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处理用于涂装在卷材上的塑粉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3359发布日期:2021-04-27 18:1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混合处理用于涂装在卷材上的塑粉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粉混合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处理用于涂装在卷材上的塑粉的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塑粉混合机在使用时需要将塑粉置于混合罐内搅动,搅动的过程中需要对罐体进行加热。现有技术中,对罐体实施加热的结构借助的是摩擦生热,即在罐体的外部设置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包括与罐体的外壁匹配的环,环旋转时与罐体的外壁进行摩擦而实现对罐体的加热。前述加热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热不均匀,容易造成局部过热,而且耗损严重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混合机加热方式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改进了配置在混合机外部的加热结构,以便实现能够更好地对混合罐内塑粉进行加热的目的,经该结构混合处理后的塑粉涂装在卷材上使用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合处理用于涂装在卷材上的塑粉的结构,包括混合罐,在所述混合罐的壁体上设有环状的腔体,并对应该环状的腔体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置孔作为循环热水的进、出口。
5.进一步,所述环状的腔体外部设有保温层。
6.进一步,还包括一对半环体,该对半环体扣合在所述混合罐的外部,两个环体的内壁与混合罐的外壁构成所述环状的腔体。所述半环体的内壁上设有径向延伸的隔板,两个半环体扣在混合罐外部后,该对半环体上的隔板能够对接成环状隔板,该环状隔板上设有绕圆周相间分布的多个条状孔,且于某一个条状孔处形成有立板将该条状孔所在隔板上游的腔体分割成两部分。
7.进一步,所述半环体上设置的隔板沿轴向相间地设为多层,两个半环体扣在混合罐外部后,该对半环体上的各层隔板能够各自对接成一个环状隔板,每层环状隔板上均设有绕圆周相间分布的多个条状孔。于每层环状隔板上的某一个条状孔处均形成有立板将该条状孔所在隔板上游的腔体分割成两部分,且处于下游的立板对应的条状孔在循环方向上处于其上游立板对应的条状孔的前侧。更进一步,所述的各层环状隔板沿水流方向呈螺旋状布置,来促进热水的循环流动。
8.进一步,所述条状孔两侧的一对端板,处于循环方向上游的端板相对另一端板向下倾斜,而使得条状孔形成上下交错的楔形孔。
9.进一步,所述条状孔两侧的一对端板,处于循环方向上游的端板的端头为梯形端头且小端为自由端。
10.有益效果:
11.在本专利的实施方案中对混合罐的加热方式采用循环热水加热,使得混合罐实现
均匀受热,避免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经该结构加热混合处理后的塑粉涂装在卷材上使用时能够获得好的效果。
12.设置隔板后借助其上分布的条状孔能促进热水的湍动,增强换热效果,使得混合罐外壁的温度能更均匀,而进一步促进对塑粉的混合加热作用,使得处理后获得的塑粉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
13.处于条状孔两端的端板上下交错地布置,形成的楔形状缝孔,即能更好地保证条状孔处形成的通道的通过性,使得热水顺利向下游的腔体流动,提高循环速度,又能够进一步促进热水向下游腔体流动时的湍动性,进行内对流,更好地促进混合罐受热的均匀性,而且能够防止水垢粘附在半环体及隔板上,影响热水循环的通畅性。
14.将条状孔两端的端板中的一端设为梯形,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条状孔处热水的通过量,在梯形端的两侧面与半环体内壁间以及与混合腔外壁间形成的边缝处能够形成切面水流,剪切冲刷半环体的内壁与隔板避免累积水垢,防止水垢累聚而影响换热和热水循环的通畅性,还能促进热水的内对流,提升混合罐受热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专利实施方式一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专利实施方式二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专利实施方式三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截面1)。
18.图4为本专利实施方式三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截面2)。
19.图5为本专利实施方式三的方案说明图。
20.图中:1混合罐,2环形腔,21孔a,22孔b,3保温层,4半环体,5隔板,51立板,52条状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2.如图1所示的一种混合处理用于涂装在卷材上的塑粉的结构,包括混合罐1,在所述混合罐1的壁体上设有环状的腔体(下称环形腔2)。对应所述环形腔2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置孔a21和孔b22作为循环热水的进、出口,一般循环热水是自孔b22流入环形腔2并由孔a21流出。所述环形腔2的外部设有保温层3。
23.如图2至图5所示,混合罐1的侧壁外设有一对半环体4,该对半环体4相对地扣合在混合罐1的外部,两个半环体4的内壁与混合罐1的外壁围成所述的环形腔2。所述半环体4的内壁上设有径向延伸的隔板5,两个半环体4扣在混合罐1外部后,该对半环体4上的隔板5能够对接成环状隔板,该环状隔板上设有绕圆周相间分布的多个条状孔52,且于某一个条状
孔52处形成有立板51将该条状孔52所在隔板5上游的腔体分割成两部分。循环热水流入上游的(环状)腔体内后,再通过其与位于其下游的(环状)腔体之间的隔板上设置的条状孔52而流入该下游的(环状)腔体。
24.所述半环体4上设置的隔板5沿轴向相间地设为多层,两个半环体4扣在混合罐1外部后,该对半环体4上的各层隔板5能够各自对接成一个环状隔板,每层环状隔板上均设有绕圆周相间分布的多个条状孔52,图4所示隔板处于图3所示隔板的下游,循环热水从图3视图中立板51的左侧流入(可将循环热水的入口设在该处),受到立板的阻挡,热水沿逆时针方向循环流动,流动过程中透过图3所示隔板上的条状孔52而流入处于图3、图4两视图中隔板间的腔体内。该多层环状隔板将环形腔2分为上下顺接的多个独立腔体(呈环状),相邻的两的独立腔体之间通过二者间的隔板上所设条状孔连通。
25.于每层环状隔板上的某一个条状孔52处均形成有立板51将该条状孔52所在隔板5上游的腔体分割成两部分(图4所示立板的自由端与图3所示隔板的下游侧端面相接触),且处于下游的立板51对应的条状孔52在循环方向上处于其上游立板51对应的条状孔52的前侧,即图4所示隔板5上设置的立板51在逆时针方向上处于图3所示隔板5上设置的立板51的前侧。
26.如图2所示,所述的各层环状隔板沿水流方向相对呈螺旋状布置,来促进热水的循环流动速度。
27.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条状孔52两侧的一对端板,处于循环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游的端板相对另一端板向下倾斜,而使得条状孔形成上下交错的楔形孔(相对的两端板上形成有楔面结构,增大了条状孔的通量)。所述条状孔52两侧的一对端板,处于循环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游的端板的端头为梯形端头且小端为自由端。
28.在本专利的实施方案中,所设置的条状孔形成的通道当量之大小及个数应满足循环热水顺利地从上游的腔体向下游的腔体流动,防止因通道当量小或个数少而对循环热水的顺利循环流动造成阻碍。所以,在本专利的实施过程中,应合理配置各个环状隔板上的条状孔52的孔通量大小和个数,使得热水具有适当的循环速度,以满足加热要求。
29.为提高换热效率,可在混合罐的侧壁上设置方格状交错的凸筋,此时能够适当使得混合罐的壁体厚度减小,而不影响其刚性和强度,同时又增加侧壁与热水的接触面积。
30.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