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脂析气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6710发布日期:2021-03-16 22:2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脂析气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脂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脂析气塔。



背景技术:

油脂在初步制取后,其内部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如若这些杂质不及时去除,将影响油脂的品质。现有的去除杂质的方法多是利用白土与油脂混合,然后现有技术中,由于加热不均匀,白土与油脂混合不充分,杂质的去除率有限,此外,由于白土与油脂混合过程中携带一定量的空气,在高温条件下,混合的物料将发生氧化反应,影响油脂品质,由于油脂的粘度大,气泡很难破裂溢出,气泡的存在会影响外观及其氧化安定性、胶体安定性等性能,表现在油脂不透明,灰暗无光,有明显的颗粒状;同时气泡又使油脂在贮存过程中的氧化速度加快,使产品的酸值增大,胶体安定性变差,分油增大;气泡还影响包装质量,增大包装成本,因此,在精制过程中,需要将油脂中的空气去除,以保证精制后的油脂的质量。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824740u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润滑油脱气精制釜,包括:釜体,釜体顶部设有加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驱动装置设置在釜体顶部,其可驱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至少部分伸入釜体内,搅拌叶片设置在转动轴远离驱动装置一侧;加热器设置在釜体内,并由外部的控制器控制加热温度;釜体内还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输入端通讯连接;釜体底部通过管路与抽油泵进口连通,喷油架设置在釜体内,其上安装有多个喷孔,多个喷孔通过管路与抽油泵出口连通;抽气泵通过抽气管与釜体连通,抽气泵和抽油泵均与控制器输出端连接,并由控制器控制工作。白土和润滑油混合均匀,同时能最大程度的脱去白土和润滑油的混合物中携带的空气,避免在高温条件下物料的氧化,保证了最终得到的润滑油的质量。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其下落时间短,油脂粘稠度较大,稍大块下落的润滑脂来不及脱气就已下落到底,故脱气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效率低,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油脂析气塔,促使油脂分散,油脂脱气更加彻底。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脂析气塔,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有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釜体顶端设有真空泵,所述釜体上部设有油脂分散单元,所述油脂分散单元包括设于所述釜体上部与所述进料管连接的主管,所述主管上分布有若干喷淋头,所述釜体内于所述喷淋头下端设有多孔的撞击网,所述釜体中部设有循环喷流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脂经由进料管进入釜体,经由油脂分散单元进行分散,即油脂进入主管,经由喷淋头喷淋,油脂滴撞击在撞击网上,分散成更小的液滴,增大表面积,方便油滴中的气泡析出,同时设置循环喷流单元,对釜体内的油脂进行进一步的搅动,方便气泡进一步析出,其油脂分散更加彻底,气泡析出更加彻底,促使油脂脱气更加彻底。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撞击网正对所述喷淋头设置,所述撞击网网格内分布有撞击分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撞击分杈,方便油滴撞击在撞击分杈,方便油滴分散成更小的油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釜体内于所述撞击网网格下方设有开口向下伞状的分散顶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分散顶盖,方便承接油滴并于分散顶盖外周形成液体瀑布层,液体在分散顶盖外周摊平,增大接触面积,方便进一步析出气泡。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散顶盖下方设有开口向上的分散斗,所述分散斗直径大于所述分散顶盖,所述分散斗中部设有漏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分散斗方便自分散顶盖承接油滴,继而油滴沿分散斗继续摊平,进一步方便油滴析出气泡。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循环喷流单元包括设于所述釜体底端的喷流管,所述釜体内设有与所述喷流管连接的喷流循环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喷流循环泵,方便将釜体底端的油脂进行喷流,对油脂进行反复搅拌,便于气泡析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流管上设有螺旋形的螺旋管,所述螺旋管外周分布有若干喷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螺旋管和喷孔,将釜体底端油脂抽出并喷出,形成扇形的喷洒面,螺旋管便于增大喷流面积。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釜体外周设有液位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液位计便于观测釜体内液位,掌握处理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撞击网与所述釜体卡接固定,所述撞击网外周设有提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撞击网与釜体卡接固定,并设置提拉把手,方便更换撞击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油脂经由进料管进入釜体,经由油脂分散单元进行分散,即油脂进入主管,经由喷淋头喷淋,油脂滴撞击在撞击网上,分散成更小的液滴,增大表面积,方便油滴中的气泡析出,同时设置循环喷流单元,对釜体内的油脂进行进一步的搅动,方便气泡进一步析出,其油脂分散更加彻底,气泡析出更加彻底,促使油脂脱气更加彻底;

2.设置分散顶盖,方便承接油滴并于分散顶盖外周形成液体瀑布层,液体在分散顶盖外周摊平,增大接触面积,方便进一步析出气泡,设置分散斗方便自分散顶盖承接油滴,继而油滴沿分散斗继续摊平,进一步方便油滴析出气泡;

3.开启喷流循环泵,方便将釜体底端的油脂进行喷流,对油脂进行反复搅拌,便于气泡析出,设置螺旋管和喷孔,将釜体底端油脂抽出并喷出,螺旋管便于增大喷流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釜体;2、进料管;3、出料管;4、真空泵;5、油脂分散单元;6、主管;7、喷淋头;8、撞击网;9、循环喷流单元;10、喷流管;11、螺旋管;12、喷孔;13、喷流循环泵;14、撞击分杈;15、提拉把手;16、分散顶盖;17、分散斗;18、漏液孔;19、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油脂析气塔,包括釜体1,釜体1上设置有进料管2和出料管3,釜体1顶端设置有真空泵4,釜体1上部设置有油脂分散单元5,油脂分散单元5包括设于釜体1上部与进料管2连接的主管6,主管6上分布有若干喷淋头7,釜体1内于喷淋头7下端设置有多孔的撞击网8,釜体1中部设置有循环喷流单元9,循环喷流单元9包括设于釜体1底端的喷流管10,喷流管10上设置有螺旋形的螺旋管11,螺旋管11外周分布有若干喷孔12,釜体1内设置有与喷流管10连接的喷流循环泵13。因此油脂经由进料管2进入釜体1,经由油脂分散单元5进行分散,即油脂进入主管6,经由喷淋头7喷淋,油脂滴撞击在撞击网8上,分散成更小的液滴,增大表面积,方便油滴中的气泡析出,同时设置循环喷流单元9,对釜体1内的油脂进行进一步的搅动,开启喷流循环泵13,方便将釜体1底端的油脂进行喷流,对油脂进行反复搅拌,螺旋管11和喷孔12形成扇形的喷洒面,螺旋管11便于增大喷流面积,便于气泡析出,其油脂分散更加彻底,气泡析出更加彻底,促使油脂脱气更加彻底。

参照图2,为了提升装置的油滴分散效果,撞击网8正对喷淋头7设置,撞击网8网格内分布有撞击分杈14,且撞击网8与釜体1卡接固定,撞击网8外周设置有提拉把手15,设置撞击分杈14,方便油滴撞击在撞击分杈14,方便油滴分散成更小的油滴。撞击网8与釜体1卡接固定,并设置提拉把手15,方便更换撞击网8。

参照图1和图2,釜体1外周设置有液位计19,釜体1内于撞击网8网格下方设置有开口向下伞状的分散顶盖16,分散顶盖16下方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分散斗17,分散斗17直径大于分散顶盖16,分散斗17中部设置有漏液孔18,因此设置分散顶盖16,方便承接油滴并于分散顶盖16外周形成液体瀑布层,液体在分散顶盖16外周摊平,增大接触面积,方便进一步析出气泡,同时设置分散斗17方便自分散顶盖16承接油滴,继而油滴沿分散斗17继续摊平,进一步方便油滴析出气泡。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油脂经由进料管2进入釜体1,经由油脂分散单元5进行分散,即油脂进入主管6,经由喷淋头7喷淋,油脂滴撞击在撞击网8和撞击分杈14上,分散成更小的液滴,增大表面积,方便油滴中的气泡析出,分散顶盖16方便承接油滴并于分散顶盖16外周形成液体瀑布层,液体在分散顶盖16外周摊平,增大接触面积,分散斗17方便自分散顶盖16承接油滴,继而油滴沿分散斗17继续摊平,进一步方便油滴析出气泡,同时设置循环喷流单元9,开启喷流循环泵13,方便将釜体1底端的油脂进行喷流,经由螺旋管11和喷孔12形成扇形的喷洒面,螺旋管11便于增大喷流面积,对釜体1内的油脂进行进一步的搅动,方便气泡进一步析出,其油脂分散更加彻底,气泡析出更加彻底,促使油脂脱气更加彻底。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