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茎型流道烟尘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2734发布日期:2021-08-10 14:20阅读:56来源:国知局
藕茎型流道烟尘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藕茎型流道烟尘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焊接作业具有焊接结构重量轻、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因此焊接结构件的市场份额巨大。我国焊接耗材的生产总量每年以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全球较大焊材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

在焊接过程中焊材所产生的烟尘或烟雾,常含有毒物质,如乙醛、松香酸、氮氧化物、硫化物、金属氧化物等。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针对焊接烟尘治理的技术也在不断推进,常用的烟尘治理方式分为三种,一是对无烟焊接材料的开发,二是对少烟焊接工艺的研究,三是藕茎型流道烟尘净化设备的研究。现有技术中烟尘净化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1.设备流道设计多为直通式,设计简单,但产品尺寸较大,占用焊接作业区空间和厂房地面空间较多,安装布置多有不便,且造成生产单位营运成本增加;

2.设备流道多为矩形通道,气体流动易出现乱流,产生噪音,且由于需要控制体积大小,降噪模块设计不足,降噪效果不佳;

3.在电控部分防尘等级不足,设备使用现场易出现粉尘污染电器件的现象;

4.吸风流道设计在设备外侧,易出现漏风吸尘的问题,造成设备内部污染和净化空气不合格;

5.部分烟尘净化器净化室与外部直接相连,易出现吸入火星造成火灾,同时在设备反吹时易出现喷出已收集烟尘的情况;

6.自循环类设备流道过长,风压损失过大,达不到预期的除尘效果。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成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藕茎型流道烟尘净化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创新设备流道设计,具有减小风噪、具有导风、预处理大颗粒物、预处理带火花颗粒物和防止反吹灰尘外逸的作用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藕茎型流道烟尘净化设备,自上而下依序包括装配连接的反吹室、净化室、集灰室和风机室,

所述反吹室内包括反吹室外壳、设置在反吹室外壳顶部的检修板以及设置在反吹室外壳内的压缩空气储气气包和反吹阀;

所述净化室包括净化室外壳、设置在净化室外壳侧部的多工能双层门和设备进风口、设置在净化室外壳内的净化室通风管,所述净化室外壳与净化室通风管之间围组成滤筒容纳腔,所述滤筒容纳腔内设置滤筒;

所述集灰室包括集灰室外壳、设置在集灰室外壳上端的结构加强板、设置在集灰室外壳下端的隔板、设置在集灰室外壳内的集灰室通风管,所述集灰室外壳与集灰室通风管之间围组成集灰盒容纳腔,所述集灰盒容纳腔内设置集灰盒;所述集灰室通风管与净化室通风管密封式连通;

所述风机室包括风机室外壳、设置在风机室外壳上的设备出风口、设置在风机室外壳底部的设备底板、设置在风机室外壳内的风机以及位于风机室外壳和风机之间的消音器,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集灰室通风管密封式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空气预处理装置包括二级油水分离器、自动排水阀。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室外壳的上端设置多孔花板,所述多孔花板上设置将滤筒容纳腔与反吹室连通的多个风孔,所述滤筒的数量与风孔数量一致,所述滤筒的通风端可拆卸连接在风孔四周,所述集灰室通风管和净化室通风管通过多孔花板、结构加强板和隔板固定在设备内。

进一步地,所述多工能双层门包括支撑框以及位于支撑框内外两侧的内门板和外门板,所述支撑框内设置多个导流板,所述内门板、外门板、多个导流板共同围组形成曲回式气流通道,所述外门板的上部设置进风孔,所述内门板的下部设置出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器为多层且呈柱状,多层消音器上均设置通风段,相邻两层消音器的通风段上下错位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藕茎型流道烟尘净化设备横截面为圆形或正多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滤筒和集灰盒为多个,所述净化室通风管和集灰室通风管的截面均为圆形,多个滤筒均布在净化室通风管周侧,多个集灰盒均布在集灰室通风管周侧。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加强板的下端设置多个同心布置的环状导灰板,所述环状导灰板的截面为人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集灰室外壳的内壁设置导向圈,所述集灰盒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内侧导向滑轮和外侧导向滑轮,所述内侧导向滑轮与集灰室通风管滚动配合,所述外侧导向滑轮与导向圈滚动配合,所述集灰盒的底部设置支撑轮。

进一步地,所述集灰室外壳上至少设置一个集灰室门,所述集灰盒包括围绕在集灰室通风管周侧的多个集灰盒单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多个气室采用立体式设计,减小占地面积,并且设备正多边形全对称结构,实现了360°无死角覆盖式吸风和排风。

(2)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吹阀通过电控系统控制其开启和关闭,当压缩空气储气气包内的压缩空气压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反吹阀开启瞬间能够产生强大的吹力,周边空气迅速扩张产生冲击波震落滤筒上的灰尘。压缩空气预处理装置采用油水分离器,用于过滤压缩空气中的油、水等杂质,且具有自动排污功能,油、水、杂质会对反吹阀和滤筒造成损害,引发故障,确保进入压缩空气储气气包的气体是干净的。

(3)本实用新型采用仿生藕茎型流道,仿生藕茎型流道由多个滤筒、多孔花板、集灰室通风管与净化室通风管构成,集灰室通风管与净化室通风管构成设备的设备吸风管道,滤筒位于集灰室通风管的圆周外圈,吸风流道在中间,流道截面为圆形,减弱了设备内部乱流出现,减少了风量风压损失,减小风噪,同时为设备升级制冷功能预留了空间。

(4)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功能双层门,气体上进下出以及导流板的设计形成曲折形状的导流区,该区域能够有效的过滤大颗粒物质、撞灭火花,含尘气体先通过集灰室,再进入净化室,其内的颗粒物直接沉降在集灰盒内。

(5)本实用新型在风机室内设置多层曲回式消音器,多层曲回式消音器的整体结构为圆柱形,有二到三部分组成,组成一套曲回式流动,两个消音器的通风段上下颠倒错开,使得风和声音在穿出来的时候路程加长,也增加了与侧壁的碰撞次数,吸收、减弱噪音向外传递,起到了有效的降噪作用和降低设备出风口风速的作用。

(6)本实用新型在结构加强板的下端设置多个同心布置的环状导灰板,环状导灰板的截面为人字形。环状导灰板为单向通过设计,防止收集到的灰尘被二次吸附到滤筒上,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单次使用周期。

(7)本实用新型的集灰室外壳上至少设置集灰室门,集灰盒包括围绕在集灰室通风管周侧的多个集灰盒单体,集灰盒单体采用滚动式设计进出集灰室外壳,当灰尘收集到一定量后,打开集灰室门,取出门口对应的集灰盒单体,或者手动推动所有集灰盒单体绕集灰室通风管回转,将没有清理的集灰盒单体依次旋转到集灰室门位置,取出灰斗进行清理即可,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孔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双层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双层门的爆炸图;

图6本实用新型集灰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风机室沿轴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集灰室沿轴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隔板朝上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1-反吹室外壳,102-检修板,103-压缩空气储气气包,104-反吹阀,201-净化室外壳,202-多孔花板,203-多工能双层门,204-设备进风口,205-净化室通风管,206-滤筒,207-支撑框,208-内门板,209-外门板,210-导流板,211-进风孔,212-出风孔,301-集灰室外壳,302-结构加强板,303-隔板,304-集灰室通风管,305-集灰盒,306-环状导灰板,307-导向圈,308-内侧导向滑轮,309-外侧导向滑轮,310-支撑轮,311-集灰室门,401-风机室外壳,402-设备出风口,403-设备底板,404-风机,405-消音器,406-内层消音器,407-上通风段,408-外层消音器,409-下通风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藕茎型流道烟尘净化设备,横截面为圆形或正多边形,本实施例以正六边形为例进行说明。

藕茎型流道烟尘净化设备自上而下依序包括装配连接的反吹室、净化室、集灰室和风机室。

反吹室内包括反吹室外壳101、设置在反吹室外壳101顶部的检修板102以及设置在反吹室外壳101内的压缩空气储气气包103、反吹阀104、压缩空气预处理装置和终端排水器(图未示)。压缩空气储气气包103外接高压空气供应装置,反吹阀104设置在压缩空气储气气包103的出风口,压缩空气预处理装置包括二级油水分离器、自动排水阀,用于过滤压缩空气中的油、水等杂质,终端排水器用于排除压缩空气预处理装置过滤的杂质。

净化室包括净化室外壳201、设置在净化室外壳201上端的多孔花板202、设置在净化室外壳201侧部的多工能双层门203和设备进风口204、设置在净化室外壳201内的净化室通风管205,其中:

净化室外壳201与净化室通风管205之间围组成滤筒容纳腔,滤筒容纳腔内设置多个滤筒206,净化室通风管205的截面为圆形,多个滤筒206均布在净化室通风管205的周侧,滤筒206和反吹阀104的数量均与多孔花板202的孔数相同。多孔花板202的孔作用是将滤筒容纳腔与反吹室连通,滤筒206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在风孔四周,具体为:滤筒206采用快装卡盘滤筒,配有一个专用卡盘座,卡盘座是使用螺栓固定在多孔花板202上的,与多孔花板202上的风孔一一对应,滤筒通风端有一个卡盘,与卡盘座配合使用,旋转锁紧固定。多工能双层门203包括支撑框207以及位于支撑框207内外两侧的内门板208和外门板209,支撑框207内设置多个导流板210,内门板208、外门板209、多个导流板210形成曲回式气流通道,外门板209的上部设置进风孔211,内门板208的下部设置出风孔212。

集灰室包括集灰室外壳301、设置在集灰室外壳301上端的结构加强板302、设置在集灰室外壳301下端的隔板303、设置在集灰室外壳301内的集灰室通风管304,其中:

结构加强板302为加强设备结构强度的作用,设备生产过程起定位定型作用,以保证立面工件拼接准确,集灰室外壳301与集灰室通风管304之间围组成集灰盒容纳腔,集灰盒容纳腔内设置多个集灰盒305,集灰室通风管304的截面为圆形,多个集灰盒305均布在集灰室通风管304的周侧;集灰室通风管304与净化室通风管205通过多孔花板202、结构加强板302和隔板303固定在设备内。集灰室通风管304与净化室通风管205为一体设计或分体设计,具体为:集灰室通风管304与净化室通风管205共同构成设备吸风管道,集灰室通风管304与净化室通风管205可设计为一体,即设备吸风管道为一根管道,此时,结构加强板302采用段焊的形式与设备吸风管道相连接;集灰室通风管304与净化室通风管205也可采用分体设计,结构加强板302与集灰室通风管道304采用段焊形式焊接在一起,结构加强板302内圈和外圈都会打孔作为连接法兰,净化室通风管205也设计连接法兰,结构加强板302的内圈和净化室通风管205下端的法兰孔配套设计,安装时对正法兰孔使用螺栓、螺母连接固定即可。

为预防灰尘吸附在滤筒206上,参见图9-11,本装置在结构加强板302的下端设置多个同心布置的环状导灰板306,环状导灰板306的截面为人字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烟尘净化设备收集并过滤掉的灰尘被正落,经环状导灰板306后堆积在集灰盒305内,环状导灰板306为单向通过设计,灰尘可以轻松的掉落到集灰盒305内,但难以反方向被吸出,从而防止收集到的灰尘被二次吸附到滤筒上。

为了方便清灰,参见图9-11,本实用新型的集灰室外壳301上至少设置一个集灰室门311,集灰盒305包括围绕在集灰室通风管304周侧的多个集灰盒单体,集灰盒单体采用滚动式设计进出集灰室外壳301,具体为:集灰室外壳301的内壁设置导向圈307,集灰盒305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内侧导向滑轮308和外侧导向滑轮309,内侧导向滑轮308与集灰室通风管304滚动配合,外侧导向滑轮309与导向圈307滚动配合,集灰盒305的底部设置支撑轮310。使用时,灰尘收集到一定量后,需要人工清洁集灰盒305,当集灰室门311为多个时,打开集灰室门311,取出门口对应的集灰盒单体,处理掉收集到的灰尘集合;当集灰室门311为一个时,可以手动推动所有集灰盒单体绕集灰室通风管304回转,将没有清理的集灰盒单体依次旋转到集灰室门311位置,取出灰斗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将集灰室门311装入设备内即可。

风机室400包括风机室外壳401、设置在风机室外壳401上的设备出风口402、设置在风机室外壳401底部的设备底板403、设置在风机室外壳401内的风机404以及位于风机室外壳401和风机404之间的消音器405,风机404的进风口与集灰室通风管304密封式连通。其中:

风机404可采用直连式无蜗壳离心风机、离心风机、斜流风机和轴流风机等,风机404采用直连式无蜗壳离心通风机时,直连式无蜗壳离心通风机会配置一个导流圈,导流圈与集灰室通风管密封式连通,风机的叶轮与导流圈为间隙配合,叶轮需要选装,不能与导流圈有接触;其他风机为标准产品,配置有蜗壳,进风口可以与集灰室通风管密封式连通,连接方式根据风机功率及其震动情况确定连接件,功率小、振动小可以直接连接,功率过大、震动较大的设备则需要使用软连接,并配置减震装置。消音器405为多层且呈柱状,以双层布置为例,内层消音器406的上部设置上通风段407,外层消音器408的下部设置下通风段409,气体在上通风段407和下通风段409之间流经时形成曲回式气流。

工作原理:使用时,设备工作时,主要依靠设备配套的风机来提供风量和设备进风口的负风压,通过设备流道将风能传送到多功能双层门处,多功能双层门周边的含尘气体被吸入设备内部,经过多功能双层门和滤筒过滤净化掉颗粒物,被净化后的空气由滤筒的上端出风口进入顶板的上部,之后先后经设备吸风管道、风机和消音器后,从设备出风口排送到设备外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