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采血试管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42091发布日期:2021-02-03 21:2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采血试管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采血试管放置架。


背景技术:

[0002]
临床上针对患者做各项检验检查,大部分都需要使用患者的血样。在给患者采血检验时,通常是将血样注入采血试管内,然后把采血管放置在采血架上待检。现目前普遍使用的是长方形的平板架,平板架上有多个圆眼,每个圆眼用于插待检的采血管。通常护士在采血时须按照采血试管上贴的条码一一核对患者信息,但由于试管架每行插孔数目有限,当采血管数目过多时则需要几行放置,容易发生将血样放错或拿错的不良事件,而且不同患者的采血管混放,可能会出现护士错抽或漏抽的情况。同时,混放的血样标本也给护士后期核对采血管信息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采血试管放置架。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医用采血试管放置架,包括长方形结构的架体,所述架体的顶面为自由开口,所述架体内设有长方形存放腔,所述架体内壁上还设有隔板将所述存放腔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前放置腔和后放置腔,所述隔板的前后端面均通过伸缩杆连接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分架,位于隔板前端面的多个所述分架分布于所述前放置腔内,所述架体的前端面开设有前存放口与所述前放置腔相通,位于前放置腔内的多个所述分架可在所述前存放口内往返移动,位于隔板后端面的多个所述分架分布于所述后放置腔内,所述架体的后端面开设有后存放口与所述后放置腔相通,位于后放置腔内的多个所述分架可在所述后存放口内往返移动,所述分架包括竖架和置管件,每个所述竖架的内壁均设置有多个置管件,且所述置管件平行于所述存放腔底面分布,每个所述置管件均设有竖直分布的置管腔用作放置采血试管。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固接有侧连接台,所述侧连接台的表面嵌设有吸磁铁块;所述侧连接台上可拆卸连接有顶盖将所述架体的上部盖在顶盖内,所述顶盖的下端面开设有内腔用作容置所述架体,在此内腔中间隔分布有两个海绵垫,所述顶盖的下端面嵌设有吸磁铁块与所述侧连接台上的吸磁铁块相吸附。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前后端面均至少分布有五个等间距间隔布置的伸缩杆,所述竖架的下部与所述伸缩杆连接。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竖架的外侧壁设有标签卡槽;每个所述竖架的内壁均固接有至少六个置管件。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置管件包括上套管和下套管,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呈相对且间隔布置,所述下套管位于所述上套管下方,所述下套管的底面为封闭端面,所述下套管的内底面还覆盖有防护层,所述下套管和所述上套管的内部空腔一起构成盛放采血试管的置管腔。
[001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隔板隔出了相互独立的前放置腔和后放置腔,而每个放置腔内又通过伸缩杆连接有多个分架,向架体外拉伸伸缩杆,分架从存放腔内伸出,采好血样的采血管竖直放置在置管件的置管腔内。每个分架因设有多个置管件,可满足一个受检者采多支血样的要求,每个分架上单独放置一个受检者的所有血样,不同受检者的血样被分区隔离放置,避免血样混放,而且分区放置的采血试管,在清点数量以及核对信息时能够更快捷方便,进一步减少错抽或漏抽情况的发生。分放不同受检者血样试管的分架通过伸缩杆拉伸即可从架体内伸出,收缩可将分架容置在架体内,这样的结构更便于医护人员区分放置采血试管的分架,避免混放的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采血试管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图1中分架从前存放口伸出的状态示意图。
[0013]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架体与顶盖处于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是顶盖的底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100-架体、110-隔板、111-前放置腔、112-后放置腔、120-前存放口、130-后存放口、140-侧连接台、141-吸磁铁块、150-防滑轮、200-伸缩杆、300-分架、310-竖架、311-标签卡槽、320-置管件、321-上套管、322-下套管、400-顶盖、410-海绵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7]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采血试管放置架,包括长方形结构的架体100,所述架体100的顶面为自由开口。所述架体100内设有长方形存放腔,所述架体100内壁上还设有隔板110将所述存放腔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前放置腔111和后放置腔112。所述隔板110的前后端面均通过伸缩杆200连接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分架300,位于隔板110前端面的多个所述分架300分布于所述前放置腔111内,所述架体100的前端面开设有前存放口120与所述前放置腔111相通,位于前放置腔111内的多个所述分架300可在所述前存放口120内往返移动。位于隔板110后端面的多个所述分架300分布于所述后放置腔112内,所述架体100的后端面开设有后存放口130与所述后放置腔112相通,位于后放置腔112内的多个所述分架300可在所述后存放口130内往返移动。所述分架300包括竖架310和置管件320,每个所述竖架310的内壁均设置有多个置管件320,且所述置管件320平行于所述存放腔底面分布,每个所述置管件320均设有竖直分布的置管腔用作放置采血试管。
[0018]
采用以上结构,隔板110隔出了相互独立的前放置腔111和后放置腔112,而每个放置腔内又通过伸缩杆200连接有多个分架300,向架体100外拉伸伸缩杆200,分架300从存放腔内伸出,采好血样的采血管竖直放置在置管件320的置管腔内。每个分架300因设有多个置管件320,可满足一个受检者采多支血样的要求,每个分架300上单独放置一个受检者的所有血样,不同受检者的血样被分区隔离放置,避免血样混放,而且分区放置的采血试管,在清点数量以及核对信息时能够更快捷方便,进一步减少错抽或漏抽情况的发生。分放不同受检者血样试管的分架300通过伸缩杆200拉伸即可从架体100内伸出,收缩可将分架300
容置在架体100内,这样的结构更便于医护人员区分放置采血试管的分架300,避免混放的效果更佳。
[0019]
如图1-图4所示,作为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架体100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固接有侧连接台140,所述侧连接台140的表面嵌设有吸磁铁块141。所述侧连接台140上可拆卸连接有顶盖400将所述架体100的上部盖在顶盖400内,所述顶盖400的下端面开设有内腔用作容置所述架体100,在此内腔中间隔分布有两个海绵垫410。架体100顶部的开口也可以取放采血管,盖上顶盖400时,两个海绵垫410可分别卡在前放置腔111和后放置腔112的顶部开口内,海绵垫410抵住试管可防损伤又减少试管晃动。所述顶盖400的下端面嵌设有吸磁铁块141与所述侧连接台140上的吸磁铁块141相吸附。有顶盖400盖住架体100上部,试管被封存在内,可以避免试管掉落,同时将分架300限制在架体100内,避免运输、转运等情况时误将分架300从架体100内拉伸而出。而且通过吸磁铁块141相吸附连接,可以做到快速分拆或安装,使用更方便。
[0020]
如图2所示,所述隔板110的前后端面均至少分布有五个等间距间隔布置的伸缩杆200,所述竖架310的下部与所述伸缩杆200连接,每个所述竖架310的内壁均固接有至少六个置管件320,六个置管件320两个并列的为一对,其中一对一侧固接在竖架310内壁,而另一侧又与另外一对固接,最后一对又固接在中间这对的后端,此分布排列整齐有序,放置试管后更方便清点和核对数量。同时,此数量下的一个架体100可以满足至少十个不同受检者的血样放置,容量足够。所述竖架310的外侧壁设有标签卡槽311,便于在标签卡槽311内卡装记录有采血管血样信息的卡片或者标签,方便核对信息。
[0021]
如图2所示,所述置管件320包括上套管321和下套管322,所述上套管321和所述下套管322呈相对且间隔布置,所述下套管322位于所述上套管321下方,所述下套管322的底面为封闭端面,所述下套管322的内底面还覆盖有防护层(图中未示出),所述下套管322和所述上套管321的内部空腔一起构成盛放采血试管的置管腔。采血管竖插在上套管321和下套管322的内部空腔中,而下套管322底部封闭形成支撑承接采血管,有防护层可以增大摩擦力减少试管的晃动。架体100底部设有多个防滑轮150,放置更稳定牢固。
[0022]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