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哌啶酮类氨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4105发布日期:2021-06-01 23:4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哌啶酮类氨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哌啶酮类氨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哌啶酮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通入氨气或者加入硝酸铵溶液,在反应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及其他废气,并且在将废气排出的过程中会夹杂大量的氨气,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对反应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

现有的哌啶酮氨废气的处理方式通常采用成盐结晶的方法,先将哌啶酮氨废气通如喷淋塔,经过酸吸收成盐,然后经过蒸馏结晶,最后离心得到盐晶体后排出;采用现有的方法处理哌啶酮氨废气过程繁琐,设备复杂,且不够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哌啶酮类氨废气处理装置,设有哌啶酮氨氨废气处理设施,经过处理后将氨气转化为氮气和水,减小环境污染,绿色环保;同时免去了蒸馏结晶离心设备,减少中间繁琐工序,提高了处理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哌啶酮类氨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底板上设有冷凝块和外壳,冷凝块上设有废气进料管;所述废气进料管分别与氨气出料管和氨气管道连通,其中,所述氨气出料管与废气出口连通,所述氨气管道与氨气分解装置连通;所述氨气分解装置通过固定块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在氨气分解装置内设有回形管、电加热板和反应料管,所述反应料管安装在回形管上;所述回形管的一端通过氮气管与处理装置连通,所述处理装置置于第二固定板上,在所述处理装置的一端连通有回流管和氮气排出管,其中所述回流管与氨气分解装置连通,所述氮气排出管直接与外界连通。

在所述处理装置内设有氨气浓度感应器和控制器,控制器安装在处理装置的底部;所述氨气浓度感应器与氮气管连通,并且氨气浓度感应器上还连接有流通管;在所述流通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与回流管和氮气排出管连通。

在所述氨气分解装置的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所述电加热板将氨气分解装置内部隔成较小的空间,在空间内设有安装在回形管上的反应料管;所述回形管穿过所有的电加热板。

在所述冷凝块的内部还设有冷凝管,冷凝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凝水进水管和冷凝水排水管连通,所述冷凝管在冷凝块内呈盘旋状设置。

所述废气进料管的内部底面设置为凹面,并且底面中心为最低点;在底面中心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与排放管道连通。

所述外壳置于底板上,在所述外壳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所述氨气浓度感应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结构中设置有控制器和氨气检测装置,实现了氨气处理的自动化控制;哌啶酮氨废气进入氨废气处理设施,经过处理后将氨气转化为氮气和水,减小环境污染,绿色环保;同时免去了蒸馏结晶离心设备,减少中间繁琐工序,提高了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底板101、滚轮102、冷凝块103、第一固定板104、氨气分解装置105、第二固定板106、处理装置107、氨气浓度感应器1071、控制器1072、流通管1073、第一电磁阀1074、第二电磁阀1075、冷凝水进水管108、冷凝水排水管109、排放管道110、氨气出料管111、废气进料管112、固定块113、回形管114、电加热板115、反应料管116、温度传感器117、氮气管118、回流管119、氮气排出管120、外壳121、氨气管道122、冷凝管1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哌啶酮类氨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01,在底板101的底部安装有滚轮102,底板101上设有冷凝块103和外壳121,冷凝块103上设有废气进料管112;废气进料管112分别与氨气出料管111和氨气管道122连通,其中,氨气出料管111与废气出口连通,氨气管道122与氨气分解装置105连通;氨气分解装置105通过固定块113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04上,在氨气分解装置105内设有回形管114、电加热板115和反应料管116,反应料管116安装在回形管114上;回形管114的一端通过氮气管118与处理装置107连通,处理装置107置于第二固定板106上,在处理装置107的一端连通有回流管119和氮气排出管120,其中回流管119与氨气分解装置105连通,氮气排出管120直接与外界连通。

在处理装置107内设有氨气浓度感应器1071和控制器1072,控制器1072安装在处理装置107的底部;氨气浓度感应器1071与氮气管118连通,并且氨气浓度感应器1071上还连接有流通管1073;在流通管1073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074和第二电磁阀1075,分别与回流管119和氮气排出管120连通。

在氨气分解装置105的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117,温度传感器117和电加热板115均与控制器1072之间电性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氨气分解装置105内的温度数据反馈于控制器1072,控制器1072根据设定温度控制电加热板115进行调整。

电加热板115将氨气分解装置105内部隔成较小的空间,在空间内设有安装在回形管114上的反应料管116,在工作中所有的氨气必须经过反应料管116并与反应料管116内部的反应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将氨气分解为氮气和水蒸汽;回形管114穿过所有的电加热板115,确保回形管114内的氨气得到充分分解。

在冷凝块103的内部还设有冷凝管123,冷凝管123的两端分别与冷凝水进水管108和冷凝水排水管109连通,冷凝管123在冷凝块103内呈盘旋状设置,提高了冷却效率。

废气进料管112的内部底面设置为凹面,并且底面中心为最低点;在底面中心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与排放管道110连通;在工作中利用废气中的混合物沸点不同对其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固体和液体经排放管道110排除。

外壳121置于底板101上,在外壳121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板104和第二固定板106。

氨气浓度感应器1071、第一电磁阀1074和第二电磁阀1075均与控制器1072之间电性连接,便于实现对氨气处理的自动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反应料管116内的材料选用氧化铜;并且将氧化铜制成高密度槽孔型,使其比表面积尽可能的大。

在工作前,先设定温度传感器117的检测温度范围和1071的检测浓度值,即氨气分解装置105内的温度在该范围内视为合格,氮气管118内的氨气浓度低于该浓度值即为合格;并且将冷凝水通过冷凝管123对废气进料管112进行提前降温。

在工作中,将哌啶酮类氨废气通过氨气出料管111进入废气进料管112内冷却,经过冷却后,废气中的哌啶酮类气体会液化,经过排放管道110排除;经过除杂后的氨气进入氨气分解装置105中,在高温及氧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氮气和水,最后经氮气排出管120排出。

在将氨气分解为氮气和水后,在排出的管道上设有氨气浓度感应器1071,若氨气的密度低于设定的浓度值,由控制器1072控制第二电磁阀1075打开,第一电磁阀1074闭合,即可直接将分解气体排出;若氨气的密度高于设定值,由控制器1072控制第一电磁阀1074打开,第二电磁阀1075闭合,将分解后的气体再次由回流管119回流至氨气分解装置105内对其进行分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