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制固定液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9438发布日期:2021-04-27 16:36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制固定液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试剂配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配制固定液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固定液配制在染色体制备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固定液是由甲醇和冰乙酸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甲醇能够保持细胞形态,冰醋酸能够溶解蛋白质、细胞碎片,使染色体展开,因此固定液在染色体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是:能够迅速穿透细胞,将细胞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且能够增强染色体的嗜碱性,达到优良染色效果。固定液在每次使用前需临时配制,长时间放置的固定液会影响固定效果,那么就需少量多次的进行配制。
3.现有技术的固定液配制方法就是将一定量的甲醇和冰乙酸由试剂瓶分别倾倒在两个量筒中,再将两个量筒中的溶液混合,而甲醇和冰醋酸试剂的挥发性均较强、具有刺激性气味和一定的毒性,给实验操作者的生理和身体上均造成不适,长期以往,会对实验操作者的身体造成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配制固定液的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定量量取试剂瓶内甲醇和冰乙酸的量,且实现了固定液的配制,在配置过程中避免了甲醇和冰乙酸的挥发。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配制固定液的装置,包括:
7.水平设置的底座和竖直设置的密封的接收瓶;
8.对称设置的两组取样组件,所述取样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部;
9.所述取样组件包括:
10.竖直设置的试剂瓶,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试剂瓶上螺接有密封盖体,两个所述试剂瓶内分别用于储存甲醇和冰乙酸;
11.竖直设置的吸附腔,所述吸附腔内填充有吸附材料,所述吸附腔设置于所述密封盖体上,所述吸附腔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开口,其顶端的开口可拆卸连接有盖帽,底端贯穿所述密封盖体并延伸到所述试剂瓶内;
12.连通管,其一端与所述试剂瓶贯通,另一端为自由端;
13.注射器,设置于所述连通管上,且与所述连通管贯通;
14.所述接收瓶与两个所述试剂瓶分别通过所述连通管的自由端贯通。
15.优选的,位于每个所述注射器与所述试剂瓶之间的所述连通管内设置有单向阀。
16.优选的,位于每个所述注射器与所述接收瓶之间的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
17.优选的,两个所述连通管与其相应所述试剂瓶连接的端部均延伸至所述试剂瓶的内底壁。
18.优选的,两个所述连通管的自由端上均可拆卸连接有注射针头,所述注射针头均贯穿所述接收瓶。
19.优选的,所述接收瓶的侧壁底部设置有贯通的流液管,所述流液管上套设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上夹持有封口夹。
20.优选的,所述吸附材料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竹炭纤维吸附棉层、活性碳纤维层、分子筛层和玻璃棉层。
21.优选的,用于储存甲醇的所述试剂瓶和所述接收瓶均为棕色瓶,用于储存冰乙酸的所述试剂瓶为无色透明瓶,且两个所述试剂瓶上均贴附有标签。
22.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述吸附腔和所述注射器稳固的支撑架。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24.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通过对控制阀门、盖帽以及注射器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实现了甲醇和冰乙酸的定量量取和固定液的配制,使得配制更加简单、方便。
25.2、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设置有吸附腔,吸附腔内的吸附材料用于对试剂瓶内挥发出的甲醇和冰乙酸进行吸附,进而避免了或者有效减轻了操作时试剂的挥发,减少配制过程中对人体的危害。
26.3、通过采用不同颜色的试剂瓶以区分甲醇和冰乙酸,减少因大意造成的配制比例错误的失误。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配制固定液的装置的侧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底座;2、试剂瓶;3、密封盖体;4、吸附腔;5、接收瓶;6、连通管;7、注射器;8、单向阀;9、注射针头;10、橡胶管;11、竹炭纤维吸附棉层;12、活性碳纤维层;13、分子筛层;14、玻璃棉层;15、盖帽;16、支撑架;17、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1配合详细的说明。
31.实施例1
32.一种配制固定液的装置,包括:
33.水平设置的底座1和竖直设置的密封的接收瓶5,底座1便于移动和搬运;
34.对称设置的两组取样组件,两组取样组件用于分别定量量取甲醇和冰乙酸,并避免挥发出的甲醇和冰乙酸对人体造成伤害,所述取样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
35.所述取样组件包括:
36.竖直设置的试剂瓶2,其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底座1上设置有与试剂瓶2大小对应的圆形凹槽,试剂瓶2恰好放置于凹槽内,两个所述试剂瓶2内分别用于储存甲醇和冰乙酸,用于储存甲醇的所述试剂瓶2为棕色瓶,用于储存冰乙酸的所述试剂瓶2为无色透明瓶,通
过采用不同颜色的试剂瓶2以区分甲醇和冰乙酸,减少因大意造成的配制比例错误的失误,所述试剂瓶2均为直接购买试剂时的原装瓶,避免不同试剂瓶2倾倒溶剂时导致试剂挥发;所述试剂瓶2上分别螺接有密封盖体3,盖体3避免了试剂瓶2内的试剂挥发;
37.竖直设置的吸附腔4,吸附腔4用于在固定液配置时吸附挥发的试剂,所述吸附腔4内填充有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竹炭纤维吸附棉层11、活性碳纤维层12、分子筛层13和玻璃棉层14,玻璃棉层14避免了分子筛层13将吸附腔4底端的开口堵塞,先通过分子筛层13进行大量吸附,再通过活性碳纤维层12进行微量吸附,最后通过竹炭纤维吸附棉层11进行最终吸附,竹炭纤维吸附棉层11还吸附空气中的水分,所述吸附腔4设置于所述密封盖体3上,所述吸附腔4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开口,其顶端的开口可拆卸连接有盖帽15,盖帽15打开后便于注射器7的抽吸,盖帽15盖上后避免试剂挥发,底端贯穿所述密封盖体3并延伸到所述试剂瓶2内;
38.还竖直设置有密封的接收瓶5,所述接收瓶5与两个所述试剂瓶2分别通过所述连通管6的自由端贯通,用于接收注射器7内抽取的溶液,并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液体即为固定液;
39.连通管6,其一端与所述试剂瓶2贯通,另一端为自由端,两个所述连通管6的自由端上均可拆卸连接有注射针头9,所述注射针头9均贯穿所述接收瓶5,注射针头9便于插入接收瓶5内,两个所述试剂瓶2内的所述连通管6与其相应所述试剂瓶2连接的端部均延伸至所述试剂瓶2的内底壁;
40.注射器7,分别用于定量抽取试剂瓶内的试剂,设置于所述连通管6上,且与所述连通管6贯通;
41.位于每个所述注射器7与所述试剂瓶2之间的所述连通管6内分别设置有单向阀8,实现了溶剂仅能够由试剂瓶2到达注射器7内,并不能够反向流液,且每个所述单向阀8均靠近其邻近的所述注射器7,便于定量量取试剂;
42.位于每个所述注射器7与所述接收瓶5之间的所述连通管6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门17,实现取液可控,且每个所述控制阀门17均靠近其邻近的所述注射器7,便于定量量取试剂;
43.实施例2
4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固定液的取液,在所述接收瓶5的侧壁底部设置有贯通的流液管,所述流液管上套设有橡胶管10,所述橡胶管10上夹持有封口夹,配置好的固定液在封口夹打开后经由流液管和橡胶管10流出。
45.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述吸附腔4和所述注射器7稳固的支撑架16,支撑架16包括竖架和横架,竖架和横架垂直固接,横架上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分别套设在吸附腔4和注射器7外侧。
4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两个试剂瓶2分别放置在底座上,将整个装置组装起来,然后分别将控制阀门17均关闭,并打开盖帽15,通过两个注射器7各抽取定量的溶剂,再打开控制阀门17,推动注射器7,并将注射器7内的试剂经由连通管6排入至接收瓶5内,再将盖帽15盖在吸附腔4上,摇晃接收瓶5使得固定液混合均匀,然后打开橡胶管10上的夹子,并使得配置好的固定液在封口夹打开后经由流液管和橡胶管10流出,即可使用。
4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
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