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涂布机的挤出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7266发布日期:2021-04-06 12:2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涂布机的挤出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涂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涂布机的挤出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涂布机用于在纸张或薄膜卷材上涂覆具有特定功能的胶或涂料。如附图1所示,涂布机设有用于将薄膜99卷材释放的放卷装置1,牵引装置2用于夹持带动薄膜99行走,烘箱3用于烘干薄膜99,收卷装置4用于将薄膜99重新收卷成卷料,传统涂布机采用网纹辊涂布方式,近年又出现了挤出式涂布工艺,挤出涂布也称作狭缝涂布,挤出涂布的核心部件是挤出模具51,如图10所示,挤出模具51包括上模511及下模512,下模512形成有分配腔5122及入料口5121,入料口5121连通分配腔5122,上模511与下模512之间形成有狭长的挤出缝513,挤出缝513连通分配腔5122,入料口5121用于连接螺杆泵,通过螺杆泵输送流体状态的聚合物至入料口5121,聚合物继而进入分配腔5122,分配腔5122起到暂存聚合物和稳定聚合物压强的作用,流体状态的聚合物继而从挤出缝513挤出,如图1所示,挤出涂布装置5设于涂布机的牵引装置2与烘箱3之间,如图2所示,薄膜99局部包覆着挤出涂布装置5的由电机带动顺时针旋转的涂布背辊59,挤出缝513贴靠涂布背辊59,薄膜99在涂布背辊59与挤出缝513之间通过,于是从挤出缝513挤出的流体状态的聚合物就会粘附在薄膜99的表面上且被薄膜99带走,于是薄膜99的表面就涂覆了一层涂层991,薄膜99继而进入烘箱3内烘干。如图12所示,涂层991的宽度需要比薄膜99的宽度小一些,不然从挤出缝513挤出的流体状态的聚合物会被涂在涂布背辊59上,聚合物在涂布背辊59上继而被薄膜99的边缘和背面摩擦,导致流体状态的聚合物散开在薄膜99的背面,撑起了薄膜99,这样不仅会使薄膜99的背面也粘附了涂覆的聚合物,更会影响涂覆的平整度,使薄膜99产品报废。薄膜99卷材从放卷装置1释放出来后,有时候会由于薄膜99卷材的前后安装位置不准,导致薄膜99与挤出缝513没有正对,于是常出现流体状态的聚合物涂覆超出薄膜99的边缘的情况,影响涂布质量,所以现有技术的挤出涂布装置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涂布机的挤出涂布装置,它有利于提高涂布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涂布机的挤出涂布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有涂布背辊,所述涂布背辊对应设有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具吊架,所述模具吊架包括竖吊杆、上横梁及上纵梁,所述竖吊杆的下端与所述挤出模具固定连接,所述竖吊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上纵梁的数量设为两条,两条上纵梁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横梁的前后两端,所述上纵梁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轮子;

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设有上横杆,所述上横杆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轨道,所述轮子与所述轨道适配滚动连接;

还包括前后移位机构,所述前后移位机构包括活动块、固定块、螺杆轴、蜗轮蜗杆减速器及调位电机,所述活动块与所述模具吊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螺杆轴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块螺接,所述螺杆轴相对应的另一端与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连接,所述螺杆轴的中部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螺杆轴平行于所述轨道,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与所述框架固定安装,所述调位电机通过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驱动连接所述螺杆轴。

优选地,所述框架设有竖脚杆,所述竖脚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竖脚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纵底杆,所述纵底杆与所述机架通过直线导轨副滑动连接,所述直线导轨副沿左右方向布置,包括框架定位机构,所述框架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棒、气缸、定位板及定位座,所述定位板与所述纵底杆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座的底面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棒的中部适配穿过所述定位板,所述定位棒的下部适配插入在所述定位座内,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定位棒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机架通过气缸支座固定安装,所述气缸能够带动所述定位棒向上离开所述定位座及所述定位板。

优选地,所述定位棒的下端部从上至下逐渐缩小形成用于导向的圆台。

优选地,所述直线导轨副的导轨的右端对应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纵底杆之间设有限位橡胶垫块,所述限位橡胶垫块与所述限位板固定安装,所述限位橡胶垫块与所述纵底杆贴靠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吊起所述挤出模具的吊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模具吊架与挤出模具固定连接,模具吊架通过轮子与框架适配滚动连接,设置用于挤出模具调整位置的前后移位机构,于是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整挤出模具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而使聚合物涂层保持在薄膜的范围内,从而有利于提高涂布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挤出涂布装置的涂布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出涂布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出涂布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后移位机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a处放大图。

图6为对应图3的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棒的拉出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吊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吊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出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杆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挤出模具向薄膜表面涂布的状态示意图。

标号说明:100-机架;1-放卷装置;2-牵引装置;3-烘箱;4-收卷装置;5-挤出涂布装置;51-挤出模具;511-上模;512-下模;5121-入料口;5122-分配腔;513-挤出缝;52-模具吊架;521-竖吊杆;522-上横梁;523-上纵梁;524-轮子;53-框架;531-竖脚杆;532-上横杆;533-轨道;5331-轨道端挡板;534-纵底杆;54-前后移位机构;541-活动块;542-固定块;543-螺杆轴;5431-第一螺纹部;5432-挡板部;5433-连接轴颈部;5434-第二螺纹部;5435-连接端部;544-蜗轮蜗杆减速器;545-调位电机;55-框架定位机构;551-定位棒;552-气缸;553-定位板;554-定位座;555-气缸支座;56-直线导轨副;57-限位板;571-限位橡胶垫块;58-吊环;59-涂布背辊;99-薄膜;991-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挤出涂布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机架100,机架100转动连接有涂布背辊59,涂布背辊59对应设有挤出模具51,涂布背辊59由电机驱动转动(需要注意的是,各附图都没有画出涂布背辊59的驱动结构),如图10所示,挤出模具51包括上模511及下模512,下模512形成有分配腔5122及入料口5121,入料口5121连通分配腔5122,上模511与下模512之间形成有狭长的挤出缝513,挤出缝513连通分配腔5122,入料口5121用于连接螺杆泵,通过螺杆泵输送流体状态的聚合物至入料口5121,聚合物继而进入分配腔5122,分配腔5122起到暂存聚合物和稳定聚合物压强的作用,流体状态的聚合物继而从挤出缝513挤出,如图2所示,薄膜99局部包覆涂布背辊59,挤出缝513贴靠涂布背辊59,薄膜99在涂布背辊59和挤出缝513之间通过,于是从挤出缝513挤出的流体状态的聚合物就会粘附在薄膜99的表面上且被薄膜99带走,如图12所示,于是薄膜99的表面就涂覆了一层涂层991。以上描述为现有技术。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挤出涂布装置包括模具吊架52,如图7和图8所示,模具吊架52包括竖吊杆521、上横梁522及上纵梁523,如图2所示,竖吊杆521的下端与挤出模具5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竖吊杆521共有两条,如图7所示,竖吊杆521的上端与上横梁522固定连接,如图8所示,上纵梁523的数量设为两条,两条上纵梁523分别固定连接在上横梁522的前后两端,如图7所示,上纵梁523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轮子524,轮子524中心穿有芯轴,上述芯轴与上纵梁523相对固定。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框架53,如图9所示,框架53设有上横杆532,上横杆532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轨道533,轮子524与轨道533适配滚动连接,具体地,轨道533可以是一条等边角钢,上述等边角钢的角位尖端向上,相应地,如图7所示,轮子524形成有周向的坑槽,上述坑槽的形状适配轨道533的形状,即上述坑槽的壁面形成90°夹角。结合模具吊架52和挤出模具51的重力作用,于是轮子524只能在轨道533上直线滚动,如图9所示,轨道533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有用于防止轮子524滑出的轨道端挡板5331,从图7和图8中可见,轮子524共有四个,于是相应地,轨道533设为两条。如图2和图4所示,包括前后移位机构54,前后移位机构54包括活动块541、固定块542、螺杆轴543、蜗轮蜗杆减速器544及调位电机545,活动块541与模具吊架5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固定块542与框架53固定连接。图11展示了螺杆轴543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螺杆轴543的一端与活动块541螺接,具体是螺杆轴543的第一螺纹部5431与活动块541螺接;螺杆轴543相对应的另一端与蜗轮蜗杆减速器544连接,具体是螺杆轴543的连接端部5435与蜗轮蜗杆减速器544通过平键连接;螺杆轴543的中部与固定块542转动连接,具体是螺杆轴543的连接轴颈部5433与固定块542转动连接,连接轴颈部5433与固定块542之间可以设置滑动轴承,螺杆轴543的挡板部5432贴靠在固定块542的一侧,固定块542的相对应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六角螺母,上述的两个六角螺母与螺杆轴543的第二螺纹部5434螺接,两个六角螺母相互挤迫固定,固定块542与对应的六角螺母之间设有让固定块542可以与六角螺母相对转动的间隙。螺杆轴543平行于轨道533。蜗轮蜗杆减速器544与框架53固定安装,调位电机545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器544驱动连接螺杆轴543,具体地,调位电机545直接安装连接在蜗轮蜗杆减速器544上。

将调位电机545连接正反转电路,并相应设置正转及反转点动开关按钮。薄膜99穿装在涂布机上,涂布机启动,薄膜99沿图2的虚线箭头方向行走,操作人员观察薄膜99是否对正挤出模具51,然后使挤出模具51开始挤出流体状态的聚合物,操作人员在此时能进一步观察到流体状态的聚合物形成的涂层991是否超出了薄膜99的边缘,假如发现涂层991超出了薄膜99的边缘,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涂层991的具体偏离方向使调位电机545带动挤出模具51作相应的位置调整,于是有利于及时修正涂层991的位置,避免挤出模具51持续将流体状态的聚合物涂覆在涂布背辊59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挤出涂布装置提高了涂布质量。因为挤出模具51由调位电机545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器544带动调整位置,使操作人员操作方便,结合蜗轮蜗杆减速器544的自锁特性,于是在涂布机正常运转状态下,挤出模具51能够稳定地保持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框架53设有竖脚杆531,竖脚杆531共有四条,竖脚杆531的上端与上横杆532固定连接,竖脚杆53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纵底杆534,具体地,纵底杆534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竖脚杆531的下端。如图2所示,纵底杆534与机架100通过直线导轨副56滑动连接,直线导轨副56是市面上有售的通用钢制直线导轨副,直线导轨副56包括导轨和滑块,上述滑块只能沿上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直线移动。如图2所示,直线导轨副56沿左右方向布置(即直线导轨副56的导轨沿左右方向延伸布置)。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框架定位机构55,如图5所示,框架定位机构55包括定位棒551、气缸552、定位板553及定位座554,定位板553与纵底杆534固定连接,定位座554的底面与机架100固定连接,定位棒551的中部适配穿过定位板553,定位棒551的下部适配插入在定位座554内,具体地,定位棒551分别与定位板553及定位座554间隙配合。气缸552的活塞杆与定位棒551的上端固定连接,气缸552与机架100通过气缸支座555固定安装,气缸552的活塞杆穿过气缸支座555的上部。气缸552能够带动定位棒551向上离开定位座554及定位板553。通过上述设置,使框架53在涂布机正常运转状态下得以准确定位,而在涂布机的停机状态下,当需要清洁挤出模具51的时候,可以通过气缸552将定位棒551拔出,如图6所示,此时框架53与机架100解除位置锁定,于是可以通过人手将框架53连同挤出模具51向左拉离涂布背辊59,由于框架53通过直线导轨副56与机架100滑动连接,所以阻力较小,之后操作人员可以站到涂布背辊59与挤出模具51之间,对挤出模具51或涂布背辊59进行清洁工作,从而有利于挤出模具51或涂布背辊59得到良好的清洁,有利于保证涂布质量。如图3所示,框架定位机构55可以设有两套,两套框架定位机构55分别对应两套直线导轨副56,有利于使框架53固定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定位棒551的下端部从上至下逐渐缩小形成用于导向的圆台(此处“圆台”的定义是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去圆锥的锥顶后余下的部分)。于是在气缸552将定位棒551向下插入定位板553上形成的对应定位棒551的通孔的过程中,由于上述圆台的导向作用,定位棒551能够通过气缸552的推力迫使定位板553与定位棒551同轴,从而修正了人手操作推动框架53的误差。定位板553及定位座554与定位棒551对应的通孔的上端分别设置倒角,更有利于定位棒551顺利插入。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直线导轨副56的导轨的右端对应设有限位板57,限位板57与机架100固定连接,限位板57与纵底杆534之间设有限位橡胶垫块571,限位橡胶垫块571与限位板57固定安装,限位橡胶垫块571与纵底杆534贴靠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当清洁操作完毕后,操作人员用手将框架53向右推到与限位橡胶垫块571触碰的位置,限位橡胶垫块571起到缓冲及定位作用,然后再操作气缸552将定位棒551向下插入定位板553及定位座554。由于限位橡胶垫块571具有弹性,所以能避免与定位棒551定位干涉。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上横梁52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吊起挤出模具51的吊环58,于是当需要维护挤出模具51的时候,可以先将活动块541与模具吊架52连接的螺钉拆卸,再通过厂房内的行车将模具吊架52连同挤出模具51吊起离开框架53,从而便于维护挤出模具51,降低劳动强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