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汽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4096发布日期:2021-07-02 19:3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汽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稳定汽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汽液分离器是一种将携液气体中气体和液体彼此分离的装置,目前广泛使用的汽液分离器包括壳体、进气管和出气管,这种汽液分离器在使用过程中,进气管和出气管与壳体之间的焊接连接不够牢固,容易因为气流高速流动引起进气管和出气管出现晃动而导致进气管和出气管脱落的现象,降低了汽液分离装置的稳定性,同时,单进气管的结构存在振动和噪声过大的情况,进一步降低了汽液分离装置的稳定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气流往往带着巨大的冲击力经过进气管后直接冲击到壳体上,在此过程中,由于气流对壳体的内壁进行冲击,又在壳体内全面散开,增加分离难度而影响分离效率,降低了汽液分离器的稳定性,还降低了壳体的使用寿命,同时这种汽液分离器无法有效的应对壳体内出现压强过大的现象,降低了安全性,并且热回收率底,由此有必要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安全性高和热回收率高的高稳定汽液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稳定汽液分离器,包括壳体、进气管和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安装进气管和出气管的穿孔,所述穿孔的孔口处设置有外翻的圆环形翻边,所述圆环形翻边的孔内径与进气管和出气管相对应,所述圆环形翻边与穿孔的孔口边缘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两个圆环形翻边焊接,所述进气管包括主管段和两个分管段,所述主管段的一端设置在壳体外,另一端设置在壳体中,两个分管段的一端均与主管段连通,另一端设置有碰撞缓冲件,两个分管段的轴线方向与主管段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碰撞缓冲件呈中空的柱体状且碰撞缓冲件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碰撞缓冲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与碰撞缓冲件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腿,所述壳体中固定设置有热回收管且热回收管位于进气管的下方,所述热回收管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壳体中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位于进气管的上方,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芯,所述滤芯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通过安装座与壳体连通,所述减压阀中设置有连通壳体与外部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中填充有塞件,所述塞件内填充有温控材料制成的易熔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高稳定汽液分离器的过程中,圆环形翻边增加了焊接时的加热面积,便于焊剂流入圆环形翻边内壁与进气管、出气管的外周面之间,加大了焊接面积,使焊接操作方便,提高了焊接牢固度,圆环形翻边与壳体的穿孔孔口边缘之间通过圆弧面连接,增加了圆环形翻边的牢固度,从而提高了汽液分离器的稳定性,携液气体由进气管的主管段进入分管段,然后经过分管段进入壳体中,由于两个分管段分别向壳体中进行进气,进而通过进气对流作用,在壳体中形成了稳定流畅,有效降低了汽液分离器的振动及噪音,同时携液气体在流出分管段时首先进入碰撞缓冲件中,携液气体在进入碰撞缓冲件时因流向和过流面积发生改变而产生能量损失且携液气体经过碰撞缓冲件进入壳体时也因流向和过流面积发生改变而产生能量损失,从而降低该携液气体对壳体的冲击强度,降低壳体的震动,提高了壳体使用寿命,进一步增加了汽液分离器的稳定性,携液气体在进入壳体后液体部分在重力的作用下渐渐向下落在壳体的底部,位于进气管下方的热回收管能够将分离后液体部分的热量进行回收在利用,提高了热回收率,而气体部分则向上移动,在经过过滤组件时,通过滤芯和过滤网板对气体部分进行过滤,最后气体由出气管排出,在壳体中压强过大时,壳体内温度升高,减压阀中塞件内的易熔件熔化,从而使减压阀的排气孔畅通,进而自动将壳体中的压力泄出,防止爆炸发生,提高了汽液分离器的安全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汽液分离器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热回收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芯包括导流部和过滤部,所述导流部由不透气材料制成,所述导流部位于滤芯靠近碰撞缓冲件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高稳定汽液分离器的过程中,由于滤芯在碰撞缓冲件附近的导流部是不透气的,所以携液气体进入壳体后有一个明显向下的移动,然后气体部分才由下至上从滤芯的过滤部滤出至壳体上端,而液体部分受自身重力影响,再加上滤芯的过滤部的碰撞作用,无法到达壳体上端,最终沉降至筒体壳体下端,并由出液管排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高了汽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热回收管螺旋排列在壳体的下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排列在壳体的下部的热回收管能够进一步增加热回收管与液体部分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回收率。

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出气管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所述出气管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回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气孔能够使得气体部分在出气管中更均匀的流动,进一步提高了汽液分离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视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视镜能够方便使用者对壳体内部的情况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塞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汽液分离器,包括壳体1、进气管2和出气管3,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安装进气管2和出气管3的穿孔,所述穿孔的孔口处设置有外翻的圆环形翻边4,所述圆环形翻边4的孔内径与进气管2和出气管3相对应,所述圆环形翻边4与穿孔的孔口边缘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进气管2和出气管3分别与两个圆环形翻边4焊接,所述进气管2包括主管段21和两个分管段22,所述主管段21的一端设置在壳体1外,另一端设置在壳体1中,两个分管段22的一端均与主管段21连通,另一端设置有碰撞缓冲件5,两个分管段22的轴线方向与主管段21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碰撞缓冲件5呈中空的柱体状且碰撞缓冲件5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碰撞缓冲件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加强杆6,所述加强杆6的一端与碰撞缓冲件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腿7,所述壳体1中固定设置有热回收管8且热回收管8位于进气管2的下方,所述热回收管8包括进水口81和出水口82,所述进水口81的高度高于出水口82,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9,所述壳体1中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位于进气管2的上方,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芯10,所述滤芯10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板11,所述壳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减压阀12,所述减压阀12通过安装座13与壳体1连通,所述减压阀12中设置有连通壳体1与外部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中填充有塞件14,所述塞件14内填充有温控材料制成的易熔件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高稳定汽液分离器的过程中,圆环形翻边增加了焊接时的加热面积,便于焊剂流入圆环形翻边内壁与进气管、出气管的外周面之间,加大了焊接面积,使焊接操作方便,提高了焊接牢固度,圆环形翻边与壳体的穿孔孔口边缘之间通过圆弧面连接,增加了圆环形翻边的牢固度,从而提高了汽液分离器的稳定性,携液气体由进气管的主管段进入分管段,然后经过分管段进入壳体中,由于两个分管段分别向壳体中进行进气,进而通过进气对流作用,在壳体中形成了稳定流畅,有效降低了汽液分离器的振动及噪音,同时携液气体在流出分管段时首先进入碰撞缓冲件中,携液气体在进入碰撞缓冲件时因流向和过流面积发生改变而产生能量损失且携液气体经过碰撞缓冲件进入壳体时也因流向和过流面积发生改变而产生能量损失,从而降低该携液气体对壳体的冲击强度,降低壳体的震动,提高了壳体使用寿命,进一步增加了汽液分离器的稳定性,携液气体在进入壳体后液体部分在重力的作用下渐渐向下落在壳体的底部,位于进气管下方的热回收管能够将分离后液体部分的热量进行回收在利用,提高了热回收率,而气体部分则向上移动,在经过过滤组件时,通过滤芯和过滤网板对气体部分进行过滤,最后气体由出气管排出,在壳体中压强过大时,壳体内温度升高,减压阀中塞件内的易熔件熔化,从而使减压阀的排气孔畅通,进而自动将壳体中的压力泄出,防止爆炸发生,提高了汽液分离器的安全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汽液分离器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热回收率。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滤芯10包括导流部101和过滤部102,所述导流部102由不透气材料制成,所述导流部102位于滤芯10靠近碰撞缓冲件5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高稳定汽液分离器的过程中,由于滤芯在碰撞缓冲件附近的导流部是不透气的,所以携液气体进入壳体后有一个明显向下的移动,然后气体部分才由下至上从滤芯的过滤部滤出至壳体上端,而液体部分受自身重力影响,再加上滤芯的过滤部的碰撞作用,无法到达壳体上端,最终沉降至筒体壳体下端,并由出液管排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高了汽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回收管8螺旋排列在壳体1的下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排列在壳体的下部的热回收管能够进一步增加热回收管与液体部分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回收率。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3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所述出气管3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回气孔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气孔能够使得气体部分在出气管中更均匀的流动,进一步提高了汽液分离器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视镜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视镜能够方便使用者对壳体内部的情况进行观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