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壶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20824发布日期:2021-03-12 10:5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壶滤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壶滤芯。



背景技术:

净水壶有着方便携带的优点,常常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而净水壶的核心则为滤芯,市面上的净水壶滤芯通常是直接放到水壶的内部,滤芯与水壶的安装连接处存在间隙,容易造成滤芯与水壶密封不良,未经过滤的水自滤芯和水壶之间的缝隙流出或者自滤芯内未设置过滤材料的结构处流出,造成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并且滤芯与水壶之间的间隙容易存积死水,长期不流动的水对净水壶的洁净造成影响,影响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壶滤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壶滤芯,包括:第一盖体,具有用于放置过滤材料的内腔,所述第一盖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第二盖体,具有进水口,盖设在所述第一盖体上;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其中,所述第一盖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密封环的环形槽,所述密封环上设置有朝外凸起的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环形槽的最大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的外表面设有倾斜向下的抵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环上靠近所述环形槽的一端设置有倒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的上端面设置有朝外倾斜延伸的安装部,所述第二盖体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并且与所述安装部的底面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能够容置所述第二盖体的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通过超声波焊接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过滤无纺布。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有至少一个,并且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第二过滤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第二盖体盖设在第一盖体上,并且第一盖体具有放置过滤材料的内腔,水体自第二盖体上的进水口流入内腔中经过滤后从出水口流出实现过滤,并且第一盖体与水壶相接触的外表面设置密封环,密封环通过环形槽与第一盖体固定连接,并且密封环上设置有朝外凸起的密封圈,在旋拧压接或螺纹压接水壶滤芯时,密封环受压变形而密封圈始终与水壶以及滤芯相接触,并且密封环始终位于环形槽内,避免在安装时密封环发生变形,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壶滤芯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壶滤芯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水壶滤芯,其包括第一盖体100,盖设在第一盖体100上的第二盖体200以及设置在第一盖体100上的密封环300,其中,第一盖体100具有用于放置过滤材料的内腔,并且第一盖体100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口101,第二盖体20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水口201,密封环300设置在第一盖体100上与水壶相连接的部位,具体的,第一个盖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环300的环形槽102,该环形槽102朝下设置,密封环300上设置有朝外凸起的密封圈301,具体的,密封环300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在环形槽102内,密封圈301自密封环300的外表面朝外凸起并且与环形槽102的端部抵接,在安装时,水壶滤芯自上而下安装在水壶上并且压接密封环300和/或密封圈301,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壶上设置有与环形槽102相抵接的平面,此时环形槽102的端部与该平面相抵接并且压紧密封圈301,从而实现密封,而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水壶与环形槽102处的连接面为斜面,此时密封环300和/或密封圈301受水壶滤芯与水壶之间的剪力作用,使得密封圈301受压密封水壶滤芯与水壶之间的间隙,而密封环300安装于环形槽102内,从而保证密封环300和/或密封圈301变形,保证密封效果;而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水壶上的安装面卡接到环形槽102内,该安装面挤压密封环300时密封圈301朝外向下倾斜以覆盖水壶的安装面,从而保证水壶与水壶滤芯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所述密封圈301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环形槽102的最大外径,本实施例中有两种密封方式,其一是环形槽102的最大外径小于水壶的安装面的内径,此时水壶滤芯与水壶之间通过密封圈301接触水壶的安装面的内圈而实现密封,此时可以通过水壶滤芯的自身重力作用压紧密封圈301与水壶的安装面即可,能够方便安装以及更换水壶滤芯,此时密封圈301受环形槽102以及水壶的剪力作用,而密封圈301卡在环形槽102内,避免密封圈301翻边或折起,从而保证了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密封圈301的外表面设有倾斜向下的抵接部302,该抵接部302设置在密封圈301上靠近水壶的一段,即环形槽102压接密封环300的上端面,而水壶的安装面压接该抵接部302,从而能够保证水壶滤芯与水壶之间的密封效果,并且采用倾斜设置的抵接部302能够增大密封圈301与水壶的安装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密封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所述密封环300上靠近所述环形槽102的一段设置有倒圆角303,该倒圆角303设置在密封环300上端面的其中一个边线或两个边线上,其目的在于方便将密封环300安装到环形槽102内。

需要说明的是,该密封环300与密封圈301一体成型设置,密封圈301自密封环300的外表面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与图2所示,所述第一盖体100的上端面设置有朝外倾斜延伸的安装部103,第二盖体200设置在安装部103上并且与安装部103的底面密封连接,在安装时,可以是该安装部103的外侧面与水壶的安装面连接并且压接密封圈301,从而保证水壶滤芯与水壶之间的密封效果,并且由于密封环300卡入环形槽102内,从而避免了在安装时密封圈301出现翻边或折起,从而出现渗漏的问题;而在该安装部103与密封圈301上端面之间出现积水的问题,由于该水壶滤芯用于便携式水壶上,更换以及清洗水壶滤芯的频率较高,在更换或清洗水壶滤芯时能够清楚该位置上的积水,从而避免了形成积存死水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03上设置有能够容置第二盖体200的安装槽104,在组装时,可以将过滤材料放入第一盖体100的内腔中,再盖上第二盖体200,并且第二盖体200的下端面与盖安装槽104通过超声波焊接密封,从而避免了水自滤芯内为设置过滤材料的结构处流出,保证水从进水口201流入内腔中并从出水口101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安装槽104朝向内腔倾斜向下设置,并且第二盖体200上与该安装槽104相配合的部分也对应地倾斜设置,从而避免水流积存在第二盖体200上与该安装槽104相配合的位置,能够引导水流自进水口201流入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与图2所示,第一盖体100与第二盖体20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过滤无纺布400,该第一过滤无纺布400的外沿抵接在该安装槽104上并且通过第一盖体100与第二盖体200密封连接而固定在第一盖体100与第二盖体200之间,同时保证经进水口201流入的水都先经过第一过滤无纺布400过滤后方可流入内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第一盖体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101,本实施例采用两个出水口101列举说明,其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设为三个、四个或若干个,并且若干个所述出水口101处均设置有第二过滤无纺布5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出水口101朝向水壶凹陷,也就是出水口101位于第一盖体100底部最低位,过滤后的清洁水都可以从出水口101流出,从而避免内腔积存死水。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