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1602发布日期:2021-01-12 08:3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检测管道系统是否发生漏水的智能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中的管道系统加装过滤器,以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较为纯净的水。但目前市面上的过滤器一般仅有滤去水中杂质的功能,如果管道系统中发生漏水,用户将难以在第一时间内观察到管道系统中的漏水现象,只有在水大量渗出时用户才能直观地观察到发生了漏水现象,会对用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过滤器,所述智能过滤器能够检测用户的管道系统是否发生漏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智能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中空,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进水口的下方;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用于阻挡液体中杂质穿过所述出水口;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内部液体压力;第一阀门模组,所述第一阀门模组用于控制所述排污口的开闭;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第一阀门模组和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过滤器,至少有如下技术效果:智能过滤器同时兼有过滤排污和检测漏水的功能,具体地,滤网能够阻挡液体中的杂质进入出水口,用户可以通过开启第一阀门模组让液体中的杂质从排污口处排出;检测管道系统漏水时,第一阀门模组为常闭状态,用户需要先切断外部供水管路与进水口的连接以及关闭用户管道系统出水端,然后压力传感器在控制模组的控制下在一段时间内检测管道系统压力变化,如果压力变化的值在许可范围内,则判断管道系统没有发生漏水,如果压力变化的值在许可范围外,则判断管道系统中发生了漏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相互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内侧,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连通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网呈筒状,所述滤网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径,所述滤网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滤网底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排污口和所述第一开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第二阀门模组,所述第二阀门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模组包括有按键面板、显示装置和pcb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通讯装置,所述通讯装置与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通讯装置用于接收或发送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蜂鸣装置,所述蜂鸣装置与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电池和充电口,所述电池和所述充电口与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过滤器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过滤器的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00、第一管道110、进水口111、出水口112、第二管道120、排污口121、堵头122、滤网200、第一开口210、第二开口220、压力传感器300、温度传感器400、第一阀门模组500、第一电机510、第一球阀520、第二阀门模组600、第二球阀610、按键面板710、显示装置720、pcb板730、充电口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过滤器。

例如,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过滤器,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部中空,壳体100上设有进水口111、出水口112和排污口121,排污口121设置在进水口111的下方;滤网200,滤网200设置在壳体100内侧,用于阻挡液体中杂质穿过出水口112;压力传感器300,压力传感器300设置在壳体100内侧,用于检测壳体100内部液体压力;第一阀门模组500,第一阀门模组500用于控制排污口121的开闭;控制模组,控制模组与第一阀门模组500和压力传感器300电连接。

如图1至图2所示,壳体100为一内部中空的输水管道,壳体100上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水口111、出水口112和排污口121,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相对设置,排污口121设置在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的下方,滤网200设置在壳体100内部,用于阻挡液体中的杂质穿过滤网200并通过出水口112排出,第一阀门模组500包括有第一电机510和第一球阀520,第一球阀520设置在排污口121的上方,第一球阀520与第一电机510传动连接,压力传感器300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用于检测管道系统内部压力,控制模组分别与第一电机510和压力传感器300电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模组控制第一阀门模组500和压力传感器300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过滤器,第一电机510和压力传感器300与控制模组电连接,使智能过滤器既能够通过开启第一球阀520排出过滤器中的杂质,又能够通过压力传感器300检测管道系统内部的压力变化以判断是否发生漏水。具体地,第一球阀520为常闭状态,液体从进水口111处进入到过滤器中,然后穿过滤网200从出水口112处排出,液体在穿过滤网200的过程中,液体中的杂质会被挡在滤网200外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往排污口121处沉积,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模组设置排污周期,第一电机510便会在控制模组的控制下驱动第一球阀520根据用户设置的排污周期周期性开启,将沉积在排污口121处的杂质通过排污口121排出,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控制模组手动控制第一球阀520的开闭,以手动清除滤网200中的杂质。由于第一球阀520为常闭状态,用户使用过滤器进行漏水检测时,需要先通过控制模组设置检测时间,然后再切断进水口111与外部供水管路的连接以及关闭用户管道系统出水端,再通过控制模组控制压力传感器300开始检测,压力传感器300接收到控制模组发送过来的信号后会先对管道系统压力进行一次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模组,然后在经过设定的检测时间后再次对管道系统压力进行检测并再次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模组,控制模组会计算两次检测结果的压力差并以此为根据判断管道系统是否发生漏水,如果压力差超过了许可的范围,控制模组便会判断管道系统中发生漏水,如果压力差没有超过许可的范围,控制模组便会判断管道系统中没有发生漏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有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相互连通,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分别设置在第一管道110的两端,排污口121设置在第二管道120的一端。例如,如图1所示,壳体100包括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相互垂直,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相对设置在第一管道110的两端,排污口121设置在第二管道120的下方,压力传感器300设置在第二管道120上靠近排污口121的一侧,通过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并将进水口111、出水口112和排污口121设置在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上,有效地避免了液体中的杂质沉积在壳体100的底部无法随液体一同排出,提高了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滤网200设置在第二管道120内侧,且设置在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的连通处。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滤网200设置在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的连通处,且滤网200的底部设有安装销,第二管道120靠近排污口121的一侧有与安装销相互配合的安装孔,滤网200通过安装销设置在第二管道120上。如果将滤网200设置在第一管道110上靠近出水口112的一侧,杂质被挡在滤网200外后便会停留在第一管道110内,需要对过滤器进行反冲洗才能将杂质送往第二管道120的排污口121处,通过将滤网200设置在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的交界处,杂质被挡在滤网200外后会直接沉积到第二管道120下方的排污口121处,无需对过滤器进行反冲洗亦可清除滤网200上的杂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滤网200呈筒状,滤网200的直径小于第二管道120的内径,滤网20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210,第一开口210与进水口111连通,滤网200底部设有第二开口220,第二开口220与排污口121和第一开口210连通。例如,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滤网200为筒状结构,滤网200的直径小于第二管道120的内径,滤网200的侧壁包括有第一开口210,第一开口210贴合在第二管道120的内壁上,且与第一管道110靠近进水口111的一侧连通,滤网200靠近排污口121的一端设有第二开口220,且第二开口220与第一开口210及排污口121连通,通过如上设置,液体在经过过滤器时,先从进水口111处进入,然后液体从第一开口210处进入到滤网200内侧,再穿过滤网往出水口112的方向流出,液体中的杂质随液体共同从第一开口210处进入到滤网200内侧,被滤网挡住后留在滤网200内侧,并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沉积,从第二开口220处离开滤网200到达排污口121的上方。与普通的滤网200相比,筒状结构的滤网200能够有效地增大滤网200的过滤面积,滤网200内侧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210和第二开口220,能够直接将滤网200中的杂质从排污口121排出,以实现过滤器的自动排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二阀门模组600,第二阀门模组600设置在第一管道110靠近进水口111的一端。例如,如图1所示,第二阀门模组600包括有第二电机和第二球阀610,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球阀610连接,第二电机与控制模组电连接,第二球阀610设置在进水口111上,第二球阀610与第一管道110接触的部分设有密封圈,防止液体通过缝隙对第二电机造成破坏。通过在智能过滤器中设置第二阀门模组600,当用户想要检测管道系统中是否发生漏水时,无需手动切断进水口111与外部供水管路之间的连接,只需通过控制模组控制第二阀门模组600关闭即可。具体地,用户通过控制模组发送关闭第二球阀610的指令,控制模组接收到指令后便会控制第二电机带动第二球阀610关闭。此外,加装了第二阀门模组600的智能过滤器还能在控制模组的作用下周期性地检测管道系统是否发生漏水,提高了智能过滤器使用的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控制模组包括有按键面板710、显示装置720和pcb板730。例如,如图2和图4所示,控制模组上有预设的程序可以对第一阀门模组500和压力传感器300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按键面板710和显示装置720与pcb板730电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按键面板710对过滤器中各项元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显示装置720则可以将管道系统内的液体压力等参数直观地显示出来。通过在控制模组中设置按键面板710、显示装置720和pcb板730,用户便可以直接通过按键面板710对过滤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提高了过滤器使用的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通讯装置,通讯装置与控制模组电连接,通讯装置用于接收或发送信号。通过在智能过滤器中设置通讯装置,通讯装置可以将智能过滤器中水温、水压等参数发送到用户的移动终端上。具体地,当用户使用智能过滤器检测漏水时,控制模组会将压力传感器300测得的管道系统压力通过通讯装置发送到用户的移动终端上,让用户可以直观地观测到管道系统实时压力;在检测完成后,控制模组还会通过通讯装置将管道系统是否发生漏水的消息发送到用户的移动终端上,以便用户能够及时地对漏水做出响应。通讯装置可以直接向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信号,也可以通过外部的服务器将信号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用户还可以通过通讯装置远程控制智能过滤器的工作状态,具体地,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向通讯装置发出信号,通讯装置接收信号后会将其反馈给控制模组,控制模组再根据接收过来的信号对过滤器做出相应的控制。通讯装置可以是蓝牙传输模块、wifi传输模块、5g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3g通信模块、2g通信模块、nb-iot通信模块、lora通信模块、emtc通信模块或sigfox通信模块,但不限于这几者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温度传感器400,温度传感器400设置在壳体100上,温度传感器400与控制模组电连接。例如,如图1所示,温度传感器400设置在第一管道110上靠近出水口112的一侧,且设置在第一管道110的外侧壁上,温度传感器400与控制模组电连接。除壳体外侧壁以外,温度传感器400还能够设置在壳体内侧壁上。通过在过滤器中设置温度传感器400,温度传感器400便能够检测管道系统内部液体温度,并与第一阀门模组500和控制模组协同作用防止液体冻结。具体地,当管道系统输送的液体为水且用户管道系统出水端关闭时,温度传感器400便会持续检测管道系统内的水温并将其反馈给控制模组,当温度传感器400检测到水温小于六度时,控制模组便会控制第一电机510稍微转动一个角度,以带动第一球阀520稍微开启,让水以滴漏的形式从排污口121处流出,保持水的流动以防止发生冻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蜂鸣装置,蜂鸣装置与控制模组电连接。当用户使用控制模组设置排污时间或检测时间等其他参数时,蜂鸣装置会随着用户的设置发出提示音;当智能过滤器检测到漏水时,蜂鸣装置会发出警报音以提示用户发生漏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电池和充电口800,电池和充电口800与控制模块电连接。例如,如图2所示,充电口800在对智能过滤器供电的同时,会对电池进行充电,当充电口800处的电源被切断时,电池便会对智能过滤器进行供电。通过在智能过滤器中设置电池和充电口800,能够有效地防止意外停电时智能过滤器的电源被切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二管道120远离排污口121的一端上设有堵头122。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为两端开口,且中部相互连通的两个空心管道,第一管道110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连接,第二管道120的下端与排污口121连接,第二管道120的上端设有堵头122。通过在第二管道120上设置堵头122,壳体100在制造过程中便不用特地将第二管道120上端的开口封死,简化了壳体100的制造过程,且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二管道120上端的开口处与其他管道系统或其他检测元器件连接,使过滤器的功能更加多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采用智能过滤器检测漏水的方法,智能过滤器包括有壳体100、压力传感器300和控制模组,其中壳体100上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压力传感器300设置在壳体100内侧,控制模组与压力传感器300电连接。

检测漏水的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切断进水口111与外部供水管路的连接;关闭用户管道系统出水端;压力传感器300在控制模组内设的检测时间内检测管道系统压力变化,控制模组根据管道系统压力变化判断是否发生漏水。

通过上述检测方法,用户便可以通过检测管道系统中的压力变化以判断是否发生漏水。具体地,压力传感器300检测漏水的原理如下,当进水口与外部供水管路的连接被切断、用户管道系统出水端被关闭时,如果发生漏水,那么管道系统内的液体会不断漏出,管道系统内的液体压力会不断降低,如果没有发生漏水,过滤器内的液体压力应该是恒定的。第一阀门模组500为常闭状态,当用户想要检测管路中是否发生漏水时,需要切断进水口111与外部供水管路的连接以及关闭用户管道系统出水端,然后控制模组会根据内设的检测时间控制压力传感器300对管道系统压力进行检测,具体地,压力传感器300会先对管道系统压力进行一次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模组,然后在经过设置的检测时间后再次对管道系统压力进行检测并再次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模组,控制模组根据两次检测的结果计算压力差,并以此为根据判断是否发生漏水,如果压力差超出设定的范围,则判断发生漏水,如果压力差没有超出设定的范围,则判断没有发生漏水。除了控制模组内设的检测时间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控制模组自行对检测时间进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采用智能过滤器检测漏水的方法,智能过滤器还包括有第二阀门模组600,第二阀门模组600设置在进水口111上,第二阀门模组600与控制模组电连接。

“切断进水口111与外部供水管路的连接”的步骤包括:控制模组内设检测周期,每经过一个检测周期,控制模组控制第二阀门模组600关闭。

通过上述检测方法,当用户长期外出时,过滤器可以根据内设的检测周期,周期性检测管道系统是否发生漏水。当管道系统中发生泄漏且进水口111与外部供水管路连通,用户管道系统出水端关闭时,液体会不断地从进水口111处被补充进来以维持管道系统压力,压力传感器300两次检测的结果不会有太大变化,难以判断管道系统是否发生漏水;当管道系统中没有泄漏且用户管道系统出水端开启,进水口111不与外部供水管路连通时,液体会从出水口112处排出,压力传感器300两次检测结果的差别较大,可能会误判管道系统发生漏水。所以用户想要检测管道系统是否发生漏水时,必须先将进水口111与外部供水管路的连接切断及关闭用户管道系统出水端,才能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用户长期外出时,一般会检查用户管道系统的出水端是否关闭,但一般不会切断进水口111与外部供水管路的连接。此时,通过在进水口111处设置一个第二阀门模组600,即使用户长期外出,过滤器也能在控制模组的控制下周期性地检测管道系统是否发生漏水。具体地,控制模组内设有检测周期,在出水口112关闭的状态下,每隔一个检测周期,控制模组都会控制第二阀门模组600关闭,然后控制压力传感器300对管道系统内液体压力进行一次检测,压力传感器300检测完成后会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模组,并在经过设定的检测时间后再次对管道系统内液体压力进行检测并再次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控制模组,控制模组会根据两次检测结果计算压差并判断是否发生漏水。如果管道系统发生了漏水,控制模组会显示“管道系统发生漏水”的信息并保持第二阀门模组600关闭;如果管道系统没有发生漏水,控制模组会显示“管道系统没有发生漏水”的信息并开启第二阀门模组600。除了控制模组内设的检测周期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控制模组自行对检测周期进行设置。

下面根据图1至图4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过滤器。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智能过滤器包括有壳体100、进水口111、出水口112、排污口121、滤网200、压力传感器300、温度传感器400、第一阀门模组500、第二阀门模组600、通讯装置、蜂鸣装置和控制模组。其中壳体100包括有相互垂直且相互连通的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第一管道110水平设置,第二管道120垂直设置,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分别设置在第一管道110的两端,排污口121设置在第二管道120的下端,第二管道120设有堵头122。滤网200呈筒状结构,滤网设置在第二管道120上且设置在第一管道110和第二管道120的的交界处,滤网20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210,第一开口210与第二管道120的侧壁贴合并与进水口111连通,滤网200底部设有与排污口121连通的第二开口220,第一开口210和第二开口220相互连通。压力传感器300设置在第二管道120上靠近排污口121的一侧,温度传感器400设置在第一管道110靠近出水口112的一端,第一阀门模组500包括有第一球阀520和第一电机510,第一球阀520设置在排污口121处,第一电机510的输出端与第一球阀520连接,第二阀门模组600包括有第二球阀610和第二电机,第二球阀610设置在进水口111处,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球阀610连接,控制模组包括有按键面板710、显示装置720和pcb板730,控制模组与按键面板710、显示装置720、pcb板730、第一电机510、第二电机、通讯装置、蜂鸣装置、压力传感器300和温度传感器400电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按键面板710控制过滤器进行排污、检漏和防冻。电池和充电口800均与控制模组电连接,充电口800和电池用于给智能过滤器供电,充电口800还可用于给电池充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过滤器,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达成至少如下的一些效果,用户将智能过滤器设置在管道系统中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器的滤网200中会积攒许多液体中的杂质,此时用户打开排污功能,第一球阀520在第一电机510的带动下开启,滤网200中的杂质便会从排污口121处被排出;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按键面板710设置一定的排污时间,第一球阀520便会根据设置的排污时间周期性开启,以达到自动排污的效果。智能过滤器还能够检测管道系统中是否发生漏水,智能过滤器检测漏水时,第一阀门模组500为常闭状态,用户先切断外部供水管路与进水口111的连接以及关闭用户管道系统出水端,然后再通过按键面板710设置一定的检测时间,再通过按键面板710控制压力传感器300开始检测,压力传感器300先对管道系统压力进行一次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模组,然后在经过设置的检测时间后再次对管道系统压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模组,控制模组根据两次检测结果计算出压力差后判断是否发生漏水并通过显示装置720显示出来;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检测周期,控制模组便会根据检测周期控制第一球阀520和第二球阀610的开闭并对管道系统压力进行检测以判断是否发生漏水。智能过滤器还能够防止管道系统中的液体冻结,具体地,温度传感器400会工作持续检测管道系统内液体温度,当管道系统内液体温度低于预设的值时,控制模组会控制第一电机510转动一个角度使第一球阀520微微打开,让液体以滴漏的方式从排污口121处流出保持流动,以达到防止液体冻结的目的。通讯装置与控制模组电连接,控制模组可以将管道系统中的水温、水压等参数通过通讯装置发送到用户的移动终端上,让用户能够及时了解到管道系统内部的情况;蜂鸣装置与控制模组电连接,当用户通过按键面板710设置检测时间等参数时,蜂鸣装置会发出提示音,当智能过滤器检测到管道系统中发生漏水时,蜂鸣装置便会发出警报音以提示用户管道系统中发生漏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