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米抛光机的进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2666发布日期:2021-08-17 13:5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米抛光机的进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米抛光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米抛光机的进料斗。



背景技术:

大米抛光机工作时,将米粒经大米抛光机的进料斗注入大米抛光机,通过大米抛光机对大米进行研磨抛光。

目前大米抛光机的进料斗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出料的调节板,调节板呈长方形,调节板可滑动插设于进料斗,通过滑动调节板对进料斗的出料口大小进行调节。

这种大米抛光机的进料斗存在缺陷,当需要出料斗的出料孔较小时,调节板与进料斗的内壁之间存在一个长方形的出料口,大米不易从该长方形出料口滑下,影响出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大米抛光机的进料斗,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大米抛光机的进料斗,包括:

方形筒体,所述方形筒体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所述方形筒体的封闭端开设有进料孔,所述方形筒体的外壁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一插槽;

至少一个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内置于所述方形筒体并连接于所述方形筒体的内壁,所述第一导轨相对所述第一插槽开设有第一滑槽;

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一端可滑动穿过所述第一插槽并可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一滑槽;

调整组件,包括调整板,所述调整板沿所述第一调节板的滑动方向设置并连接于所述方形筒体的内壁,所述调整板贴合所述第一调节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轨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条,所述第一固定条的截面呈l形,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条的一侧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条的一侧边之间的间隙即为所述第一插槽,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条的另一侧均连接于所述方形筒体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筒体的外壁还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二插槽;所述用于大米抛光机的进料斗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轨和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相互平行且相对所述第二插槽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调节板一端可滑动穿过所述第二插槽并可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二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轨包括两个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二固定条的截面呈l形,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条的一侧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条的一侧边之间的间隙即为所述第二插槽,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条的另一侧均连接于所述方形筒体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轨分别连接于所述方形筒体两相对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轨分别连接于所述方形筒体两相对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板的截面呈l形,所述调整板的一直角边与所述第一固定条的一直角边相互平行,所述调整板的另一直角边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方形筒体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筒体的外壁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所述方形筒体的一侧且其轴线相互平行,所述调整板的另一直角边相对所述第一固定孔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第三固定条和至少两个连接件,所述第三固定条沿所述第一插槽的导向设置,所述第三固定条设置于所述调整板的另一直角边与所述方形筒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三固定条相对所述第一固定孔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孔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连接螺母,所述螺栓的螺纹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及第一固定孔,所述连接螺母设置于所述方形筒体外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栓的螺纹端。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板的一直角边抵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条的一直角边,所述调整板的另一直角边抵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条的另一直角边,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第四固定条,所述第四固定条设置于所述调整板与所述第一调节板之间,所述第四固定条的一侧连接于所述调整板、另一侧贴合所述第一调节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当需要调节方形筒体的出料量时,移动第一调节板,使得第一调节板向方形筒体内滑动,第一调节板向内滑动的过程中,方形筒体的出料口的面积相对应的变化,相对于现有的出料斗,当需要达到相等面积的出料口时,由于出料口长度方向被调整板遮挡,使得出料口的宽度需要增加,使得出料口由长条形向正方形转变,能避免第一调节板影响下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三维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大米抛光机的进料斗,如图1至7所示,包括方形筒体1、至少一个第一导轨2、第一调节板3及调整组件4,方形筒体1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方形筒体1的封闭端开设有进料孔,方形筒体1的外壁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一插槽。

第一导轨2内置于方形筒体1并连接于方形筒体1的内壁,第一导轨2相对第一插槽开设有第一滑槽。

具体的,第一导轨2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条21,第一固定条21的截面呈l形,两个第一固定条21的一侧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固定条21的一侧边之间的间隙即为第一插槽,两个第一固定条21的另一侧均连接于方形筒体1的内壁。

第一调节板3的一端可滑动穿过第一插槽并可滑动插设于第一滑槽。

具体的,第一调节板3的插入方形筒体1的两侧分别可滑动插设于两个第一导轨2的两个第一插槽。

其中,第一导轨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轨2分别连接于方形筒体1两相对的内壁。

于本实施例中,方形筒体1的外壁还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二插槽;用于大米抛光机的进料斗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轨5和第二调节板6,第二导轨5与第一导轨2相互平行且相对第二插槽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互平行,第二调节板6一端可滑动穿过第二插槽并可滑动插设于第二滑槽。

具体的,第二导轨5包括两个第二固定条51,第二固定条51的截面呈l形,两个第二固定条51的一侧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固定条51的一侧边之间的间隙即为第二插槽,两个第二固定条51的另一侧均连接于方形筒体1的内壁。

其中,第二导轨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轨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轨5分别连接于方形筒体1两相对的内壁。

具体的,第二调节板6呈l形,第二调节板6的一直角边穿过第二插槽并可滑动插设于第二滑槽,第二调节板6位于方形筒体1外的另一直角边开设有第一固定孔,用于大米抛光机的进料斗还包括驱动组件7,驱动组件7包括支架71、气缸72及两个固定螺母73,支架71连接于方形筒体1的外壁,气缸72的缸体连接于支架71,且气缸72的输出轴连接于第二调节板6的另一直角边,用于驱动第二调节板6沿第二滑槽的导向移动。

其中,第一固定孔为腰圆孔,通过将第一固定孔设置为腰圆孔,便于气缸72的输出轴穿过第二调节板6,便于调整气缸72的固定位置。

具体的,气缸72的输出轴沿轴向开设有外螺纹,气缸72的螺纹端穿过第一固定孔,两个固定螺母73均螺纹连接于气缸72的输出端,两个固定螺母73分别设置于第二调节板6的另一直角边的两端。

调整组件4包括调整板41,调整板41沿第一调节板3的滑动方向设置并连接于方形筒体1的内壁,调整板41贴合第一调节板3。

其中,调整板41设置于第一调节板3的上方,于本实施例中,调整板41设置于第一调节板3的上方。

通过将调整板41设置于第一调节板3的上方,调整板41可支撑部分米粒,能减小堆积在第一调节板3上的米粒的量,便于滑动第一调节板3。

于本实施例中,调整板41的截面呈l形,调整板41的一直角边与第一固定条21的一直角边相互平行,调整板41的另一直角边可拆卸连接于方形筒体1的内壁。

其中,方形筒体1的外壁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两个第一固定孔贯穿方形筒体1的一侧且其轴线相互平行,调整板41的另一直角边相对第一固定孔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与第一固定孔一一对应设置,调整组件4还包括第三固定条42和至少两个连接件43,第三固定条42沿第一插槽的导向设置,第三固定条42设置于调整板41的另一直角边与方形筒体1的内壁之间并连接于调整板41的另一直角边,第三固定条42相对第一固定孔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固定孔,第三固定孔与第一固定孔一一对应设置,连接件43与第一固定孔一一对应设置,每一连接件43包括螺栓431和连接螺母432,螺栓431的螺纹端依次穿过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及第一固定孔,连接螺母432设置于方形筒体1外并螺纹连接于螺栓431的螺纹端。

通过设置第三固定条42,通过第三固定条42弥补调整板41的另一直角边与方形筒体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使得调整板41能稳固的固定在方形筒体1的内壁上,通过设置螺栓431和连接螺母432,实现了第二调节板6与方形筒体1的内壁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调整板41或者取下调整板41,需要取下调整板41时,将第一调节板3从方形筒体1内抽出,拧下连接螺母432,将调整板41向方形筒体1的中部移动,然后从方形筒体1的出料口取下调整板41。

其中,调整板41的一直角边抵接于第一固定条21的一直角边,调整板41的另一直角边抵接于第一固定条21的另一直角边,调整组件4还包括第四固定条44,第四固定条44设置于调整板41与第一调节板3之间,第四固定条44的一侧连接于调整板41、另一侧贴合第一调节板3。

通过设置第四固定条44,能避免米粒落入调整板41与第一调节板3之间,避免米粒从调节板与第一调节板3之间的间隙向下滑落或者卡入该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当需要调节方形筒体的出料量时,人工移动第一调节板3,使得第一调节板3向方形筒体1内滑动,第一调节板3向内滑动的过程中,方形筒体的出料口的面积相对应的变化,相对于现有的出料斗,当需要达到相等面积的出料口时,由于出料口长度方向被调整板41遮挡,使得出料口的宽度需要增加,使得出料口由长条形向正方形转变,能避免第一调节板影响下料。

通过设置驱动组件7,在气缸72的作用下,气缸72可以驱动第二调节板6沿第二滑槽的导向移动,随着第二调节板6的插入距离的变化,第二调节板6与方形筒体1的内壁之间的面积发生变化,能调节从第二调节板6和方形筒体1的内壁之间滑过的米粒的量,能在电动控制的方式下调节方形筒体1的出料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