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水分离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16093发布日期:2021-08-17 13:5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水分离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水分离管。



背景技术:

在沿山修建的公路两旁、易发生泥石流的山坡土体一般都会建设有护坡或者挡土墙。挡土墙也叫路肩墙或路堤墙,其设置在高填土路堤或陡坡路堤的下方,可以防止路基边坡或基地滑动,确保路基稳定,同时可收缩填土坡脚,减少填土数量,减少拆迁和占地面积,以及保护临近线路的既有建筑物。但是在雨季,强降雨造成泥土里含水量增加,水会储藏在挡土墙、护坡的内侧的泥土里,使泥土对于挡土墙、护坡的压力增加,当压力过大时非常容易导致挡土墙、护坡崩塌从而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为避免发生泥石流的风险,现在的挡土墙、护坡上会设置有多个排水管,排水管一端穿过挡土墙插进泥土里,另一端伸出挡土墙,泥土里的水分会经过排水管流出,降低泥土里的含水量。但是目前的排水管对于泥水的过滤能力较差,甚至没有设置过滤材料,使泥会经过排水管流出,使排水管在泥土一端造成水土流失,形成一个空洞,长久以往,挡土墙或护坡缺少承压力,容易导致挡土墙或护坡向内塌方。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良好过滤效果的排水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良好过滤效果的泥水分离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泥水分离管,其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外,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在一侧抵接,所述外管在抵接的一侧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内管在抵接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滤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滤水孔的位置对应,所述滤水孔上设置有过滤材料。

优选地,所述外管的内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外管内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块的位置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抵接的一侧相对,用于固定所述内管在所述外管内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外管的第二端为出水口,所述外管的第二端还包括有固定块,所述内管伸进所述外管后,所述固定块在所述外管的第二端固定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

优选地,所述滤水孔的孔径在所述内管的外壁向所述内管的内壁的方向上变小,所述过滤材料的形状与所述滤水孔的形状对应,使所述过滤材料固定在所述滤水孔上。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衬层,所述内衬层与所述内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防止所述过滤材料掉落进所述内管内。

优选地,所述滤水孔的内侧设置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材料设置在所述过滤槽内。

优选地,所述过滤槽的下部设置有出水孔,用于将渗透进所述滤水孔的水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泥水分离管通过设置内管和外管两层管道,并在内管上设置过滤材料,使泥土里的水经过过滤材料渗透进内管中并排走,泥土被当在外管外,保持山体和护坡的原有地质结构,防止泥石流。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泥水分离管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泥水分离管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泥水分离管的截面图;

图4为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泥水分离管的截面图;

图5为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泥水分离管的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泥水分离管、3进水孔、4过滤材料、5固定块、6内管、7外管、8滤水孔、9支撑块、10卡槽、11过滤槽、12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泥水分离管1,包括内管6和外管7,内管6和外管7的可以为pex管(交联聚乙烯管)或者为水泥管,如水泥压力管、钢筋混凝土管,可以保证内管6和外管7的抗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外管7套设在内管6外,外管7和内管6可拆卸连接且内管6和外管7在一侧抵接,外管7在抵接的一侧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3,内管6在抵接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滤水孔8,进水孔3与滤水孔8的位置对应,在安装时,将外管7固定,然后将内管6伸进外管7内,并对齐进水孔3和滤水孔8的位置,同时使内管6与外管7在进水孔3和滤水孔8的一侧抵接,使进水孔3和滤水孔8之间没有空隙,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泥不会进入外管7和内管6之间。滤水孔8上设置有过滤材料4,过滤材料4可以为过滤棉,如海绵、晴纶绵、净水棉等等。

请参考图4,在优选实施例中,外管7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支撑块9,支撑块9与外管7内侧固定连接。

在优选实施例中,支撑块9的位置与内管6和外管7抵接的一侧相对,用于固定内管6在外管7内的位置。内管6与外管7抵接的一侧称为“上侧”,上侧相对的一侧称为“下侧”,即支撑块9设置在下侧。支撑块9的高度等于或接近内管6与外管7在下侧的距离。当支撑块9的高度等于内管6与外管7在下侧的距离时,支撑块9与内管6抵接,可将内管6固定;当支撑块9的高度接近内管6与外管7在下侧的距离时,支撑块9与内管6之间还有空隙,此时支撑块9用于防止内管6在泥土的压力下掉落,从而导致泥土进入泥水分离管1中。

请参考图1-5,在优选实施例中,外管7的第二端为出水口,外管7的第二端还包括有固定块5,内管6伸进外管7后,固定块5在外管7的第二端固定内管6和外管7。固定块5可以为卡块,即固定块5为弹性材料,在固定块5中间有贴合内管6和外管7弧形的卡槽10,当内管6伸进外管7后,即可用固定块5卡进内管6和外管7抵接处的弧边;固定块5也可以是锁紧块,即固定块5卡住内管6和外管7之后,通过锁紧固定块5,即可以固定内管6和外管7。取下固定块5时,即可以取出内管6,因此当泥水分离管1使用时间较长,出现出水口有泥的时候,就可以取下固定块5,更换内管6,可大大降低更换泥水分离管1的成本,且操作简单。

请参考图4,在优选实施例中,滤水孔8的孔径在内管6的外壁向内管6的内壁的方向上变小,过滤材料4的形状与滤水孔8的形状对应,使过滤材料4固定在滤水孔8上。即滤水孔8在上侧的孔径大于下侧的孔径,同时过滤材料4的形状与滤水孔8的形状相同,如此过滤材料4就不会掉落到内管6中。

在优选实施例中,内管6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衬层(图中未具体标识),内衬层与内管6的内壁上固定连接,防止过滤材料4掉落进内管6内。内衬层可以是一层网格,与内管6的管壁固定连接,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内衬层可以是金属材质,也可以是塑料材质。

请参考图2-3,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滤水孔8的内侧设置有过滤槽11,过滤材料4设置在过滤槽11内。一个过滤槽11可以对应多个滤水孔8,即多个滤水孔8共用一个过滤槽11,经过滤水孔8渗透进过滤材料4的水汇集到过滤槽11中。进一步地,过滤槽11的下部设置有出水孔12,汇集到过滤槽11的水通过出水孔12流进内管6中,最后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泥水分离管1的使用方法是,将内管6伸进外管7内,对齐进水孔3和滤水孔8的位置并使其抵接,再使用固定块5固定内管6和外管7,使其不能相对运动。安装时,将外管7的第一端插进挡土墙、护坡中并穿过,使泥水分离管1的一端接触到泥土并使进水孔3朝上,同时另一端伸出挡土、护坡。当发现内管6排出水中有泥土时,即需要及时更换内管6。标记滤水孔8的位置,取下固定块5,即可取出内管6,再将新的内管6对应滤水孔8的标记伸进外管7内,再通过固定块5固定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泥水分离管通过设置内管和外管两层管道,并在内管上设置过滤材料,使泥土里的水经过过滤材料渗透进内管中并排走,泥土被当在外管外,保持山体和护坡的原有地质结构,防止泥石流。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