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52304发布日期:2021-09-08 00:27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柴油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滤芯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柴油滤芯能够有效地阻挡柴油中夹带的微尘和水分,并能极有效地延长喷油泵、柴油喷嘴和其它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大大小小的油滴,大油滴通过油气分离器易于分离,而小油滴(悬浮油微粒)则必须通过油气分离滤芯的微米级玻纤层过滤。当正确选择玻纤直径及厚度时,滤料对气体中油雾进行拦截、扩散和聚合,效果可达最佳。小油滴很快聚成大油滴,在气动及重力推动下通过滤层,积聚在滤芯底部,再通过滤芯底部凹处的回油管进口返回润滑系统,从而使压缩机排出更加纯净、无油的压缩空气。
3.现有的柴油过滤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套设于壳体的滤芯,现有的滤芯一般采用专业的折纸机打印、收纸加工,然后经过烘烤箱固化,最后将滤芯两端结口通过粘接工艺粘接(呈折叠状,一般围成中部具有通槽的圆柱体)。折叠状的滤芯加工工艺复杂,工序较多,生产效率相对偏低,成本高,不环保,质量风险大等弊端,同时相邻的纸片之间间隙较大。且随着国五、国六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对于柴油过滤装置的过滤精度也越来越高,现有折叠状的滤芯满足不了现有的排放要求。
4.同时,现有的壳体一般采用金属材料,柴油中存在着一定的水分,因此壳体存在生锈的风险,也可能对柴油造成二次污染,降低了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柴油过滤装置,旨在提高滤芯的过滤效果,且生产方便,生产成本较低,且结构稳定,可根据实际要求改变过滤精度。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柴油过滤装置,包括:
7.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下盖和内护网,上盖和下盖分别安装于内护网的上端和下端;
8.滤芯,所述滤芯呈中部具有通槽的柱体,所述内护网套设与通槽内,所述柱体一体成型,所述柱体设有微孔结构。
9.优选地,所述滤芯由聚丙烯材料制成。
10.优选地,所述滤芯呈内部致密朝外部疏松逐渐过渡。
11.优选地,所述滤芯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
12.优选地,所述通孔位于通槽一端朝外逐渐缩径。
13.优选地,所述通孔呈曲形状。
14.优选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um

60um。
15.优选地,所述内护网和滤芯之间设有隔件,所述隔件由长纤材料制成。
16.优选地,所述滤芯内壁设有间隔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呈螺旋状。
17.优选地,所述上盖、下盖和内护网由尼龙加纤材料制成,所述内护网设有间隔设置
的形孔。
1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滤芯设置为一体成型且设置微孔结构,可以使通孔的密度更均匀,过滤精度高,过滤流量大,压差小,过滤效率稳定,化学兼容性强,耐腐蚀,耐强酸、耐强碱及有机溶剂,纳污能力强(实体与滤芯之间的相对面积比重相对提高),抗变形强度大(一体成型后其刚性更高,相对的形变度更大),油水分离效果明显,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视图;
20.图2为滤芯剖面示意图;
21.图3为上盖和下盖配合示意图;
22.图4为通孔示意图;
23.图5为滤芯立体示意图。
24.图中,11为上盖,12为下盖,13为内护网,131为形孔,2为滤芯,20为通槽,21为通孔,22为凹槽,3为隔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柴油过滤装置,包括:
29.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11、下盖12和内护网13,上盖11和下盖12分别安装于内护网13的上端和下端;
30.滤芯2,所述滤芯2呈中部具有通槽20的柱体,所述内护网13套设与通槽20内,所述柱体一体成型,所述柱体设有微孔结构(其中上盖11和下盖12将滤芯2的上端和下端包覆、限位)。
31.通过将滤芯2设置为一体成型且设置微孔结构,可以使通孔21的密度更均匀,过滤精度高,过滤流量大,压差小,过滤效率稳定,化学兼容性强,耐腐蚀,耐强酸、耐强碱及有机
溶剂,纳污能力强(实体与滤芯2之间的相对面积比重相对提高),抗变形强度大(一体成型后其刚性更高,相对的形变度更大),油水分离效果明显,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滤芯2由聚丙烯材料(或称熔喷pp)制成,聚丙烯粒子生产过程包括:1、加热熔融;2、喷丝(形成聚丙烯纤维);3、牵引;4、一体成形。聚丙烯纤维依靠自粘合相互缠结形成三维曲径微孔结构,与传统织物和梳理成网非织造物中的纤维分布不同,形成立体滤渣效果,具有更大的过滤面积,更高的孔隙率,更细微的孔径,其优良的过滤性能高于其他普通的过滤材料。
3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滤芯2(的密度)呈内部致密朝外部疏松逐渐过渡。由于纤径和密度在滤芯2的直径方向上发生可控的变化,因此滤芯2成品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将形成由内密而外松的多层梯度结构,从而提高过滤效果。
3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滤芯2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21,通孔21经过聚丙烯纤维之间的熔融自粘合形成,多层结构层与层之间纤维熔融粘合,不分层,不脱落,具有很好的刚性和微孔稳定性,结构稳定性更佳。
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1位于通槽20一端朝外逐渐缩径,将通孔21设置为内大外小,可以进一步提高采用的过滤效果。
3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1呈曲形状,将通孔21设置为曲形状,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滤芯2的过滤效果,从而提高纳污能力。
3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1的直径为1um

60um,滤芯2的过滤精度控制稳定,能够根据不同的过滤要求科学地使用滤芯2,且过滤精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满足国五、国六等高排放标准的需求。
3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护网13和滤芯2之间设有隔件3,所述隔件3由长纤材料制成,内护网13与pp熔喷滤芯2之间,缠绕了一层隔件3,进一步提升和保证了滤芯2各项过滤性能。
3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滤芯2内壁设有间隔设置的凹槽22,所述凹槽22呈螺旋状,有利于增强熔喷pp滤芯2的支撑力,并保证经过熔喷pp滤芯2过滤后的油液与最里层的玻纤能够充分渗透,保证油体的流量供应。
4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1、下盖12和内护网13由尼龙加纤材料制成,所述内护网13设有间隔设置的形孔131。内护网13改为尼龙加纤材质的塑料材质。通过注塑射出成型生产,可以大批量生产,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产品一致得到保证,避免生锈等二次污染的可能。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