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涤塔高效除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36651发布日期:2021-03-27 01:0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涤塔高效除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洗涤塔高效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逐步提升和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推进,恶臭处理系统涵盖大多数化工园区及污水处理站。目前普遍使用的除臭设备有化学洗涤塔、生物除臭滤池、光化学氧化及活性炭吸附等方法,在除臭过程中由于前段洗涤塔采用大量喷淋液对废气进行反冲,去除废气中酸碱性及水溶性成分,同时起到降尘的作用,保证后续除臭工段的平稳有序运行。但在实际操作及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前端洗涤塔处理废气后,大量含水汽的废气经过传统除雾器无法去除水蒸气,以及由于对流问题有部分喷淋液通过风管进入下一工段的情况,不但影响后续工段的除臭效率,同时降低整套系统的使用寿命,含尘及喷淋药剂的泥水对除臭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污染。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洗涤塔高效除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工程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实际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洗涤塔高效除雾装置。为提高除臭化学洗涤塔的除雾效率,减少水汽进入下一工段的情况,降低含尘及喷淋药剂的泥水对后续工段除臭效率的影响,延长除臭设备使用寿命。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洗涤塔高效除雾装置,包括承托层及高效除雾一体化装置,所述承托层通过手糊方式与洗涤塔内壁连接,中间开设过水槽,所述高效除雾一体化装置通过点焊方式与所述承托层相连。
6.进一步的,所述高效除雾一体化装置包括折流板、丝网过滤层及超疏水膜组件,所述折流板上端设置丝网过滤层,除雾一体化装置顶端放置超疏水微孔膜,通过超疏水膜封装结构进行封装,膜组件下方设置储水槽,两侧开设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出水管另一端与承托层的过水槽相连。
7.进一步的,所述超疏水膜组件采用我司自主研发的聚偏氟乙烯超疏水膜丝组件,采用高通量膜组件封装结构进行封装。
8.进一步的,所述膜组件封装结构包括膜支撑件、灌胶槽和出水口,支撑件及灌胶槽为束口结构,支撑件材料为玻璃钢。
9.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位于封装件灌胶槽外侧,长度为5~15mm,可有效减少流体阻力。
10.进一步的,除雾器外壳采用玻璃钢材料,两侧出水管为方形凸起结构,采用手糊方式与壳体相连,出水管位于排水口上方。
11.进一步的,折流板材质为玻璃钢,厚度为235mm。
12.进一步的,丝网过滤层为按特殊经纬方式编制而成的多层除雾丝网,材质为0.1~
0.4mm金属扁丝。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势为:
14.1. 本实用新型中,高效除雾装置为整体结构,通过玻璃钢外壳整合内部各层除雾构件,可根据洗涤塔尺寸更改外壳及内部构件的面积。
15.2.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加我司自主研发的聚偏氟乙烯超疏水膜丝组件,大大提高了整体除雾装置的除雾效果,保证后续工段平稳有序运行。
16.3.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折流板上方设置丝网结构,在加强除雾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抵挡回流含尘喷淋液对膜组件的污染,提高了超疏水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17.4. 本实用新型中,超疏水膜组件为整体封装结构,两侧束口支撑件能稳固超疏水膜组件,提高膜组件的除雾效率,膜组件两侧设置集水槽,可减小水汽反冲时的工作压力和流体阻力,两侧开设出水口,可防止滤下水汽在集水槽因气流作用产生拥堵,保证除雾器整体排水稳定。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种洗涤塔高效除雾装置组合装置立体侧视图。
19.图2为一种洗涤塔高效除雾装置组合装置安装示意图。
20.图3为一种洗涤塔高效除雾装置组合装置上方膜组件封装结构示意图。
21.图1中:1-折流板,2-丝网过滤层,3-封装结构,301-灌胶槽,302-支撑件,303-储水槽,304-出水口,305-出水管,4-超疏水膜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洗涤塔高效除雾装置,包括折流板1,丝网过滤层2及超疏水膜组件4。折流板1上方设置丝网过滤层2,通过外壳固定在高效一体化除雾装置底端,折流板1下端镂空,便于含水汽的气体进入除雾装置。
24.丝网过滤层2上方设置20-100mm空隙,设置超疏水膜组件4,用超疏水膜封装结构3进行封装,膜组件4两侧封装结构3内设置储水槽303,在储水槽303两侧开设出水口304,整体除雾装置通过玻璃钢除雾器外壳进行固定。两侧设置方形出水管305,通过手糊方式与除雾器外壳平行,出水管305与封装结构3的出水口304相连,保证除雾器排水稳定。
25.所述出水管305管道尺寸为30
×
20毫米,采用玻璃钢材质,位于储水槽303两侧底端。
26.请参阅图3,所述超疏水膜封装结构3中支撑件302通过插接方式固定膜丝,支撑件302内设置灌胶槽301,曲面角度为2~8
°
,可有效减少注胶量。
27.请参阅图3,所述超疏水膜封装结构3支撑件302另一侧设置储水槽303,外设出水口304,通过出水管305与折流板1下方连接。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9.含水汽的气体自下方进入高效一体化除雾器,首先气体以一定速度进入底部折流板1,气体的惯性撞击力可使粒径在3微米以上的雾气颗粒与折流板撞击后凝成较大颗粒,
当凝聚水珠重力大于气体冲击力及液体表面张力总和时,液滴从折流板1表面自由下落,未被折流板4挡下的水汽则通过上方设置的丝网除雾层2进行进一步脱水,在抵挡被气体冲击力带出的雾气同时,可有效阻止雾气中携带的粉尘及有害物质继续上升冲出。
30.经由两道除雾措施,气体中大部分水汽及颗粒物自由沉降至洗涤塔下层,但仍有部分粒径小于3微米的液体颗粒随着气体上升,通过除雾器内的空隙进行混合分配,进入除雾器最顶端的超疏水膜组件4。该膜组件孔隙率为70%,可有效通过超疏水结构阻挡通过的液滴颗粒,仅允许干燥气体通过,大大降低了水汽进入下一工段的湿度。
31.最后值得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对其他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并不受限,均可在本实用新型记述的技术范围内,对该技术方案机器实用新型构思进行等同替换及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