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工件旋转点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0768发布日期:2021-06-22 15:3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工件旋转点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工件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塑胶工件旋转点涂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塑胶产品表面涂装技术进行硬化处理,现有喷涂工艺采用流水线作业方式,流程一般为:清洁->上挂->喷涂->烘烤->下挂,现有的工艺流程作业流水线长度范围在200m-2000m,对现场环境要求高,要求场地空间大,产线投入资金大,成本高,并且制作周期长,应对客户越来越快的打样需求等显得反应慢。此外,现有传统涂装工艺还存在容易出现边缘毛边,积漆等缺陷的问题,造成生产良率损失及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塑胶工件旋转点涂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塑胶工件旋转点涂装置,其包括:

工作台;

转盘,安装在工作台上,工作台环绕转盘设置有上料工位,旋转点涂工位和下料工位,转盘上设有三个治具,分别对应于上料工位,旋转点涂工位和下料工位;

振动上料机构,安装在上料工位上,用于将塑胶工件逐个转移到治具上;

旋转点涂机构,安装在旋转点涂工位上,用于对治具上的塑胶工件表面进行旋转点涂,使得油漆均匀地涂布在塑胶工件表面上;

下料机构,安装在下料工位上,用于将点涂好的塑胶工件从治具上取下并送至下一工序。

进一步地,振动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直振输送轨道和上料机械臂,直振输送轨道的一端连接振动盘的出料口,另一端为上料口,上料机械臂用于从上料口吸取塑胶工件并转移放置到治具上。

进一步地,上料机械臂包括二轴运动模组和安装在二轴运动模组上的吸盘模组,其中,二轴运动模组是气动的。

进一步地,治具包括旋转安装座、轴承、轴承座和吸头,轴承座固定在转盘上,旋转安装座通过轴承可旋转地安装在轴承座上,吸头固定在旋转安装座的上端上,用于吸住塑胶工件。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点涂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组件和点涂组件,其中,旋转驱动组件包括高速电机、电机安装座、第一升降模组、连接件、点涂组件和第二升降模组,第一升降模组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电机安装座固定在第一升降模组上,高速电机固定在电机安装座上,连接件固定在高速电机的输出轴上,与旋转安装座可拆卸驱动连接;点涂组件包括喷嘴和第二升降模组,第二升降模组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喷嘴固定安装在第二升降模组上,位于塑胶工件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圆盘主体和竖立在圆盘主体上的多根连接柱,旋转安装座的下端与圆盘主体形状一致,其上设有与多根连接柱相对应的通孔,通过第一升降模组驱动上升和下降来实现连接柱插入通孔和离开通孔。

进一步地,吸头呈柱状,其顶部形成一肩台,并且顶面上设有多个吸孔。

进一步地,吸头的侧壁上设有一对径向相对的轴向弧形凹槽。

进一步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机械臂和输送带,下料机械臂用于从治具上吸取点涂好的工件并放置到输送带上,输送带用于将工件运送到下一工序。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紧凑,占用空间小,并且通过旋转点涂方式,提高了油漆涂层均匀性,避免毛边出现,提高了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点涂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旋转点涂装置的转盘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转盘上的治具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旋转点涂装置的上料机械臂的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旋转点涂装置的旋转驱动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塑胶工件旋转点涂装置包括工作台1及安装在工作台1上的转盘2、上料机构3、旋转点涂机构4和下料机构5。即工作台1围绕转盘2布置有上料工位、旋转点涂工位和下料工位,上料机构3、旋转点涂机构4和下料机构5分别安装在上料工位、旋转点涂工位和下料工位上。转盘2上设有三个治具21,分别对应于上料、旋转点涂和下料三个工位。下面分别对旋转点涂装置的各个机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4所示,振动上料机构3包括振动盘31、直振输送轨道32和上料机械臂33。直振输送轨道32的一端连接振动盘31的出料口,另一端为上料口。振动盘31用于将塑料工件100表面朝上地送至直振输送轨道32中,其具体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根据塑料工件100的形状进行设计的,这里不再描述。直振输送轨道32由直振器和固定在直振器上的输送轨道构成。优选地,输送轨道上设有盖板,以防止塑料工件100被振出。上料机械臂33用于从直振输送轨道32的上料口吸取塑胶工件100并转移放置到治具21上。具体地,上料机械臂33包括二轴运动模组331和安装在二轴运动模组331上的吸盘模组332。吸盘模组332通过二轴运动模组331移动到上料口,并从上料口吸取塑胶工件100,再通过二轴运动模组331移动到转盘2上的治具21上。这里,二轴运动模组331是气动的,当然,其也可以是电动的。具体地,二轴运动模组331包括支架3311、升降气缸3312、升降滑轨3313、安装块3314、横移气缸3315和横向滑轨3316。升降气缸3312和升降滑轨3313固定安装在支架3311上,安装块3314固定在升降滑轨3313上并与升降气缸3312的伸缩杆连接。横移气缸3315和横向滑轨3316固定安装在安装块3314上并且横移气缸3315与横向滑轨3316的滑块驱动连接。吸盘模组332固定于横向滑轨3316的滑块。吸盘模组332可以通过升降气缸3312进行上下运动并通过横移气缸3315前后运动,以移动到所需位置。

如图1至3所示,治具21包括旋转安装座211、轴承212、轴承座213和吸头214。轴承座213固定(例如通过螺钉)在转盘2上。旋转安装座211通过轴承212可旋转地安装在轴承座213上,可由高速电机41驱动旋转。旋转安装座211与高速电机41的具体驱动连接结构将在下文中进行说明。吸头214固定在旋转安装座211的上端上,用于吸住塑胶工件。具体地,吸头214呈柱状,其顶部直径较小以形成一肩台,并且顶面上设有多个吸孔2141,使得塑胶工件100可以被牢固吸住在吸头214上。在所示实施例中,吸头214的侧壁上还设有一对径向相对的轴向弧形凹槽2142,以便于塑胶工件100与吸头214分离。

如图1和5所示,旋转点涂机构4包括旋转驱动组件41和点涂组件42。其中,旋转驱动组件41包括高速电机411、电机安装座412、第一升降模组413和连接件414。第一升降模组413固定在工作平台1上,其为市场上可购得的滑台气缸。电机安装座412固定(例如通过螺钉)在第一升降模组413上,高速电机411固定(例如通过螺钉)在电机安装座412上。连接件414固定(例如通过螺钉)在高速电机411的输出轴上,用于与治具21的旋转安装座211连接。具体地说,连接件414可以在第一升降模组413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以与旋转安装座211连接或脱开。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14包括圆盘主体4141和竖立在圆盘主体上的多根连接柱4142(示出三根,彼此相差120度),旋转安装座211上设有与多根连接柱4142相对应的通孔2111(三个),当需要连接时,第一升降模组413驱动连接柱4142上升,插入通孔2111中;当需要脱开时,第一升降模组413驱动连接柱4142下降,离开通孔2111。点涂组件42包括喷嘴421和第二升降模组422。喷嘴421安装在第二升降模组422(具体地,滑块)上,位于塑胶工件100的正上方。第二升降模组422可以是气动或电动的。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模组422采用市场上可购得的银光高精密电动滑台bs系列。

如图1所示,下料机构5包括下料机械臂51和输送带52,其中,下料机械臂51用于从治具21上吸取点涂好的塑胶工件100并放置到输送带52上。下料机械臂51的结构与上料机械臂33的结构相同,这里就不再描述。输送带52布置在工作台1与烘烤线之间,用于将工件运送到烘烤线。应该理解,在某些实施例中,输送带52也可以省略,下料机构5直接将塑胶工件100从治具21取放到烘烤线上。输送带52的结构是公知的,这里不再描述。

下面简要说明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振动上料机构3将塑胶工件100从振动盘逐个转移到位于上料工位的转盘2上的治具21上;转盘2转动,将产品移动到旋转点涂工位,第二升降模组422驱动喷嘴421下降,靠近塑胶工件100,同时第一升降模组413驱动接柱4142上升,实现与旋转安装座211连接,然后,高速电机411转动,同时喷嘴421动作,将油漆喷到塑胶工件100的表面中间上,高速电机411驱动塑胶工件100进行高速旋转(例如,10000-15000rpm),油漆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会迅速均匀分布到整个工件表面;旋转点涂完成后,第二升降模组422驱动喷嘴421上升,离开工件,高速电机411停止转动,接着第一升降模组413驱动连接柱4142下降,实现与旋转安装座211脱开,在旋转点涂的同时,上料工位进行上料;接着,转盘转动,点涂好的塑胶工件100移动到下料工位,下料机械臂51动作,将塑胶工作100从治具21取下并放置到输送带52上,由输送带52送至下一工序,在下料的同时,在上料和旋转点涂也在进行。整个过程都是自动进行,生产效率高。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