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型丙酸铬吸附干燥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1048发布日期:2021-06-04 17:0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颗粒型丙酸铬吸附干燥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干燥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颗粒型丙酸铬吸附干燥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2.在饲料养殖方面,丙酸铬作为有机铬添加剂主要起到参与动物体内糖和脂类的代谢、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等作用,从而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改善猪的胴体品质。
3.丙酸铬的通常生产方法是利用丙酸与三价铬反应,得到的产物丙酸铬为粘稠状液体,进一步处理困难,难以制备高纯度丙酸铬产品。
4.因此,市面上商品大多为载体吸附丙酸铬,丙酸铬主含量仅60%,载体吸附剂占近40%。由于丙酸的气味和燃爆特性,采用常规的吸附和干燥时,丙酸的暴露给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带来较大隐患和风险。同时,造成丙酸排放至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和原料消耗增加。
5.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颗粒型丙酸铬吸附干燥回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颗粒型丙酸铬吸附干燥回收系统,解决液体丙酸铬吸附干燥过程中,丙酸挥发带来的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污染等风险。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颗粒型丙酸铬吸附干燥回收系统,包括吸附干燥器、雾化泵、风机、回风阀,吸附干燥器的上端设有载体吸附剂加料口,且吸附干燥器的顶端与雾化泵连接;
9.吸附干燥器的顶端出口端与吸附干燥器的底部入口端之间设有风机,且吸附干燥器上设有压力控制器,压力控制器与风机连锁;
10.所述风机与吸附干燥器的底部之间设有加热器,加热器的热媒进口管线上设有热媒阀,吸附干燥器上设有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与热媒阀连锁。
11.本技术方案主要针对高纯度液体丙酸铬生产过程中,采用载体吸附丙酸铬,导致丙酸暴露,而丙酸本身具有刺激性气味、易于腐蚀、燃爆等特性,因此具有较大的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隐患和风险。
12.通过设置吸附干燥反应器本体与雾化泵的出口连接,载体吸附经吸附干燥器的加料口进入吸附干燥器,雾化泵对丙酸铬液体进行输送加压雾化,载体吸附剂经风机输送的空气流化,流化后的载体吸附剂吸附丙酸铬液体雾滴,吸附后载体颗粒比重增大而沉降至吸附干燥器底部,未吸附或未吸附饱和的载体在风压的作用下被流化至吸附干燥器上部继续吸附,吸附完成后进行搅拌混合,在风机风压的作用下形成流态化,水份快速蒸发并排出吸附干燥器外而达到物料快速干燥,减少颗粒型丙酸铬液体中丙酸带来的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污染风险。
13.本技术方案中吸附干燥器为对液体丙酸铬进行吸附干燥处理的主要反应容器,且内部设有搅拌装置,外部连接有电机;雾化泵的主要作用是将液体丙酸铬加压输送至吸附
干燥器内进行雾化;风机的主要作用将外部的新风经加热后送入吸附干燥器中,在搅拌和风压作用下使吸附液体丙酸铬的载体形成流态化,水份快速蒸发后经过滤器捕集粉尘后随着排出吸附干燥器外而达到物料快速干燥,从而避免丙酸暴露带来的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14.压力控制器设置的主要作用是与风机连锁,调整进入吸附干燥器中压力的大小,从而调整吸附干燥器内部物料的沸腾情况。压力控制器也可以为压力调节器。
15.加热器的主要作用是与温度控制器结合加热和调节进入吸附干燥器内的空气温度,便于自动控制吸附干燥器内产品的干燥程度。
16.热媒阀与热媒连接,两者之间的连通,热媒阀可以对热媒与加热器之间的连通情况进行控制调整,热媒可以为蒸汽、热水等。
17.温度控制器、热媒阀、热媒、加热器、压力控制器、雾化泵、风机、过滤器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
18.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吸附干燥器上还设有过滤器,过滤器通过连接管与风机入口连接。
19.过滤器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捕集后,空气进入风机进行循环。
20.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所述过滤器的出口端与风机的进口端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回风阀。
21.回风阀的主要作用是液体丙酸铬吸附过程中控制过滤后空气通过风机进入吸附干燥器的内部,进行循环利用。
22.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热媒阀的进口端与热媒源连通。
23.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温度控制器位于吸附干燥器的上部。
24.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雾化泵的进口端与液体丙酸铬储罐连接。
25.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雾化泵与吸附干燥器之间的连接管延伸到吸附干燥器的内部,且吸附干燥器内部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可采用现有结构,实现在吸附干燥器内的搅拌混合功能。
26.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吸附干燥器的底部侧面设有出料阀。出料阀与出料管连接,出料阀的主要作用是在吸附干燥器中吸附干燥后的颗粒型丙酸铬产品经降温后进行控制出料大小。
27.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器的出口端还连接有冷凝器,冷凝器与丙酸储罐连接。
28.载体吸附完成后,雾化泵关闭,吸附后载体中的丙酸在冷凝器冷凝为液体,收集于丙酸储罐中,尾气进入废气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则能有效避免将丙酸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和原料能耗增加的问题。
29.其中,冷凝器、丙酸储罐的具体结构为现有结构。
30.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器的出口端与冷凝器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回收阀,所述回收阀与回风阀的入口端均与过滤器的出口端连接。
31.设置在过滤器与冷凝器之间的回收阀,回收阀的主要作用是对过滤器与冷凝器之间的连接通路的连接进行控制。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33.1)本技术方案吸附干燥过程中使用气流和机械力同时作用,使吸附干燥器内的载体吸附剂呈现沸腾状,吸附时,液体丙酸铬均匀喷至载体吸附剂表面并渗透至内部达到吸附目的,干燥时通过热空气将流化的颗粒型丙酸铬中水分和丙酸气化后进入冷凝器变为液体丙酸水溶液,从而达到颗粒型丙酸铬干燥和回收丙酸目的。
34.2)本技术方案中将液体丙酸铬的吸附、颗粒型丙酸铬的干燥和丙酸的回收三种功能进行集成,实现吸附干燥回收三合一,减少丙酸铬转料中人为接触和丙酸挥发带来的职业健康和环境污染等风险。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吸附干燥器、2—液体丙酸铬储罐、3—雾化泵、4—冷凝器、5—丙酸储罐、6—风机、7—加热器、8—热媒阀、9—回风阀、10—回收阀、11—出料阀、12—温度控制器、13—压力控制器、14—连接管、15—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8.实施例:
39.参见图1,一种颗粒型丙酸铬吸附干燥回收系统,包括吸附干燥器1、雾化泵3、风机6、回风阀9,吸附干燥器1的上端设有载体吸附剂加料口,且吸附干燥器1的顶端与雾化泵3连接;
40.吸附干燥器1的顶端出口端与吸附干燥器1的底部入口端之间设有风机6,且吸附干燥器1上设有压力控制器13,压力控制器13与风机6连锁;
41.所述风机6与吸附干燥器1的底部之间设有加热器7,加热器7的热媒进口管线上设有热媒阀8,吸附干燥器1上设有温度控制器12,温度控制器12与热媒阀8连锁。
42.其中,所述吸附干燥器1上还设有过滤器15,过滤器15通过连接管14与风机6入口连接。
43.其中,所述所述过滤器15的出口端与风机6的进口端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回风阀9。
44.其中,所述热媒阀8的进口端与热媒源连通。
45.其中,所述温度控制器12安装在吸附干燥器1的上部。
46.其中,所述雾化泵3的进口端与液体丙酸铬储罐2连接。
47.其中,所述雾化泵3与吸附干燥器1之间的连接管延伸到吸附干燥器1本体的内部,且吸附干燥器1内部设有搅拌装置。
48.其中,所述吸附干燥器1的底部侧面设有出料阀11。
49.其中,所述过滤器15的出口端还连接有冷凝器4,冷凝器4与丙酸储罐5连接。
50.其中,所述过滤器15的出口端与冷凝器4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回收阀10,所述回收阀10与回风阀9的入口端均与过滤器15的出口端连接。
51.本实施例所述的颗粒型丙酸铬吸附干燥回收系统的工作过程为:
52.(1)载体吸附:
53.将经计量的载体吸附剂自吸附干燥器1载体加料口投入其中,关闭热媒阀8和回收阀10,开启回风阀9,依次启动风机6、吸附干燥器1的搅拌装置和雾化泵3,将液体丙酸铬储罐2的液体丙酸铬输送至吸附干燥器1中进行雾化,载体吸附剂在吸附干燥器1内经风机6输送的空气流化,流化后的载体吸附剂吸附雾化的液体丙酸铬雾滴,吸附后的载体颗粒堆比重增加,沉降至吸附干燥器1下部,通过吸附干燥器1的搅拌混合后,未吸附的载体吸附剂被空气流化至吸附干燥器1上部继续吸附,流化后的空气经过滤器15捕集空气中粉尘后排出吸附干燥器1外后自风机6入口循环,吸附过程可通过吸附干燥器1视镜观察流化状态进行设置压力控制器13的风压进行自动调节风机6出口压头。
54.(2)干燥回收
55.载体吸附剂吸附完成后,关闭雾化泵3,开启热媒阀8,关闭回风阀9,吸附干燥器1内空气切换为热空气,通过温度控制器12设定温度自动调节热媒阀8开度,颗粒型丙酸铬中水分和丙酸被热空气气化后进入冷凝器4变为液体丙酸水溶液收集于回收丙酸储罐5中作为液体丙酸铬制备的原料进行循环利用,尾气输送至废气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56.(3)出料
57.关闭热媒阀8将吸附干燥器1内产品降温后,停止风机6,开启吸附干燥器1的出料阀11通过搅拌出料。
5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颗粒型丙酸铬吸附干燥回收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对本实用新型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构思和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