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闭式散装上料连续式配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5741发布日期:2021-05-04 10:2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全封闭式散装上料连续式配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料上料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封闭式散装上料连续式配药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粉料的输送是常见的工艺过程,粉料容易泄露污染环境,尤其以散装粉料尤其严重。

散装粉料的输送过程中,粉料普遍存在泄漏和人工操作强度大两大问题,影响到正常的生产过程,还会浪费粉料,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粉料还存在用药量大时,人工操作强度高。

鉴于此,本公司开发了一种全封闭式全封闭式散装上料连续式配药系统,主要应用在散料上料,采用全封闭设计,防止粉料的外泄飞散,避免污染环境,同时还可以防止粉料受潮结块,也就不会出现堵塞设备及后续管道等风险,另外,进水电磁流量计实时控制计量喂料机的出药量,精准可控,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全封闭式散装上料连续式配药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全封闭式散装上料连续式配药系统,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散装储料装置、计量装置、输送装置、沉渣制备装置和存储装置,且沉渣制备装置连通有进水装置;所述散装储料装置、计量装置、输送装置、沉渣制备装置、进水装置和存储装置共同连接有工控机或者plc系统;所述的散装储料装置包括储料仓,储料仓连通有散装充料管;所述储料仓的下部为料斗部,料斗部设置有破拱装置;所述料斗部的下端通过检修隔离阀连通有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为精准计量喂料机;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斜向上设置的螺旋输送器,螺旋输送器的上端对应精确计量喂料机,下端对应有竖向出料管,竖向出料管的下端通过气动隔离阀连通沉渣制备装置;所述的沉渣制备装置包括沉渣罐,沉渣罐上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沉渣罐连通竖向进料管和进水装置;所述沉渣罐的下端设置有出渣口,出渣口上设置有自动排渣阀;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连通外部水源的进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路连通沉渣罐;所述存储装置包括与沉渣罐连通的存储罐,存储罐上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

优选的,所述破拱装置包括设置在料斗部侧面的若干个气嘴,气嘴贯穿料斗部;所述气嘴的外侧端部连通有分进气管;所有的进气管共同连通有一进气管,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阀;所述进气管连通外部气源。

优选的,所述储料仓的下部设置有低料位探测计;所述储料仓的上部设置有若干安全阀和除尘器。

优选的,所述计量喂料机采用的是多螺旋精准计量喂料机;多螺旋精准计量喂料机内设置有空料位探测针和防堵探测仪。

优选的,所述螺旋输送器包括输送外壳,输送外壳内设置有输送螺杆,且输送外壳的外部设置有输送电机,输送电机传动连接输送螺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竖向安装在沉渣罐上的第一搅拌电机,第一搅拌电机传动连接有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的下部伸入到沉渣罐中;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下部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列的第一搅拌叶片。

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竖向安装在存储罐上的第二搅拌电机,第二搅拌电机传动连接有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的下部伸入到存储罐中;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下部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列的第二搅拌叶片。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路上安装有进水电控阀和进水电磁流量计。

优选的,所述沉渣罐上设置有水幕除尘器;所述进水管路通过水幕除尘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在散装槽车进料场合,针对的是耗药量较大、物料粉尘大、对环境影响大的粉料,这样的粉料容易受潮结块,并混有大量的渣滓等。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封闭式的设计,防止物料外泄飞散,避免污染环境,经久耐用,人性化设计。

2、本实用新型的粉料自由流入大口径进口喂料机,不需要借助额外的助流措施,精确计量精准投加,固体计量精度直接取决于精确计量喂料机的精度。多螺旋精确计量喂料机调节比大,可以适用各种处理量及投加率的变化,且转速与出药量均为直线型关系。

3、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粉料配制浓度进行精准的控制,完全根据进水电磁流量计实时控制精确计量喂料机出药量。

4、本实用新型的封闭设计,防潮防堵措施到位,避免堵塞干粉设备及后续管道等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全封闭式散装上料连续式配药系统,依次包括散装储料装置、计量装置、输送装置、沉渣制备装置和存储装置,且沉渣制备装置连通有进水装置。所述散装储料装置、计量装置、输送装置、沉渣制备装置、进水装置和存储装置共同连接有工控机或者plc系统。工控机或者plc系统连接的是功能单元,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的是机器设备、探测计、探测仪、电机等单元。所以工作原理和连接关系,属于领域内的公知技术,不再赘述。

所述的散装储料装置包括储料仓4,储料仓4连通有散装充料管8。所述储料仓的下部为料斗部,料斗部设置有破拱装置。所述料斗部的下端通过检修隔离阀9连通有计量装置。计量装置为精确计量喂料机10。所述破拱装置包括设置在料斗部侧面的若干个气嘴,气嘴贯穿料斗部。所述气嘴的外侧端部连通有分进气管。气嘴在料斗部的内部是斜向上方向安装的,这样在通气时,气流往斜上方方向吹,最终达到破除拱桥的作用。所有的进气管共同连通有一进气管,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阀6。所述进气管连通外部气源。所述储料仓的下部设置有低料位探测计5。所述储料仓的上部设置有若干安全阀3和除尘器2。所述精准计量喂料机采用的是多螺旋精准计量喂料机,多螺旋精准计量喂料机内设置有空料位探测针7和防堵探测仪11。

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斜向上设置的螺旋输送器,螺旋输送器的下端对应精确计量喂料机,上端对应有竖向进料管,竖向进料管的下端通过气动隔离阀15连通沉渣制备装置。所述螺旋输送器包括输送外壳14,输送外壳14内设置有输送螺杆,且输送外壳14的外部设置有输送电机,输送电机传动连接输送螺杆。输送外壳14通过竖向进料管将粉料输送到沉渣罐中。

所述的沉渣制备装置包括沉渣罐16,沉渣罐16上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沉渣罐连通竖向进料管和进水装置。所述沉渣罐的下端设置有出渣口,出渣口上设置有自动排渣阀18。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竖向安装在沉渣罐上的第一搅拌电机17,第一搅拌电机传动连接有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的下部伸入到沉渣罐中。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下部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列的第一搅拌叶片。所述沉渣罐上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内设置有水幕除尘器13。所述进水管路通过水幕除尘器13。

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连通外部水源的进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路连通沉渣罐。所述进水管路上安装有进水电控阀22和进水电磁流量计23。

所述存储装置包括与沉渣罐连通的存储罐19,存储罐19上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竖向安装在存储罐上的第二搅拌电机21,第二搅拌电机传动连接有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的下部伸入到存储罐中。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下部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列的第二搅拌叶片。为了便于控制和检测,存储罐的下部设置有液位计20。

工作的时候,散装粉料通过散装充料管进入到储料仓。储料仓里安装空料位计探测计,可触发报警,提示需要加料。手动大口径检修隔离阀平时为常开状态,仅在检修维护后续转动设备时关闭。粉料自由落入到多螺旋精确计量喂料机实时计量,进入后续的螺旋输送器。长距离螺旋输送器将粉料输送到沉渣罐中待用。水经过管路进入到沉渣罐中,并且水量可控。沉渣罐的另外一路进水,进水电控阀控制水路的开关,进水电磁流量计实时检测进水水量。沉渣罐上配备水幕除尘器,保证沉渣罐内外压差相等,有效隔绝物料粉尘进入周围环境。沉渣罐中的第一搅拌电机和第一搅拌叶片在配药过程中一直运行,确保物料充分溶解。制成的溶液经常沉渣后进入到存储罐内。存储罐配置液位仪,实时探测沉渣罐中的液位,高液位时需要停止进物料,等到物料用到低液位时再重新添加。沉渣罐中的自动排渣阀会定期打开进行排渣作业。

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在散装槽车进料场合,针对的是耗药量较大、物料粉尘大、对环境影响大的粉料,这样的粉料容易受潮结块,并混有大量的渣滓等。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封闭式的设计,防止物料外泄飞散,避免污染环境,经久耐用,人性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粉料自由流入精确计量喂料机,不需要借助额外的助流措施,精确计量精准投加,固体计量精度直接取决于精确计量喂料机的精度。多螺旋精确计量喂料机调节比大,可以适用各种处理量及投加率的变化,且转速与出药量均为直线型关系。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粉料配制浓度进行精准的控制,完全根据进水电磁流量计实时控制精确计量喂料机出药量。

本实用新型的封闭设计,防潮防堵措施到位,避免堵塞干粉设备及后续管道等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