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多重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4187发布日期:2021-07-02 19:3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多重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多重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和空气质量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而工业生产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随着国家与社会对环保的重视,臭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在市场上的集气罩结构单一,无法调整集气罩的高度,集气效果差,通用性差,而废气净化装置功能单一,废气处理效果差,普适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多重废气处理装置,该废气处理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废气处理效果良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多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处理装置和气泵,所述底座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排气管和排液管,所述底座处理装置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箱、第一隔板、吸附箱、第二隔板以及生物箱,所述进气口设置于壳体的顶部并连通喷淋箱的内腔,所述排气管贯穿生物箱的下端侧壁并连通生物箱的内腔,所述排液管贯穿壳体并连通喷淋箱的内腔,所述排液管的进液口设置于第一隔板,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设置于壳体的外侧壁。所述吸附箱内设置有吸附装置,喷淋箱的顶部设置有喷淋装置,生物箱内设置有微生物降解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多重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集气装置,所述集气装置设置于底座处理装置的上端并连接气泵,所述集气装置通过进气口连通喷淋箱。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装置包括集气罩斗、延伸臂、第一转轴、旋转轴臂、第二转轴、支撑立柱以及用于固定支撑立柱与底座处理装置的紧固件,所述集气罩斗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集气罩斗的另一端连通延伸臂,所述旋转轴臂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延伸臂,旋转轴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支撑立柱,支撑立柱与底座处理装置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延伸臂、旋转轴臂和支撑立柱均呈中空状,所述延伸臂、旋转轴臂和支撑立柱内部均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内均铺设有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形成进气通道,所述进气管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的进气口连通喷淋箱。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设置为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罩斗和延伸臂之间设置有可伸缩软管,所述可伸缩软管一端接通集气罩斗,可伸缩软管另一端接通延伸臂内设置的进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箱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处理装置的底部安装有带固定垫块的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装置为炭纤维吸附脱附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降解装置为生物悬浮液降解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湿式电晕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多重净化作用,净化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一体实现集气与处理功能,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更便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的灵活性与便携性强,集气效果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气泵;2—底座处理装置;21—壳体;22—排气管;23—喷淋箱;24—第一隔板;25—吸附箱;26—第二隔板;27—生物箱;28—排液管;3—集气装置;31—集气罩斗;32—延伸臂;33—第一转轴;34—旋转轴臂;35—第二转轴;36—支撑立柱;37—紧固件;38—可伸缩软管;4—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附图1。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多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处理装置2和气泵1,所述底座处理装置2包括壳体21、排气管22和排液管28,所述底座处理装置2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21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箱23、第一隔板24、吸附箱25、第二隔板26以及生物箱27,所述进气口设置于壳体21的顶部并连通喷淋箱23的内腔,所述排气管22贯穿生物箱27的下端侧壁并连通生物箱27的内腔,所述排液管28贯穿壳体21并连通喷淋箱23的内腔,所述排液管28的进液口设置于第一隔板24,所述排液管28的出液口设置于壳体21的外侧壁。所述吸附箱25内设置有吸附装置,喷淋箱23的顶部设置有喷淋装置,生物箱27内设置有微生物降解装置。

本实例所述第一隔板24和第二隔板26将壳体21的内腔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喷淋功能区、吸附功能区和生物洗涤功能区,第一隔板24为左高右低的倾斜板,所述排液管28设置在第一隔板24右侧,第一隔板24的上方为喷淋功能区,第一隔板24和第二隔板26之间为吸附功能区,第二隔板26的下方为生物洗涤功能区。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头,根据污染源气体性质可以选择不同的喷淋液,喷淋箱23的喷淋功能使废气与喷淋液充分接触,有效提高对废气中有害杂质的吸收和净化效果。由于第一隔板24的倾斜设置,喷淋功能区的喷淋液能够从喷淋功能区23右侧经过排液管28排出,空气则能直接通过第一隔板24和第二隔板26,第一隔板24和第二隔板26具有功能区分隔作用。底座处理装置2通过气泵1吸风,在壳体21内形成从上到下的气流。开启气泵1,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喷淋箱23,依次经过喷淋箱23、第一隔板24、吸附箱25、第二隔板26以及生物箱27,最终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排气管22排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多重作用高效净化处理废气,净化效果好,装置成本低,且无二次污染,更环保。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多重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集气装置3,所述集气装置3设置于底座处理装置2的上端并连接气泵1,所述集气装置3通过进气口连通喷淋箱23,所述集气装置3用于辅助收集废气。本实用新型一体实现集气与处理功能,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高效、便携。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装置3包括集气罩斗31、延伸臂32、第一转轴33、旋转轴臂34、第二转轴35、支撑立柱36以及用于固定支撑立柱36与底座处理装置2的紧固件37,所述集气罩斗31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集气罩斗31的另一端连通延伸臂32,所述旋转轴臂34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33连接延伸臂32,旋转轴臂3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35连接支撑立柱36,支撑立柱36与底座处理装置2之间通过紧固件37连接固定,延伸臂32、旋转轴臂34和支撑立柱36均呈中空状,所述延伸臂32、旋转轴臂34和支撑立柱36内部均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容置空腔,即延伸臂32和旋转轴臂34之间以及旋转轴臂34和支撑立柱36之间均相互连通,所述容置空腔内均铺设有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形成进气通道,所述进气管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21顶部的进气口连通喷淋箱23。

开启气泵1,污染源废气被集气罩斗31捕捉收集,沿着设置在延伸臂32、旋转轴臂34和支撑立柱36内部的进气管进入底座处理装置2,进行废气处理。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第一转轴33和第二转轴35调整变换集气罩斗31的位置和方向,缩短集气罩斗31与污染源废气的距离,使其尽可能的靠近污染源,较大程度提高了整体装置的灵活性与便携性,能够有效加强集气装置3的集气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设置为软管。软管更耐用,灵活性好,铺设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罩斗31和延伸臂32之间设置有可伸缩软管38,所述可伸缩软管38的一端接通集气罩斗31,可伸缩软管38的另一端接通延伸臂32内设置的进气管。可伸缩软管38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拉伸,可以缩短集气罩斗31与污染源之间的距离,增强其灵活性,集气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箱25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隔板24和第二隔板26之间。可拆卸设置方便吸附箱25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清洗或更换,有利于保持吸附箱25的净化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处理装置2的底部安装有带固定垫块的万向轮4,安装万向轮4后装置可以灵活移动,也可以固定,承载能力强,操作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装置为炭纤维吸附脱附装置。炭纤维吸附脱附装置技术成熟,净化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降解装置为生物悬浮液降解装置,通过生物悬浮液进行生物洗涤。生物悬浮液降解装置成本低,净化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湿式电晕净化器,湿式电晕净化器可拆卸地设置在吸附箱25中,吸附箱25内可以同时安装吸附装置和湿式电晕净化器,也可以选择安装吸附装置或湿式电晕净化器。吸附箱25具有吸附和湿式电晕氧化处理功能,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可以选择喷淋、吸附和生物洗涤组合的处理工艺或者喷淋、湿式电晕氧化和生物洗涤组合的处理工艺,废气处理工艺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合。本实用新型具有多重净化作用,净化效果更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