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蒸汽加热减振的冷凝水高位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8918发布日期:2021-03-23 11:0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蒸汽加热减振的冷凝水高位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浓硝酸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蒸汽加热减振的冷凝水高位罐。



背景技术:

冷凝水高位罐是浓硝酸装置开车水升温的加热设备,低压蒸汽加热脱盐水时,向冷凝水高位罐内通入温度为150℃左右的低压蒸汽,对脱盐水进行加热,热水通过自身重力分别流入漂白塔和混合分配器中进行下一道工序,原冷凝水高位罐中未设置蒸汽加热减振机构,当漂白塔塔中温度与冷凝水高位罐中水温差小于5℃时,由于温差较小,漂白塔和浓缩塔升温困难,当温差大于10℃时,由于温差较大,材质为高硅铸铁的漂白塔和浓缩塔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当打开低压蒸汽对冷凝水高位罐中脱盐水加热时,造成设备和楼板振动及仪表损坏,并伴随有较大噪音,操作环境恶劣。

为此,需要对冷凝水高位罐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期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冷凝水高位罐在加热升温水时,易发生的振动和噪音问题,提出一种便于蒸汽加热减振的冷凝水高位罐,通过在冷凝水高位罐内设置蒸汽加热减振机构,避免冷凝水高位罐在低压蒸汽加热脱盐水时,由于震动较大,造成设备和楼板振动及仪表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便于蒸汽加热减振的冷凝水高位罐,包括冷凝水高位罐本体,冷凝水高位罐本体侧壁开设有进汽口,进汽口处设有第一管套,冷凝水高位罐本体内设有蒸汽加热减振机构;

所述蒸汽加热减振机构包括进汽管、第一蒸汽分布管、第二蒸汽分布管、第三蒸汽分布管、第四蒸汽分布管以及弹性件,进汽管穿过第一管套,且进汽管的进汽端伸出冷凝水高位罐本体外;

进汽管、第一蒸汽分布管、第二蒸汽分布管、第三蒸汽分布管和第四蒸汽分布管均为末端部密封结构,且所述进汽管、第一蒸汽分布管、第二蒸汽分布管、第三蒸汽分布管、第四蒸汽分布管顶部侧壁均布有若干排汽孔;

第一蒸汽分布管、第二蒸汽分布管、第三蒸汽分布管和第四蒸汽分布管均与进汽管的侧壁相连通;

所述第一蒸汽分布管、第二蒸汽分布管、第三蒸汽分布管和第四蒸汽分布管的末端部均设有挂钩;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挂钩相连接,另一端与冷凝水高位罐本体底部内壁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汽管水平向右延伸。

进一步的,进汽管伸出冷凝水高位罐本体外的管体上设有进汽阀。

进一步的,第一蒸汽分布管、第二蒸汽分布管、第三蒸汽分布管和第四蒸汽分布管均水平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蒸汽分布管、第二蒸汽分布管、第三蒸汽分布管、第四蒸汽分布管均垂直于进汽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蒸汽分布管和第二蒸汽分布管分别设置一根,第三蒸汽分布管和第四蒸汽分布管分别设置两根;所述第一蒸汽分布管和两根第三蒸汽分布管均设置于进汽管的前侧,第二蒸汽分布管和两根第四蒸汽分布管均设置于进汽管的后侧;第一蒸汽分布管、第二蒸汽分布管均与进汽管的中部的侧壁相连通,两根第三蒸汽分布管分别设置于第一蒸汽分布管的左右两侧,两根第四蒸汽分布管分别设置于第二蒸汽分布管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蒸汽分布管、第二蒸汽分布管、第三蒸汽分布管和第四蒸汽分布管的管径为dn25,材质为304l,长度为150mm,两个第三蒸汽分布管之间的间距为120mm,两个第四蒸汽分布管之间的间距为120mm;所述排汽孔的孔径为4mm,孔间距为15mm。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分布管侧壁排汽孔的孔口截面积之和大于进汽管的内径横截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减震弹簧,簧丝规格φ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凝水高位罐内安装蒸汽加热减振机构,使蒸汽从原加热管线中排出后,均匀分布在直径为4mm的小孔中,加热方式由集中式瞬间释放加热变为多点分布式加热,该分布器的增加不仅消除了其造成的振动和噪音,同时解决了设备上温度计和液位计频繁损坏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冷凝水高位罐在加热升温水时,发生的振动和噪音问题。安装所述蒸汽加热减振机构后,能够避免冷凝水高位罐在低压蒸汽加热脱盐水时,由于震动较大,造成设备和楼板振动及仪表损坏。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有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便于蒸汽加热减振的冷凝水高位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冷凝水高位罐罐体内的俯视图;

图3是所述冷凝水高位罐与浓硝酸生产设备中浓缩塔、漂白塔和混合分离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便于蒸汽加热减振的冷凝水高位罐,包括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下部侧壁开设有进汽口,进汽口处设有第一管套11,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内设有蒸汽加热减振机构;

所述蒸汽加热减振机构包括进汽管12、一根第一蒸汽分布管13、一根第二蒸汽分布管14、两根第三蒸汽分布管15、两根第四蒸汽分布管16以及弹性件17,所述进汽管12水平向右延伸,进汽管12穿过第一管套11,且进汽管12的进汽端伸出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外,进汽管12伸出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外的管体上设有进汽阀21;

进汽管12、第一蒸汽分布管13、第二蒸汽分布管14、第三蒸汽分布管15和第四蒸汽分布管16均为末端部密封结构,且所述进汽管12、第一蒸汽分布管13、第二蒸汽分布管14、第三蒸汽分布管15、第四蒸汽分布管16顶部侧壁均布有若干排汽孔,上述所有蒸汽分布管侧壁排汽孔的孔口截面积之和大于进汽管12的内径横截面积;

第一蒸汽分布管13、第二蒸汽分布管14、第三蒸汽分布管15和第四蒸汽分布管16均水平设置,且一根第一蒸汽分布管13、一根第二蒸汽分布管14、两根第三蒸汽分布管15、两根第四蒸汽分布管16均垂直于进汽管12;

所述第一蒸汽分布管13和两根第三蒸汽分布管15均设置于进汽管12的前侧,第二蒸汽分布管14和两根第四蒸汽分布管16均设置于进汽管12的后侧;第一蒸汽分布管13、第二蒸汽分布管14均与进汽管12的中部的侧壁相连通,两根第三蒸汽分布管15分别设置于第一蒸汽分布管13的左右两侧,两根第四蒸汽分布管16分别设置于第二蒸汽分布管14的左右两侧,且两根第三蒸汽分布管15和两根第四蒸汽分布管16均与进汽管12的侧壁相连通;

所述第一蒸汽分布管13、第二蒸汽分布管14、第三蒸汽分布管15和第四蒸汽分布管16的末端部均设有挂钩;所述弹性件17一端与挂钩相连接,另一端与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底部内壁相连接,以便于进一步降低由于通入蒸汽后带来的震动和噪音,避免对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带来损害;

所述第一蒸汽分布管13、第二蒸汽分布管14、第三蒸汽分布管15和第四蒸汽分布管16的管径为dn25,材质为304l,长度为150mm,两个第三蒸汽分布管15之间的间距为120mm,两个第四蒸汽分布管16之间的间距为120mm;所述排汽孔的孔径为4mm,孔间距为1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7为减震弹簧(拉伸弹簧),簧丝规格φ4mm,材质为弹簧钢。

如图3所示,为所述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与浓硝酸生产设备中浓缩塔3、漂白塔5和混合分配器4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左侧壁还开设有第一出液口,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右侧壁还开设有第二出液口,第一出液口处和第二出液口处均设有管套,且第一出液口通过第一出液管31与浓缩塔3的进液端相连通,且第二出液口通过第二出液管41与混合分配器4的进液端相连通,混合分配器4出液端通过管路与漂白塔5的第一进液端相连通;

所述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左侧壁的第一出液口处设有第一控制阀311,第一出液管31与浓缩塔3进液端连接处设有第三控制阀312;

第二出液管41上设有第二控制阀411;

第一出液管31侧壁还设有回硫酸管51,回硫酸管51与第一出液管31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控制阀311和第三控制阀312之间的管路上,回硫酸管51与漂白塔5的第二进液端相连通,回硫酸管51上设有第三控制阀511;

为了监控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内与漂白塔5内水温,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侧壁还设有第一水温传感器101,漂白塔5侧壁还设有第二水温传感器501。

使用时,设定第二水温传感器501和第一水温传感器101的温度阈值,打开第三控制阀312和第一控制阀311,关闭第三控制阀511、第二控制阀411和进汽阀21,浓缩塔3中浓缩后的溶液进入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中,进行浓缩后,再关闭第三控制阀312,打开进汽阀21,通过进汽管12直接向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内通入温度150℃、压力0.4mpa、流量为1.5吨/小时的低压蒸,对脱盐水进行加热,再打开第三控制阀312和第二控制阀411,溶液分别流入浓缩塔3和混合分配器4中进行下一道工序,原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中未设置蒸汽加热减振机构时,经检测,当漂白塔5中温度与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中温差小于5℃时,由于温差较小,漂白塔5和浓缩塔3设备本体和塔内气体升温困难,当温差大于10℃时,由于温差较大,高硅铸铁设备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引起较大震动,溶液损害设备。

当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内安装蒸汽加热减振机构后,通过进汽管12进入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内的低压蒸汽经第一蒸汽分布管13、第二蒸汽分布管14、第三蒸汽分布管15、第四蒸汽分布管16分别将蒸汽从直径为4mm的排汽孔中排出,加热方式由集中式瞬间释放加热变为多点分布式加热,加热方式更温和,减少震动和噪音;同时在第一蒸汽分布管13、第二蒸汽分布管14、第三蒸汽分布管15和第四蒸汽分布管16的末端部安装弹性件17(拉伸弹簧)可以进一步降低由于通入蒸汽后带来的震动和噪音,避免对冷凝水高位罐本体1带来损害。

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蒸汽加热减振的冷凝水高位罐能够避免冷凝水高位罐在低压蒸汽加热脱盐水时,由于震动较大,造成设备和楼板振动及仪表损坏,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有效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