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6028发布日期:2021-04-20 22:56阅读:75来源:国知局
负载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手持式电子设备,例如杆状微型照明设备、电子烟具、电子打火机等常常设置有雾化装置。雾化装置中的发热体是雾化技术的核心部件。原有雾化器的发热核心件的导油口的开口设计的较小,以致导油效率低,且进油口最底端通常与储液腔的底壁之间具有一定高度差,具体地,进油口最底端高于储液腔的底壁,从而导致储液腔底部的油液难以被完全吸附至发热核心件内。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负载装置及电子设备,以使储液腔底部的油液被发热核心件吸附,从而进一步提高储液腔内油液的利用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负载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负载装置组合于一起的供电装置,所述负载装置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发热组件、以及供所述发热组件嵌合的底座,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内壳以及内座,所述内壳、所述外壳、以及所述底座形成储液腔,所述内壳开设有至少一进油口,所述至少一进油口沿重力方向的最底端低于所述储液腔的底座端面,所述内壳与所述内座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安装有第一导油件,以使所述第一导油件的一侧包裹且贴合于所述内座,另一侧与所述内壳内壁相贴合。
5.可选地,所述内座背离所述底座端面沿所述底座端面方向开设有至少一导油槽,所述内座还开设有至少一导油孔,所述导油孔与所述进油口对应设置,且所述导油孔与所述导油槽位于所述内座的同一表面。
6.可选地,所述导油槽远离所述所述底座端面设有便于安装所述第一导油件的楔形导向面。
7.可选地,所述内座靠近所述底座端面设置有台阶,所述导油槽与所述导油孔靠近所述底座端面一端高于所述台阶端部。
8.可选地,所述内座设置有发热件,所述内座背离所述内壳一侧设置有第二导油件,所述第二导油件与所述发热件相贴合,所述第二导油件两端部嵌合于所述导油槽内。
9.可选地,所述底座为弹性硅胶座,所述发热组件嵌合于所述底座内,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可拆卸式过盈卡接,以避免所述储液腔漏油。
10.可选地,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围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一密封圈。
11.可选地,所述内壳背离所述底座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12.可选地,所述底座的外周设有若干楔形凸块,所述外壳开设有与所述楔形凸块相匹配的安装孔,当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底座时,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卡接。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负载装置以及供电装置,且
所述供电装置为所述负载装置提供电源。所述负载装置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发热组件、以及供所述发热组件嵌合的的底座,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内壳以及内座,所述内壳、所述外壳、以及所述底座形成储液腔,所述内壳开设有至少一进油口,所述至少一进油口沿重力方向的最低端低于所述储液腔的底座端面,所述内壳与所述内座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安装有第一导油件,以使所述第一导油件的一侧包裹且贴合于所述内座,另一侧与所述内壳内壁相贴合。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负载装置及电子设备,负载装置包括外壳、发热组件、以及底座,发热组件包括内壳,且内壳、外壳、以及底座形成储液腔,内壳开设有至少一进油口,至少一进油口沿重力方向的最低端低于储液腔的底座端面;当电子设备在使用时,储液腔底部的油液也可以被发热组件吸附,从而进一步提高储液腔内油液的利用率。安装空间内安装有第一导油件,且第一导油件的一侧包裹且贴合于内座,另一侧与内壳内壁相贴合。储液腔内的油液可通过第一导油件渗透到内座,以供发热组件使用。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爆炸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负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负载装置爆炸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座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号说明:
22.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电子设备10供电装置20负载装置21外壳22发热组件221内壳2211进油口222内座2221导油槽2222导油孔2223台阶2224第二导油件2225楔形凸块2226安装孔224发热件23底座24储液腔30第一导油件40第一密封圈50第二密封圈88壳体99主体
23.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请参看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供电装置10以及负载装置2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载装置20与供电装置10为一体式,并组合成一体式电子设备100。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负载装置20可拆卸地安装于供电装置10上,需破坏性分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负载装置20与供电装置10可为一体不可拆分的一体式电子设备,也可为可拆卸连接的分体式电子设备。进一步地,电子设备100的形状可以为但不限于圆柱状、矩形体。供电装置10内设有电池(图未示),通过电池实现供电装置10的供电功能。在一些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电池可以为但不限于具有蓄电功能的锂离子电池。
29.请参看图2和图3,图2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爆炸图,图3本实用新型负载装置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负载装置20包括外壳21、发热组件22、以及底座23。供电装置10包括电路板、电池、触发开关以及输出电极。发热组件22设置于外壳21内,发热组件22包括内壳221以及内座222,外壳21、内壳221、以及底座23形成储液腔24。所述储液腔24内装有液体,例如,烟油、驱蚊液、水等。以使雾化装置与供电装置10组合形成电子烟、驱蚊器、加湿器等;底座23背离发热组件22的一侧与管状主体99的内壁之间围设成安装空位,电池、电路板及触发开关均容置于安装空位内,并且相互之间通过电路板与电池建立电性连接。壳体88套设于管状主体99外表面。接触电极可为弹针、导电线缆、导电片等。例如,采用导电线缆,通过将导电线缆的一端焊接于电路板,另一端穿过底座23焊接于发热组件22,以将发热组件22与供电装置10建立电性连接。触发开关可选用物理按键、触摸按键及气流传感器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并均与电路板建立电性连接。当用户开启触发开关时,驱动电池通过导电接触为发热组件22供电。
30.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23可采用柔性的硅胶材质制备,也可采用硬
质材质制备,再通过在硬质材料的外周表面设置有柔性的硅胶材质以与外壳21弹性过盈紧配,进而使底座23、外壳21、以及内壳221围设呈一密闭储液腔24用以存储液体,从而能够避免储液腔24漏油。同时,底座23与外壳21之间设置有围设于底座23的第一密封圈40,从而进一步防止储液腔24靠近底座23一端发生漏油的现象。内壳221背离底座23一端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0,从而进一步防止储液腔24远离底座23一端发生漏油的现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40和第二密封件50均采用弹性硅胶材质制成。
31.请参看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负载装置爆炸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座结构示意图。内壳221开设有至少一进油口2211,至少一进油口2211可以为一个进油口,两个进油口,三个进油口,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油口2211靠近底座23一端可以为扇形缺口、矩形缺口、以及不规则形状的缺口,在此不做限定。同时,进油口2211沿重力方向的最底端低于储液腔24的底座23的端面。当电子设备在使用时,储液腔24底部的油液也可以被发热组件22吸附,从而进一步提高储液腔24内油液的利用率。具体地,内壳221与内座222形成安装空间(图未示),且安装空间内安装有第一导油件30,第一导油件30可以为棉花、无尘纸、聚丙烯吸油棉等堆叠或绕卷体,在此不做限定。第一导油件30填充于安装空间,且第一导油件30的一侧包裹且贴合于内座222,另一侧与内壳221内壁相贴合。第一导油件30具有较强的油液吸附能力,进而能够承载油液,同时,通过第一导油件30能够连通发热组件22与储液腔24,以使储液腔24内的油液能够渗透到发热组件22。
32.具体地,内座222背离底座23端面的一端沿着底座23端面方向开设有至少一导油槽22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油槽2221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在此不做限定。同时,导油槽2221可以是等间距排布,也可以不是等间距排布,在此也不做限定。内座222还开设有至少一导油孔2222,且导油孔2222与导油槽2221位置对应设置,具体地,导油孔2222与导油槽2221相对设置,同时导油孔2222与导油槽2221均位于内座222同一表面。导油孔2222与导油槽2221相互配合,以使储液腔24内的油液更加均匀的渗透到发热组件22。导油槽2221远离底座23端面设有楔形导向面,以使在安装第一导油件30时更加方便。
33.内座222靠近底座23端面设置有台阶2223,且导油槽2221以及导油孔2222靠近底座23端面一端均高于台阶2223端部。当第一导油件30填充于安装空间时,第一导油件30完全包裹导油槽2221以及导油孔2222,以使通过导油槽2221以及导油孔2222的油液均需要通过第一导油件30渗透,从而进入导油槽2221以及导油孔2222的油液更加均匀。同时,也能够避免导油槽2221以及导油孔2222底端与台阶2223齐平时,第一导油件30包裹不完全,导致油液直接侵入内座222。
34.发热组件22还包括发热件224,发热件224设置于内座222,内座222背离内壳221一侧设置有第二导油件2224,第二导油件2224与发热件224相贴合,且第二导油件2224两端部嵌合于导油槽2221内,以使进入导油槽2221内的油液需再次通过第二导油件2224才能渗透到内座222,供发热组件22使用。
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热组件22包括第一导油件30、第二导油件2224、以及发热件224。第一导油件30和第二导油件2224可采用具有吸油性能的棉材或采用陶瓷等具有微孔的硬质材料制作,在此不做限定。发热件224可以为发热丝、发热片以及发热网等,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棉材制备第一导油件30和第二导油件2224。由于第一导油件30绕卷于内座222的外周表面,可增大导油速率。同时,第二导油件2224绕卷于发热件
224的外周表面。也可增大导油速率。
36.底座222的外周表面设有若干楔形凸块2225,楔形凸块2225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在此不做限定。外壳21开设有与楔形凸块2225相匹配的安装孔2226,当外壳21套设于底座23时,底座23与外壳21卡接。具体地,楔形凸块2225优选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四个,以使底座23与外壳21卡接更加牢固。
3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负载装置20和供电装置10,所述供电装置10用于所述负载装置20供电,该供电装置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电子设备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