸汽疏通到畅通,然后缓慢关掉输出支管12末端的内丝球阀,同时注意蒸汽输入管道10上的压力表14表压,这时陶瓷膜管管壁上会缓慢的出现液体渗出(即壳程渗出)。逐渐加大蒸汽压力,压力控制在0.2mpa,陶瓷膜管管壁渗出液体逐渐增加。这时根据管壁液体的渗出情况可以判断壳程渗透能力与膜管承压能力。如果压力控制在0.2mpa时,膜管出现裂纹,表明此膜管已不能继续使用到生产中去,经过承压试验膜管完好的,继续使用。
[0052]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对堵塞的陶瓷膜管进行蒸汽管程疏通与壳程打压渗透,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工业化推广使用。
[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