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组分打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6476发布日期:2021-06-29 23:5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组分打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组分打胶机。



背景技术:

相对于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双组分或以上的多组分硅酮密封胶具有固化速度快,固化可不受环境湿度影响的巨大优点。

目前,现有的打胶机大都采用定量泵或者定量缸向料筒内打入一定配比的不同胶体以进行混合,但是当多组分中的某个组分配比较小,或者粘度与其他组分相差较大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胶体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其次,传统打胶机上只设有排料口,胶体出胶不流畅,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组分打胶机,能够将多组分胶体混合均匀,保证多组分胶体的混合配比稳定。其次,能够避免多组分胶体出胶不流畅,保证出料管的顺利出胶。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组分打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筒组件,其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料筒组件的内部用于盛放多组分胶体;

搅拌组件,至少部分所述搅拌组件位于所述料筒组件的内部,以对所述料筒组件内的所述多组分胶体进行搅拌;

推料组件,包括相连接的驱动部以及推动部,至少部分所述推动部伸入所述料筒组件的内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推动部对所述料筒组件内的所述多组分胶体进行挤压;以及

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所述料筒组件的底部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部包括:

两组气缸,对称分布在所述料筒组件的两侧;以及

固定杆,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均与所述固定杆相固定,所述推动部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动部包括:

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固定杆相连接;

压盘,所述压盘固定在所述连杆的下端;以及

第一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压盘的外周上,所述压盘进入所述料筒组件的内部时,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与所述料筒组件的内壁紧密贴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盘上开设有排气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多组分打胶机还包括:

盖体,所述固定杆固定在所述盖体的上表面,所述盖体与所述压盘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压盘的上方,所述驱动部能带动所述盖体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盖体封堵或打开所述料筒组件的开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料筒组件包括:

本体,呈筒状;以及

环状法兰,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上端,所述环状法兰上端设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内放置有密封圈,当所述盖体盖在所述本体上时,所述盖体压紧所述密封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搅拌组件包括:

电机和减速器,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

搅拌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机能带动所述搅拌轴旋转;以及

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固定在所述搅拌轴的外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多组分打胶机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主体以及输出轴,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主体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杆、所述盖体以与所述连杆相固定,所述压盘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压盘沿竖直方向下降时,所述搅拌叶片容纳在所述凹槽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多组分打胶机还包括:

移动组件,所述料筒组件以及所述推料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移动组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

支撑板,所述料筒组件以及所述推料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以及

移动轮,所述移动轮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组分打胶机。通过搅拌组件对料筒组件内部的多组分胶体进行混合搅拌,可以充分混合多组分胶体,提高多组分胶体质量,最终实现混胶均匀。通过推料组件的高频按压,顺利完成出料管的出胶动作,保证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组分打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组分打胶机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料筒组件;11、本体;12、环状法兰;121、环形密封槽;

2、搅拌组件;21、电机;22、搅拌轴;23、搅拌叶片;

3、推料组件;31、驱动部;311、气缸;312、固定杆;32、推动部;321、连杆;322、压盘;323、第一环形密封圈;

4、出料管;

5、盖体;51、第二环形密封圈;

6、升降组件;

7、排气口;

8、凹槽;

9、移动组件;91、支撑板;92、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组分打胶机,包括料筒组件1、搅拌组件2、推料组件3以及出料管4。其中,料筒组件1上设置有开口,便于将多组分胶体倒入料筒组件1中,搅拌组件2位于料筒组件1的内部,搅拌组件2对料筒组件1内的多组分胶体进行搅拌,使多组分胶体快速混合均匀。其中,推料组件3包括相连接的驱动部31以及推动部32,至少部分推动部32伸入料筒组件1的内部,出料管4与料筒组件1的底部相连通,驱动部31可以驱动推动部32对料筒组件1内的多组分胶体进行挤压,可以避免多组分胶体出胶不流畅,使得多组分胶体顺利从出料管4内流出,完成出料管4的出胶动作,保证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为了便于对驱动部3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驱动部31包括两组气缸311以及固定杆312,气缸311对称分布在料筒组件1的两侧,两组气缸311的输出端均与固定杆312相固定,推动部32设置在固定杆312上,两组气缸311能同步动作,且输出端的升降幅度相同,以实现推动部32各个部位同幅度的升降,使得推动部32稳定地挤压多组分胶体,避免推动部32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避免多组分胶体受力不均匀,保证多组分打胶机的出胶均匀。作为优选方案,气缸311可以为直线输出气缸、直线输出电机等,本实施例优选为直线输出气缸,其工作安全可靠,易于安装和维护。

为了便于对推动部3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推动部32包括连杆321、压盘322以及第一环形密封圈323,连杆321与固定杆312相连接,压盘322固定在连杆321的下端,第一环形密封圈323设置在压盘322的外周上,压盘322进入料筒组件1的内部对多组分胶体进行挤压时,第一环形密封圈323与料筒组件1的内壁紧密贴合,可以避免多组分胶体粘壁,使料筒组件1的内壁上不再残余多组分胶体,可反复使用料筒组件1进行搅拌,省去了清理工作,大大提高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优选的,如图2所示,压盘322上开设有排气口7,可以在压盘322挤压多组分胶体时排出多余气体,避免多组分胶体中混入气体,影响多组分胶体的质量,保证多组分胶体的粘结稳定性。

优选的,如图2所示,多组分打胶机还包括盖体5,固定杆312固定在盖体5的上表面,盖体5与压盘322同轴设置且位于压盘322的上方,驱动部31能带动盖体5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使盖体5封堵或打开料筒组件1的开口,使得盖体5与料筒组件1共同形成容纳多组分胶体的密封空间,使得多组分胶体在搅拌过程中,可以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水汽、灰尘、杂志等落入料筒组件1的内部,保证混合后的多组分胶体的纯度及性能。

为了方便对料筒组件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料筒组件1包括本体11以及环状法兰12,本体11呈筒状,环状法兰12设置在本体11的上端开口处,环状法兰12内圈与本体11的开口相连接,环状法兰12的外圈尺寸大于内圈尺寸。盖体5外径与环状法兰12的外圈尺寸相同,当盖体5盖在本体11的开口时,盖体5能够放置在环状法兰12上,环状法兰12能够对盖体5进行有效的支撑,可以有效避免盖体5从本体11上掉落,保证盖体5与本体11之间较好的密封效果。

优选的,如图2所示,环状法兰12上端设有环形密封槽121,环形密封槽121内放置有密封圈,当盖体5盖在本体11上时,盖体5能够压紧密封圈,使得密封圈变形从而密封,能大大提高盖体5与本体11之间的密封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盖体5下端设有第二环形密封圈51,第二环形密封圈51能够容纳在环形密封槽121中,第二环形密封圈51与环形密封槽121的配合,保证了盖体5与本体11之间的密封效果。

为了方便对搅拌组件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搅拌组件2包括电机21、减速器、搅拌轴22以及搅拌叶片23,电机21的机体以及减速器设置在盖体5上,电机21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依次穿过盖体5以及压盘322,且减速器的输出端能够相对盖体5以及压盘322转动,盖体5以及压盘322上设置有通孔,减速器的输出端可以通过通孔穿过盖体5以及压盘322带动搅拌轴22旋转,避免了搅拌轴22与盖体5以及压盘322发生干涉,保证了搅拌轴22的旋转。搅拌轴22与减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电机21能带动搅拌轴22旋转,搅拌叶片23固定在搅拌轴22的外周上,可以充分混合多组分胶体,提高多组分胶体质量,保证混胶均匀。具体而言,搅拌轴22与减速器的输出端可以通过联轴器、法兰等方式连接,本实施例优选为联轴器连接,其具有一定的缓冲减震性能,同时可以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优选的,搅拌叶片23为螺带式搅拌叶片,其可以更好的搅拌混合高粘度物体。

在其他实施例中,搅拌叶片23可以为旋浆式搅拌叶片或涡轮式搅拌叶片,本申请对于搅拌叶片23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是能够实现搅拌功能的搅拌叶片23,都能够应用在本申请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搅拌叶片23在搅拌轴22上沿轴线方向设置多个,可以保证料筒组件1内竖直方向各个位置的多组分胶体混合均匀,当搅拌结束后,可将多个搅拌叶片23进行拆卸,以便后续的压胶过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压盘322对多组分胶体的挤压,如图2所示,多组分打胶机还包括升降组件6,升降组件6包括主体以及输出轴,主体设置在固定杆312上,输出轴的一端与主体传动连接,输出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杆312、盖体5以与连杆321相固定,压盘322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8,压盘322沿竖直方向下降时,搅拌叶片23容纳在凹槽8中,避免了压盘322在挤压多组分胶体时,搅拌叶片23产生阻挡干涉,保证了压盘322对多组分胶体的充分挤压。

优选的,如图2所示,多组分打胶机还包括移动组件9,料筒组件1以及推料组件3均设置于移动组件9上,移动组件9可以带动料筒组件1以及推料组件3运动,便于操作者移动多组分打胶机,实现边推边打胶的效果,方便操作者进行打胶作业,大大提高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

具体的,如图2所示,移动组件9包括支撑板91以及移动轮92,料筒组件1固定在支撑板91的上表面,气缸311的缸体固定在支撑板91的上表面,移动轮92固定在支撑板91的下表面,可以保证移动组件9对料筒组件1以及气缸311的平稳支撑,也使得多组分打胶机的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

优选的,多组分打胶机还包括真空泵。如图2所示,真空泵的管道可以通过排气口7与料筒组件1的内部相连通,可以实现料筒组件1内部多组分胶体的真空环境,完成真空脱泡,可以有效避免多组分胶体内存有气泡,便于多组分胶体的混合,保证多组分胶体混合均匀。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公开的多组分打胶机,现对该多组分打胶机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当需要混合打胶时,关闭出料管4,驱动部31和升降组件6上升带动盖体5与压盘322上升,以使开口敞开,通过人工或定量泵等方式把多组分胶体倒入料筒组件1内;然后气缸311的输出端下降,通过固定杆312带动盖体5下降至与本体11闭合,开启真空泵,真空泵的管道通过排气口7抽取料筒组件1中的气体,进行真空脱泡。开启电机21,电机21驱动搅拌叶片23搅拌多组分胶体并脱泡。多组分胶体混合均匀后,关闭电机21,卸掉真空,气缸311的输出端上升,当搅拌叶片23高于本体11时,气缸311停止动作,升降组件6的输出轴下降以带动压盘322下降,使得搅拌叶片32恰好藏在凹槽8内,然后气缸311的输出端下降带动盖体5以及压盘322整体下降,打开出料管4,完成出胶动作。当盖体5下降至与本体11闭合时,压盘322恰好对本体11内的多组分胶体完全挤出,完成出胶后,关闭出料管4,气缸311带动盖体5以及压盘322上升至盖体5打开本体11的开口的位置,驱动部31和升降组件6上升带动压盘322上升至打开本体11的开口的位置,然后倒入下一批多组分胶体,如此往复。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