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焚烧废气塔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7855发布日期:2021-05-11 15:0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焚烧废气塔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净化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焚烧废气塔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产生大量烟尘废气,烟尘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颗粒和有毒气体,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如燃煤锅炉以及各种燃煤工业窑炉、化工废渣焚烧炉所排放的烟尘废气中含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粉尘和二恶英等有害成分,这些有害成分已成为当今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所形成的酸雨已成为危害建筑物、各种植物以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现有的废气净化装置对焚烧废气的净化不够彻底,同时焚烧会产生大量高温气体,若不加处理,会对净化设备造成损害。因而需要一种能够对焚烧废气降温冷却、保护装置,同时废气净化较为彻底的焚烧废气塔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焚烧废气塔废气净化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焚烧废气塔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部的底部固定有换热箱,所述换热箱内部固定有螺旋气管,所述塔体外部一侧的下方安装有第三气泵,所述第三气泵进气管的一端与螺旋气管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箱后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制冷器,所述制冷器通过管道固定有制冷板,所述制冷板设置在换热箱后部内壁的一侧;

所述塔体内部靠近换热箱的上方固定有水箱,所述水箱内部的上方固定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水箱箱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气管;所述水箱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水箱排气管;所述第三气泵出气管的一端插入水箱中;所述水箱后部一侧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注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水箱内壁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水位监测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塔体内部靠近水箱的下方固定有脱硫箱,所述水箱排气管的一端插入脱硫箱中,所述塔体外部靠近第三气泵一侧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气泵,所述第二气泵进气管的一端插入脱硫箱中;所述脱硫箱后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四气泵,所述第四气泵出气管的一端固定有滤盒;所述脱硫箱后部靠近第四气泵一侧的上方固定有氨气注入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塔体内部靠近脱硫箱的上方固定有脱硝箱,所述脱硝箱箱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有脱硝箱进气管,所述第二气泵出气管的一端与脱硝箱进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脱硝箱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脱硝箱排气管;所述脱硝箱内部的上方固定有喷排,所述喷排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脱硝箱内部靠近喷排的下方固定有石灰石溶液驻留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脱硝箱内部的底部设置有水槽,所述脱硝箱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溶液流出管,所述溶液流出管的一端插入水槽中;所述塔体外部远离第二气泵一侧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出水管的一端与喷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塔体外部靠近第二水泵一侧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进水管的一端与溶液流出管的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塔体内部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一气泵的上方固定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气泵外部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气泵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塔体内壁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空气质量检测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塔体外部靠近第一水泵的一侧固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顶端与第一出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回流管的底端与气管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螺旋气管接入焚烧废气,通过换热箱中制冷板、制冷器等的配合使用,对废气降温冷却,便于废气后续处理,同时保护装置内部组件,避免高温的废气损坏装置;

2、通过水箱的清水将废气中的烟尘过滤吸收,过滤后产生的污水由排水管向外排出,用清水吸收废气中的灰尘,废气除尘较为彻底;

3、本装置通过各部件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废气脱硫脱硝较为彻底,废气中的烟尘含量较少,废气净化效果较好,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箱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水箱的右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脱硫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脱硫箱的右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脱硝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注释:1-塔体、2-换热箱、3-水箱、4-脱硫箱、5-脱硝箱、6-第一水泵、7-第二水泵、8-回流管、9-第一出气管、10-第二出气管、11-第一气泵、12-空气质量检测仪、13-第二气泵、14-第三气泵、15-螺旋气管、16-制冷板、17-制冷器、18-气管、19-隔水板、20-水箱排气管、21-水位监测器、22-注水管、23-排水管、24-氨气注入管、25-第四气泵、26-脱硝箱排气管、27-喷排、28-石灰石溶液驻留网、29-脱硝箱进气管、30-水槽、31-溶液流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焚烧废气塔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内部的底部固定有换热箱2,所述换热箱2内部固定有螺旋气管15,所述塔体1外部一侧的下方安装有第三气泵14,所述第三气泵14进气管的一端与螺旋气管15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箱2后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制冷器17,所述制冷器17通过管道固定有制冷板16,所述制冷板16设置在换热箱2后部内壁的一侧;

所述塔体1内部靠近换热箱2的上方固定有水箱3,所述水箱3内部的上方固定有隔水板19,所述隔水板19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水箱3箱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气管18;所述水箱3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水箱排气管20;所述第三气泵14出气管的一端插入水箱3中;所述水箱3后部一侧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注水管22和排水管23;所述水箱3内壁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水位监测器21。

实施例2

请参阅图6~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塔体1内部靠近水箱3的下方固定有脱硫箱4,所述水箱排气管20的一端插入脱硫箱4中,所述塔体1外部靠近第三气泵14一侧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气泵13,所述第二气泵13进气管的一端插入脱硫箱4中;所述脱硫箱4后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四气泵25,所述第四气泵25出气管的一端固定有滤盒;所述脱硫箱4后部靠近第四气泵25一侧的上方固定有氨气注入管24;

所述塔体1内部靠近脱硫箱4的上方固定有脱硝箱5,所述脱硝箱5箱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有脱硝箱进气管29,所述第二气泵13出气管的一端与脱硝箱进气管2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脱硝箱5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脱硝箱排气管26;所述脱硝箱5内部的上方固定有喷排27,所述喷排27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脱硝箱5内部靠近喷排27的下方固定有石灰石溶液驻留网28;所述脱硝箱5内部的底部设置有水槽30,所述脱硝箱5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溶液流出管31,所述溶液流出管31的一端插入水槽30中;所述塔体1外部远离第二气泵13一侧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水泵7,所述第二水泵7出水管的一端与喷排2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塔体1外部靠近第二水泵7一侧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水泵6,所述第一水泵6进水管的一端与溶液流出管3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塔体1内部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气泵11,所述第一气泵11的上方固定有第二出气管10,所述第一气泵11外部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出气管9,所述第一出气管9和第二出气管1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气泵11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塔体1内壁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空气质量检测仪12;所述塔体1外部靠近第一水泵6的一侧固定有回流管8,所述回流管8的顶端与第一出气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回流管8的底端与气管18固定连接。

使用时,通过螺旋气管15接入焚烧废气,通过换热箱1中制冷板16、制冷器17等的配合使用,对废气降温冷却,便于废气后续处理,同时保护装置内部组件,避免高温的废气损坏装置;降温后的废气通过第三气泵14泵入水箱3中,通过水箱3的清水将废气中的烟尘过滤吸收,过滤后产生的污水由排水管23向外排出;除尘后的废气由水箱排气管20排入脱硫箱4中,通过氨气注入管24向脱硫箱4中注入氨气,同时启动第四气泵25向脱硫箱4中泵气,加速箱体内氨气与废气的流动,加速废气脱硫;脱硫后的废气通过第二气泵13泵入脱硝箱5中,通过第二水泵7将石灰石溶液泵入喷排27中,并喷洒在石灰石溶液驻留网28上,通过石灰石溶液与硝化物的化学反应完成废气脱硝;脱硝后的废气由脱硝箱排气管26向塔体1内部的上方排出,通过空气质量检测仪12检测净化后的废气质量,若不达标,则启动第一气泵11,通过第一出气管9、回流管8和气管18的配合使用,将废气重新泵回水箱3中进行处理,重复上述废气除尘脱硫脱硝步骤,直至废气净化达标,达标后启动第一气泵11,通过第二出气管10将废气向外排出;本装置通过各部件的配合使用,使废气脱硫脱硝较为彻底,废气中的烟尘含量较少,废气净化效果较好,保护环境。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