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采血管支撑及混匀一体装置

文档序号:24669250发布日期:2021-04-14 01:0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真空采血管支撑及混匀一体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真空采血管支撑及混匀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医院或疾控中心等医疗单位,基于检测或诊治的目的,常常需要对人体血液进行分析,而在血液检测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将血液标本充分混匀。目前医院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医务人员拿着试管进行摇晃从而实现手工摇匀,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由于医务人员的熟练程度不同,有可能导致摇匀效果并不理想,最终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不仅如此,有一些检验项目还需要将人体血液与相关试剂混合均匀。这样,对摇匀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人工摇匀,常常难以达到准确检验的要求,最终影响检查结果。
3.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多种用于将装有血液样本的采血管进行摇匀的装置。例如,专利号为cn20578604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通过摇晃采血管,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血管摇匀装置,包括底座、电机和采血管夹持装置,底座内设置电机,底座的一侧安装转盘,电机的电机输出轴和转盘之间通过传动装置相连;底座上安装至少两个支架,一个支架上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第二连杆连接于转盘上,另一个支架上可转动连接从动摆杆,从动摆杆和第一连杆之间连接横杆上设置采血管夹持装置。将采血管放置于采血管夹持装置内,通过电机,可自动地使采血管来回摆动,使血液与采血管中预留试剂混匀,整个过程简洁,运行稳定性高,可简化并规范采血管摇晃混匀的操作。然而该装置功能相对单一,只能实现一个方向上的采血管摇晃动作,其实际的摇匀混合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获得一种能够在多种方向上进行摇动动作以提高采血管摇匀混合效果的真空采血管支撑及混匀一体装置。
4.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采血管支撑及混匀一体装置,至少包括:支撑板、转盘以及管箱,管箱与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板上的转盘通过铰接点进行连接,其中,转盘能够在与其连接的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在支撑板上进行转动,并且,转盘能够在失去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通过连接在支撑板和转盘之间的摆动装置进行往复摆动,管箱能够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绕铰接点沿垂直于转盘表面的方向上转动。
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摆动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回弹机构,回弹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上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弹性件的第一端相连,弹性件的第二端与设置在转盘上的第二连接板相连。
7.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转盘相对一侧的支撑板上的电机,
电机的电机轴将电力分别输出以实现转盘的转动和/或管箱的摆动。
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转盘与支撑板相对的表面中心与转轴的第一端相连,转轴垂直于转盘的表面中心,转轴的第二端穿过支撑板与第一锥齿轮相连,第一锥齿轮与电机轴上装设的第二锥齿轮的齿形部啮合。
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锥齿轮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锥齿轮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第二锥齿轮的齿面至少一部分为光滑部,该光滑部的高度与齿形部的最低点相同。
1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管箱的铰接侧与垂直穿过支撑板和转盘的推杆的第一端抵接,推杆的第二端与安装在电机轴上的凸轮外周侧抵接。
1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推杆为t型杆,推杆的第一端还设有万向轮。
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支撑板底部设有卡扣,卡扣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位于固定板上的滑轨内并沿滑轨移动。
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管箱内设有若干用于放置采血管的放置腔,放置腔上设有用于封存采血管的管塞管箱底部还设有保温室。
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转盘上还开设有弧形的滑槽。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采血管支撑及混匀一体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势: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同一个驱动装置以实现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摆动,以克服单一方向上摆动而造成混匀不彻底的缺点,以达到更好的混匀效果;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摆动装置能够将转盘的转动的能量存储为弹性势能并实现多次往复摆动,提高了混匀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管箱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列表
25.1:支撑板
ꢀꢀꢀꢀꢀꢀꢀꢀꢀꢀꢀꢀꢀ
2:转盘
ꢀꢀꢀꢀꢀꢀꢀꢀꢀꢀꢀꢀꢀꢀꢀ
3:管箱
26.4:管塞
ꢀꢀꢀꢀꢀꢀꢀꢀꢀꢀꢀꢀꢀꢀꢀ
5:第一连接板
ꢀꢀꢀꢀꢀꢀꢀꢀꢀ
6:弹性件
27.7:第二连接板
ꢀꢀꢀꢀꢀꢀꢀꢀꢀ
8:卡扣
ꢀꢀꢀꢀꢀꢀꢀꢀꢀꢀꢀꢀꢀꢀꢀ
9:固定板
28.10:滑轨
ꢀꢀꢀꢀꢀꢀꢀꢀꢀꢀꢀꢀꢀꢀ
11:铰接点
ꢀꢀꢀꢀꢀꢀꢀꢀꢀꢀꢀꢀ
12:推杆
29.13:凸轮
ꢀꢀꢀꢀꢀꢀꢀꢀꢀꢀꢀꢀꢀꢀ
14:转轴
ꢀꢀꢀꢀꢀꢀꢀꢀꢀꢀꢀꢀꢀꢀ
15:第一锥齿轮
30.16:第二锥齿轮
ꢀꢀꢀꢀꢀꢀꢀꢀ
17:电机轴
ꢀꢀꢀꢀꢀꢀꢀꢀꢀꢀꢀꢀ
18:电机
31.19:滑槽
ꢀꢀꢀꢀꢀꢀꢀꢀꢀꢀꢀꢀꢀꢀ
20:放置腔
ꢀꢀꢀꢀꢀꢀꢀꢀꢀꢀꢀꢀ
21:保温室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33.实施例1
34.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采血管支撑及混匀一体装置,至少包括:支撑板1、转盘2以及管箱3。管箱3与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板1上的转盘2通过铰接点11进行连接。其中,转盘2能够在与其连接的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在支撑板1上进行转动。并且转盘2能够在失去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通过连接在支撑板1和转盘2之间的摆动装置进行往复摆动。管箱3能够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绕铰接点11沿垂直于转盘2表面的方向上转动。当转盘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在支撑板上进行转动,安装在转盘上的管箱跟随转盘发生转动以实现对管箱内的采血管的摇匀。当转盘与驱动装置为产生相互作用时,转盘继续在摆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往复摆动。驱动装置还能够对惯性产生周期性的驱动作用以使得管箱能够绕铰接点进行往复摆动。
3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摆动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回弹机构。回弹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板1上的第一连接板5。第一连接板5与弹性件6的第一端相连。弹性件6的第二端与设置在转盘2上的第二连接板7相连。优选的,弹性件6为拉伸弹簧。转盘在转动过程中,固定连接在其上的第二连接板将对弹性件进行挤压和/或拉伸作用,因此,转盘转动过程中将由部分能量作为弹性势能存储在弹性件中。当转盘失去驱动装置的作用力后,由于弹性势能的存在,转盘将继续在弹性件的驱动下进行往复摆动。通过设置摆动装置,可实现一次驱动多次往复摆动的技术效果,提高了摆动混合的效率。
3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转盘2相对一侧的支撑板1上的电机18。电机18的电机轴17将电力分别输出以实现转盘2的转动和/或管箱3的摆动。优选的,电机型号为msmd5azp1u。通过设置驱动装置,可实现对采血管的电动摇匀过程,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摇匀混合的效率。
3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和3所示,转盘2与支撑板1相对的表面中心与转轴14的第一端相连。转轴14垂直于转盘2的表面中心。转轴14的第二端穿过支撑板1与第一锥齿轮15相连。第一锥齿轮15与电机轴17上装设的第二锥齿轮16的齿形部啮合。通过设置锥齿轮的传动结构,能够实现将电机的转动转化为转盘的转动,从而实现对转盘上管箱的摇匀操作。
3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锥齿轮15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锥齿轮16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第二锥齿轮16的齿面至少一部分为光滑部。该光滑部的高度与齿形部的最低点相同。即,第二锥齿轮的齿面在周向上为非完整齿面,其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一锥齿轮实现周期性的啮合。优选的,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可以为相同锥齿轮,并且第二锥齿轮可以通过将其齿面上的部分连续锥齿进行去除以实现上述的啮合效果。同时设置周期性相互啮合的锥齿轮结构,能够实现将电机的动力输出至转盘,以实现转盘的周期性摆动过程。
3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管箱3的铰接侧与垂直穿过支撑板1和转盘2的推杆12的第一端抵接。推杆12的第二端与安装在电机轴17上的凸轮13外周侧抵接。通过设置凸轮推杆结构,可实现对管箱的周期性推动作用,从而使管箱能够在与转盘转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进行摆动,增加了混合的摆动方向,以此来提高摆动混匀的效果。
4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推杆12为t型杆。推杆12的第一端还设有万向轮。通过在推杆与管箱相接触的前端部分设置万向轮结构,能够确保在转盘带动管箱转动的过程中,推杆不会对管箱的摆动产生阻碍作用,提高了转盘带动管箱转动的效果。
4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支撑板1底部设有卡扣8。卡扣8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位于固定板9上的滑轨10内并沿滑轨10移动。优选的,卡扣8与滑轨10相互匹配。卡扣8在截面上呈几字形。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固定装置,可实现对整体装置的固定,提高采血管摇匀混合过程的稳定性。优选的,固定装置可通过方形结构的护罩进行罩护,一方面可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机械混合时产生的噪音,提高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4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管箱3内设有若干用于放置采血管的放置腔20。放置腔20上设有用于封存采血管的管塞4管箱3底部还设有保温室21。优选的,管箱3为梯形管箱,其底部横截面积小于底部横截面积。通过设置放置腔和保温室,当外界环境温度过低或者需要对采血管进行保温摇匀时可将适宜的温度传导至放置腔内,进而实现将温度传导至采血管中,实现对采血管内的血液样本及试剂进行升温,使得摇匀混合的效果更好。
4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转盘2上还开设有弧形的滑槽19。通过设置滑槽结构,可使转盘在转动过程中不受推杆的干扰,防止推杆在推动管箱摆动的过程中阻碍转盘的转动。
44.为了便于理解,将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采血管支撑及混匀一体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4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采血管支撑及混匀一体装置进行采血管的摇匀操作时,首先将采血管依次放入管箱中的放置腔内,同时通过管塞实现对放置腔的封存,以确保采血管在混匀过程中不被摇出。接着开启电机,电机的电机轴在电力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驱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的齿面为部分齿面,即第二锥齿轮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一锥齿轮间歇式啮合。当第二锥齿轮的齿面与第一锥齿轮的齿面啮合时,第二锥齿轮驱动第一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一锥齿轮连接的转盘转动,安装在转盘上的管箱也随之进行摆动以实现摇匀的混合动作。当第二锥齿轮的齿面与第一锥齿轮的齿面不发生啮合时,第一锥齿轮失去转动的驱动力,而此时,由于转盘在转动的过程中,摆动装置中的弹性件发生拉伸和/或压缩,从而存储有部分势能。在第一锥齿轮失去驱动力时,转盘继续在摆动装置的弹性势能作用下实现往复摆动,此种往复摆动的摆动幅度随着摆动次数的增加逐渐递减。当第二锥齿轮在电机轴的驱动下再次转动至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时,从而继续带动转盘发生转动并蓄积弹性势能,如此反复实现转盘的往复摆动。与此同时,在电机轴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能够带动位于其上的凸轮进行转动,凸轮对与之相抵接的推杆进行周期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得推杆能够周期性地推动与之相抵接的管箱发生摆动,以实现与转盘摆动方向相垂直的摆动过程。本实用新型的该装置设置同一个驱动装置以实现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摆动,以克服单一方向上摆动而造成混匀不彻底的缺点,以达到更好的混匀效果;通过设置摆动装置能够将转盘的转动的能量存储为弹性势能并实现多次往复摆动,提高了混匀的效果。
46.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